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写作原理融入写作教学应处理的三对关系——基于安徽大学中文写作通识课教学经验的思考
1
作者 傅琪 吴怀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理论如何融入写作教学实践的问题一向是写作教学的关键难题。针对写作课是否要引入写作理论以及如何融入写作理论的疑问,可以通过对写作理论加以细化来分类解决。在大学写作课程中,我们需要融入写作原理中的操作性原理而非研究性原理;... 理论如何融入写作教学实践的问题一向是写作教学的关键难题。针对写作课是否要引入写作理论以及如何融入写作理论的疑问,可以通过对写作理论加以细化来分类解决。在大学写作课程中,我们需要融入写作原理中的操作性原理而非研究性原理;在讲授示范性原理同时,兼顾培育性原理;并且对守制类文体和创意类文体所需的不同写作原理进行区别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写作课 写作原理 操作性原理 培育性原理 创意类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三个支点
2
作者 周志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分不开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是中国崛起的文化表征。中国网络小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世界性和普遍性使国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小说的障碍较少,而中国性则使外国读者感受异... 中国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分不开的,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是中国崛起的文化表征。中国网络小说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世界性和普遍性使国外读者接受中国网络小说的障碍较少,而中国性则使外国读者感受异国风情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所取得的成绩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也离不开网络文学企业所作出的努力,经过积极的探索,通过系列有效的举措,推动了网络文学出海新局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世界性 普遍性 国家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澳港纪行诗的文学与文化新变
3
作者 吴怀东 胡晓博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魏源为修订《海国图志》收集资料而作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之游,留下了《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香港岛观海市歌》。这两首诗比较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夷”人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的优雅,表现出全新的文化立场,是《海国图志》杰出的“副产... 魏源为修订《海国图志》收集资料而作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之游,留下了《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香港岛观海市歌》。这两首诗比较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夷”人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的优雅,表现出全新的文化立场,是《海国图志》杰出的“副产品”。魏源借鉴游仙诗传统,采用政治隐喻的方式,表达其深沉的政治关怀,开近代海外游记之先声。这种文学实践源自魏源的政治革新立场、今文经的学术思路和强调“比兴”寄托的文学观念。这两首《歌》的创新性实践是梁启超、黄遵宪后来发动“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诗界革命”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 《香港岛观海市歌》 游仙诗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林名医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春桃长篇纪实文学《国医》读札
4
作者 王达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共5页
长篇纪实文学《国医》记叙了杏林名医陈万举的传奇一生。陈万举是清末名医巢渭芳的再传弟子、针灸大师承淡安的门生,一生屡遭世变,历经艰难坎坷,幸得诸多医学名家大家为师,故而走出了一条师承有序、学有渊源的纯正之路。他一生坐堂行医... 长篇纪实文学《国医》记叙了杏林名医陈万举的传奇一生。陈万举是清末名医巢渭芳的再传弟子、针灸大师承淡安的门生,一生屡遭世变,历经艰难坎坷,幸得诸多医学名家大家为师,故而走出了一条师承有序、学有渊源的纯正之路。他一生坐堂行医,以医典医方立根基,以传古自创为路径,遂成一代名医。《国医》既是一部陈万举从医生涯的史传,还是一部反思中医近百年兴衰史的力作。期待中医重新出发,实现中医药的全面复兴,正是《国医》深意存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桃 《国医》 陈万举 中医药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5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观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读者情感消费的发生机理、表现形式与发展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婉波 周志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104,共8页
