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ZnS在KGM-AE高分子模板中的可控制备与光限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新 徐洪耀 +2 位作者 宫晓梅 李村 光善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57-1262,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的乙酸酐改性魔芋葡苷聚糖(KGM-AE)作为高分子模板,通过调节模板剂的改性度、模板剂溶液浓度以及Zn2+离子浓度,探讨了ZnS纳米粒子形成的机理,制备出了大小及形貌可控的纳米ZnS。利用IR、ICP-AES、XRD、TEM等对ZnS结构进行... 设计了一种新的乙酸酐改性魔芋葡苷聚糖(KGM-AE)作为高分子模板,通过调节模板剂的改性度、模板剂溶液浓度以及Zn2+离子浓度,探讨了ZnS纳米粒子形成的机理,制备出了大小及形貌可控的纳米ZnS。利用IR、ICP-AES、XRD、TEM等对Zn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纳米ZnS光限幅性能,结果显示纳米ZnS溶液均呈现出明显的光限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M-乙酯 ZnS纳米晶 光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
2
作者 陈鹏 许欣 +2 位作者 邵静 夏茹 钱家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7,共7页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 使用Monte Carlo单格点模型模拟研究活性聚合的动力学过程,在聚合反应的同时,观察高分子在溶液中的自组装相行为.通过统计模拟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等信息,证明聚合反应是可控的活性聚合.在聚合反应中,通过调控聚合反应概率、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容性等参数,观察到诱导组装形成的球状和柱状胶束.模拟研究验证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聚合诱导自组装现象,揭示了聚合诱导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建立的单格点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聚合诱导高分子自组装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模拟 活性可控聚合 聚合诱导自组装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不饱和单体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及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昊 陈广美 +3 位作者 陈炜 张明月 许戈文 黄毅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5-1142,共8页
采用丙烯酸酯(AC)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合成了接枝型丙烯酸酯/聚氨酯(PUA)复合乳液。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外观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乳液粒径随之增大、分布变宽。TEM显示,PUA乳胶粒子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且形态... 采用丙烯酸酯(AC)对水性聚氨酯(WPU)进行改性,合成了接枝型丙烯酸酯/聚氨酯(PUA)复合乳液。随着共聚物中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外观由透明变为不透明,乳液粒径随之增大、分布变宽。TEM显示,PUA乳胶粒子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且形态规整,粒径分布在60~120 nm之间。FTIR测试表明,随着丙烯酸酯质量分数的增加,聚氨酯(PU)硬段氢键化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硬段的有序度逐渐降低。DSC分析表明,当AC的质量分数低于75%时,PU、聚丙烯酸酯(PA)两组分相容性较好,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随着PA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PA质量分数的增加,使胶膜的最大热失重速率从363℃提高至412℃,吸水率从11.3%降低至5.7%,弹性模量从16.4 MPa提高至47.6 MPa,拉伸强度从9.0 MPa提高至23.7 MPa,断裂伸长率从365%提高至408%,同时乳液的粘度下降,干燥时间变短,胶膜的附着力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大分子不饱和单体 复合乳液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大分子改性剂表面修饰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邰艳龙 苗继斌 +2 位作者 钱家盛 夏茹 章于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前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运用FT—IR、TEM、TGA、粒径分析、沉降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已经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当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接枝率为9%-11%、用量为10%-1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颗粒粒径减小,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液体橡胶 表面修饰 纳米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的制备及聚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冯燕 徐洪耀 +1 位作者 聂王焰 应加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4-1417,共4页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EMOF-POSS),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EMOF和EMOF-POSS在不同比例的THF/H2O混合溶剂中的聚集效应,并对两者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EMOF-POSS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荧光生色团的聚集,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ΦFL)和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 有机/无机杂化 聚集效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偶联剂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纳米氮化铝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乔恒婷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MAn)-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AlN)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GPC、FTIR、沉降实验、TGA、接触角以及TEM的分析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偶联剂,数均相对分子...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MAn)-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并用其对纳米氮化铝(AlN)粉体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GPC、FTIR、沉降实验、TGA、接触角以及TEM的分析表明,合成的大分子偶联剂,数均相对分子量在3 000~10 000之间,适于对纳米粉体进行包覆;单体投料摩尔比为1∶1∶5的MAn-BA-St三元共聚物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AlN的改性效果最好,其化学利用率为52.5%,物理利用率为25%;改性后纳米AlN的表面自由能从879 J/m2降至221 J/m2,在苯乙烯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纳米氮化铝 不饱和聚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对纳米Si3N4粉体表面处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武艳 钱家盛 +2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Si3N4粉体的改性主要为化学改性,其化学利用率为54%,物理利用率为29%;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自由能从142.6 J/M2降至66.89 J/M2,在三氯甲烷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 纳米Si3N4粉体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方胜阳 殷守华 章于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三元共聚物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FTIR、NMR测试结果,证实了MMA-BA-MAH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为预期的产物,热分析表明MAA-BA-MAH三元共聚物与四异丙氧基钛反应后,分解温度大大提高,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为431℃,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热稳定性好.