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菌种固态发酵豆粕生产小肽饲料 被引量:38
1
作者 吴胜华 李吕木 +1 位作者 张邦辉 韩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利用4株实验室保藏的菌株对豆粕进行二元混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对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和料水比进行优化,研究二元混菌发酵对豆粕中小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肽总含量由1.61%(干基)提高到8%(干基)以上,其中最高的一组达到了12.01%,... 利用4株实验室保藏的菌株对豆粕进行二元混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对温度、接种量、通气量和料水比进行优化,研究二元混菌发酵对豆粕中小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肽总含量由1.61%(干基)提高到8%(干基)以上,其中最高的一组达到了12.01%,小肽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通气量60g/mL,发酵温度40℃,料水比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固态发酵 豆粕 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孙林 李吕木 +3 位作者 张邦辉 许平辉 付弘 徐同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择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固态发酵,研究其对菜籽粕硫甙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对硫甙降解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硫苷降解率可达53.11%;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接种量比例为植物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6%∶6%∶2%,水料比为1.5∶1,pH值6.0,34℃发酵48 h,菜籽粕硫苷含量从107.758μmol/g(干基)降至15.959μmol/g(干基),降解率达85.19%,粗蛋白含量提高4.37个百分点(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酸菌 蜡样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菜籽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厌氧发酵菜籽粕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冬余 李吕木 +2 位作者 许发芝 张邦辉 吴胜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9,共5页
以植物乳酸菌R-02和枯草芽孢杆菌KGC30141为出发菌,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混菌厌氧固态发酵菜籽粕,研究了2株菌接种量、发酵基质中葡萄糖和玉米浆添加比例及环境温度对发酵菜籽粕中硫苷、粗蛋白含量及物料发酵损耗的影响。结果表... 以植物乳酸菌R-02和枯草芽孢杆菌KGC30141为出发菌,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混菌厌氧固态发酵菜籽粕,研究了2株菌接种量、发酵基质中葡萄糖和玉米浆添加比例及环境温度对发酵菜籽粕中硫苷、粗蛋白含量及物料发酵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R-02和KGC30141接种量分别为6%和15%,玉米浆添加量20%,葡萄糖添加量3%,环境温度为28℃,料水比1∶1,在此条件下厌氧发酵15d,发酵菜籽粕中的硫苷含量从84μmol/g降到33μmol/g(绝干基础),粗蛋白含量较原料提高了4.15%(绝干基础),物料损耗为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厌氧发酵 硫苷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固态发酵去除菜籽粕中的植酸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林 李吕木 +3 位作者 张邦辉 许平辉 付弘赟 徐同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63,共4页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及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单菌与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植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植酸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其降解率可达62.4%...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及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单菌与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植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植酸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其降解率可达62.4%;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混菌接种量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6%,蜡样芽孢杆菌4%,植物乳酸菌6%,水料比为1.3∶1,pH 6.9,30℃发酵48 h时,菜籽粕植酸含量从2.26%(干基)降至0.221%(干基),降解率达90.15%,粗蛋白含量提高5.19%(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多菌种 固态发酵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豆粕饲喂肉鸭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甲平 许发芝 +6 位作者 李吕木 詹凯 吴启有 张志德 梁张毅 董妨 张邦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4-17,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豆粕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而确定替代豆粕的适宜比例。试验选用1280只15日龄健康樱桃谷SM3肉鸭,采用单因素4水平4重复随机设计(每个重复80只),4个处理组中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 本试验旨在研究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豆粕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而确定替代豆粕的适宜比例。试验选用1280只15日龄健康樱桃谷SM3肉鸭,采用单因素4水平4重复随机设计(每个重复80只),4个处理组中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日粮中10.5%豆粕的比例分别为0、1/3、2/3和3/3。结果表明,各替代组前期(15~30日龄)、全期(15~45日龄)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30~45日龄)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1/3替代组的芽孢杆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空肠段pH值和肝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固态发酵菜籽粕可以等营养完全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同时1/3替代日粮中豆粕对促进肉鸭肠道内芽孢杆菌生长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固态发酵 豆粕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肠道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大豆11S球蛋白提取工艺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景华 李吕木 +1 位作者 张邦辉 吴胜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4,共5页
