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消解——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的批判研究
1
作者 李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德里达是通过两种方式将马克思主义激进化的:无情地抛弃与无限的夸大。这两种方式都极具"后马克思主义"特征,即坚决抛弃自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所谓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扼住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或某个最重要的"碎片&quo... 德里达是通过两种方式将马克思主义激进化的:无情地抛弃与无限的夸大。这两种方式都极具"后马克思主义"特征,即坚决抛弃自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所谓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扼住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或某个最重要的"碎片",无限夸大这些或这个"碎片"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并以这些或这个"碎片"来折射甚至代替整个马克思主义。按其解构逻辑,德里达主观上也许无意消解马克思主义,客观上则会葬送马克思主义的前程,成为与福山之流形式不同但归宿可能相同的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主义 解构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张闻天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志高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2,共6页
张闻天在较长时间内在党内负总责,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毛泽东能否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闻天对"民族化"、"中国化"的强调,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铺垫。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又旗帜鲜明地呼... 张闻天在较长时间内在党内负总责,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毛泽东能否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闻天对"民族化"、"中国化"的强调,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铺垫。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又旗帜鲜明地呼应和支持了毛泽东的主张。但由于思想的局限,张闻天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引起了毛泽东的批评。张闻天虚怀若谷,到实践中"补课",以实际行动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并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张闻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与儒学马克思主义化之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丁成际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2,共6页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已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学界主要有"融通说"、"综合说"、"并存说"、"排斥说"、"主辅说"等观点,"融通说"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交织着...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已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学界主要有"融通说"、"综合说"、"并存说"、"排斥说"、"主辅说"等观点,"融通说"成为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交织着"儒学马克思主化"与"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之争,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从文化建设、社会心理、价值认同、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等方面进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中国特色 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儒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成贵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10,共4页
日常生活是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与非日常生活领域处于社会的不同层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阶级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理论诉求。社会转型期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分离及相关理论的缺失... 日常生活是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与非日常生活领域处于社会的不同层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阶级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理论诉求。社会转型期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分离及相关理论的缺失,和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下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反渗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日常生活化 理论诉求 现实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首要问题”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储著源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解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建构问题。"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回答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主要解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建构问题。"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主要回答主体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和发展、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其实质是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观建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视角看,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两者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首要问题"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首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失误与实践迷失
6
作者 李明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意识形态理论是贯穿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认定,是基于它对意识形态采取了"抽象化"、"碎化"、"泛化"三种基本策略,同时抽掉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之"... 意识形态理论是贯穿整个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认定,是基于它对意识形态采取了"抽象化"、"碎化"、"泛化"三种基本策略,同时抽掉了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之"根"和阶级之"魂",因而在理论上犯了"抽根断魂"的错误,并在实践上极容易蜕变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两个重要范畴的考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梅定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81,共9页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明确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两个重要范畴之间是个人认识和集体智慧、本初发轫和阐...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明确这两个范畴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的逻辑前提。这两个重要范畴之间是个人认识和集体智慧、本初发轫和阐发深化、曲折探索和严整科学、滑轨嬗变和隐性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毛泽东 考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基本精神与现实理路
8
作者 刘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60-62,共3页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无一例外地犯了唯心主义或者形而上学的错误。马克思在批判扬弃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劳动、&qu...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无一例外地犯了唯心主义或者形而上学的错误。马克思在批判扬弃西方近代哲学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基本精神。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实现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根本路径是人的解放,是在革命中对旧社会物质基础的根本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基本精神 现实路径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的发展看美丽中国——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尹红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34-36,共3页