当前,情感消费与情绪传播日渐成为社交媒体连接和留住读者的关键元素,网站平台依靠读者的满足感维系读者,而读者通过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来保持对网站平台的忠诚度。读者的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背后隐藏着某种现实欲求,反映着该群体的现实... 当前,情感消费与情绪传播日渐成为社交媒体连接和留住读者的关键元素,网站平台依靠读者的满足感维系读者,而读者通过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来保持对网站平台的忠诚度。读者的情感满足与情绪宣泄背后隐藏着某种现实欲求,反映着该群体的现实境遇与意义焦虑问题。在此背景下,读者的消费活动伴随着劳动与生产,读者也成为“产消合一”的情感劳动者,在技术赋权与资本剥削下寻求自我发展。读者通过情感消费与劳动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创造价值,推动网站平台资本增殖,促进读者阅读与消费模式的升级,激发网文生产及IP产业链开发,丰富了读者线上线下社交方式,也助力了网文经典化、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读者 情感消费 表现形式 发生机理 发展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真谛、绿色吁求与诗性守望——论胡冬林的自然文学创作
7
作者 谭旭东 湛娇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自然文学流派于17世纪滥觞于美国,沉淀着丰厚的生态理念与人文内涵。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1616)、威廉·巴特姆的《旅行笔记》(1791)等作品面世,开辟了自然文学的文体风格及研究主题。至19世纪,科... 自然文学流派于17世纪滥觞于美国,沉淀着丰厚的生态理念与人文内涵。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1616)、威廉·巴特姆的《旅行笔记》(1791)等作品面世,开辟了自然文学的文体风格及研究主题。至19世纪,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1836)和爱默生的《论自然》(1836)等著作的诞生确立了自然文学的思想内涵。进入20世纪,约翰·缪尔的《优胜美地》(1912)、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1949)等自然文学作品突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范畴,转向以生态为中心的广阔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流派 《沙乡年鉴》 新英格兰 巴特 爱默生 生态理念 文体风格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买话”抑或“根浴”——鬼子长篇小说《买话》读札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达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买话》是一个还乡故事:一个进城几十年、名叫刘耳的老人逃离城市返回故乡,可故乡不接纳他,他成了一个有城回不去、有乡融不进的“外人”。村里人之所以不接纳他,是因为他们认为他早已与瓦村断绝了血脉关系。不仅如此,他过往的所作所... 《买话》是一个还乡故事:一个进城几十年、名叫刘耳的老人逃离城市返回故乡,可故乡不接纳他,他成了一个有城回不去、有乡融不进的“外人”。村里人之所以不接纳他,是因为他们认为他早已与瓦村断绝了血脉关系。不仅如此,他过往的所作所为让他们认定他是一个无情无义并且有愧又有罪于瓦村的人。于是,他通过花钱“买话”(买秘密)“买人心”,终于与乡村达成和解而被接纳。小说亦可以名为《根浴》。所谓“根浴”,在小说中特指治疗男根疾病前列腺的药浴。刘耳在黄秘书的安排下仅有的一次根浴,让他蒙受奇耻大辱,被迫逃离城市回到故乡瓦村,经历了故乡对其的排斥到接纳、“身体的根浴”到“灵魂的根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 《买话》 买话 根浴 罪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曾国藩古文“趣味”说
9
作者 方盛良 代利萍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 曾国藩在“古文四象”说中,专列“趣味”一象,分论诙诡与闲适,提升了“趣”在古文理论中的地位;其对“诙诡之趣”的阐发,丰富与开拓了古代文论中“趣”的内涵与外延,突破了桐城派先贤的古文审美传统,开辟了桐城派文论新天地。“趣味”说的提出,源自其对古文与道统的辩证分析。曾氏“趣味”说得到桐城派后学的积极回应与发展,落实于相关的文学批评与创作上,但其中的礼学思想则多为他们所忽略。曾国藩“趣味”说的提出,在客观上弱化了桐城派古文载道的传统,可视为桐城派重视古文独立价值的关键转捩点,它直接推动桐城派古文在晚清复杂境况中获得新的转机并呈现最后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古文“趣味”说 诙诡之趣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政事文——兼论杜甫与唐代“古文运动”之关系
10
作者 吴怀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 政事文是指作家以官员身份对直接参与的日常具体政事提出见解、解决方案的创作,包括公文文体以及涉及公共事务处理的其他散文文体。杜甫现存的9篇政事文,反映了杜甫以官员身份对具体政务的建议和思考,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明且实用。杜甫因疏救房琯而开罪于君,失去参与高层政治、建立重大事功的机会,但此事不足以表明杜甫缺乏行政能力。无论在朝、在野,杜甫始终积极入世,勇担社会责任,不仅以一个诗人身份观察现实,抒发感慨,而且以一个官员身份和视角实实在在处理政事或提出真知灼见,显示他具有突出的政治见识和行政才能。杜甫的政事文,源自独特的实际参政经验及其儒学信仰,与其“诗史”创作同声相应,表现出自觉革除骈俪、以古为新的特点。追溯“古文运动”之“前史”,杜甫的创造及其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政事文 行政能力 儒学信仰 以古为新 古文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殷墟玉璋朱书论甲骨文“祼”之简体
11
