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SB-A/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的实现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洪伟 彭永臻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侯红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同步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如何实现并维持A/O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同时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反应,有机物和NOx^--N... 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同步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如何实现并维持A/O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同时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反应,有机物和NOx^--N去除速率分别为5.3,1.1kg/(m^3·d).12-30.6℃时,经过54d的运行,A/O反应器实现短程硝化(亚硝态氮积累率〉50%),此后亚硝态氮积累率迅速上升,70d后,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在90%以上.在A/O反应器内,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协同作用是实现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决定因素.此外,以pH值作为A/O硝化反应进行的过程控制参数,可准确把握硝化终点,避免过度曝气破坏短程硝化,为氨氧化菌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生长并逐渐从系统中淘洗出去,实现了硝化菌种群的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也证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洁 许光远 +3 位作者 胡香 张辉 方龙胜 侯红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122,132,共4页
针对巢湖流域治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提高的问题,以规模为1 500 m^3/d的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组合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出水COD≤16 mg/L,达到GB 3838-2002的III类水质;... 针对巢湖流域治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提高的问题,以规模为1 500 m^3/d的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组合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出水COD≤16 mg/L,达到GB 3838-2002的III类水质;NH_4^+-N、TP的质量浓度分别≤1.01、≤0.13 mg/L,达到GB 3838-2002的IV类水质,满足设计要求。COD、NH_4^+-N、TN、TP去除率分别为26.1%、65.5%、21.2%、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人工湿地 AAO 深度处理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ousel氧化沟内特性参数的分布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艳臣 范茏 +4 位作者 王志强 陈大方 施汉昌 罗彬 王颖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2-796,共5页
为提高Carrousel氧化沟的脱氮能力,对长沙第二污水处理厂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了氧化沟中流速、溶解氧以及污泥浓度在不同曝气机开启条件下的分布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影响.结... 为提高Carrousel氧化沟的脱氮能力,对长沙第二污水处理厂的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了氧化沟中流速、溶解氧以及污泥浓度在不同曝气机开启条件下的分布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溶解氧以及污泥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曝气机的开启条件影响显著,沟内溶解氧浓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开启5台曝气机时,溶解氧和流速均偏高,污泥混合更加均匀,开启3台曝气机时中沟段存在流速过低区域(<0.15m/s);适当降低曝气机开启台数,并根据系统条件变化动态调节,可以为实现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创造较好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溶解氧 流速 污泥浓度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沟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成义 黄卫东 +2 位作者 王淦 王颖哲 谢荣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5-140,共6页
该研究发展了氧化沟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采用三维标准k-ε湍流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全尺度氧化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并用动量源项方法描述倒伞曝气机对氧化沟中流体的驱动作用,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间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该研究发展了氧化沟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采用三维标准k-ε湍流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全尺度氧化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并用动量源项方法描述倒伞曝气机对氧化沟中流体的驱动作用,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间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模拟和试验均发现大量低流速区域的存在,尤其是表面曝气机下部靠近沟底的区域,有必要改善氧化沟的水力学性能。同时,对网格独立性进行了验证,比较了不同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动量源项 倒伞曝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过程中NO_2^-对NH_4^+及NH_2OH氧化产生N_2O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越 彭轶 +2 位作者 李鹏章 侯红勋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3-1141,共9页
