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研究
1
作者 陈小龙 朱维菊 +2 位作者 杨保俊 王百年 童佳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文章针对一步相转移-沉淀法制备CaCO_(3)工艺中以D-葡萄糖酸钠为相转移剂所存在的体系黏度较大、碳化后所生成的CaCO_(3)沉淀与母液之间分离困难等主要问题,对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优化进行研究。以预处理后磷石膏为原料,相转... 文章针对一步相转移-沉淀法制备CaCO_(3)工艺中以D-葡萄糖酸钠为相转移剂所存在的体系黏度较大、碳化后所生成的CaCO_(3)沉淀与母液之间分离困难等主要问题,对新型相转移剂的筛选及工艺条件优化进行研究。以预处理后磷石膏为原料,相转移反应Ca^(2+)相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新型相转移剂为柠檬酸铵(ammonium citrate,AC)。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相转移反应工艺条件如下:n(AC)∶n(CaSO_(4)·2H_(2)O)为4∶3,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200 r/min;此条件下平均Ca^(2+)相转移率为95.08%。相转移液经碳化后,所制备的CaCO_(3)样品为纯相方解石型CaCO_(3);碳化母液中Ca^(2+)质量分数为0.17%,适于返回相转移反应工序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碳酸钙 相转移 柠檬酸铵(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陆红波 张超 +2 位作者 吴少君 邱龙臻 杨家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的发光液晶材料,能有效地解决一般发光材料聚集时荧光猝灭和液晶自组装之间的矛盾,在液晶显示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一种自发光液晶材料(2Z,2'Z)-2,2'-(1,4-亚苯基)二(3-(4-己氧基)苯基)...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的发光液晶材料,能有效地解决一般发光材料聚集时荧光猝灭和液晶自组装之间的矛盾,在液晶显示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一种自发光液晶材料(2Z,2'Z)-2,2'-(1,4-亚苯基)二(3-(4-己氧基)苯基)丙烯腈(PHPA)。研究了PHPA的聚集态发光性质、溶剂化效应、热力学性质及发光各向异性。结果表明,PHPA同时具有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效应和液晶性,其有序取向的薄膜发出的光具有各向异性。该发光液晶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将能简化器件结构、增加亮度、对比度和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增强 发光液晶 发光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陆红波 吴少君 +2 位作者 张超 邱龙臻 杨家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3-988,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α-氰基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Z)-2-(4-氨基苯基)-3-(4-辛烷烷氧基苯基)丙烯腈(CN-APHP)。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CN-APHP的光物理性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性质。结果表明,... 设计合成了一种α-氰基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Z)-2-(4-氨基苯基)-3-(4-辛烷烷氧基苯基)丙烯腈(CN-APHP)。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CN-APHP的光物理性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性质。结果表明,CN-APHP在59~85℃之间形成近晶相液晶,是一种具有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特性的液晶材料。有序取向的CN-APHP薄膜具有发光各向异性,其线偏振度约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二苯乙烯 光学性质 液晶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噁二唑电子传输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新 沈娟 徐洪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5-1558,共4页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的发展,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研究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制备了3种不同长共轭结构的新型2,5-二芳基-1,3,4-噁二唑类衍生物(4a^4c),以FTIR1、HNMR、TGA、C-V、UV-vis、FL对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的发展,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研究逐渐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制备了3种不同长共轭结构的新型2,5-二芳基-1,3,4-噁二唑类衍生物(4a^4c),以FTIR1、HNMR、TGA、C-V、UV-vis、FL对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显示,噁二唑类衍生物分子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分子的能级结构明显产生影响,分子中π电子共轭程度提高可有效地提高电子亲和势,分子极性和分子共轭度提高均有利于提高噁二唑衍生物(4c)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衍生物 合成 热性能 电子亲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多孔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光善仪 柯福佑 沈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149-22152,共4页
采用水刺法制备了多孔丝素蛋白(SF)支架,通过原位矿化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丝素蛋白复合材料。HAP呈现均匀棒状结构,而没有丝素蛋白支架时HAP仅形成颗粒状结构,这表明蛋白支架可诱导HAP形成均匀棒状结构,这可能是源于丝素蛋白... 采用水刺法制备了多孔丝素蛋白(SF)支架,通过原位矿化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丝素蛋白复合材料。HAP呈现均匀棒状结构,而没有丝素蛋白支架时HAP仅形成颗粒状结构,这表明蛋白支架可诱导HAP形成均匀棒状结构,这可能是源于丝素蛋白中羧基和溶液中Ca2+的静电作用;丝素蛋白支架起到了复合材料基材和HAP原位生长的高分子模板双重作用。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表明,HAP中的PO3-4与SF中的—NH2存在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而X射线衍射图谱则表明复合材料中SF的保持了β折叠结构和结晶性能,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多孔性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同时,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好,可大面积制备,成本低、制备方便,易于实现工业化,可望广泛用于骨修复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丝素蛋白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双酮三苯基膦混配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士昆 赵祥华 +1 位作者 吴杰颖 田玉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42 8(5)nm,b=1.043 4(5)nm,c=2.800 1(5)nm,V=4.800(3)nm3,Z=4,Dc=1.313 Mg/m3,R[I>2σ(I)],R1=0.050 1,wR2=0.080 8。