作者 时兵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祼”字在殷墟玉璋朱书中有繁简两种字体,均包含构件“八”,应为“同”之省形,且是其自下而上位移的结果。“祼”字形变源于相关字形的类推及其字形上下匀称的需求。“祼”字简体在甲骨文中有动、名词两种用法。其作动词,大都读为“贯... “祼”字在殷墟玉璋朱书中有繁简两种字体,均包含构件“八”,应为“同”之省形,且是其自下而上位移的结果。“祼”字形变源于相关字形的类推及其字形上下匀称的需求。“祼”字简体在甲骨文中有动、名词两种用法。其作动词,大都读为“贯”,表“贯穿”义;作名词,多为地名、族名,读为“灌”,其地望在今陕西省华县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璋朱书 简体“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称量化词与“可能”共现句的语义解读
12
作者 彭程 蔡雨 彭家法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 现代汉语全称量化词与认识情态词“可能”共现句存在三种解读:统指解、逐指个体解、逐指全体解。制约相关语义解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辖域关系、全称量化词类型、谓词类型、“都”“一起”类成分、照应语等。语义解读的内在机制表现出句法、词汇类型、语义特征相互制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词 “可能” 辖域 解读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战争”背后的“温情”:文学与视觉艺术的互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泽庆 顾祖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38,共6页
视觉文化的盛行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图文"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并没有导致文学的凄凉退场,文学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被提出。张艺谋认为,影视艺术的繁荣与否主要取决于文学。由电影的创作可知,视觉艺术离不开文学... 视觉文化的盛行引发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图文"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并没有导致文学的凄凉退场,文学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被提出。张艺谋认为,影视艺术的繁荣与否主要取决于文学。由电影的创作可知,视觉艺术离不开文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给电影提供了感性和精神层面的资源。通过对文学与视觉的双重超越,电影成功实现了对文学的改编。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学艺术并没有没落,它的一些光彩只不过是通过电影艺术凸显出来。而且,视觉文化也并非洪水猛兽,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保持开放与坚守两种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视觉文化 图文“战争”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句法能力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慧敏 张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7-192,共6页
运用语言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肥西县两所幼儿园为例,考察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对汉语“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否定句、比较句、量化辖域、进行体、完成体、关系从句、并列关系、反身代词等句法现象的掌握情... 运用语言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安徽省肥西县两所幼儿园为例,考察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对汉语“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否定句、比较句、量化辖域、进行体、完成体、关系从句、并列关系、反身代词等句法现象的掌握情况,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句法能力发展的异同之处,探究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句法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 安徽 句法能力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忏悔意识演变与中国当代忏悔文学的兴起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达敏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6期71-78,共8页
研究中国当代忏悔文学,首先面临着令人十分尴尬的判断:中国文学缺乏忏悔意识,故而少有忏悔之作。经常与这个判断一并出现的判断还有“中国文化缺乏忏悔意识”、“中国人缺乏忏悔意识”等,这些判断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关键词 忏悔意识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 演变 中国文化 中国人 学术界 尴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家鲍慎由生平、著述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怀东 徐昕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2,47,共7页
