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五”时期中国农业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1
作者 崔宝玉 李虹韦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共9页
农业合作经济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十五五”时期,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把握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认识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传统生产力要素有待稳定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要... 农业合作经济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十五五”时期,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需要充分把握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认识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传统生产力要素有待稳定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要素有待持续激活以及农业要素供给有待系统集成等问题。推进中国农业合作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优化合作经济布局、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创新合作经营模式、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增强组织发展能力和加大扶持监管力度等为重点任务,激发农业合作经济在促农增收、产业升级和乡村治理中的核心效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 农业合作经济 形势 挑战 重点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成长:ESG表现、供应链韧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陈芳 张蓓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9,共8页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将ESG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手工匹配同年度客户-供应商链条,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实证分析企业ESG表现对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下游...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将ESG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手工匹配同年度客户-供应商链条,从供应链韧性视角实证分析企业ESG表现对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发现,下游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显著促进上游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上游企业ESG表现与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关系不显著,ESG表现在供应链上的溢出效应呈鲜明需求导向特征。机制分析表明,下游企业良好的ESG表现通过平衡上下游供需、稳定客户-供应商关系、引领供应链创新提升供应链韧性,赋能上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进ESG建设、保障供应链韧性安全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供应链韧性 高质量发展 长鞭效应 企业管理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发展效应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558,共13页
在经验事实和政策设计层面,农业社会化服务都被赋予了绿色发展效应的功能,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绿色发展效应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本研究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阔背景出发,通过建构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尝试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绿色发... 在经验事实和政策设计层面,农业社会化服务都被赋予了绿色发展效应的功能,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绿色发展效应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本研究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阔背景出发,通过建构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尝试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绿色发展的表征变量-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以其分解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发展效应的作用机理,将异质性的农户要素禀赋作为调节变量,解释其在何种情形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绿色提升效应。未来的研究可以据此蓝本,进一步细化研究视角,丰富拓展作用效应路径;利用农业大数据,在大样本持续追踪的基础上,深入考察政策冲击效应等若干议题。这一理论框架可为重新探求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之路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优化面向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供给,实现农业功能的拓展性转化,为政府重新设定现代农业政策发力点提供了现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农户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禀赋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睿 栗明钰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3,共20页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实现动能转换的新动力,作为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先发地区,长三角具有研究典型性。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网络爬虫法、熵权法、空间计量方法等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数字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实现动能转换的新动力,作为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先发地区,长三角具有研究典型性。文章基于2011年至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利用网络爬虫法、熵权法、空间计量方法等探讨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该作用具有空间扩散效应。而数字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错位”和区域差距导致安徽省和三、四线城市的数字经济空间效应并不显著,且行政壁垒带来的政策偏向性强化了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的“虹吸效应”。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市场潜力扩大对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挖掘数字经济潜能,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国家战略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胡艳 潘婷 张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106,239,共9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2007-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引力模型和协同创新空间关联模型,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发...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2007-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空间联系引力模型和协同创新空间关联模型,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利用空间滞后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的协同创新空间联系不断增强,但协同创新的空间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凸显,基本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和杭州高协同创新能力为端点的创新集聚区;(3)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有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反过来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应注重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空间联系,打造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它们的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健全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 协同创新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鹏 郭彦晗 李彦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逐渐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维度来研究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能够明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逐渐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两个维度来研究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能够明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有效的中介渠道,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传导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仅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不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中介效应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仁发 陆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共12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下,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下,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绿色效益和附加值效益;人工智能的应用存在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基于三大要素集聚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彦 胡艳 杨佳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4,共15页
