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井贡酒酒醅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与GC-O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孙金沅 宫俐莉 +5 位作者 刘国英 李贺贺 孙啸涛 黄明泉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7-93,共7页
应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古井贡酒酒醅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保留指数并结合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1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有21种香气强度较高的化合物。应用内标法并结合... 应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古井贡酒酒醅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保留指数并结合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1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有21种香气强度较高的化合物。应用内标法并结合相关阈值对这21种嗅闻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要风味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及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酒醅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其中香气贡献度最高的4种物质分别为己酸乙酯(OAV=2 817)、辛酸乙酯(OAV=534)、丁酸乙酯(OAV=519)、乙酸-3-甲基丁酯(OAV=137),酒醅中其他较重要的香气化合物为癸酸乙酯、丁酸、乳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苯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己酸、2,3-丁二醇、乙酸、丙酸和苯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 酒醅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香气成分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贺贺 胡萧梅 +5 位作者 李安军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古井贡酒酒样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优化样品酒精度、萃取温度、萃取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古井贡酒酒样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优化样品酒精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确定了最优萃取条件,两种方法的整体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较好。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两种萃取方法,SBSE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均高于HS-SPME。通过标准品、保留指数、NIST 14谱库比对,共定性出190种化合物,其中用标准品准确定性143种。在白酒中首次发现4种酯类化合物:3-甲基丁酸己酯、丁酸辛酯、癸酸丙酯、癸酸异丁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搅拌棒吸附萃取 古井贡酒 白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古井贡酒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贺贺 柳金龙 +5 位作者 梁金辉 高江婧 孙金沅 黄明泉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5-65,共11页
采用不同溶剂,通过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出来的化合物不同,正戊烷与乙醚、二氯甲烷相比,对芳香族化合... 采用不同溶剂,通过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古井贡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标准品、NIST 11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3种方法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出来的化合物不同,正戊烷与乙醚、二氯甲烷相比,对芳香族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二氯甲烷相较于正戊烷、乙醚,对杂环类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古井贡酒中共定性出18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化合物74种、醇类化合物26种、芳香族化合物25种、酸类化合物20种、烃类化合物14种、醛酮类化合物8种、含硫化合物8种、缩醛类化合物7种、杂环类化合物4种、内酯类化合物2种。其中167种化合物通过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古井贡酒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培养技术初步研究古井贡酒窖泥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会敏 李天婵 +4 位作者 孙美青 周庆伍 李安军 何宏魁 张治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0-206,228,共8页
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对古井贡酒窖泥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库含有57个分类操作单元(OTU),793个克隆中未知菌类占60.78%,其中5个克隆得不到任何比对信息,占0.63%。已知菌类分别属于Firmicutes... 采用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对古井贡酒窖泥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文库含有57个分类操作单元(OTU),793个克隆中未知菌类占60.78%,其中5个克隆得不到任何比对信息,占0.63%。已知菌类分别属于Firmicutes(31.16%)、Proteobacteria(3.55%)、Bacteroidetes(3.79%)、Synergistetes(0.63%)、Actinobacteria的Atopobium(0.13%)。已知菌类也多半为非培养细菌,其中Firmicutes占多数,但是其中也有一半的细菌相似度偏低,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井贡酒 窖泥 细菌群落 T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囊菌属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及其在古井贡酒窖泥质量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宏魁 袁木 +3 位作者 蔡照润 曹润洁 李安军 张治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59,共6页
甲烷囊菌(Methanoculleus)作为优势甲烷菌存在于浓香型白酒的窖泥中,该研究对古井贡酒窖泥中含量最多的30个属的16S rDNA全长代表序列进行傅里叶转换多序列比对(MAFFT),得到114个可能的甲烷囊菌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SNP位... 甲烷囊菌(Methanoculleus)作为优势甲烷菌存在于浓香型白酒的窖泥中,该研究对古井贡酒窖泥中含量最多的30个属的16S rDNA全长代表序列进行傅里叶转换多序列比对(MAFFT),得到114个可能的甲烷囊菌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对SNP位点在甲烷囊菌属内和属外5000多条序列进一步甄别,找出了3个效果最好的SNP位点,利用其中1个位点和半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AP-PCR)技术原理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以窖泥宏基因组为模板,成功扩增出了甲烷囊菌的相应序列。将引物应用于18个古井窖泥样本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结果表明,老厂优质窖泥中甲烷囊菌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新厂普通窖泥(最高达4000多倍)。利用本研究的方法原则上可以设计任意其他菌属在复杂菌群背景下的特异性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囊菌 单核苷酸多态性 属特异性引物 白酒 窖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酸乳酸杆菌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及其在古井贡酒窖泥酒醅质量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倩倩 李俊薇 +4 位作者 曹润洁 张会敏 何宏魁 李安军 张治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2,共7页
