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大学黄梅戏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安徽大学为例
1
作者 朱慧子 《艺海》 2016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综合性大学开设黄梅戏课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宣传和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让身处多元文化下的大学生从接收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是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所在。笔者以安徽大学为例,从黄梅戏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教... 综合性大学开设黄梅戏课程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宣传和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让身处多元文化下的大学生从接收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是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所在。笔者以安徽大学为例,从黄梅戏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优势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综合性大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小瑜1955年前后的博古中堂画风格差异探析其绘画艺术风格转变的内因
2
作者 魏治明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16-18,共3页
博古画是中堂画的独特类型题材之一,指在画面中描摹古代青铜器皿如鼎、簋、鬲、瓶等的绘画作品,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艺术品。孔小瑜被誉为“博古画圣手”,该文以其两幅代表性的博古中堂画作品为例,分析1955年孔小瑜投入安徽文化艺术教... 博古画是中堂画的独特类型题材之一,指在画面中描摹古代青铜器皿如鼎、簋、鬲、瓶等的绘画作品,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艺术品。孔小瑜被誉为“博古画圣手”,该文以其两幅代表性的博古中堂画作品为例,分析1955年孔小瑜投入安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前后绘画艺术风格转变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画 中堂画 孔小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石刻艺术中的竹文化——以黟县宏村螭龙纹石刻为例
3
作者 刘立冬 侯通通 《书画世界》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始建于南宋初年的黟县宏村,有着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后世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宏村保存了大量的徽州石刻艺术遗存。其中一处螭龙纹石刻脊柱造型呈竹节化表现,迥异于其他同类螭龙纹造型。这一特殊石刻造型,反映了徽州石刻艺术中的竹文... 始建于南宋初年的黟县宏村,有着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后世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宏村保存了大量的徽州石刻艺术遗存。其中一处螭龙纹石刻脊柱造型呈竹节化表现,迥异于其他同类螭龙纹造型。这一特殊石刻造型,反映了徽州石刻艺术中的竹文化观念,也是研究儒家及道家文化对徽州石刻艺术影响的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石刻 螭龙纹 竹与骨 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安徽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合肥火笔画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扬 《美术教育研究》 2010年第7期20-20,24,共2页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使得民间艺术无论是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显现出特有的中华文化的美。安徽省的民间艺术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比如合肥的火笔画。火笔画是江淮地区流传甚...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使得民间艺术无论是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显现出特有的中华文化的美。安徽省的民间艺术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比如合肥的火笔画。火笔画是江淮地区流传甚广、极具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合肥特产,也是艺术界的瑰宝。笔者以合肥火笔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安徽省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部门和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火笔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安塞剪纸与安徽阜阳剪纸艺术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薛鹏飞 岳金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剪纸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陕西安塞剪纸与安徽阜阳剪纸为个案进行比较,并分析两地剪纸的题材、风格、民俗功用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安塞剪纸 阜阳剪纸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公共艺术评价体系与设计策略研究
6
作者 姚雨宏 高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49-I0050,共2页
新时代,地铁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改善着人民的生活。地铁公共艺术不仅为广大乘客提供了美的享受,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铁公共艺术评价体系,通过调研,了解乘客对于地铁公... 新时代,地铁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改善着人民的生活。地铁公共艺术不仅为广大乘客提供了美的享受,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意义。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铁公共艺术评价体系,通过调研,了解乘客对于地铁公共艺术的喜好特征,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路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地铁公共艺术 设计路径 设计策略 美的享受 人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鳄鱼枷”——莫言话剧《鳄鱼》的艺术特色
7
作者 陆铭泽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0期53-58,共6页
由莫言编剧、央华戏剧制作的四幕话剧《鳄鱼》于2024年5月开启全国巡演,讲述了一个落马贪官逃亡海外多年却最终葬身于自己豢养的鳄鱼之腹的故事。此剧特色有三:首先,注重展现主人公单无惮的精神状态和心路历程,深刻反思了贪腐现象背后... 由莫言编剧、央华戏剧制作的四幕话剧《鳄鱼》于2024年5月开启全国巡演,讲述了一个落马贪官逃亡海外多年却最终葬身于自己豢养的鳄鱼之腹的故事。此剧特色有三:首先,注重展现主人公单无惮的精神状态和心路历程,深刻反思了贪腐现象背后的“欲望”之根,塑造出一个新时代典型的复杂人物形象;其次,在语言艺术的创造上,莫言设计了大量耐人寻味、语带机锋的潜台词,显著提升了全剧的内在戏剧性和可看性;最后,在舞台的视听呈现上,导演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和二度创造营构出浓郁的怪诞风格,形式上别具一格的同时也有力强化了对主旨思想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鱼》 莫言 欲望 潜台词 怪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查士标艺术生平的“游”与“居”及其画风
