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油与3种植物油二元混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高佳佳 马腾飞 +5 位作者 方庆敏 覃小燕 王坤友 杨兴元 黄训端 张部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3-57,63,共6页
油脂相容性是影响调和油脂品质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测定猪油(LO)、菜籽油(RO)、大豆油(SBO)和椰子油(CNO)的基本理化性质,利用碘值、固体脂肪含量等温曲线(SFC-T)及偏差曲线(ΔSFC-T)对LO与RO/SBO/CNO的二元混合体系的不饱和度... 油脂相容性是影响调和油脂品质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测定猪油(LO)、菜籽油(RO)、大豆油(SBO)和椰子油(CNO)的基本理化性质,利用碘值、固体脂肪含量等温曲线(SFC-T)及偏差曲线(ΔSFC-T)对LO与RO/SBO/CNO的二元混合体系的不饱和度及相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O/SBO可以提高其与LO混合油脂的不饱和度,且与两种植物油脂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性,CNO则相反;不同比例的LO与RO/SBO/CNO混合油脂在5、10℃出现轻微共晶现象,在15~50℃出现偏晶现象;3种植物油脂中RO/SBO与LO相容性较好,CNO较差;混合油脂比例分别为1∶9(RO∶LO)、1∶9/2∶8(SBO∶LO)及1∶9(CNO∶LO)时,ΔSFC值在-1.5%~2%范围内,油脂相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植物油 相容性 不饱和度 等温曲线 偏差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琰 郝冬梅 +2 位作者 吕岫华 王修力 田蕴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左侧中动脉缺血术后4、24、48 h和1周4个实验组。采用SEP记录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电刺激大鼠的右前爪正中神经支配区,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左侧皮层脑电信号,提取SEP,并对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进行频谱分析,定量评价左侧中动脉缺血后初级体感皮层SEP及功率谱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 h,SD大鼠左侧大脑皮层测得的SEP潜伏期较正常状态显著增大((16.0±1.1)ms vs(33.7±1.3)ms,P<0.01),波幅变小((197.2±13.0)μV vs(25.1±2.0)μV,P<0.01),θ波、α波、β波、γ波的能量明显变小。θ波:(139 367.86±178.66)μV2vs(2.22±0.40)μV2,P<0.01;α波:(5389.33±25.55)μV2vs(0.23±0.01)μV2,P<0.01;β波:(79.11±4.16)μV2vs(0.01±0.01)μV2,P<0.01;γ波:(0.30±0.12)μV2vs(0.00±0.00)μV2,P<0.0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上述特征与对照组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还不能达到正常状态的水平。研究提示,SE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功率谱 初级体感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硬脂大豆油相容性分析及调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银倩 郑洋 +6 位作者 黄训端 高佳佳 范伟 江明星 程兴 程飞 张部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7-140,198,共5页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研究对象,采用ΔSFC分析两者的相容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调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棕榈硬脂和大豆油存在共晶现象,相容性较差,而使用卵磷脂、斯潘60和分子蒸馏单甘酯作为调和剂,能达...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研究对象,采用ΔSFC分析两者的相容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调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棕榈硬脂和大豆油存在共晶现象,相容性较差,而使用卵磷脂、斯潘60和分子蒸馏单甘酯作为调和剂,能达到稳定的调和效果。调和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调和油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调和剂之间存有交互作用。在斯潘60添加量0.6g/kg、调和温度60℃、时间20min条件下,按照棕榈硬脂和大豆油1∶9的比例制备的调和油,常温存储稳定性较好,离心分离率为1.3%,氧化稳定性优于大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大豆油 相容性 调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酒醅中一株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应用性能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程伟 彭兵 +7 位作者 汪焰胜 巩子路 张杰 鹿静静 薛锡佳 吴丽华 吴宏萍 谢国排 《酿酒》 CAS 2018年第5期43-47,共5页
固态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产酒、产酯、生香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清香型白酒的品质,以清香型发酵酒醅为筛选源,采用变色圈平板初筛,发酵力复筛,并结合乙酸乙酯生成能力测定、麸曲培养检测、固态发酵产风味代谢物质分析等,研究该... 固态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产酒、产酯、生香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清香型白酒的品质,以清香型发酵酒醅为筛选源,采用变色圈平板初筛,发酵力复筛,并结合乙酸乙酯生成能力测定、麸曲培养检测、固态发酵产风味代谢物质分析等,研究该筛选出的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筛选出两株适合清香型白酒酿造的酵母菌菌株;其中,高产乙酸乙酯的菌株jmz-01,其发酵力为0.968%、酯化力为4.694u/L;高发酵力的菌株jmf-01,其发酵力为2.230%、酯化力为1.466u/L。菌株jmz-01的单菌种固态发酵产挥发性风味物质有乙醇、苯乙醇等醇类,乙酸、异戊酸等酸类,并含有多种其他类风味物质,如:苯乙醛、2-十五烷酮、乙酸乙酯等;其强化麸曲的酯化力为65u、糖化力为132u、发酵力为4.30%,表明该菌株在白酒酿造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 酒醅 酵母菌 分离筛选 GC-MS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一株具产酶功能霉菌的筛选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伟 彭兵 +7 位作者 汪焰胜 黄训端 薛锡佳 吴宏萍 吴丽华 徐广 孙露露 谢国排 《酿酒》 CAS 2017年第2期67-72,共6页