N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而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N2O产生的一个主要人为来源。在本研究中,向生物处理出水中投加NH+4、NH2OH及NO-2,研究了NO-2对NH+4及NH2OH氧化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H+4及NH2OH氧化过程的最初30 min内(... N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而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N2O产生的一个主要人为来源。在本研究中,向生物处理出水中投加NH+4、NH2OH及NO-2,研究了NO-2对NH+4及NH2OH氧化过程中N2O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H+4及NH2OH氧化过程的最初30 min内(总反应时间180 min)产生的N2O占总N2O产生量的25%以上。在NH4+或NH2OH氧化完成前的30 min内,N2O的净产生量仅有0.2 mg·L-1。NH2OH的氧化是短程硝化开始阶段产生N2O的途径,此后NH+4或NH2OH氧化为AOB提供还原NO-2电子,引起的反硝化作用是产生N2O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生活污水短程硝化试验过程中,由于部分COD的存在,在低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异养菌的反硝化作用。同时,由于氧气及NO-2对氧化亚氮还原酶(NOS)的抑制,使得在生活污水进行短程硝化时,N2O的净产量比上述出水试验时增加了17%以上,总产量最高达到了11.07 mg·L-1。这一途径对N2O产生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NO-2 NH2OH氧化 异养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DO协同负荷引发的黏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 被引量:6
6
作者 桂丽娟 彭永臻 +4 位作者 甘冠雄 彭赵旭 侯红勋 王淦 史昊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42-2048,共7页
为了研究低DO下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DO〈0.5 mg.L-1,pH 7.2~8.0,温度(23±0.5)℃,MLSS 3000~3500 mg.L-1,负荷分别为0.22、0.44、0.66 g COD.(g MLSS)-1.d-1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负荷下的SVI变化趋势、污泥膨胀... 为了研究低DO下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DO〈0.5 mg.L-1,pH 7.2~8.0,温度(23±0.5)℃,MLSS 3000~3500 mg.L-1,负荷分别为0.22、0.44、0.66 g COD.(g MLSS)-1.d-1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负荷下的SVI变化趋势、污泥膨胀类型、引发原因、耗氧速率、脱氮除磷效果与同步硝化反硝化率。结果显示,低DO下(〈0.5 mg.L-1),负荷0.22 g COD.(g MLSS)-1.d-1时未发生污泥膨胀,随着负荷升高,污泥沉降性恶化加快。并且不同负荷引发的污泥膨胀类型不同,在负荷0.66 g COD.(g MLSS)-1.d-1时发生黏性膨胀,而负荷0.44 g COD.(g MLSS)-1.d-1时发生丝状菌微膨胀。黏性膨胀时出水氨氮及磷去除效果变差,但丝状菌膨胀时出水水质并没有受到影响,且比吸磷速率更快,出水SS更低。未发生污泥膨胀时同步硝化反硝化率最大,丝状菌膨胀时次之,黏性膨胀时最小。SOUR过高时,很可能伴随着污泥沉降性变差和出水水质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DO 负荷 黏性膨胀 丝状菌膨胀 SOUR 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低热联合处理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坤 钱洁 +5 位作者 唐玉朝 黄显怀 伍昌年 张倩倩 袁文晨 牟为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79-1686,共8页
为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水率,通过酸-低热(温度<100℃)联合处理污泥,探索该方法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的浓度以及污泥Zeta电位和污... 为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含水率,通过酸-低热(温度<100℃)联合处理污泥,探索该方法对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不同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的浓度以及污泥Zeta电位和污泥形貌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脱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酸-低热联合处理污泥时,污泥溶解性有机质大量释放,经过40 min反应,上清液中SCOD浓度达到925.76 mg/L,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破解污泥EPS(胞外聚合物),释放内部结合水.②原污泥Zeta电位为-14.10 mV,酸-低热联合处理后降至-3.49 mV,污泥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显著降低.③酸-低热联合处理有利于污泥的絮凝作用,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的污泥絮凝物大且结构紧密,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④试验获得的最佳处理条件为pH 3、温度90℃、加热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污泥真空脱水初始速率可达20.67 mL min(以80 g原泥计),泥饼真空抽滤后含水率可降至63.05%.研究显示,酸-低热联合处理可有效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并能释放较多溶解性有机质,抽滤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接近60%,是一种可行的低能耗污泥脱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脱水 酸-低热处理 胞外聚合物 S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ousel氧化沟内DO变化规律及其优化控制条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艳臣 施汉昌 +3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淦 戴贤良 王颖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3-846,共4页
