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升金湖冬季浮游藻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军 许仁鑫 +5 位作者 周忠泽 陈元启 孙庆业 许李林 赵秀侠 宗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6-18,共3页
2007年1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升金湖域中浮游藻类的分布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和直链藻。并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湖... 2007年1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升金湖域中浮游藻类的分布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和直链藻。并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湖泊污染程度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多样性指数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升金湖秋季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军 周忠泽 +4 位作者 陈元启 孙庆业 许李林 赵秀侠 宗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1,共5页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岗机场鸟类多样性及鸟击风险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丽君 周立志 +4 位作者 万政云 张保卫 许仁鑫 张有瑜 薛委委 《野生动物》 2010年第3期127-130,共4页
2007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骆岗机场及周边地区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根据鸟类相对数量、遇见频率、生境利用率和飞行高度,对机场鸟类鸟击风险进行评价。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4种,其中留鸟26种,夏候鸟26种(留鸟和夏候鸟有... 2007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骆岗机场及周边地区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根据鸟类相对数量、遇见频率、生境利用率和飞行高度,对机场鸟类鸟击风险进行评价。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4种,其中留鸟26种,夏候鸟26种(留鸟和夏候鸟有3种重叠),冬候鸟20种,旅鸟15种。繁殖鸟中东洋型27种,古北型20种,广布种2种。在机场外围,农田-鱼塘生境鸟类密度最高。机场围栏附近各生境鸟类密度均高于内部草坪。全年中,机场鸟类密度在秋季达到最高。春季优势种为白头鹎,夏季优势种包括麻雀、八哥、灰椋鸟和家燕,秋季优势种为麻雀和云雀,冬季优势种为黑水鸡。鸟击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头鹎、麻雀、小白鹭、云雀、家燕等11种鸟类鸟击风险最高。建议采取生态环境治理与人工干扰相结合的方法防范鸟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鸟击风险 骆岗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植被分布格局及草-藻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安徽菜子湖案例 被引量:28
4
作者 高攀 周忠泽 +2 位作者 马淑勇 孙庆业 许仁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0,共8页
2005年9月-2009年10月对菜子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及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结合近十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菜子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菜子湖维管植物共有147种,隶属于42科101属.植被分布格局为:①中部水位较深的区域,以... 2005年9月-2009年10月对菜子湖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及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结合近十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菜子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菜子湖维管植物共有147种,隶属于42科101属.植被分布格局为:①中部水位较深的区域,以马来眼子菜群丛,黑藻群丛等沉水植物群落和野菱群丛等根生浮叶植物群落为主;②靠近岸边浅水区以菰群丛、荭蓼+酸模叶蓼群丛等挺水植物群落和莕菜群丛等根生浮叶植物群落为主;③春季湖滩以肉根毛茛群丛、陌上菅群丛和朝天委陵菜群丛为优势的湿生植物群落为主,并且三者在滩涂沿高程梯度呈带状分布.湖滩上还间有虉草群丛.群落演替系列为:①沉水植物群落阶段,黑藻+苦草(1999-2004年);②浮叶植物群落阶段,菱+莕菜(2005-2007年);③少量的沉水植物群落阶段,马来眼子菜(2008-2009年);④草型向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过渡阶段(2009年以后).虉草最近5年在菜子湖呈扩张趋势.演替的驱动力为围网养殖、围湖造田、水利工程等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种类组成 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 菜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小雨 周立志 +4 位作者 朱文中 许仁鑫 曹玲亮 陈锦云 王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3-953,共11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的淡水渔业对湖泊湿地产生严重扰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为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湖泊扰动的响应,对安徽菜子湖群不同养殖程度的白兔湖、嬉子湖和菜子湖3个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定量调...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的淡水渔业对湖泊湿地产生严重扰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为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湖泊扰动的响应,对安徽菜子湖群不同养殖程度的白兔湖、嬉子湖和菜子湖3个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定量调查。全湖设置49个样点,调查7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4属39种,优势种为摇蚊(Tendipes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55.20±76.25)个/m2,生物量为(19.56±65.37)g/m2,其中白兔湖、菜子湖、嬉子湖密度分别为(63.43±52.76)、(36.44±34.49)和(79.77±118.90)个/m2,生物量分别为(17.48±28.24)、(21.70±39.44)和(4.94±18.46)g/m2。嬉子湖的节肢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白兔湖和菜子湖(P<0.01),而白兔湖和菜子湖的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嬉子湖(P<0.01)。聚类分析表明,白兔湖和菜子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但与嬉子湖养殖区的相似性较低。白兔湖和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25、1.71,嬉子湖仅为1.44。与2001年的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水产养殖、修建堤坝等人为干扰已经对菜子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展可持续渔业将是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菜子湖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野生动物园东方白鹳的保护遗传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昝树婷 周立志 +2 位作者 江浩 张保卫 吴治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2-25,共4页