对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产糖化酶霉菌进行筛选,并进行液体培养条件考察、产香分析、强化麸曲酶活检测等应用分析。采用透明圈法从大曲中分离出9株产糖化酶霉菌,其中菌株Mxzd-001的透明圈较大,进行单菌种液体发酵考察培养条件对菌株产糖化... 对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产糖化酶霉菌进行筛选,并进行液体培养条件考察、产香分析、强化麸曲酶活检测等应用分析。采用透明圈法从大曲中分离出9株产糖化酶霉菌,其中菌株Mxzd-001的透明圈较大,进行单菌种液体发酵考察培养条件对菌株产糖化酶能力的影响,并应用GC-MS检测其馏分的香气成分等。结果表明,菌株Mxzd-001液体发酵产糖化酶的适宜培养时间、初始pH、培养温度和酒精浓度分别为4d、5.0、30℃、0.8%vol,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酸、耐酒精能力;该菌株的液体培养产风味物质主要有醇类、酯类、醛类等;其强化麸曲酶活相对较高,可同时产液化酶、糖化酶、酯化酶和蛋白酶等。经18Sr RNA序列测定该具产酶功能霉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可应用于白酒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糖化酶 霉菌 香气成分 强化麸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酿酒生产用水的检测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程伟 汪延胜 +6 位作者 黄训端 吴宏萍 薛锡佳 巩晓 孙露露 谢国排 彭兵 《酿酒》 CAS 2016年第5期39-43,共5页
酿酒用水的质量对酿酒生产起到重要作用,金种子酒业在酿酒生产的制曲、酿造、勾兑、灌装等过程,均使用当地深层优质地下水。通过对金种子酿酒生产用水的检测分析,结合当地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酿酒微生物生态环境及酿酒工艺等,探讨金种... 酿酒用水的质量对酿酒生产起到重要作用,金种子酒业在酿酒生产的制曲、酿造、勾兑、灌装等过程,均使用当地深层优质地下水。通过对金种子酿酒生产用水的检测分析,结合当地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酿酒微生物生态环境及酿酒工艺等,探讨金种子浓香型白酒品质独特的重要原因。检测结果表明,金种子酿酒生产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或优于饮用矿深层优质地下水标准;其中的偏硅酸含量为39.2mg/L,高于饮用矿深层优质地下水界限指标的25.0mg/L,矿物质、碘化钾等物质含量适当,特别适宜于酿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检测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产蛋白酶嗜热细菌的筛选及其产香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国排 程伟 +4 位作者 汪焰胜 薛锡佳 高志远 李增 孙露露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2期62-64,70,共4页
产蛋白酶嗜热细菌在芝麻香功能复合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其产芽孢与蛋白酶的特性,利用热处理、酶活检测、高温培养等方法,从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出6株产蛋白酶嗜热细菌。其中,菌株Nxzd4的强化麸曲蛋白酶活力较高。利用液态培... 产蛋白酶嗜热细菌在芝麻香功能复合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其产芽孢与蛋白酶的特性,利用热处理、酶活检测、高温培养等方法,从金种子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出6株产蛋白酶嗜热细菌。其中,菌株Nxzd4的强化麸曲蛋白酶活力较高。利用液态培养进行单菌种发酵,并应用GC-MS检测其馏分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6株菌株液态发酵产香成分均不相同,但均可检测到芳香族化合物、酚类、酯类等风味物质;其中,菌株Nxzd1产香较为丰富,菌株Nxzd2、Nxzd4还产生乙偶姻、吡嗪等芝麻香酒特征性风味物质。该研究为制备金种子功能复合曲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蛋白酶 芽孢杆菌 芝麻香型白酒 强化麸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浓香型白酒人工窖泥培养工艺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国排 程伟 +4 位作者 汪焰胜 薛锡佳 高志远 李增 孙露露 《酿酒》 CAS 2015年第5期49-54,共6页
优质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基本条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人工窖泥、营造良好的窖池微生态体系、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等是保持窖池持久活力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与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浓香型白酒窖... 优质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基本条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人工窖泥、营造良好的窖池微生态体系、优化窖池结构、严谨的生产工艺等是保持窖池持久活力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量与质量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浓香型白酒窖泥培养工艺的探讨,结合金种子酒业两种窖泥配方的比较分析、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感官变化,分析与探讨了金种子人工窖泥培养工艺,指出影响窖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菌源、土壤、配方、培养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培养工艺 人工窖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人工窖泥及其黄土原料理化成分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程伟 汪焰胜 +6 位作者 黄训端 薛锡佳 吴宏萍 关玉权 岳腾飞 谢国排 彭兵 《酿酒科技》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优质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基本条件,土质是决定窖泥质量的关键因素。