为了提高氧化沟单沟系统的脱氮能力,通过现场测试对Carrousel氧化沟单沟系统内部溶解氧(DO)的分布、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对氧化沟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DO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内DO环境受曝气机的开启状态... 为了提高氧化沟单沟系统的脱氮能力,通过现场测试对Carrousel氧化沟单沟系统内部溶解氧(DO)的分布、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对氧化沟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DO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内DO环境受曝气机的开启状态和进水负荷日动态变化的影响显著,DO的分布和输移过程的推流特性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发生,沟内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好氧区域空间比例为0.3-0.5,并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溶解氧(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与水生生物协同作用应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改造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光远 胡香 +3 位作者 石小峰 张静 胡洁 侯红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132,共4页
以巢湖流域规模为500 m^3/d的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物膜与水生生物协同作用的改造方案。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主要出水水质指标COD、NH_4^+-N、TN、TP等去除效果更加稳定,尤其对TN的去除效... 以巢湖流域规模为500 m^3/d的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物膜与水生生物协同作用的改造方案。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主要出水水质指标COD、NH_4^+-N、TN、TP等去除效果更加稳定,尤其对TN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改善,在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TN去除率提高了16.6%,出水TN平均浓度为7.07 mg/L。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4/2710-2016)。改造后,除磷药剂PAC单耗从0.037 kg/m^3水降至0.018 kg/m^3水,降低了51%;吨水电耗从0.88k W·h/t水降低至0.60 k W·h/t水,降低了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AAO工艺 污水厂改造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城市水务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超平 苏雷 徐本勇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使得科学评价并提升城市水务企业经营绩效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企业类型的维度,从城市水务企业区域分布、数量分布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选取了12家代表性企业,运用DEA模型对其2012—2014...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使得科学评价并提升城市水务企业经营绩效成为当务之急。基于企业类型的维度,从城市水务企业区域分布、数量分布及综合实力等方面选取了12家代表性企业,运用DEA模型对其2012—2014年度的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4年样本水务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不高,其中有6家经营绩效达到最优水平,有5家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无效同时存在,其余1家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效率无效。另外,不同类型的水务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着差距,民营企业优于国有企业;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与提高管理效率、民营企业应积极开拓市场以及建立两类水务企业的利益共同体”等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水务企业经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务企业 企业类型 绩效评价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沉砂池砂粒去除效果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邵超 叶勇 +4 位作者 汪家权 张辉 王淦 侯红勋 王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73-379,共7页
采用MRF和DPM模型对新型旋流沉砂池的小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沉砂池内部流场和砂粒运行轨迹、搅拌桨旋转方向以及搅拌桨运动与进水流速关系对砂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桨旋转运动方向不同时,形成的轴向环流流场有较大差异... 采用MRF和DPM模型对新型旋流沉砂池的小试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沉砂池内部流场和砂粒运行轨迹、搅拌桨旋转方向以及搅拌桨运动与进水流速关系对砂粒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桨旋转运动方向不同时,形成的轴向环流流场有较大差异,其中顺时针旋转有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当搅拌桨静止时,进水流速对砂粒的沉降有一定影响,其中进水流速较小时池体内会累积较多的砂粒;流速较大时砂粒的逃逸率也随之增大。在进水流速一定时,搅拌桨转速的变化对砂粒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转速较小时,形成的涡旋强度不足以将砂粒移向池心;而当转速逐渐增大时,形成的径向流和较强的轴向流将不利于砂粒的沉降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进水流速 搅拌桨运动 砂粒去除率 强制涡旋 水平环流 轴向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颖哲 陶博 于水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74,共3页