该配合物的分子中,β-二酮配体L的2个O原子和三苯基膦配体的P原子参与配位,Cu(Ⅰ)处于畸变四面体配位中心。初步研究了Cu(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有很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三氟丁二酮基)咔唑 铜(Ⅰ)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丙酸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检测银离子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美玲 王坤 +2 位作者 朱维菊 方敏 李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8,共9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稳定的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硒化镉(MPA-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溶液中的银离子。该量子点对银离子表现出选择性荧光增强效应,并对其他共存的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量子点的荧光增强与所加银离子浓度之间... 通过水热法合成稳定的巯基丙酸修饰的水溶性硒化镉(MPA-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溶液中的银离子。该量子点对银离子表现出选择性荧光增强效应,并对其他共存的金属离子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量子点的荧光增强与所加银离子浓度之间在0.1~1.2μM范围内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对银离子的检测灵敏度很高,检测限达到9.9nM。在实际水样中该方法对银离子检测的回收率为95%~120%,说明MPA-CdSe可以应用于实际水样中对银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量子点 离子探针 银离子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修饰的α-氰基二苯乙烯荧光液晶材料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向阳 陈诺 +4 位作者 檀文 张超 陆红波 黄建炎 杨家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2-537,共6页
为获得高效的发光液晶材料,将席夫碱结构单元引入α-氰基二苯乙烯体系,合成了(Z)-2-(4-((E)-4-丁氧基-2-羟基苯乙烯氨基)苯基)-3-(4-丁氧基苯基)丙烯腈(BHP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性质;利用... 为获得高效的发光液晶材料,将席夫碱结构单元引入α-氰基二苯乙烯体系,合成了(Z)-2-(4-((E)-4-丁氧基-2-羟基苯乙烯氨基)苯基)-3-(4-丁氧基苯基)丙烯腈(BHP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性质;利用热重分析(TGA)、差示量热扫描(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其热力学性质和液晶性质。结果表明,BHPA是具有AIEE特性的发光液晶材料,取向的BHPA膜具有发光各向异性,其线偏振度约为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IEE 发光液晶 偏振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端基的测定与预聚体分散扩链反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飞 王武生 +4 位作者 戴家兵 李维虎 刘娜 张少朋 马乃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3,24,共5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工艺,以不同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样品。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使水性聚氨酯样品中的伯胺显色,采用可见光谱测定显色样品在560 nm处的特征吸收,定量分析水性聚氨酯样品的伯胺含量,从而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二胺扩... 采用预聚体分散工艺,以不同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样品。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使水性聚氨酯样品中的伯胺显色,采用可见光谱测定显色样品在560 nm处的特征吸收,定量分析水性聚氨酯样品的伯胺含量,从而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二胺扩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端胺基 预聚体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药物控释的氮掺杂碳点载运阿霉素用于光热与化疗的协同治疗(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正 谢安建 沈玉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5-1782,共8页
提出一种利用氮掺杂碳点(N-CDs)的光热性能与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相结合的联合治疗肿瘤模式。实验结果标明,所制备的N-CDs的分散液经光照后升温可达10℃,是性能优异的光热剂。同时,载运Dox后的N-CDs-Dox纳米复合物还具有pH触发的药物控... 提出一种利用氮掺杂碳点(N-CDs)的光热性能与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相结合的联合治疗肿瘤模式。实验结果标明,所制备的N-CDs的分散液经光照后升温可达10℃,是性能优异的光热剂。同时,载运Dox后的N-CDs-Dox纳米复合物还具有pH触发的药物控释作用。因此,这种多功能的N-CDs-Dox纳米复合物能够实现光热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药物控释 抗肿瘤剂 氮掺杂碳点 药物载运 水热合成 光热治疗 化疗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乃宇 王武生 +3 位作者 彭晓萌 余学康 郭文鹤 陈昕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8,共7页
分别以乙二醇、甘油、山梨醇作为起始剂,合成星型聚乙二醇(2臂、3臂和6臂),再将其分别与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星型结构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红外、核磁、透射电镜和粒径仪等测试手段对增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稳态... 分别以乙二醇、甘油、山梨醇作为起始剂,合成星型聚乙二醇(2臂、3臂和6臂),再将其分别与十八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星型结构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HEUR)。采用红外、核磁、透射电镜和粒径仪等测试手段对增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HEUR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通过流变学探究并对比HEUR在不同转速下对水增稠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多臂星型结构的HEUR;不同臂数的HEUR具有相同的CMC值,且随臂数增加其形成的胶束变大;实验发现6臂HEUR对纯水以及乳液都未表现出有效的增稠作用,可能是因为6臂HEUR的亲油端基出现了强烈的分子内端基缔合,使其不能与体系形成有效缔合网络以增加体系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 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辉碳点材料的合成、发光机理和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佳辉 董晨 +1 位作者 丁海贞 毕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7-1578,共12页