古井贡酒的酿造过程中,窖泥和酒醅中发现大量耐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对该菌快速特异性检测非常重要。该文利用L. acetotolerans菌及大量Lactobacillus类似菌种的全基因组序列与PRIMERBLAST方法,设计了几对L. acetotol... 古井贡酒的酿造过程中,窖泥和酒醅中发现大量耐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对该菌快速特异性检测非常重要。该文利用L. acetotolerans菌及大量Lactobacillus类似菌种的全基因组序列与PRIMERBLAST方法,设计了几对L. acetotolerans特异性引物,其中2对经过系列验证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结合QPCR技术对不同质量和不同发酵阶段的窖泥进行L. acetotolerans含量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古井贡酒窖泥中L. acetotolerans含量总体明显低于酒醅,老窖泥中L. acetotolerans含量总体明显低于新窖池窖泥;而酒醅中老厂区和新厂区L. acetotolerans含量平均来看都很高,但样本之间存在明显波动。所用L. acetotolerans特异性引物可对浓香型白酒发酵样本中L. acetotolerans的相对含量测定并辅助评估窖泥酒醅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古井贡酒 特异性引物 窖泥 酒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高伟 曹润洁 +1 位作者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2,共8页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的中高温大曲香气感官差异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进行解析。感官描述分析表明一级大曲的烘焙、粮香、木香和烟熏香气比较突出;二级大曲甜香比较突出... 采用定量描述分析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的中高温大曲香气感官差异特征和挥发性组分差异特征进行解析。感官描述分析表明一级大曲的烘焙、粮香、木香和烟熏香气比较突出;二级大曲甜香比较突出;三级大曲的泥土、蘑菇和酸腐味比较突出。在大曲中共鉴定出270种潜在香气化合物,一级大曲中的萜烯类、酯类、醇类和吡嗪类等物质种类较二级和三级大曲丰富。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一级大曲中2,3-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苯乙醛、(E,E)-2,4-壬二烯醛、愈创木酚、香兰素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二级大曲中丙酸乙酯和2-辛酮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三级大曲中土味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1-辛烯-3-醇、1-辛烯-3-酮、丁酸和异戊酸等物质含量较为突出。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的感官特征与香气化合物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等级中高温大曲挥发性组分差异的研究,可为量化评价大曲香气质量以及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感官分析 挥发性组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有机硒和稳定虾青素发酵白酒糟功能饲料的制备和品质的研究
8
作者 万仁志 何宏魁 +5 位作者 秦黎明 李静心 曹润洁 李安军 马金同 曾化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5,共5页
试验旨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白酒糟生产多功能性饲料(由包埋后的黏红酵母、植物乳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固态发酵而来)。利用植物乳杆菌的积累和转化无机硒的能力,提高发酵酒糟饲料的硒含量。基于微波消解的前处理,通过液相色谱-电... 试验旨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白酒糟生产多功能性饲料(由包埋后的黏红酵母、植物乳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固态发酵而来)。利用植物乳杆菌的积累和转化无机硒的能力,提高发酵酒糟饲料的硒含量。基于微波消解的前处理,通过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C-ICP-MS)测定酒糟中的总硒、有机硒含量以及硒形态分布。利用黏红酵母可产虾青素,并且包埋后作为添加剂加入发酵酒糟中。利用植物乳杆菌、贝莱斯芽孢杆和黑曲霉的协同作用,提升发酵饲料的抗氧化性等饲料性能。结果表明:(1)酒糟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显著提高(P<0.05),硒形态的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为SeCys2>MeSeCys>SeMet>Se(Ⅵ)>Se(Ⅳ)。(2)包埋的黏红酵母菌泥粉能避免其生产的虾青素氧化,进而有效地提高虾青素的稳定性。(3)酒糟固态发酵后,总糖、总酚以及DDPH清除率都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表现出了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由此可见,通过微生物发酵有效提高了酒糟饲料中的营养和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有机硒 虾青素 固态发酵 抗氧化活性 功能性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产香功能菌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强 李兰 +2 位作者 汤有宏 李晓欢 姜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9期90-91,176,共3页
[目的]评估分析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的特色产香功能菌株。[方法]从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筛选出28株芽孢杆菌,以固态培养基为底物进行单菌产香试验,并进行闻香评价。[结果]试验得出有6株芽孢杆菌发酵后能够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 [目的]评估分析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的特色产香功能菌株。[方法]从浓香型古井桃花曲中筛选出28株芽孢杆菌,以固态培养基为底物进行单菌产香试验,并进行闻香评价。[结果]试验得出有6株芽孢杆菌发酵后能够产生浓郁的香味,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6株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并与古井贡酒中呈香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风味物质与白酒中呈香化合物基本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寻找浓香型古井桃花曲特色产香功能菌及提高白酒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井桃花曲 筛选 产香微生物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营养品质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静心 刘虎军 +5 位作者 程中亮 王冕 何宏魁 曹润洁 李安军 孙长坡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8,共8页