基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的观察视角,就高铁开通对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缩型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群落”的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多期差分模型的估计... 基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的观察视角,就高铁开通对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缩型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群落”的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多期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高铁开通后的四五年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收缩型城市的人口回流,但并不具有持续的稳定性,并且不利于收缩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并未有效带动收缩型城市的劳动力集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本要素扩散。提出推动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树立精明发展理念、加强引才聚才和促进区域间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收缩型城市 要素集聚 人口流失 多期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芳 程千禧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7,共9页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基于2007—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基于2007—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其中,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成本降低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三条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群内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发展较好的城市中更有利于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本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同时,也带动了邻近地区出口技术的升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深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出口技术复杂度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艳 张安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中国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速度加快,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但是依旧存在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研究资金缺乏、预算管... 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中国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速度加快,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但是依旧存在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研究资金缺乏、预算管理不合理、科研人才缺乏、配套政策不完善、数据共享不足、相关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未来,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应立足中国现实基础,汲取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央地合作新模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革新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创新驱动畅通内部循环,共建共享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从而实现新发展格局下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助力中国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大科学装置 共建共享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责任履行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芳 张蓓蓓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ESG责任履行是“双碳”目标框架的应有之义,更是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双重固定模型实证检验了ESG责任履行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责任履行和企业风险... ESG责任履行是“双碳”目标框架的应有之义,更是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双重固定模型实证检验了ESG责任履行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责任履行和企业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其中该U形关系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维度、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和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在ESG责任履行和企业风险的U形关系中发挥传导作用;同时,分析师关注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可以负向调节ESG责任履行与企业风险二者之间的U形关系;而ESG评级不确定性和“漂绿”策略会抑制ESG责任履行的风险防治作用。据此,应构建并完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引导企业适度履行ESG责任,在ESG转型过程中注重内部监管和风险管控,助力经济绿色转型深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责任履行 企业风险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绿色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伍文生 胡艳 朱晓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2-137,共6页
探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探究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并分析了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其未来趋势和障碍因子。结果显示:(1)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均值,除生态环境系统出现小幅波动外,其他两个系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排序均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梯队特征。(2)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呈现上升趋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勉强协调。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格局。局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良好的“高-高”集聚效应。根据预测分析,到2027年,长江经济带三个系统耦合协调总体接近中级协调等级,江苏将率先进入优质协调等级。(3)制约三个系统发展的障碍因子既存在共性障碍因子,也存在差异性障碍因子。科技创新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共性障碍因子多于经济发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世代“国潮消费” 的发展脉络、类型与动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燕 范和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0,共9页
聚焦中华文化与国产商品相结合的时尚流行趋势,深描Z世代“国潮消费”群像。“国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Z世代“国潮消费”随之也呈现出物质理性引导下的传统国货消费、符号象征裹挟下的国潮品牌消费、文化认同形塑下的国潮多元... 聚焦中华文化与国产商品相结合的时尚流行趋势,深描Z世代“国潮消费”群像。“国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Z世代“国潮消费”随之也呈现出物质理性引导下的传统国货消费、符号象征裹挟下的国潮品牌消费、文化认同形塑下的国潮多元消费三大转向阶段。当前,我国Z世代“国潮消费”分化出四种行动类型:现实选择审慎型、中华文化热爱型、传统惯习支配型、爱国情感表达型。Z世代“国潮消费热”的背后是政府引领打造增长点、经济丰裕推动转型、“数智社会”驱动供给、文化底蕴赓续认同等的合力助推。在肯定Z世代“国潮消费”传承中华文化、引领国内消费风潮、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警惕其消费失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消费 Z世代 消费类型 青年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林晓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2-107,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入-使用-技能”三维视角,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更大。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技能均能...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接入-使用-技能”三维视角,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更大。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和技能均能有效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而数字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尚未发挥;分区域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双循环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缓解资源错配两条路径来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产业结构越合理、市场化水平越高,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提升作用越大。