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橙皮苷衍生物抗炎活性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彭磊 张茜 +1 位作者 李荣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橙皮苷衍生物1~9的抗炎活性。方法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橙皮苷衍生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橙皮苷衍生物1~9的抗炎活性。方法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橙皮苷衍生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对系列衍生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并观察抗炎活性较好的衍生物2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衍生物2和5均能显著抑制AA大鼠PMΦPGE2和LTB4的合成,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内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2和5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作用与萘普生相当;进一步研究发现衍生物2对AA大鼠的继发性炎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衍生物2(100mg/kg)组优于母体橙皮苷(80mg/kg)。结论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得到的橙皮苷衍生物2和5抗炎活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评价 临床前 抗炎药(中药)/药理学 关节炎 实验性 巨噬细胞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芙蓉 李俊 +2 位作者 任丹阳 陶辉 贾丽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橙皮苷(HDN)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DN(50、100、200 mg/kg)3个剂量组和秋水仙碱(0.1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0%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2周诱导肝... 目的观察橙皮苷(HDN)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DN(50、100、200 mg/kg)3个剂量组和秋水仙碱(0.1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0%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2周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造模第7周起,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HDN(50、100、200 mg/kg)、秋水仙碱(0.1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共6周。实验结束后,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肝组织HE染色,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HDN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ⅢNP、CIV、TGF-β1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水平,抑制肝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同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HDN各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HDN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机体脂质过氧化、调节TGF-β1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橙皮苷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多糖对大鼠肝纤维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施磊 李俊 +3 位作者 王佳佳 陈莹瑛 黄艳 程文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玉屏风多糖(YPF-P)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12周末采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和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 目的观察玉屏风多糖(YPF-P)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12周末采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和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 YPF-P(120、60mg/kg)组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结构,减轻肝纤维化增生程度,同时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组织中Hyp、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此外,YPF-P(120、60mg/kg)组也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 YPF-P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和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肝硬化 NF-ΚB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泽华 程文明 +2 位作者 张致勇 缪忆如 李春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 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HNMR...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 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HNMR、13CNMR、HRMS)鉴定结构。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肝癌HepG2及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不同浓度(12. 5、25、50、100、200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各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2个成分(酚类、羊毛脂烷型三萜和甾醇),分别为:原儿茶醛(1)、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2)、大黄酚(3)、Coelarthenol(4)、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 ester(5)、栓菌酸(6)、柠檬酸三乙酯(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Aquilarin A(9)、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butyl-4-(2-methylpropyl) ester(10)、3β-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11)、(24S)-Ergost-7-en-3-ol (12)。结论化合物2、6、8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中化合物2、9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乙酸乙酯部位 抗肿瘤 酚类 羊毛脂烷型三萜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昆 程文明 +4 位作者 李春如 吴泽华 张勋 陆维丽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将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FT)、石油醚萃取物(FA)、乙酸乙酯萃取物(FB)、正丁醇萃取物(FC)以及水层萃余物(FD)作用于人肝癌Hep G2、胃癌SGC-7901及肺癌A549细胞,检测各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将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FT)、石油醚萃取物(FA)、乙酸乙酯萃取物(FB)、正丁醇萃取物(FC)以及水层萃余物(FD)作用于人肝癌Hep G2、胃癌SGC-7901及肺癌A549细胞,检测各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对活性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活性数据分析表明FT、FA及FB均有抑制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为56、28、47mg/L。从活性部位FA及FB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3β-羟基8,24-羊毛甾二烯-21-醛(2)、桦褐孔菌醇(3)、白桦脂醇(4)、5α,8α-表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醇(5)、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6)、豆甾-4-烯-3-酮(7)、Inonotsuoxides B(8)、Inonotsutriols A(9)、胡萝卜苷(10)。结论 FA及FB是桦褐孔菌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其中6、7、10首次在桦褐孔菌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抗肿瘤活性 活性部位 三萜 甾醇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逆转与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政通 李俊 +4 位作者 黄成 李浩 章圣鹏 黄艳 陶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9-814,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逆转恢复各时期MAPK信号通路蛋白动态变化,研究其在肝纤维化恢复期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SD大鼠12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12周,停药后2、4、6、8周取材。通过检测各组ALT、AST... 目的通过检测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逆转恢复各时期MAPK信号通路蛋白动态变化,研究其在肝纤维化恢复期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SD大鼠12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12周,停药后2、4、6、8周取材。通过检测各组ALT、AST、Hyp、LN、PⅢNP的含量变化和肝脏病理组织切片Masson染色,加以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MA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ALT、AST、Hyp、LN、PⅢNP等反映肝损伤和纤维化进程的指标在第12周最高,即模型组最高,并且随着肝纤维化逆转而含量逐渐降低,Masson染色结果与之一致,表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期与各恢复期模型建立完成。p-ERK1/2在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4周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逐渐降低。p-JNK1/2在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恢复期逐渐升高(P<0.05)。p-p38在模型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逐渐降低(P<0.05)。p-ERK/ERK与Hyp相关系数r=-0.46,P=0.003;p-JNK/JNK与Hyp相关系数r=-0.53,P=0.0004;p-p38/p38与Hyp相关系数r=0.81,P=0.0001。结论 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JNK和p38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逆转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析-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丹参酚类化合物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群林 张云静 +2 位作者 吴亮 李俊 袁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0-1237,共8页
