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率失真最佳的视频编码码率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辉 吴小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1,330,共4页
提出一种通过图像层和宏块层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视频编码器码率控制的策略。在图像层首先在总体上对每帧图像的编码速率进行预分配,从而确定一个参考量化系数。然后在对每帧图像具体编码时,根据率失真定理,在保证失真最小的情况下,为帧... 提出一种通过图像层和宏块层相结合的途径来实现视频编码器码率控制的策略。在图像层首先在总体上对每帧图像的编码速率进行预分配,从而确定一个参考量化系数。然后在对每帧图像具体编码时,根据率失真定理,在保证失真最小的情况下,为帧内不同的宏块选用最佳的量化系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缓冲区出现上、下溢,使得输出码流趋于稳定,同时提高重建视频信号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码率控制 率失真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0-1902,共3页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根据漂移误差与帧间编码块的运动活动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内刷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比特率和实际比特率的差值,动态地调整阈值,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的比特率,保持了... 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降低空间分辨率视频编码转换算法。根据漂移误差与帧间编码块的运动活动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帧内刷新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比特率和实际比特率的差值,动态地调整阈值,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的比特率,保持了对差错的鲁棒性,限制了差错的时间传播。同时,将率失真函数映射为线性函数,以较少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线性速率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平滑了缓冲器的输出,同时峰值信噪比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转换 空间分辨率 自适应帧内刷新 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Chord:基于组和缓存的改进型DHT网络
3
作者 曲广强 胡勇 王贵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32-134,139,共4页
在基于DHT技术的对等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减少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不匹配所带来的寻路时延过长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利用组来匹配物理网络,利用超级节点缓存查询和地址信息,并且在普通节点收到查询请求时缓存查询源节点地址信息... 在基于DHT技术的对等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减少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不匹配所带来的寻路时延过长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利用组来匹配物理网络,利用超级节点缓存查询和地址信息,并且在普通节点收到查询请求时缓存查询源节点地址信息的路由算法GcChord(Group Cache based Chord)。仿真结果表明,GcChord的路由性能优于Chord系统,并且节点重复(有一定倾向)查询越多,其平均物理、逻辑跳数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网络 拓扑匹配 缓存 Chord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改进卷积完全匹配层的稳定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国大 黄志祥 +1 位作者 王丽华 吴先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8-193,共6页
为了克服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卷积完全匹配层对消逝波吸收效果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在卷积完全匹配层后添加特殊吸收层的方法.在不增加物体与吸收层内层距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特殊吸收层中两个衰减因子,使其为常数,并令吸收因子逐层从1增加... 为了克服时域有限差分算法中卷积完全匹配层对消逝波吸收效果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在卷积完全匹配层后添加特殊吸收层的方法.在不增加物体与吸收层内层距离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特殊吸收层中两个衰减因子,使其为常数,并令吸收因子逐层从1增加到10,来增强吸收层对消逝波的吸收性能.平面波垂直入射到单层光子晶体的算例表明,添加了特殊吸收层的吸收边界在与散射体相距5个网格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计算结果收敛,而传统的吸收边界则需要相距80个网格才能保证结果收敛,说明该方法提高了对消逝波的吸收性能.进一步在结构中采用此吸收边界来计算多层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曲线,并将其与常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做比较,两种结果吻合较好.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卷积完全匹配层 消逝波 特殊吸收层 吸收性能 长时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融合 被引量:4
5
作者 姚媛 胡根生 梁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针对遥感影像融合中出现的对比度差、边缘模糊等问题,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统计学习优势,结合方向滤波器组的多方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融合框架。由于小波核相对其他核函数对复杂的信号具有更好的逼近能力,因此利用Morle... 针对遥感影像融合中出现的对比度差、边缘模糊等问题,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统计学习优势,结合方向滤波器组的多方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融合框架。由于小波核相对其他核函数对复杂的信号具有更好的逼近能力,因此利用Morlet母小波构造核函数,研究基于小波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融合,提高遥感影像融合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融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图像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遥感影像 小波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反馈的K-means分簇算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倩 胡艳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5-1151,共7页