介绍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现场实验。探讨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在不同污泥CODCr负荷以及不同进水CODCr下对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及其污泥性状。实验表明,在0.30~0.40kg/(kg·d)的污泥CODCr负荷区间内... 介绍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现场实验。探讨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在不同污泥CODCr负荷以及不同进水CODCr下对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CODCr的去除率及其污泥性状。实验表明,在0.30~0.40kg/(kg·d)的污泥CODCr负荷区间内,CODCr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在一定范围内较低的进水CODCr对进一步降低出水CODCr帮助不大,反而会降低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综合废水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 污泥CODCr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博 于水利 +1 位作者 孟庆凡 章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介绍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现场实验。探讨了该法在不同污泥CODCr负荷下对染料废水的CODCr、酚、色度等几个关键污染因子的去除率及其污泥性状,从而优选出最佳的污泥CODCr负荷区间为0.30~0.50 kg/(kg.d)。在此区间内CODCr... 介绍了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现场实验。探讨了该法在不同污泥CODCr负荷下对染料废水的CODCr、酚、色度等几个关键污染因子的去除率及其污泥性状,从而优选出最佳的污泥CODCr负荷区间为0.30~0.50 kg/(kg.d)。在此区间内CODCr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出水酚质量浓度<0.50 mg/L,出水色度<1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 污泥CODCr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沉池污泥沉降特征参数探讨及泥位动态仿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立爱 侯红勋 陈金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40,173,共7页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内污泥沉降比SV的概念,同时基于固体通量理论和物料守恒建立了二沉池的数学模型,采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对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泥位层高度和回流污泥浓度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较低(MLSS<4.0 g/L)时,SV_(30)和MLSS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可采用经验SVI值来判断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但污泥浓度升高时(MLSS>4.0 g/L)SV_(30)和MLSS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改变,采用经验SVI值衡量污泥的沉降性能会带来较大误差;所开发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二沉池运行工况并预测未来二沉池泥位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导操作人员动态地改变回流比值,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膨胀带来的污泥流失风险,又能为污水厂的优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参数估值 动态仿真 二沉池 污泥容积指数 泥位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藻类对太湖水体中3种氮源的吸收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强 刘正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利用15N标记技术,比较了附着藻类对太湖3种氮源(尿素、NH4^+和NO3^-)的吸收能力。附着藻类对尿素的吸收速率为1.93~5.52μmol/(g.h),对NH4^+的吸收速率为0.89~7.67μmol/(g.h),而对NO3^-的吸收速率为0.09~0.35μmol/(g.... 利用15N标记技术,比较了附着藻类对太湖3种氮源(尿素、NH4^+和NO3^-)的吸收能力。附着藻类对尿素的吸收速率为1.93~5.52μmol/(g.h),对NH4^+的吸收速率为0.89~7.67μmol/(g.h),而对NO3^-的吸收速率为0.09~0.35μmol/(g.h)。各氮源的贫化百分比在0.18 %~9.03 %。在浓度为20和50μmol/L时,尿素的贫化值分别为8.41 %和8.14 %,与NH4^+的贫化值相当(分别为9.03 %和 7.01 %);NO3^-的贫化值在各浓度下都低于0.29 %。附着藻类对每种氮源的吸收速率在3种氮源吸收速率总和中的相对比重:尿素平均为47.9 %,NH4^+平均为49.6 %,NO3^-平均为2.5 %。根据Vmax与Ks比值,附着藻类对3种氮源的吸收亲和力大小顺序为:尿素>NH4^+>NO3^-。研究表明,尿素是除NH4^+外附着藻类生长可利用的又一重要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藻类 氮吸收 尿素 NH4^+ NO3^-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农药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洪秀 陈俊 马步春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88,共7页
分析了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单剂及其混配剂在甘蓝上的农药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高效氯氰菊酯和哒嗪硫磷、毒死蜱混配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0.98 d、0.90 d和0.82 d;哒嗪硫磷单剂... 分析了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单剂及其混配剂在甘蓝上的农药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高效氯氰菊酯和哒嗪硫磷、毒死蜱混配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0.98 d、0.90 d和0.82 d;哒嗪硫磷单剂以及哒嗪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哒嗪硫磷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9 d和1.09 d;毒死蜱单剂以及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毒死蜱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5 d和1.19 d。通过混配高效氯氰菊酯半衰期较单剂有所缩短;各供试农药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前7 d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衡,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各供试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大于其在甘蓝植株中的消解速率;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 d、7 d和7 d,在甘蓝上的残留限量标准均为1 mg/kg。各供试农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收仅有高效氯氰菊酯单剂的残留超标,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在秋冬季节的安全间隔期相对有所延长。混配剂中相应单剂的消解速率明显大于其单剂在甘蓝上的消解速率,以高效氯氰菊酯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剂 单剂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慢滤池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光远 徐志嫱 +2 位作者 苏振铎 党航博 王东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4期186-189,194,共5页