目的基于丹参素(DSS)、原儿茶醛(PAL)和丹酚酸B(SalB)对HAuCl4-luminol-H2O2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3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浓度的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HPLC-CL),探讨该分析法在大鼠脑组织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丹参素(DSS)、原儿茶醛(PAL)和丹酚酸B(SalB)对HAuCl4-luminol-H2O2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建立测定大鼠脑微透析液中3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浓度的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法(HPLC-CL),探讨该分析法在大鼠脑组织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透析体内连续采样技术,6只SD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后,将微透析脑探针植入左侧皮质,用林格液2.0μl·min-1的流速灌流。尾静脉注射丹参滴注液(DSS2.5mg·kg-1、PAL0.4mg·kg-1、SalB0.4mg·kg-1)并收集脑透析液样品,脑透析液收集时间间隔为15min。用HPLC-CL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脑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利用DAS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脑透析液浓度分别在1.64~430.40、5.30~528.00和8.00~800.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检测限分别为0.33、0.22和2.56μg·L-1。以质控样品计算,在各浓度水平下,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小于5.2%,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单剂量静注丹参滴注液后,丹参素在脑组织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AUC0-∞、MRT0-∞和k分别为(0.64±0.20)h、(369.39±114.77)ng·h·ml-1、(0.64±0.18)h和1.36±0.27。结论建立的HPLC-CL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能够实现脑组织中游离丹参素浓度的动态监测,可用于丹参素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其中丹参素的脑组织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微透析 液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法 药代动力学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皮樟总黄酮调控瘦素、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成 马陶陶 +4 位作者 李浩 李政通 章胜朋 邓子煜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66-1671,共6页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调控瘦素(lep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FLC灌胃给药第12周末,检测ALT、AST及HA、LN、PⅢNP、CⅣ含量;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Ⅰ)、瘦素...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调控瘦素(lep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FLC灌胃给药第12周末,检测ALT、AST及HA、LN、PⅢNP、CⅣ含量;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Ⅰ)、瘦素、TGF-β1的含量;检测Hyp及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瘦素受体(OB-Rb)、TGFβ1Ⅰ型受体(TGFβR1)、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TFLC(200、400 g.L-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Ⅰ型胶原、瘦素、TGF-β1水平;降低Ob-Rb、TGFβR1、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FLC能有效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调肝内瘦素及其受体,抑制TGF-β1/Smad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豹皮樟总黄酮 瘦素 瘦素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Ⅰ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文明 张明 +2 位作者 李俊 戴胜 李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树脂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法,以总黄酮吸附率、解吸率等为考察指标。结果用LX-60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体积流量2 BV/h,最大上样量48...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树脂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法,以总黄酮吸附率、解吸率等为考察指标。结果用LX-60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体积流量2 BV/h,最大上样量48 mg/g干树脂,洗脱溶剂为9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2 BV/h,洗脱溶剂用量为4 BV。结论该方法对野菊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总黄酮 LX-60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COX-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雯 李俊 +3 位作者 李荣 熊立 凡小燕 任丹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COX-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高脂乳剂诱导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橙皮苷(80、160、320 mg/kg)组、塞来昔布(10 mg/kg)组和凯西莱(60 mg/kg)组,采用病理组织学方...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COX-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高脂乳剂诱导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橙皮苷(80、160、320 mg/kg)组、塞来昔布(10 mg/kg)组和凯西莱(60 mg/kg)组,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及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的检测评价HDN对大鼠NAFLD的治疗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中COX-2催化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OX-2和IL-8的mRNA表达。结果 HDN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降低大鼠NAFLD血脂TC、TG水平和6-Keto-PGF1α、TXB2的含量,抑制COX-2和IL-8的mRNA表达。结论 HDN对大鼠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脂肪肝 环氧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叶三萜酸对大鼠肺纤维化预防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娟 黄艳 +4 位作者 张磊 杨雅茹 孙静 余世春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AL)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通过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平阳霉素(5mg/kg)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TAL或醋酸泼尼松。各组大鼠于给药后... 目的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AL)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通过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平阳霉素(5mg/kg)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TAL或醋酸泼尼松。各组大鼠于给药后第7、14、28天随机取样6只,取固定部位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并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脏指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病理学切片显示TAL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肺脏组织结构,减轻肺纤维化增生程度。同时,TAL能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肺脏指数和肺组织中HYP的含量,并可提高大鼠血清中SOD的活力,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结论TAL对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作用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鹰茶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义龙 汤文建 +3 位作者 唐敏芳 吕雄文 余世春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3-1065,1144,共4页