近年来,碳点(Carbon dots,CDs)材料的余辉现象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与传统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余辉材料相比,余辉CDs不仅保留了碳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发光颜色可调、易制备、性能稳定且不含贵金属等优... 近年来,碳点(Carbon dots,CDs)材料的余辉现象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与传统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余辉材料相比,余辉CDs不仅保留了碳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发光颜色可调、易制备、性能稳定且不含贵金属等优点,因此在信息加密、生物成像和离子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从受限体系和本征发射体系这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余辉CDs的合成方法,并对CDs的余辉发射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余辉CDs在防伪、信息加密、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如何进一步优化CDs的合成策略及如何研发出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余辉CDs材料进行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余辉 合成 机理 应用 室温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水中苦味酸检测的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
13
作者 刘婷婷 李玉成 +2 位作者 沈洋 杨家祥 郜洪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通过Debus-Radziszewski、Suzuki-Miyaura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咪唑衍生物L,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不同极性溶剂中光物理性质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系列化... 通过Debus-Radziszewski、Suzuki-Miyaura和Knoevenagel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咪唑衍生物L,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不同极性溶剂中光物理性质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效应;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证实它表现出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性质。进一步的光物理性质测试表明化合物L在THF/H_2O混合溶液中可实现对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picric acid,PA)的检测,检测限为3.7×10^(-6)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衍生物 荧光探针 苦味酸 溶致变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希瓦氏菌合成的荧光碳点及其用于Fe^(3+)和对硝基苯酚(p-NP)的检测
14
作者 沈承亮 石先阳 毕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9-1077,共9页
本文以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碳点(CDs@MR-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CDs@MR-1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表... 本文以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碳点(CDs@MR-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CDs@MR-1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表面基团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Ds@MR-1尺寸均一,主要由C、N、O、S和P等5种元素组成,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水溶性良好。此外,CDs@MR-1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作为对Fe^(3+)和对硝基苯酚(p-NP)进行快速检测且灵敏的纳米探针。基于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此碳点对Fe^(3+)和p-NP的荧光猝灭效率分别在0—125μmol·L^(−1)(R^(2)=0.998)和0—12.5μmol·L^(−1)(R^(2)=0.998)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48μmol·L^(−1)和0.25μmol·L^(−1),表明其作为纳米探针检测Fe^(3+)和p-NP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奥奈达希瓦氏菌MR-1 三价铁离子 对硝基苯酚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气化渣中提取稀土的高值化利用研究
15
作者 张春明 张瑞 曹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7,共5页
用Na_(2)CO_(3)作为活化剂,将气化渣与1∶1比例(Si、Al含量之和与活化剂的摩尔比)的Na_(2)CO_(3)混合均匀后,放入马弗炉,800℃焙烧活化60 min。研磨、粉碎,水洗、碱溶分离Si、Al元素,用稀盐酸浸取稀土元素,稀土浸出率达90%以上。在酸浸... 用Na_(2)CO_(3)作为活化剂,将气化渣与1∶1比例(Si、Al含量之和与活化剂的摩尔比)的Na_(2)CO_(3)混合均匀后,放入马弗炉,800℃焙烧活化60 min。研磨、粉碎,水洗、碱溶分离Si、Al元素,用稀盐酸浸取稀土元素,稀土浸出率达90%以上。在酸浸前对活化样品进行水洗、碱溶,显著减少了样品中的硅铝成分,既能回收部分硅铝资源,同时也能减少酸耗,实现气化渣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活化 稀土元素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化聚苯胺/碳纳米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具有较高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新型多孔碳化的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电极材料被成功的制备,它是先通过原位聚合形成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然后在氩气条件下850℃碳化制得的。该电极材料在0.5A.g-1电流密度下和1mol/L H2SO4电解液中拥有20... 具有较高电化学性能的一种新型多孔碳化的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电极材料被成功的制备,它是先通过原位聚合形成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然后在氩气条件下850℃碳化制得的。该电极材料在0.5A.g-1电流密度下和1mol/L H2SO4电解液中拥有209F.g-1的比电容,远高于相同条件下碳纳米管的比电容20F.g-1。这应该归因于该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提高和来自碳化聚苯胺层中氮原子掺杂诱导的赝电容效应,同时也说明了该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应用中是一种比较有希望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化聚苯胺 碳纳米管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