该研究以8个不同品种高粱(编号为JZG、JZ12、CZ5、JZB、LZ1、JZ218、JZ109、LZ2)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其对酿造浓香型白酒酒醅理化指标及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相... 该研究以8个不同品种高粱(编号为JZG、JZ12、CZ5、JZB、LZ1、JZ218、JZ109、LZ2)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其对酿造浓香型白酒酒醅理化指标及白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高粱的水分含量差异较小,单宁、支链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不同高粱酿造白酒酒醅酸度、水分、淀粉含量及酒精度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种高粱酿造浓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出38种,其中,酯类12种、醇类12种、酸类10种、醛类4种,酯类物质含量最高(1636.75~5677.69 mg/L),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及香气活度值(OAV)分别筛选出己酸乙酯、乙缩醛等14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VIP值≥1)及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23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OAV>1)。相关性分析表明,高粱中的支链淀粉有利于酒精的产生,高粱中粗脂肪、单宁含量和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以及己酸等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不同品种高粱 挥发性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黄浆水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漫莉 王艳丽 +4 位作者 何宏魁 曹润洁 马金同 李静心 李安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09,共6页
该研究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28周)持续对黄浆水进行取样,探究其主要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前期黄浆水的酸度快速上升,pH快速降低,发酵2~28周,酸度维持在3.45~4.71 mL/g,pH在3.47~3.91;淀粉含量在发酵开始时急... 该研究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28周)持续对黄浆水进行取样,探究其主要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前期黄浆水的酸度快速上升,pH快速降低,发酵2~28周,酸度维持在3.45~4.71 mL/g,pH在3.47~3.91;淀粉含量在发酵开始时急剧减少,之后缓慢减少,最终接近于0;酒精度在发酵前期增加,发酵第6周时达到最高(13.99%vol),发酵中期降低,后期增加并稳定在9.08%vol~9.36%vol。主要风味物质的总含量在发酵前期增多,中后期降低,后期增加并稳定在50240.69~60561.74 mg/L之间;酸类物质发酵前期增加,到第9周时增加到54160.75 mg/L,之后含量降低,最后在43811.51~57237.04 mg/L范围内波动;醇类、酯类物质的含量在发酵前期增长,在发酵9~11周达到最高值并有所波动,后趋于稳定,醇类物质含量稳定在707.50~790.26 mg/L之间,酯类物质含量稳定在1990.90~2266.28 mg/L之间;酚类物质含量前期基本保持不变,中期增长,后期稳定并达到最高(12652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黄浆水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4
12
作者 高江婧 任聪 +4 位作者 刘国英 葛向阳 王慧琳 叶方平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共6页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乳杆菌科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醅中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这些微生物也是窖泥中的高丰度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长期发酵过程中,窖泥为酒醅持续不断地提供其主体的厌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对发酵后期己酸、丁酸、乙酸的合成具有重要贡献。虽然窖泥来源的微生物在酒醅微生物中占比较低,但对于浓香型白酒的贡献却非常巨大。该研究为从发酵角度控制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窖泥 微生物菌群 风味物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粮食品种对清香型大曲酒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彬 何宏魁 +3 位作者 李安军 王德良 刘国英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6,共5页
粮食对于白酒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采取5种不同粮食进行酿造试验,发现高粱最适宜酿造白酒;小麦能够为白酒提供清雅、舒适的风味;大米、糯米能够为白酒提供干净、绵甜的风味;玉米能够为白酒提供甘甜、粮香的风味。鉴于此,经... 粮食对于白酒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采取5种不同粮食进行酿造试验,发现高粱最适宜酿造白酒;小麦能够为白酒提供清雅、舒适的风味;大米、糯米能够为白酒提供干净、绵甜的风味;玉米能够为白酒提供甘甜、粮香的风味。鉴于此,经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大米、糯米和玉米分布比较集中,高粱和小麦比较分散,可以看出不同粮食有着独特的分区,对白酒风味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风味成分 清香型白酒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酒醅中两种多肽的鉴定及其抗氧化和降血压功能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金沅 姜云松 +4 位作者 刘国英 李贺贺 吴继红 孙啸涛 孙宝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8,共8页
为追溯白酒中多肽的来源,采用超滤、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古井贡酒酒醅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所得多肽进行结构鉴定。在体外水平对多肽的抗氧化功能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 为追溯白酒中多肽的来源,采用超滤、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古井贡酒酒醅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所得多肽进行结构鉴定。在体外水平对多肽的抗氧化功能力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序列分别为Lys-Gly-Pro(KGP)和Val-Pro-Asp(VPD)的2种多肽首次从酒醅中发现,且与标准抗氧化剂Trolox相比,2种多肽均表现出了很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KGP为1.12μmol TE/μmol KGP;VPD为1.36μmol TE/μmol VPD)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KGP为1.11μmol TE/μmol KGP;VPD为1.17μmol TE/μmol VPD)。此外,2种多肽也表现出了ACE抑制活性,KGP与VPD的半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2.91和2.11 mmol/L。该研究为深入挖掘酒醅中生物活性成分进而通过改进蒸馏工艺以提升白酒的健康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酒醅 多肽 抗氧化能力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法结合GC-MS定量酒醅中39种挥发性生物活性成分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金沅 王松 +4 位作者 陈璐 周庆伍 李安军 李贺贺 孙宝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7,共8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古井贡酒入池醅和出池醅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选择其中39种经文献报道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39种化合物在3种出池醅(上层、中层、下层)中的总...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古井贡酒入池醅和出池醅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选择其中39种经文献报道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39种化合物在3种出池醅(上层、中层、下层)中的总含量分别为(25.65±1.19)μg/g、(30.87±1.59)μg/g、(90.14±2.63)μg/g;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酒醅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定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池醅与下层醅处于对立象限,生物活性成分差异较大;下层醅与中层、上层醅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 生物活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香型苹果酒发酵特征及其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军 周庆伍 +3 位作者 李安军 江昌俊 刘国英 汤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4-138,共5页