窖泥的水分、温度、p H值、矿质元素、有机质成分等非生物因素,是窖泥微生物生存、繁衍、代谢的前提条件。掌握窖泥及其黄土原料的基本理化性质和主要化学成... 优质窖泥是生产高质量浓香型白酒的基本条件,土质是决定窖泥质量的关键因素。窖泥的水分、温度、p H值、矿质元素、有机质成分等非生物因素,是窖泥微生物生存、繁衍、代谢的前提条件。掌握窖泥及其黄土原料的基本理化性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有利于制订科学、合理、优化的人工窖泥培养方案。以金种子人工窖泥及其黄土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人工窖泥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金种子人工窖泥高度富含有机物,以当地的黄土为原料制备人工窖泥,需要添加大量的有机质,窖泥中Cd、Pb、Cr等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值显著低于国标限量水平,表明企业制备的人工窖泥无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窖泥 理化指标 检测分析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种子人工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露露 程伟 +6 位作者 汪延胜 黄训端 谢丽丽 杨金艳 张志萍 谢国排 彭兵 《酿酒》 CAS 2016年第5期66-71,共6页
窖泥及窖池养护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主体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主要来源于老窖泥中己酸菌的代谢产物;因此,窖泥的优劣是影响浓香型原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设置窖泥试验组(新配方)、窖泥对照组(原配方)和参照组(正常... 窖泥及窖池养护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主体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主要来源于老窖泥中己酸菌的代谢产物;因此,窖泥的优劣是影响浓香型原酒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设置窖泥试验组(新配方)、窖泥对照组(原配方)和参照组(正常老窖池)等3个比较组,通过转排、二排生产期间人工窖泥应用于窖池培养,考察对发酵产酒的影响等,探究了两种不同方案培养的人工窖泥对金种子浓香型原酒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窖泥试验组、窖泥对照组的酿酒效果略有差异,试验组窖池的表现优于参照组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窖泥 浓香型白酒 酿酒微生物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伟 王海雷 +7 位作者 汪焰胜 黄训端 丁雷 高志远 薛锡佳 吴宏萍 谢国排 彭兵 《酿酒科技》 2016年第11期72-76,79,共6页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 提供发酵产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数量充足且不被杂菌污染的生产菌种,是种子制备工艺的关键;其中,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在微生物扩大培养种子制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种子制备的质量与效率。探讨了一种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简易扩大培养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该简易培养装置包括1 m3小培养罐和5 m3扩大培养罐,并配备有罐体保温罩、空气压缩机、搅拌器、循环盘管、温度传感器和液位计等;该装置的罐体呈圆柱体,分别开启蒸汽、搅拌机、循环水等对应管线或装置,可实现蒸汽加热杀菌、搅拌、冷却或保温、温度及液位监测等,提高酿酒用工业微生物扩大培养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复合己酸菌液的培养。该装置可基本实现酿酒用工业微生物的密闭连续性扩大培养、有效避免杂菌污染,且微生物生长旺盛、酶活较传统扩大培养方式大为提高,生产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 工业微生物 扩大培养 装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化学酯交换法制备蛋挞专用油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晨曦 李伟伟 +5 位作者 程兴 黄训端 江明星 范伟 郑洋 张部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69-173,共5页
为了研究化学酯交换在蛋挞专用油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理化指标,将椰子油、大豆油、棕榈硬脂和棕榈油以不同比例混合。依据蛋挞油对延展性等性质的要求,选取其中一组较适宜的蛋挞油基进行化学酯交换反应。比较酯交换对反应前后混合油基熔... 为了研究化学酯交换在蛋挞专用油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理化指标,将椰子油、大豆油、棕榈硬脂和棕榈油以不同比例混合。依据蛋挞油对延展性等性质的要求,选取其中一组较适宜的蛋挞油基进行化学酯交换反应。比较酯交换对反应前后混合油基熔点、焓变曲线、甘三酯组成、晶型、脂肪酸和固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点从41.5℃降低到39.1℃,二饱和甘三酯(SSU)相对含量降低了29.7%,三不饱和甘三酯(UUU)、三饱和甘三酯(SSS)和二不饱和甘三酯(UUS)分别增加了32.9%、32.1%和47.5%,X晶型衍射发现酯交换前后β'晶型从42.8%增加到73.9%,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4倍和7倍,而月桂酸和花生酸分别降低了97.6%和97.0%,在25℃时固脂含量(SFC)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反应后也低于反应前。综合上述,酯交换后的产物的理化性质和晶型结构更适宜作蛋挞专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挞专用油 化学酯交换 固脂含量 甘三酯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