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写作原理融入写作教学应处理的三对关系——基于安徽大学中文写作通识课教学经验的思考 |
傅琪
吴怀东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三个支点 |
周志雄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魏源澳港纪行诗的文学与文化新变 |
吴怀东
胡晓博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杏林名医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春桃长篇纪实文学《国医》读札 |
王达敏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
林精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网络文学读者情感消费的发生机理、表现形式与发展效应 |
王婉波
周志雄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生命真谛、绿色吁求与诗性守望——论胡冬林的自然文学创作 |
谭旭东
湛娇娇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买话”抑或“根浴”——鬼子长篇小说《买话》读札 |
王达敏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
方盛良
代利萍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论杜甫的政事文——兼论杜甫与唐代“古文运动”之关系 |
吴怀东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由殷墟玉璋朱书论甲骨文“祼”之简体 |
时兵
|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图文“战争”背后的“温情”:文学与视觉艺术的互文 |
王泽庆
顾祖钊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4
|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句法能力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 |
李慧敏
张佳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5
|
忏悔意识演变与中国当代忏悔文学的兴起 |
王达敏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11
|
|
16
|
宋代文学家鲍慎由生平、著述考 |
吴怀东
徐昕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7
|
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
王达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18
|
“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与文学消费 |
黄书泉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9
|
新兴评价构式“谁还不是NP”的话语互动功能及事件类型 |
武蕾旭
李思旭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及其出路 |
王泽庆
孟凡萧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