利用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水和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净化处理实验,通过分析进出水中氮、磷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及上层水和出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考察了生物慢滤池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 利用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水和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了深度净化处理实验,通过分析进出水中氮、磷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及上层水和出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考察了生物慢滤池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慢滤池对人工模拟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总氮、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6.4%、40.2%、66.4%和73.3%;深度净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总氮、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35.1%、21.0%、30.2%和12.6%,去除率略低于人工模拟实验;生物慢滤池对叶绿素a有很好的截留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3.4%和66.4%;生物慢滤池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可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慢滤池 深度处理 再生水回用 景观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生物慢滤池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光远 徐志嫱 +1 位作者 苏振铎 党航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5,共4页
生物慢滤池具有菌-藻共生的特性。以滤层厚度、上覆水深、滤速、氮磷比及有无藻类生长等5个因素设计混合正交实验,以TN和TP的去除效果为指标,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得到生物慢滤池(BSF)优化运行工况。结果表明,滤层厚度对TN去除效果影响显著... 生物慢滤池具有菌-藻共生的特性。以滤层厚度、上覆水深、滤速、氮磷比及有无藻类生长等5个因素设计混合正交实验,以TN和TP的去除效果为指标,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得到生物慢滤池(BSF)优化运行工况。结果表明,滤层厚度对TN去除效果影响显著,上覆水深和氮磷比对TN去除效果影响较为显著;有无藻类生长和氮磷比对TP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在考虑单因素和显著性影响条件下,得到BSF去除氮磷的优化工况为:在有藻状态下,水深为80 cm,滤层厚度为80 cm,进水m(N):m(P)为20:1,滤速为0.1 m/h;在此工况下,出水的TN和TP含量均低于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且无外加碳源和除磷药剂,出水可作为景观环境用水,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生物慢滤池 参数优化 藻菌共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必需品与奢侈品经济学判定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伟 姜含春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运用收入需求函数分析判断得出茶叶消费量需求弹性小于1,茶叶消费金额需求弹性大于1,分别具有必需品特征和奢侈品的特征,这一分歧现象原因在于茶叶价格的提高和名优茶比重的迅速上升。依此预计,茶叶消费单价将会继续升高,茶叶消费观念... 运用收入需求函数分析判断得出茶叶消费量需求弹性小于1,茶叶消费金额需求弹性大于1,分别具有必需品特征和奢侈品的特征,这一分歧现象原因在于茶叶价格的提高和名优茶比重的迅速上升。依此预计,茶叶消费单价将会继续升高,茶叶消费观念也逐渐由数量消费转向质量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需求弹性 必需品 奢侈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慢滤系统对再生水中氮磷降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振铎 徐志嫱 +2 位作者 王东琦 许光远 李婵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69-72,79,共5页
利用生物慢滤系统中菌-藻共生的特点,对用于景观补水的再生水中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可有效预防由于再生水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而引发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生物慢滤系统净化再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慢滤系统在保持上覆水深为8... 利用生物慢滤系统中菌-藻共生的特点,对用于景观补水的再生水中氮磷进行有效的去除,可有效预防由于再生水中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而引发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生物慢滤系统净化再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慢滤系统在保持上覆水深为80cm、滤层厚度为80cm、滤速为0.1m/h的条件下,对水体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55%、50.16%、46.37%、66.32%和47.04%,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达95.75%;经生物慢滤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在景观储存过程中藻类的生长缓慢,叶绿素a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氮磷含量较低且趋于稳定。经生物慢滤池处理的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可减少富营养化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慢滤系统 再生水 氮磷营养盐 氮磷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