以绿茶、苹果为原料,探讨茶香型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c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茶香型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动力学、酒精生成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测... 以绿茶、苹果为原料,探讨茶香型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规律,并基于Logistic模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茶香型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动力学、酒精生成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679、0.9765、0.9849,模型拟合良好,较好的反映了茶香型苹果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发酵10d后茶香型苹果酒的酒精度为10.2%(v/v),残余总糖为6.501g/L,总多酚为5.07mg/mL,总酯为0.251g/L,pH为3.54,酒体呈黄褐色,晶亮,具有新鲜悦怡的酒香和优雅的绿茶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酒 动力学模型 非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C×GC-TOF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庆伍 汤有宏 +3 位作者 徐祥浩 刘国英 高江婧 姜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同时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4.2%-10.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116%之间,满足发酵液... 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同时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吡嗪类物质。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在4.2%-10.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4%-116%之间,满足发酵液样品中吡嗪类物质定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7种阴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金辉 李亭亭 +4 位作者 刘国英 汤有宏 何宏魁 王银辉 马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14-15,19,共3页
[目的]为了检测水中F^-、Cl^-、NO2^-、Br^-、NO3^-、PO4^3-、SO4^2-,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水中7种阴离子的方法。[方法]以4.5×10^-3mol/L Na2CO3+8.0×10^-4mol/L Na 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 [目的]为了检测水中F^-、Cl^-、NO2^-、Br^-、NO3^-、PO4^3-、SO4^2-,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采用离子色谱同时测定水中7种阴离子的方法。[方法]以4.5×10^-3mol/L Na2CO3+8.0×10^-4mol/L Na 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结果]在系列浓度范围内,7种阴离子峰面积与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加标回收率为82.39%~109.19%。[结论]采用该方法,在25 min内7种阴离子能够完全分离。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无机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醅蒸馏过程中部分挥发性活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璐 史冬梅 +3 位作者 何宏魁 陆玮 韩兴林 孙金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7-143,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活性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更适用于研究不同馏分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检测到的挥发性活性成分中,吡嗪类和大部分酚...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对挥发性活性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更适用于研究不同馏分中的活性成分。使用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检测到的挥发性活性成分中,吡嗪类和大部分酚类在不同馏分中的含量会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亚油酸乙酯含量随蒸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二甲基三硫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含量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挥发性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蒸馏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的馏出规律与化合物的自身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辅助液液微萃取 白酒 蒸馏 挥发性活性成分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细菌多样性的免培养技术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汤斌 刘金英 +3 位作者 周庆伍 李安军 万春环 汤有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3-47,共5页
采用免培养(culture independent)技术直接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提取细菌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也叫元基因组DNA),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窖泥细菌的序列,根据16S rDNA序列对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采用PCR扩增技术、分子克隆技术... 采用免培养(culture independent)技术直接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提取细菌微生物混合基因组DNA(也叫元基因组DNA),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窖泥细菌的序列,根据16S rDNA序列对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采用PCR扩增技术、分子克隆技术以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细菌的16S rDNA,通过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序列同源性的比较,得到样品菌种多样性,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细菌含有几大类群,表现出高度的细菌多样性。共分为Uncultured bacterium、Clostridium、Lactobacillus、Eubacterium和Syntroph-omonas五个细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微生物多样性 免培养法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