以[η]定性表征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不是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 四异丙氧基钛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改性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丁红红 石朋 苗继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2,114,共7页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的相容性,本研究利用单宁酸(TA)对壳聚糖(Cs)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BAT/Cs-TA三元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的Cs-TA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的相容性,本研究利用单宁酸(TA)对壳聚糖(Cs)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BAT/Cs-TA三元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的Cs-TA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伸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和抗菌性能测试等考察了Cs-TA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TA能有效提高PLA/PBAT混合体系的相容性。随着Cs-TA含量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热稳定性逐渐提升。此外,随着Cs-TA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增强,说明Cs-TA可以改善PLA/PBAT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单宁酸 壳聚糖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EG分子量对SF/PU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蔡玲 韩飞龙 +3 位作者 许戈文 黄毅萍 胡金艮 林向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6-219,共4页
以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PEG(聚乙二醇)、PPG(聚氧化丙烯二醇)为软段,DMPA(二羟甲基丙酸)、DEG(一缩二乙二醇)为扩链剂,TEA(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EG分子量的聚氨酯(PU)预聚体,与丝素蛋白(SF)交联制备了SF/PU复合... 以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PEG(聚乙二醇)、PPG(聚氧化丙烯二醇)为软段,DMPA(二羟甲基丙酸)、DEG(一缩二乙二醇)为扩链剂,TEA(三乙胺)为中和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EG分子量的聚氨酯(PU)预聚体,与丝素蛋白(SF)交联制备了SF/PU复合水凝胶。通过形貌分析、溶胀温敏性及抗压性能探究了PEG的分子量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的分子量为4000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吸水率可高达8.30,最大压缩模量为0.436MPa;而PEG的分子量为1000时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吸水率仅为1.15,压缩模量可高达0.924MPa。验证了PEG的分子量对SF/PU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的分子量 丝素蛋白 聚氨酯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化学键接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合成及pH敏感释放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鑫 曹明 +3 位作者 冯晓双 陈鹏 张玉娇 宋长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合成了前驱体三-(2-氨乙基)-N,N′,N″-三硫辛酸氨,该前驱体经三丁基膦(TBUP)还原后得到末端带有6个巯基的小分子单体(C-6SH)并共价偶联腙键修饰的阿霉素-(6-马来酰亚胺基己酰)腙(MAL-DOX)。通过巯基与丙烯酸酯的点击化学反应,以二甲基... 合成了前驱体三-(2-氨乙基)-N,N′,N″-三硫辛酸氨,该前驱体经三丁基膦(TBUP)还原后得到末端带有6个巯基的小分子单体(C-6SH)并共价偶联腙键修饰的阿霉素-(6-马来酰亚胺基己酰)腙(MAL-DOX)。通过巯基与丙烯酸酯的点击化学反应,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连续投料制备了具有内核交联、表面聚乙二醇(PEG)化与pH敏感药物释放特性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和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尺寸为42nm。体外药物释放表明:通过腙键连接阿霉素(DOX)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释放能力,即在酸性条件下(pH=5.5)的释放速率比生理pH环境下要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 核交联 药物可控释放 聚合物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摩尔比对高强度聚氨酯(脲)水凝胶的性能影响
12
作者 赵雨楠 黄毅萍 +4 位作者 鲍俊杰 郑慧洁 赵明明 全晴晴 朱港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145,共9页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 以1,4-丁二醇(BDO)和水为扩链剂,改变软段中聚乙二醇(PEG)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脲),并制备成了水凝胶。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拉力机对聚氨酯(脲)及不同形态水凝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EG和PTMG摩尔比减小,水凝胶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及压缩模量增强,溶胀率降低。在初始溶胀阶段,水凝胶扩散指数均大于0.5,表明初始溶胀阶段的溶胀行为是non-Fickian扩散。PEG与PTMG的摩尔比为4/1时综合性能较优,溶胀平衡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压缩应力及压缩模量分别为3.53 MPa,37.02 MPa和1.51 MPa,溶胀率为118.98%。PEG/PTMG型聚氨酯水凝胶有望应用于人工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水凝胶 力学性能 溶胀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杨建军 吴庆云 +3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甄海廷 王桂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构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同改性前的聚氨酯乳液相比,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的粒径明显增大,耐水性、耐溶剂性和抗拉强度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改性 无皂乳液聚合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鲍亮 徐洪耀 +2 位作者 吴振玉 方敏 光善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封端与乳化制备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对所制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KH550能显著改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以...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等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封端与乳化制备了交联型水性聚氨酯。对所制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KH550能显著改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以及硬度等。