8
作者 谭昕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查士标是明代新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明亡后,他作为明朝遗民,长期辗转漂泊。然而正是广泛的交游,开阔了查士标的视野,拓宽了他的艺术道路,进而影响到其画风的形成。梳理查士标前期画风、中年画风以及成熟画风的形成原因,阐述其由最初... 查士标是明代新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明亡后,他作为明朝遗民,长期辗转漂泊。然而正是广泛的交游,开阔了查士标的视野,拓宽了他的艺术道路,进而影响到其画风的形成。梳理查士标前期画风、中年画风以及成熟画风的形成原因,阐述其由最初的师古到清淡简洁,再到萧散荒寒画境的递进,体会他的生命际遇、人生志求、辗转游居历程。他在师古人、师造化的转化中,最终呈现“简远萧散,意境荒寒”的独特画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士标 艺术生平 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命、人情、艺术:黄梅戏《祝福》中的悲剧审美意蕴
9
作者 王景龙 《人文天下》 2024年第5期12-16,共5页
黄梅戏《祝福》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以淮剧《祥林嫂》为参考,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怀与高级的审美意蕴。该剧目首先通过合理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舞台装置、情节编排以及演员深厚的功底,直观表现故事在背景设定上的悲剧宿命感;其... 黄梅戏《祝福》改编自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以淮剧《祥林嫂》为参考,表现出浓郁的悲剧情怀与高级的审美意蕴。该剧目首先通过合理的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舞台装置、情节编排以及演员深厚的功底,直观表现故事在背景设定上的悲剧宿命感;其次将恶人与善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对比,侧面衬托出祥林嫂在善恶力量悬殊的拉扯中悲痛万分却又无人理解的辛酸苦楚。此外,在继承淮剧《祥林嫂》意象营造特点的基础之上,黄梅戏《祝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挖掘与表现,将原著中存在的批判意识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增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戏曲 祥林嫂 再芬黄梅剧院 黄梅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可食地景设计赋能乡村文旅——以安徽省合肥市马郢村为例
10
作者 陈晨 宋京鸿 黄泽锦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12期94-96,共3页
可食地景是一种融合生态性、景观性与生产性的创新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旨在运用本土农作物提升乡村的吸引力,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并激发当地村民与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以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为例,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丰富... 可食地景是一种融合生态性、景观性与生产性的创新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旨在运用本土农作物提升乡村的吸引力,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并激发当地村民与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以合肥市长丰县马郢村为例,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气候、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旅游资源,提出可食地景的公共景观设计策略与应用方法,即通过配置多层次可食用植物组团,打造创意景观花带,降低景观绿化的设计成本,创建可视、可食、可分享的地景模式,以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可食地景 设计赋能 乡村文旅 马郢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与陕北汉画像石中鸟图像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王猛 刘雨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皖北和陕北属于我国两大汉画像石出土的主要区域,两地发现画像石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其中鸟图像是常见的题材。从自然环境、社会面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分析两地汉代文化生态,从视觉特征、雕刻技法中比较两地画像石中鸟图像的艺术特色,探... 皖北和陕北属于我国两大汉画像石出土的主要区域,两地发现画像石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其中鸟图像是常见的题材。从自然环境、社会面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分析两地汉代文化生态,从视觉特征、雕刻技法中比较两地画像石中鸟图像的艺术特色,探索两者的独特魅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特质,助推汉画像石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陕北 汉画像石 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首彩陶艺术及其文化生态情境下的保护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
界首彩陶作为传统手工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工艺语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语境中,研究界首彩陶有着积极的意义。鉴于目前对界首彩陶艺术重视和探索的不足,笔者通过对界首彩陶艺术特征以及制... 界首彩陶作为传统手工文化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工艺语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语境中,研究界首彩陶有着积极的意义。鉴于目前对界首彩陶艺术重视和探索的不足,笔者通过对界首彩陶艺术特征以及制作工艺的探析,并力图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提出其保护思路,希望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生态物种能在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自由成长,永葆鲜活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首彩陶 艺术特征 烧制工艺 文化生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艺术中材料的人文精神象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立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8-620,共3页