鲍慎由是北宋后期重要的作家、诗学家、文献学家。据宋人汪藻《鲍吏部集序》、王称《东都事略》及《直斋书录解题》等记载推测,其生年应在1067年左右,卒年最迟不超过1126年。其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后数次遭贬。其交游甚广,少从王安石、苏... 鲍慎由是北宋后期重要的作家、诗学家、文献学家。据宋人汪藻《鲍吏部集序》、王称《东都事略》及《直斋书录解题》等记载推测,其生年应在1067年左右,卒年最迟不超过1126年。其元祐六年登进士第,后数次遭贬。其交游甚广,少从王安石、苏轼学,与黄庭坚交往甚密;诗歌"高妙清新",反映了北宋后期诗风演变情况。其好藏书,精心校雠前代诗歌,甚受时人肯定。曾为《楚辞》、韩愈文、李贺诗作注,对钱起诗、杜牧文亦有评论。其为杜诗作注,是现存杜诗集注本中文献价值很高的"鲍注"的作者之一。其书法成就很高,受到米芾赞赏。著有《鲍慎由文集》五十卷以及《夷白堂集》,后皆散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慎由 文献学家 注杜诗 《鲍慎由文集》 《夷白堂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批评的一体化──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达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21,共6页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文学 理论与批评 一体化 叙事作品 自主性 文学理论 理论的批评化 二十世纪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与文学消费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书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6-206,共11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重写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十七年文学(1949-1966)"时期被称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的质疑和重估。但是,无论是肯定或否定,研究者多是着眼于"红色经典"的意...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重写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十七年文学(1949-1966)"时期被称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的质疑和重估。但是,无论是肯定或否定,研究者多是着眼于"红色经典"的意识形态性和革命叙事话语。事实上,"红色经典"既是政治,又是文学;既是意识形态,又是审美;既是文学现象,又是叙事文本;既是思想载体,又是小说形象;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既是传统,又是现代;既是革命话语,又是文学消费。本文运用美学和文学社会学相结合的观点和方法,主要以"红色经典"长篇小说中的革命历史小说为例,从文学生产和消费的现实关系中来考察"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的读者接受和影视改编,以及其文学消费价值生成的文本机制,以期还原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十七年文学时期的文学消费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长篇小说 读者接受 消费价值 影视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评价构式“谁还不是NP”的话语互动功能及事件类型
19
作者 武蕾旭 李思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谁还不是NP”是一个活跃在对话语境中的半图式新兴评价构式。该构式主要用在“陈述-反应”“评价-回应”“询问-回答”“质疑-反驳”相邻对中。话语互动功能在四类相邻对中分别是为陈述信息或回应信息提供理由、寻求认同、为询问或回... “谁还不是NP”是一个活跃在对话语境中的半图式新兴评价构式。该构式主要用在“陈述-反应”“评价-回应”“询问-回答”“质疑-反驳”相邻对中。话语互动功能在四类相邻对中分别是为陈述信息或回应信息提供理由、寻求认同、为询问或回答提供理由、直接进行反驳回应或为反驳回应提供理由。“谁还不是NP”在语境中主要涉及A-events、B-events、AB-events、AB-events四种事件信息类型,在不同相邻对中涉及的事件信息类型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构式 “谁还不是NP” 话语互动功能 事件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泽庆 孟凡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6,共9页
创作热度不减,而作品接受依然冷清,是当前人工智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社会关注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整体现象,而没有深入诠释具体作品。诠释视域的不饱和,人工智能的经验缺失,导致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断裂。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也折... 创作热度不减,而作品接受依然冷清,是当前人工智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社会关注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整体现象,而没有深入诠释具体作品。诠释视域的不饱和,人工智能的经验缺失,导致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断裂。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也折射出它的创作困境。人工智能通过学习人类的作品,在总结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美的艺术本质上是“天才”的产物,按照已有规则进行创作,其创新性是有限的。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虚构写作转向作为广义非虚构写作的网络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工智能文学的困境,并有助于解决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不足与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学 微软小冰 网络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