针对典型的LEACH分簇式路由协议分簇不均匀,簇头节点分布随机导致网络能量消耗大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死亡节点数目反馈的K-means分簇算法。首先通过K-means算法划分簇的个数,选择簇的中心节点为该簇的簇头,并通过位置集中性得到集... 针对典型的LEACH分簇式路由协议分簇不均匀,簇头节点分布随机导致网络能量消耗大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死亡节点数目反馈的K-means分簇算法。首先通过K-means算法划分簇的个数,选择簇的中心节点为该簇的簇头,并通过位置集中性得到集中性较大的若干个节点为主簇头群,其中最大的为主簇头,自此完成初始化。此后用一个受死亡节点数调控的自适应打分函数更新每一轮的簇头和主簇头。主簇头只用于融合并传输数据并不负责感知环境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相较LEACH以及传统的基于K-means的分簇算法,在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上分别提高了35%和25%。同时证明:反馈机制的加入和主簇头的选取都有利于网络寿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K-MEANS算法 反馈调节 主簇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周期结构模拟的迭代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晨阳 方明 +1 位作者 黄志祥 吴先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引入一种基于迭代的算法,主要原理是通过时间步进方式,用先迭代产生的已知场近似当前迭代所需的未知场,使近似场和真实场之差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探讨了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收敛性分析,发现无限长金...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引入一种基于迭代的算法,主要原理是通过时间步进方式,用先迭代产生的已知场近似当前迭代所需的未知场,使近似场和真实场之差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探讨了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收敛性分析,发现无限长金板反射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在数值上高度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该算法引入到三维色散结构模型仿真中,从理论上验证了在硅表面放置纳米圆柱结构所具有的超透射现象.研究表明,所构建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受入射角度限制、缺少时域场演化过程和需要大量网格剖分等方面的缺点,为色散周期结构在斜入射条件下的传输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入射 传输特性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周期结构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梯形双层金属光栅式偏振分束器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学松 方明 +1 位作者 吴博 黄志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6-162,共7页
为获得高衍射效率、高消光比、宽带宽及大角度容差的光栅结构,提出了一种在近红外波长区域工作的倒梯形双层金属光栅结构的偏振分束器。该结构引入了一层高折射率介质层,并且将光栅区的光刻胶斜切成倒梯形结构,新的设计增大了光栅的透... 为获得高衍射效率、高消光比、宽带宽及大角度容差的光栅结构,提出了一种在近红外波长区域工作的倒梯形双层金属光栅结构的偏振分束器。该结构引入了一层高折射率介质层,并且将光栅区的光刻胶斜切成倒梯形结构,新的设计增大了光栅的透射效率和消光比。使用严格耦合波分析方法,模拟和优化了偏振分束器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横磁波及横电波在1 290~1 840 nm波长范围内的透射效率和反射效率分别超过97%和95%。透射和反射的最大消光比分别为33 d B和53 d B。在波长为1 550 nm,入射角为-40°~40°时,光栅的透射和反射消光比都大于22 d B,达到了高性能偏振分束器的要求。相较于双层金属矩形光栅,所提出的倒梯形双层金属结构表现出更高的透射性与反射性,同时具有更好的设计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亚波长光栅 偏振分束器 严格耦合波分析 衍射光学 近红外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准递进补偿的相位恢复 被引量:8
9
作者 程鸿 熊帮玲 +2 位作者 王金成 马慧敏 韦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5-203,共9页
针对光强传输方程法在部分相干光场相位恢复过程中,由于CCD采集频率与LED发光频率不同步导致恢复的相位出现黑白相间的条纹,以及机械移动造成采集角度的偏差所导致的相位结果错误等问题,提出了配准递进补偿算法.首先,对所采集的具有一... 针对光强传输方程法在部分相干光场相位恢复过程中,由于CCD采集频率与LED发光频率不同步导致恢复的相位出现黑白相间的条纹,以及机械移动造成采集角度的偏差所导致的相位结果错误等问题,提出了配准递进补偿算法.首先,对所采集的具有一定角度偏差的三幅强度图进行角点检测和互相关匹配,并去除错误点对从而得到变换矩阵进行图像变换以纠正原有的偏差.同时,由于照明光波的缓慢动态变化与其低频分量相关,在新的配准图像中进行初次补偿以改善照明频闪效应.然后使用光强传输方程求解得到样品的初始相位.为了解决初始相位边缘出现的光晕,再次对恢复的相位进行补偿以突出样品的关键信息.搭建了真实光路系统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纠正角度偏差的同时改善了频闪效应.微透镜阵列实验中,恢复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对误差为1.7%,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传输方程 部分相干光场 相位恢复 递进补偿 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照明下的非干涉相位恢复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鸿 高要利 +2 位作者 徐姗姗 邓会龙 韦穗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针对原有基于强度传输方程(TIE)的非干涉相位恢复技术只适用于单波长条件下近距离传播时相位求解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双波长照明条件下的TIE算法.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两个波长下相位间的相关约束,并引入了合成波长的概念.同时,考虑到TI... 针对原有基于强度传输方程(TIE)的非干涉相位恢复技术只适用于单波长条件下近距离传播时相位求解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双波长照明条件下的TIE算法.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两个波长下相位间的相关约束,并引入了合成波长的概念.同时,考虑到TIE法在远距离传播时相位恢复精度较低的问题,将其与角谱迭代算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双波长混合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双波长TIE算法相位恢复图的误差平均值降低到0.191 2;在远距离传播时,双波长混合迭代算法相位恢复图的误差平均值降低到0.220 2.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双波长照明下有效地恢复相位信息,并且不受距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恢复 强度传输方程 双波长 角谱迭代 合成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