艺术创作中的材料具有特别的人文内涵、情感精神等象征性意义,其自身独特的材质给了我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感染,材料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象征,是艺术家在图形、描绘、构成样式等之外的对艺术作品的重要诠释。读懂材料中人文精神象征性意... 艺术创作中的材料具有特别的人文内涵、情感精神等象征性意义,其自身独特的材质给了我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感染,材料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象征,是艺术家在图形、描绘、构成样式等之外的对艺术作品的重要诠释。读懂材料中人文精神象征性意义,理解艺术作品及创作主体所传达的思想观念才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材料艺术 人文精神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虎造型看汉代艺术思想的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84-87,共4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姿勃发、激情澎湃的时代,矫健灵动、威猛扬厉的虎形象迎合了汉代朴拙大气、雄浑沉厚的艺术精神,因而汉代造型艺术中虎形象较前代丰富,并产生了诸多新内涵。汉代虎造型中有神话体系中不断演变的虎形象,现实生活中...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姿勃发、激情澎湃的时代,矫健灵动、威猛扬厉的虎形象迎合了汉代朴拙大气、雄浑沉厚的艺术精神,因而汉代造型艺术中虎形象较前代丰富,并产生了诸多新内涵。汉代虎造型中有神话体系中不断演变的虎形象,现实生活中精彩纷呈的虎形象,汉代人心目中被驾驭的虎形象等。汉代虎造型中所表现出的人对虎从畏惧、崇敬到征服、驾驭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汉代朝气蓬勃的英雄主义的精神反映。从虎造型看汉代艺术思想的变迁,为我们研究汉代审美观念在美术史中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虎造型 艺术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语境下合肥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峰 姚雨宏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0-34,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持续增多。合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在合肥地铁公共艺术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及问题分析,结合具体设计案例,...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也持续增多。合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在合肥地铁公共艺术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及问题分析,结合具体设计案例,提出了以合肥艺术文化、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城市发展和城市景观为主题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希冀塑造具有地域特色且与合肥城市人文精神内涵相统一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公共艺术 地域文化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中国艺术美的文化品性 锻造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键 《乐器》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在日常使用中,"风格"一词常具有模糊多义性,依照《辞海》的释义:"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具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演奏技巧 演奏者 钢琴曲 中国风格 文化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民间美术中皖南皮影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澜 胡民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4期121-122,共2页
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 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解构,探索其内在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对皖南民风民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风貌与审美价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皮影 艺术特色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宁硖石灯彩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玉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3-46,共4页
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和活态民间艺术、既具普遍性又具独特性的硖石民间灯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蕴涵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对之分析探求并归纳总结出:赋有"五行与五色"的色彩内涵;"天覆地载"的造... 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和活态民间艺术、既具普遍性又具独特性的硖石民间灯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蕴涵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对之分析探求并归纳总结出:赋有"五行与五色"的色彩内涵;"天覆地载"的造型内涵;"象征符号"的纹样内涵等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汉唐风度、完整的构思设计、巧妙的光影造型、丰富的程式语言及优美的配饰效果等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硖石灯彩 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三雕”艺术保护与传承摭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波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1期53-55,共3页
作为徽州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三雕"集社会风俗、民间信仰和雕刻艺术等为一体,体现了我国民间雕刻高超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转型,传统徽州"三雕&... 作为徽州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三雕"集社会风俗、民间信仰和雕刻艺术等为一体,体现了我国民间雕刻高超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转型,传统徽州"三雕"也同样面临着与很多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相似的现实遭遇。对于这一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三雕 民间雕刻 传承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的继承 时代的象征——黎英海为聂耳歌曲谱写的钢琴伴奏之艺术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慧子 《歌海》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黎英海曾经为聂耳创作的五首歌曲进行了钢琴编配。在钢琴伴奏写作中,他运用了汉族调式及和声技法,清晰地还原了作曲家的时代风格和创作意图:在和声的运用上,除了传统的三度叠置以外,为了适应歌曲的内容和风格而采用的一些经过处理的非... 黎英海曾经为聂耳创作的五首歌曲进行了钢琴编配。在钢琴伴奏写作中,他运用了汉族调式及和声技法,清晰地还原了作曲家的时代风格和创作意图:在和声的运用上,除了传统的三度叠置以外,为了适应歌曲的内容和风格而采用的一些经过处理的非三度叠置和弦,如琵琶和弦、四五度结构、复合和弦和二度结构和弦等;伴奏织体和节奏上则追求"简单、形象、贴切",再次对聂耳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进行描绘。这些编配手法使聂耳歌曲的民族味更能强烈体现,拉近了歌曲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发扬了聂耳音乐的群众化、民族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耳 歌曲 黎英海 钢琴编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