马克思从揭示人的本质出发,阐释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优美的美丽中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 马克思从揭示人的本质出发,阐释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优美的美丽中国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此学说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利主义的得与失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成际 刘怡青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派别。本文试图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得与失来作一番辩证的考查。功利主义之得在于其理论优势,这表现于其思想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功利主义之失主要体现于政治、科学...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派别。本文试图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得与失来作一番辩证的考查。功利主义之得在于其理论优势,这表现于其思想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功利主义之失主要体现于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与对人的片面性理解等诸多方面,其难以满足所有群体和个人利益要求,其幸福总量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计算,功利原则中存在着的功利与公正的矛盾,功利主义科学观还忽视了科学对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商谈或辩谈的方式,在人类交往行动中达成公共理性的共识,以超越功利主义之失,使功利主义具有普世性的理论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科学主义 普世伦理 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 李媛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影视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平台,目前需要积极探索影视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策略与表现艺术,力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并进一步增强我国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关键词 影视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练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9-62,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有其客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般"、"具体"和"具体的一般"三个层次。人的自由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有其客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般"、"具体"和"具体的一般"三个层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主义引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的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结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学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衔接性问题
13
作者 刘灿婷 胡昂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03-205,共3页
中学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加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十分必要。当前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上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二者的有效... 中学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加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十分必要。当前衔接过程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上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二者的有效衔接。所以,探寻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的创新是加强二者衔接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衔接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传统平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启示
14
作者 程宇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2-103,共2页
分析中西传统的平等观,在批判和超越了中西传统平等观的过程中给予构建社会主义平等观以重要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定义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传统平等观 社会主义平等观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社会调查研究现状
15
作者 杨娟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18期63-64,共2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展开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又接着生成新的理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调查研究失灵、失值、失信、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展开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又接着生成新的理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调查研究失灵、失值、失信、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调查研究在社会建设新时期功能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社会调查的创新,使其回归本位,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发挥自己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社会调查研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完足与他者的接纳--从《礼记》看古代婚礼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成际 成守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 不同文明对两性结合的形式与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一系列礼仪程序,华夏文化赋予男女结合诸多意义。昏礼成为人伦之始,恭敬、谨慎、尊重并以正当的方式行礼成为婚礼的内在要求,在"合二姓之好"以"事宗庙"与"继后世"中所体现出的男女之别,内在蕴涵着两性间的相互补充与完善。汉文化中有关婚礼意义的阐释,有助于人们深思两性结合之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礼 人伦 男女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诱敌深入到进攻路线: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反“围剿”军事策略的转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志高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共产国际高度肯定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使用的诱敌深入方针,但基于对苏区经济情况和革命形势的研判,认为诱敌深入方针已经过时,必须实施进攻路线。在总结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经验时,共产国际内部在实施进攻路线问... 共产国际高度肯定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使用的诱敌深入方针,但基于对苏区经济情况和革命形势的研判,认为诱敌深入方针已经过时,必须实施进攻路线。在总结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经验时,共产国际内部在实施进攻路线问题上一度出现分歧,由于远东局的坚持,进攻路线最终成为基本策略。然而共产国际直接谋划下的进攻路线机械教条,既不能有力打击敌人,又不能保存自己实力,第五次反"围剿"终归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央苏区 诱敌深入 进攻路线 军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三八年任弼时赴共产国际汇报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志高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1937年王明回国后与毛泽东发生诸多争论。王明关于运动战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的意见,而关于统一战线的观点则确是来自于共产国际。毛泽东与王明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与共产国际的分歧。在这种背景下,任弼时受中共中央所派赴共产国... 1937年王明回国后与毛泽东发生诸多争论。王明关于运动战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他个人的意见,而关于统一战线的观点则确是来自于共产国际。毛泽东与王明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与共产国际的分歧。在这种背景下,任弼时受中共中央所派赴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任弼时所作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没有批评或反对王明的观点,但是含蓄地、有倾向性地支持了毛泽东的意见。依据任弼时的报告,共产国际所做的决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毛泽东的观点。不过,共产国际内部仍然存在着某些错误认识,任弼时在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小组工作中作了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统一战线 领导权 游击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委会直选中政府干预问题的政治生态学阐释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100,共7页
社区居委会直选的民主程度因部分基层政府的操控与干预而倍受质疑,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可将社区居委会直选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生态系统,在政府干预下社区居委会直选政治生态会发生异化,这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演化的惯性、生态资... 社区居委会直选的民主程度因部分基层政府的操控与干预而倍受质疑,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可将社区居委会直选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生态系统,在政府干预下社区居委会直选政治生态会发生异化,这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演化的惯性、生态资源的不均衡以及生态系统的自身缺陷密切有关,因此需要从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态系统的完善、生态资源的均衡等方面推动社区居委会直选政治生态系统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委会 直接选举 政治生态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高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67-173,共7页
共产国际远东局和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均参与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工作。远东局设计了"两个拳头打人"的入闽作战计划,导致蒋介石趁虚而入攻占了黎川。黎川失守后,远东局主张予敌以打击后西击南昌方向,... 共产国际远东局和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均参与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工作。远东局设计了"两个拳头打人"的入闽作战计划,导致蒋介石趁虚而入攻占了黎川。黎川失守后,远东局主张予敌以打击后西击南昌方向,遭到中革军委和李德的反对。福建事变后,远东局再次提出向西进军,中革军委和政治委员会均持反对意见。远东局和政治委员会均未提出援闽方案,而是主张坐收渔利,导致丧失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契机。随着战事的紧张,远东局的军事代表施特恩与中革军委的矛盾尖锐化,政治委员会开始直接领导反"围剿"斗争。远东局和政治委员会同意中革军委的撤离中央苏区计划,但又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局 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 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