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径率与入岩深度对岩基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强 孟宪乔 杨少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95-202,共8页
扩径率和入岩深度是影响岩基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开展8个不同扩径率、不同入岩深度挖孔基础的现场真型上拔静载试验,从荷载位移变化规律、抗拔承载力和地基岩体破坏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扩径率与入岩深度对基础抗拔承... 扩径率和入岩深度是影响岩基挖孔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开展8个不同扩径率、不同入岩深度挖孔基础的现场真型上拔静载试验,从荷载位移变化规律、抗拔承载力和地基岩体破坏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扩径率与入岩深度对基础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径率对荷载位移曲线初始线性阶段影响显著。采用图解法分别获得代表基础低、中、高3种承载能力的抗拔承载力Q_(L1)、Q_(DLI)、Q_(L2),分析表明,随着扩径率与入岩深度的增加,基础抗拔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两种因素对基础承载力影响机制不同,扩径率可明显提高初始弹性阶段的承载力Q_(L1),而入岩深度可明显提高塑性阶段的承载力Q_(DLI)和Q_(L2)。通过分析地基破坏时地表岩体裂缝的分布特征,得出岩基中上拔岩体的破坏模式与基础结构型式无关,均是从基底开始出现裂缝,沿着一定角度的开口延伸至地面,直至地基发生破坏,并且破坏范围随着入岩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基础施工安全性、经济性和机械化程度,建议优先选择加深入岩深度的措施来提高基础抗拔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径率 入岩深度 岩基挖孔基础 抗拔承载力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荷载下峰后破裂砂岩能量耗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洋 何健 张志雄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6,共6页
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装置对经静态压缩制备的峰后破裂砂岩进行单轴冲击试验。基于SHPB试验能量理论,研究峰后破裂砂岩在动态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特征,并与完整砂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峰后破裂砂岩单位体... 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装置对经静态压缩制备的峰后破裂砂岩进行单轴冲击试验。基于SHPB试验能量理论,研究峰后破裂砂岩在动态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特征,并与完整砂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峰后破裂砂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与入射能呈线性关系,且峰后破裂砂岩单位体积吸收能对入射能的敏感性低于完整砂岩;峰后破裂砂岩的破坏形态与试样吸收能量的大小相关,且存在一个吸收能量值使得峰后破裂砂岩和完整砂岩破坏程度的相对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峰后破裂砂岩 霍普金森压杆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拥军 孟凡豪 +3 位作者 马勇 罗义华 张金峰 严继军 《广东电力》 2022年第3期116-123,共8页
为了确定内悬浮抱杆在悬浮工作状态下的起升动载系数,以ZB-D-21/400/30型内悬浮抱杆为研究对象,开展抱杆在不同起升载荷、不同倾角下的起升试验,研究抱杆起重绳及背部拉线在起升过程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工况下得到的起升动载系... 为了确定内悬浮抱杆在悬浮工作状态下的起升动载系数,以ZB-D-21/400/30型内悬浮抱杆为研究对象,开展抱杆在不同起升载荷、不同倾角下的起升试验,研究抱杆起重绳及背部拉线在起升过程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工况下得到的起升动载系数进行分析。通过仿真与试验分析发现,内悬浮抱杆的起升动载系数与起升载荷无关,与抱杆倾角呈线性关系。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的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但均未考虑地面载荷约束,试验值小于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内悬浮抱杆在真实工作过程中存在塔材姿态控制绳的牵引作用以及塔材起吊地面拖拽作用等影响因素,降低了起升过程的动力效应。研究表明,起重机的起升动载系数推荐公式并不适用于内悬浮抱杆,推荐试验获取的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与抱杆倾角拟合的关系公式作为内悬浮抱杆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与工程应用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悬浮抱杆 起升动载系数 冲击载荷 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