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池固废的阻燃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
1
作者 陶熠 章亚妮 +3 位作者 王飞龙 张贺新 刘秀玉 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7-3668,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高温煅烧和碱液浸出处理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NCM),并将其与焦磷酸哌嗪(PAPP)结合,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量热法(CCT)... 本研究通过高温煅烧和碱液浸出处理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NCM),并将其与焦磷酸哌嗪(PAPP)结合,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采用万能试验机、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量热法(CCT)等方法评估了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NCM的加入能改善T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LOI从22.5%提升至27.6%(体积分数),UL-94达到V-0级。锥量热测试显示:添加NCM和PAPP后,复合材料的释热速率(PHRR)、总释放热(THR)相对于纯样分别降低了71.1%与21.9%,防火安全性能显著提升。炭渣分析表明:NCM和PAPP复配有助于形成致密的石墨化炭层,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固废 正极材料 焦磷酸哌嗪 聚氨酯弹性体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类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俊 余强 +1 位作者 聂王焰 周艺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3,共5页
以马来酸酐、十二醇聚氧乙烯醚-9(AEO9)和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磺酸盐可聚合乳化剂,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将可聚合乳化剂与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应用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 以马来酸酐、十二醇聚氧乙烯醚-9(AEO9)和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磺酸盐可聚合乳化剂,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将可聚合乳化剂与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应用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半连续式乳液共聚合,此时发现,使用可聚合乳化剂可以得到更高的转化率,并且乳胶液具有较好的电解质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水性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马来酸酯 乳液聚合 合成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融黏度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家宝 夏茹 +1 位作者 苗继斌 田建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7-1000,1040,共5页
以56#半精炼石蜡为黏度调节剂,制备了低熔融黏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黏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 以56#半精炼石蜡为黏度调节剂,制备了低熔融黏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黏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石油树脂的熔融黏度,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均匀混合;复合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75;最佳用量为1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选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98℃、乳化时间20 min、剪切速率5 000 r/min、乳化水与水相的质量比为1∶3,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固体质量分数为40%,稳定性好、粒径小、黏度低的O/W型C-5石油树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树脂 石蜡 HLB 熔融黏度 稳定性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T-IR和XPS研究纳米和微米氮化硅粉体在不同气氛下的表面结构变化(英文)
4
作者 夏茹 郝家宝 +3 位作者 张立成 钱家盛 袁孝友 李彬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7,共7页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光电子表面能谱技术比较纳米和微米氮化硅粉体表面结构在空气中和在氮气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氮化硅在空气中逐渐吸附氧气和有机物质,其表面形成了Si—OH、C—C、C—N等化学基团,而在惰性的氮气气氛中,纳...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光电子表面能谱技术比较纳米和微米氮化硅粉体表面结构在空气中和在氮气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氮化硅在空气中逐渐吸附氧气和有机物质,其表面形成了Si—OH、C—C、C—N等化学基团,而在惰性的氮气气氛中,纳米氮化硅的表面氧化被有效抑制.上述研究工作为纳米氮化硅的表面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表面结构 FT-IR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法合成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唐根 章于川 方胜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8,共9页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SA为互穿物,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分步法制备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其适宜反应条件为:w(丙... 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SA为互穿物,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分步法制备SA-IP-P(AA/AM)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其适宜反应条件为:w(丙烯酰胺/丙烯酸)=0.4;丙烯酸中和度85%;引发剂用量0.32%;交联剂用量0.035%;SA用量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SA-IP-P(AA/AM)树脂吸去离子倍率和吸0.9%NaCl盐水倍率分别可达到1 480 g.g-1和120 g.g-1.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研究了产物中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结果显示在保持已有树脂优良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耐盐性和对环境中水分的应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法 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 高吸水性树脂 保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