当KH550质量分数为7.5%时,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较好,硬度为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水性聚氨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建军 张建安 +1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该文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以及改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在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分子中引入了亲水基团,水性聚氨酯树脂在耐水性、耐溶剂性、透气透湿性、配伍性和干燥速度等方面表现较差,... 该文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以及改性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在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分子中引入了亲水基团,水性聚氨酯树脂在耐水性、耐溶剂性、透气透湿性、配伍性和干燥速度等方面表现较差,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如采用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改性、有机氟改性、植物油改性、环氧树脂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等,并讨论了辐射聚合、交联及固化等辐射技术在共聚物乳液制备上的研究及应用。最后对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设计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合成革 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晓辉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1,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出了超支化聚氨酯核HBPU-0;以IPDI、聚醚多元醇(N220)、DMPA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原料合成带有双键的线型聚氨酯,然后将线型聚氨酯接枝到HBPU-0上,再...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合成出了超支化聚氨酯核HBPU-0;以IPDI、聚醚多元醇(N220)、DMPA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原料合成带有双键的线型聚氨酯,然后将线型聚氨酯接枝到HBPU-0上,再与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反应,制备了有机氟改性的超支化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加入HEMA对乳液粒径、乳液的机械稳定性以及胶膜的力学性能、水接触角、吸水率和热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有机氟含量的增加,乳液水接触角和粒径增大,胶膜的拉伸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吸水率下降。加入有机氟后,胶膜耐热性有所提高,当有机氟含量为10%时,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粒径为145nm,胶膜的水接触角为93.4°,拉伸强度为11.7MPa,断裂伸长率为360%,48h吸水率为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氟 超支化 聚氨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小君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5-790,共6页
综述了氟化聚氨酯中含氟链段的主要引入方法,即分别由聚氨酯硬段、聚氨酯软段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入,并对各自的优点和局限之处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氟化聚氨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和低表面能特性,以及氟化聚氨酯材料在制造弹性体、泡沫塑... 综述了氟化聚氨酯中含氟链段的主要引入方法,即分别由聚氨酯硬段、聚氨酯软段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入,并对各自的优点和局限之处进行了评述。介绍了氟化聚氨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和低表面能特性,以及氟化聚氨酯材料在制造弹性体、泡沫塑料、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并指出了氟化聚氨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 聚氨酯 含氟链段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亭亭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71,共3页
综述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发展,主要包括有机硅、有机硅-环氧树脂、有机硅-丙烯酸酯和无机纳米SiO2对水性聚氨酯改性的不同方法和特点,相应地介绍了这些改性水性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未来发... 综述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发展,主要包括有机硅、有机硅-环氧树脂、有机硅-丙烯酸酯和无机纳米SiO2对水性聚氨酯改性的不同方法和特点,相应地介绍了这些改性水性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 纳米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醇溶性蓖麻油-聚氨酯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章芬成 杨建军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1-1025,共5页
利用端氨基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在超声场作用下制备疏水性纳米SiO2粒子,并将其均匀分散到蓖麻油(CO)-聚氨酯溶液,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探讨醇溶性聚氨酯的热稳定性、铅笔硬度和... 利用端氨基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在超声场作用下制备疏水性纳米SiO2粒子,并将其均匀分散到蓖麻油(CO)-聚氨酯溶液,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探讨醇溶性聚氨酯的热稳定性、铅笔硬度和胶膜力学性能等。红外分析表明,PU大分子和纳米SiO2之间形成化学键,形成了Si—O—Si结构。当蓖麻油添加量为多元醇总质量的10%时,拉伸强度由原来的6.8 MPa增加到16.2 MPa,吸水率降低至原来的1/2。纳米SiO2颗粒掺杂量由0%增加到2%时,PU涂膜的失重速率最高点温度由原来的345℃提高至369℃,热分解温度也有所提高。涂膜热重曲线出现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醇溶性 蓖麻油 纳米SIO2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海龙 杨伟平 +1 位作者 黄毅萍 许戈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Mn=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1,4-丁二醇(1,4-BD)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非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TMPEG,Mn=1200)作为非离子型亲水扩链剂,将重复的(—CH2CH2O—)引入聚氨... 采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Mn=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1,4-丁二醇(1,4-BD)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非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采用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单甲醚(TMPEG,Mn=1200)作为非离子型亲水扩链剂,将重复的(—CH2CH2O—)引入聚氨酯大分子中,作为侧链。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表征了非离子聚氨酯的结构。使用电子拉力试验机研究了氰羟比R值[n(—NCO)/n(—OH)]、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TMP)和后扩链剂乙二胺(EDA)的用量对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力学性能和吸水溶胀比的影响。透射电镜(TEM)图片和乳液粒径测试证实了非离子聚氨酯能够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并且粒径随TMPEG用量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R值的增大和TMP、EDA用量的提高都使得胶膜拉伸强度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和吸水溶胀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聚氨酯 乳液 粒径 力学性能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