研究选用EE0.6基因和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合肥野生笼养东方白鹳的性别鉴定和遗传多样性检测。研究中成功地鉴定了东方白鹳成体和幼体的性别,并且双引物的引入克服了性别鉴定中假阴性。在合肥野生动物园28个笼养个... 研究选用EE0.6基因和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合肥野生笼养东方白鹳的性别鉴定和遗传多样性检测。研究中成功地鉴定了东方白鹳成体和幼体的性别,并且双引物的引入克服了性别鉴定中假阴性。在合肥野生动物园28个笼养个体中共检测出11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为0.8598±0.0419,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35±0.0058,但单倍型在繁殖个体间分布严重失衡,子一代个体的单倍型主要集中在H1,H2,H3。因此,建议在进行圈养东方白鹳的繁殖管理时,注重提升各单倍型的奠基者作用,以保护笼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EE0.6基因 D-LOO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浮游轮虫类型的组合与其生态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宗梅 周忠泽 +4 位作者 陈元启 孙庆业 许李林 沈军 赵秀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7-19,共3页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上湖,中湖和下湖10个断面27个采样点的调查,发现浮游轮虫14属39种。密度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nchionus schizocerc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月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lunaris)...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上湖,中湖和下湖10个断面27个采样点的调查,发现浮游轮虫14属39种。密度优势种为裂足臂尾轮虫(Branchionus schizocerc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月形单趾轮虫(Monostyla lun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双尖钩状狭甲轮虫(Colurella uncinata forma bicuspida-ta)、真足哈林轮虫(Harringia eupoda)。根据升金湖中轮虫所在分布区的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1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温度、10月份平均温度及水体的理化性质,得出浮游轮虫类型组合的所指示的现代气候是中国东部地区温暖湿润气候,同时所指示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东部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为轮虫类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密度优势种 现代气候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震旦鸦雀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立志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92,共2页
2006年5月和2009年2月在安徽省五河县沱湖(117°10′03″E,33°10′00″N)记录到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并拍摄到照片.经查阅文献资料核实,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震旦鸦雀 安徽省 鸟类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林鹳微卫星引物对东方白鹳基因组DNA进行交叉扩增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 张保卫 周立志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5-48,21,共5页
利用林鹳11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东方白鹳进行交叉扩增。经过PCR体系的优化,在11个位点中有6个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余5位点得不到确切的扩增产物。对上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其中4个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含有微卫星重... 利用林鹳11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东方白鹳进行交叉扩增。经过PCR体系的优化,在11个位点中有6个得到清晰的扩增条带,其余5位点得不到确切的扩增产物。对上述6个位点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其中4个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而另外两个位点中无重复单元。通过基因分型对上述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其中的WSμ13,WSμ17位点分别为高度多态和中度多态位点,而另外两个位点则无多态性。同时还对影响交叉扩增结果成功率及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林鹳 交叉扩增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越冬白头鹤集群变化及领域行为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波 周立志 +2 位作者 陈锦云 徐文彬 程元启 《野生动物》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白头鹤是长江中下游的大型越冬水鸟,安徽升金湖是其在国内主要的越冬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生境退化,越冬种群的数量在萎缩,种群的越冬生态研究十分必要。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在升金湖对白头鹤的主要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集群... 白头鹤是长江中下游的大型越冬水鸟,安徽升金湖是其在国内主要的越冬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生境退化,越冬种群的数量在萎缩,种群的越冬生态研究十分必要。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在升金湖对白头鹤的主要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集群情况进行了观察。升金湖白头鹤觅食地主要分布于湖区外围的稻田,夜栖于上湖核心区内。整个越冬期,白头鹤大部分以5只以上的群类型觅食,以家庭集群活动仅占越冬集群数的29.14%。随着越冬期的变化,集群大小发生改变:越冬前期,越冬鹤以家族群活动频率最高,占集群的35.64%,30~49只集群频率最低,仅为6.38%;越冬中期,家庭集群及5~9只集群频率相对于越冬前期减少,10只以上集群频率增加;越冬后期,以≥50只以上集群频率最高,占28.77%。此外,我们还观察到1对成年鹤占有一定面积的稻田并积极保护,表现领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鹤 集群动态 领域行为 升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