目的对樟科植物老鹰茶叶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老鹰茶经70%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部分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 目的对樟科植物老鹰茶叶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老鹰茶经70%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正丁醇部分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老鹰茶叶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山奈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吡喃甘露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反式香豆酸、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水杨酸。结论这7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总三萜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章圣朋 邓子煜 +3 位作者 黄成 谢加力 何勇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总三萜(TTP)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TP(62.5、125、250 mg/kg)3个剂量组和联苯双酯(200mg/kg)组。各给药组及联苯双酯组预防给药6 d,第6天给药结束后腹腔注射50%CCl4(2 ... 目的研究夏枯草总三萜(TTP)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TP(62.5、125、250 mg/kg)3个剂量组和联苯双酯(200mg/kg)组。各给药组及联苯双酯组预防给药6 d,第6天给药结束后腹腔注射50%CCl4(2 ml/kg)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TTP对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肝组织HE染色;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表达。结果 TTP各剂量组可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的水平,升高SOD、GSH-Px的水平,抑制肝组织中CYP2E1的表达;同时,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TTP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TTP对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机体脂质过氧化、抑制CYP2E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总三萜 脂质过氧化 急性肝损伤 CYP2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皮樟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建青 李俊 +6 位作者 邹宇宏 鲁超 程文明 吕雄文 金涌 张磊 黄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及TFLC组(100、200、40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灌胃连续1...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及TFLC组(100、200、40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给予脂肪乳剂灌胃连续10周,制备NAS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实验10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C、TG、TNF-α及肝脏TC、TG含量、TLR4 mRNA和蛋白表达、NF-κB核蛋白表达,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TNF-α水平及肝脏TC、TG含量明显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发生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和坏死。TFLC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G、TC、TNF-α水平及肝脏TC、TG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TFLC明显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减轻。进一步研究发现TFLC能明显抑制TLR4 mRNA和蛋白表达、NF-κB核蛋白水平。结论 TFLC对NASH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与抑制TLR4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皮樟总黄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及TNF-α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静 李俊 +2 位作者 黄艳 王保伟 谢加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AFLD模型。于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对脂质过氧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AFLD模型。于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TNF-α水平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HDN能明显减轻AFLD大鼠的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降低AFLD大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LT、AST、TC、TG、TNF-α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提高SOD的活力。结论 HDN对大鼠AFLD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脂肪肝 酒精性 脂质过氧化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介导MeCP2基因沉默对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辉 黄成 +7 位作者 杨晶晶 马陶陶 张磊 卞尔保 李政通 章慧 吕雄文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介导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 目的探讨RNA干扰介导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SC-T6细胞内,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T6细胞增殖变化;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α-SMA、MeCP2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HSC-T6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MeCP2蛋白的表达。结果将MeCP2-siRNA转染进HSC-T6细胞内,MeCP2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α-SMAmRNA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靶向封闭MeCP2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增殖。结论靶向封闭MeCP2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活化增殖,MeCP2可能是潜在的肝纤维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肝星状细胞 甲基CpG结合蛋白2 细胞周期 肝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为 刘娟 +1 位作者 刘干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病理学切片显示HDN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病变范围与程度,使炎细胞浸润减少;并且HDN能降低D-GalN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IL-1βmR-NA表达。结论 HDN对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抑制IL-1βmRNA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化学诱导 肝疾病/预防和控制 黄酮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屏风多糖对肝星状细胞中PDGF-BB、PDGFR-β的表达及ERK1/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荣娟 李俊 +1 位作者 詹迪迪 李祥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多糖(YPF-P)对肝星状细胞(HSC-T6)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受体(PDGFR-β)、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YP... 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多糖(YPF-P)对肝星状细胞(HSC-T6)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受体(PDGFR-β)、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YPF-P(12.5、25、50、100、200 mg/L)分别在24、48、72 h对HSC增殖的影响,确定YPF-P最佳作用时间及浓度。RT-PCR法分析PDGF-BB、PDGFR-β、c-fos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在不同干预情况下的表达。结果 YPF-P可明显抑制HSC-T6的细胞增殖以及下调HSC-T6中PDGF-BB、PDGFR-β、c-fos mRNA表达,并对HSC-T6中p-ERK1/2蛋白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YPF-P对PDGF诱导的大鼠HSC-T6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1/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座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碱基和核苷类物质的HPLC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勋 程文明 +3 位作者 李春如 吴昆 陆维丽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3-1286,共4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座虫草中13种核苷和碱基类物质,色谱条件为:TSKgelODS-100V色谱柱(250mm×4.6mm,5斗m),以甲醇-0.Olmol/LKH2P04水溶液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0℃。13种...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座虫草中13种核苷和碱基类物质,色谱条件为:TSKgelODS-100V色谱柱(250mm×4.6mm,5斗m),以甲醇-0.Olmol/LKH2P04水溶液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0℃。13种成分在50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0,n=8);平均回收率在98.4%~107.5%(RSD〈2.0%,n=5)。结果表明长座虫草子实体中胞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菌丝体中尿嘧啶、鸟苷、腺苷含量较高,尿苷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座虫草 高效液相色谱 核苷 碱基 提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皮樟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敏芳 汤文建 +1 位作者 李俊 林志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对樟科植物豹皮樟叶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分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豹皮樟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 目的对樟科植物豹皮樟叶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分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豹皮樟叶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儿茶素[(+)-Catech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萝卜苷(Daucosterin,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