从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等方面对大豆抗原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ris-HCl缓冲液是理想的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大豆抗原蛋白提取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提取温... 从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等方面对大豆抗原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提取溶剂及提取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ris-HCl缓冲液是理想的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大豆抗原蛋白提取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提取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大豆抗原蛋白提取的理想工艺条件,即Tris-HCl缓冲液为溶剂,料液比1∶21.2(g∶mL),提取温度19.15℃,提取时间1.085h,在此条件下最大吸光度值为1.220,验证值为1.198,11S球蛋白提取得率为24.45%,较优化前提高了76.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S球蛋白 提取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 响应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胜华 李吕木 +1 位作者 张邦辉 韩景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1-44,共4页
为了选育能够提高豆粕饲用品质的高效菌株,从1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优质酵母菌,以普通生豆粕为原料,通过L25(5^6)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肽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6%... 为了选育能够提高豆粕饲用品质的高效菌株,从1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优质酵母菌,以普通生豆粕为原料,通过L25(5^6)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肽含量的影响,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6%的接种量,料水比为1∶0.9,通气量为45 g/500 mL,在自然pH,30℃下发酵48 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显著下降,降解率达56.2%(42.53—18.63 mg/g),小肽含量提高了4.3倍(1.65%—8.7%)。微生物发酵生豆粕能明显降解抗营养因子,从而改善其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固态发酵 豆粕 小肽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种和发酵条件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弘贇 李吕木 +4 位作者 蔡海莹 张邦辉 许平辉 孙林 徐同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3期31-32,共2页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植物乳酸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这四种菌种进行豆粕发酵实验,观测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凝集素在发酵前后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就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植物乳酸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这四种菌种进行豆粕发酵实验,观测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凝集素在发酵前后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豆粕发酵的优良微生物菌种,并就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90%,其中以枯草芽孢杆菌为降解胰蛋白酶因子的优势菌,植物乳酸菌为降解凝集素的优势菌,且以9%接种量,料水比1∶1,发酵48h为较适宜的初步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酸菌 发酵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健仔壮组合方案对母仔猪生产性能及健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先利 沈广戈 +4 位作者 曾勇庆 史万玉 孙强 薛慧 张秀敏 《猪业科学》 2016年第9期85-87,共3页
为了研究母健仔壮组合方案对分娩母猪及其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第3胎次、妊娠后期的大白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母猪从产前7 d至产后7 d,采用母健仔壮A,每头饲喂添加1次/d,每次8 g,同时... 为了研究母健仔壮组合方案对分娩母猪及其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选择以往繁殖正常的第3胎次、妊娠后期的大白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母猪从产前7 d至产后7 d,采用母健仔壮A,每头饲喂添加1次/d,每次8 g,同时,产前7 d采用母健仔壮B,每头注射10 mL;试验组初生仔猪每头口服母健仔壮B 0.5 mL;试验至母猪断奶后14 d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提高0.57头,分娩滞产率、早产率和哺乳期三联症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5%、5%和10%;试验组母猪泌乳力提高5.23%,初乳中乳蛋白、乳糖、乳脂以及IgG含量分别提高23.60%(P<0.05)、9.88%、11.68%和6.51%;试验组母猪断奶体况评分提高13.62%(P<0.05),断奶后14 d内的发情率提高了5%,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分别提高了5.88%和10%。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哺乳仔猪25 d断奶窝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4.15%和7.54%(P<0.05;)腹泻指数降低37.35%(P<0.05),断奶仔猪皮毛发育评分提高9.66%(P<0.05),成活率提高了2.28%。研究证明,围产期母猪和初生仔猪采用母健仔壮组合方案,能够有效促进母猪和仔猪的免疫机能,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繁殖和仔猪的生长发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能 组合方案 健康影响 母仔猪 生长发育性能 分娩母猪 平均日增重 哺乳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力康”对围产和泌乳期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沈广戈 朱先利 +4 位作者 曾勇庆 陈宝江 孙强 薛慧 张秀敏 《养猪》 2016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研究"佳力康"对母猪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选择正常妊娠的第3胎次大白母猪6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从产前7 d至断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佳力康",每头每天1次,每次5 g,试验2组从产前2... 为研究"佳力康"对母猪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选择正常妊娠的第3胎次大白母猪6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从产前7 d至断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佳力康",每头每天1次,每次5 g,试验2组从产前25 d至断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佳力康",每头每天1次,每次5 g;其它饲养管理与对照组一致,试验至母猪断奶后14 d结束。结果表明:1)母猪繁殖与健康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2组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24、0.60头,分娩早产率分别降低5和15个百分点,滞产率分别降低5和10个百分点,哺乳期三联征发病率两组均降低10个百分点;泌乳力和泌乳质量均有改善提高的趋势,其中,试验1组和2组母猪初乳中乳蛋白分别提高9.22%(P>0.05)和26.77%(P<0.05)、乳糖提高10.70%(P>0.05)和13.58%(P<0.05)、乳脂提高33.42%(P<0.05)和48.64%(P<0.05);试验1组和2组母猪断奶体况评分分别提高24.12%(P<0.05)和18.68%(P<0.05),断奶后14 d内发情率分别提高5和10个百分点,总受胎率均提高10个百分点。2)仔猪生长与健康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2组哺乳仔猪25 d断奶窝重分别提高6.99%(P>0.05)和12.82%(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34%(P>0.05)和5.75%(P<0.05);腹泻发病率分别降低3.92和4.27个百分点、成活率分别提高3.87和2.61个百分点。研究证明,母猪围产期和泌乳期饲喂"佳力康",能够有效促进母猪的免疫和生殖机能,改善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并间接提高了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综合比较,试验2组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哺乳仔猪 佳力康 繁殖性能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