当地区人口集聚水平超过既定门槛值时,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正向影响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双循环 资源错配 市场化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惠敏 崔惜舜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目的】研究市域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模式,为安徽省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经验参考。【方法】运用个案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区域差异及发展之策。【结果】推动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农... 【目的】研究市域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模式,为安徽省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经验参考。【方法】运用个案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区域差异及发展之策。【结果】推动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以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导向,着重发挥市域统筹资源、链接政策和精准施策的作用。在类型学的理论支撑下,合肥市乡村产业振兴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在政府政策指引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差异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结论】笔者认为,合肥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制定以保障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土地政策、以引培乡村人力资源为导向的人才政策、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财政政策、以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村企合作政策,并遵循“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城乡共融”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强化顶层制度安排,增加财政支持,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数字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治理 乡村产业振兴 差异化模式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文宇 李彦 贺子欣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7,共7页
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人工智能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效果及其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中部地区创新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大,对东部地... 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人工智能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效果及其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人工智能对中部地区创新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次之,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创新主体方面,人工智能对产学研三大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呈现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特征;在创新方式方面,人工智能对应用创新的影响效果强于基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区域创新 区域异质性 创新主体 创新方式 应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视角下雾霾污染对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1 位作者 赵梦婵 汪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0,共15页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概要评述,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并下沉研究对象至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建构了2...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文章基于相关文献的概要评述,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并下沉研究对象至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建构了2003—2018年雾霾污染(PM)浓度数据,同时,以体现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经济质量,尝试将雾霾污染、人力资本与经济质量纳入统一框架;综合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揭示了人力资本视角下,雾霾污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深入分析了雾霾污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反馈作用及其中介效应。研究发现,雾霾污染显著降低了经济质量,并且人力资本扮演着雾霾污染影响经济绿色高质量的中介传导角色。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以PM为代表的雾霾污染物每增加1个单位,绿色经济发展质量下降8.4个百分点;雾霾污染影响经济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064,经人力资本中介传导后的间接效应为-0.020;进一步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对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雾霾污染对下游城市人力资本的负面影响更大,进而对经济质量的抑制作用也显著高于中、上游城市,且2013年之后雾霾污染的损害效应出现加剧现象。在克服内生性、替换被解释变量、样本缩尾处理,以及滞后一期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其政策意义在于,可以为有效治理雾霾、助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建议加强区域协同,引导各地区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推动经济质量稳步提升,推动共同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促进区域内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添动力,推动特色发展;发挥集束效应,以市场化的规制手段倒逼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大医疗与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积累人力资本存量,发挥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推动创新发展;优化联动机制,协同建立长江经济带责任共担、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优质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雾霾污染 人力资本 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数字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和网络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39,共6页
从政策环境、创新氛围、基础设施3个维度构建安徽省数字经济评价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5年、2017年、2020年安徽省数字经济网络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合肥不仅是全省数字经济网络中的核心城市,也是促进全省数字经济交流的重... 从政策环境、创新氛围、基础设施3个维度构建安徽省数字经济评价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5年、2017年、2020年安徽省数字经济网络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合肥不仅是全省数字经济网络中的核心城市,也是促进全省数字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区域中心城市、发达省份毗邻城市、皖北部分城市数字经济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联动作用。现阶段主要城市城镇化进程在放大数字经济网络增值效应的同时,也强化了全省数字经济的空间网络关联。未来应着力壮大合肥都市圈数字经济整体实力,依托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和省际毗邻地区,利用长三角先进数字要素加速本土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评价体系 网络关联 时空分异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思宇 《南方农机》 2022年第23期128-130,143,共4页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由扶贫脱贫转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但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对金融功能的认知不足、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脆弱等问...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由扶贫脱贫转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但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对金融功能的认知不足、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脆弱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强化金融机构的认知,提高责任意识,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助推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 乡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庆欣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0期42-44,共3页
乡镇政府直接面对乡镇地区群众的各种利益,是国家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乡镇政府权责不完全对等、监管过程一定程度存在缺位现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要通过“瘦身”和“减肥”,构建完善的多主体监管体系,提高服务“抵达力... 乡镇政府直接面对乡镇地区群众的各种利益,是国家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当前,乡镇政府权责不完全对等、监管过程一定程度存在缺位现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要通过“瘦身”和“减肥”,构建完善的多主体监管体系,提高服务“抵达力”,推动乡镇政府在“放管服”背景下转变职能,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 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服务型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