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超声眼镜在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蒋玲玲 吴云 +4 位作者 李锐 张杨 刘萍 黄成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比较智能超声眼镜和传统超声在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6—11月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94例,男41例,女53例,年龄≥18岁,BMI 18.5~31.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超声组(n=44)... 目的比较智能超声眼镜和传统超声在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6—11月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94例,男41例,女53例,年龄≥18岁,BMI 18.5~31.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超声组(n=44)和超声眼镜组(n=50)。由麻醉科医师实施传统超声或智能超声眼镜引导桡动脉置管,如操作者在10 min内未能成功实施动脉置管,则剔除。记录置管成功时间、置管总次数、置管过程中头部移动次数、首次置管成功例数、动脉导管损坏情况和动脉置管并发症(血肿和痉挛)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情况。结果与传统超声组比较,超声眼镜组桡动脉置管成功时间明显缩短(P<0.05),置管总次数、头部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动脉导管损坏率及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智能超声眼镜可明显缩短动脉置管困难患者置管时间,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提高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置管 置管困难 智能超声眼镜 床旁超声 手眼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对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尚子祥 李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策略对接受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组和对照组。个体化组术中... 目的探讨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策略对接受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组和对照组。个体化组术中维持收缩压(SBP)波动在基础值的±10%以内;对照组术中维持SBP≥90 mmHg或SBP下降不超过基础值的40%。记录诱导前(T_(0))、手术开始(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60 min(T_(3))、90 min(T_(4))、120 min(T_(5))、150 min(T_(6)),以及手术结束时(T_(7))的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前1 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基础神经认知功能,记录术后第1、3、7天的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AM-CR)评分、MMSE评分,术后第1、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个月进行修订版认知功能电话问卷(TICS-m)评分,并记录住院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个体化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占比明显增加[72.4%(76/105)vs.19.0%(20/105),P<0.001],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0.9±3.5)d vs.(12.8±5.0)d,P=0.039;(21.0±5.6)d vs.(23.6±6.2)d,P=0.038];两组手术时间、输液总量、出血量、尿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7)时SBP、MAP和BIS明显降低(P<0.05),T_(1)-T_(6)时HR明显减慢(P<0.05),个体化组T_(1)-T_(3)、T_(5)-T_(7)时DB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_(1)-T_(7)时DBP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个体化组T_(1)-T_(7)时SBP、MAP明显升高(P<0.05),T_(4)时DBP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个体化组术后第1、3天MMSE评分明显升高[(24.0±2.8)分vs.(22.8±2.7)分,P=0.032;(24.7±2.7)分vs.(23.6±2.4)分,P=0.037],CAM-CR评分明显降低[(15.4±3.6)分vs.(17.2±4.2)分,P=0.040;(12.8±2.7)分vs.(14.2±3.1)分,P=0.028];两组术后第7天MMSE和CAM-CR评分、第1天和第3天VAS评分、1个月TICS-m评分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大手术患者术中维持SBP波动在基础值±10%以内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神经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对术后1个月的神经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腹部大手术 血压管理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星状神经节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后重塑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毛遂 陶辉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I+Morphine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随后采用经皮后入路法给予吗啡到LSG周围。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RT-qPCR检测ANP和BNP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μOR)在LSG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心肌组织呈现纤维化改变,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与Control组相比,MI+Morphine组减少MI后大鼠心肌纤维化胶原沉积,抑制心肌组织中ANP和BNP的表达,降低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μOR在MI后LSG中有表达,并且在吗啡后处理后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表明,LSG吗啡后处理在MI后重塑中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吗啡激动LSG中μOR,减少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星状神经节 Μ阿片受体 吗啡 纤维化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脏中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瑞 金世云 +1 位作者 郭成晓 张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MP)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心肌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MP组(1μmol/L)。Sham组持续灌注195 min...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MP)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心肌组织中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全心缺血再灌注组(IR组)、MP组(1μmol/L)。Sham组持续灌注195 min。IR组灌注K-H液45 min后制备离体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10、60、120 min模型。MP组于缺血前灌注含吗啡K-H液和无吗啡K-H液各5 min,3个循环。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区(IS)、缺血危险区(AAR)以及IS/AAR比值;化学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及TUNEL染色分别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末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LDH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P显著降低IS/AAR比值和再灌注后各时点LDH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比率(P<0.05);IR组与MP组均以再灌注10 min时LDH水平、再灌注60 min时Caspase-3蛋白表达和再灌注120 min时细胞凋亡比例最高。结论MP的心肌保护作用与降低再灌注前期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CASPASE-3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受体在远端创伤预处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美先 吴云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在远端创伤预处理(RPCT)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远端创伤预处...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在远端创伤预处理(RPCT)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远端创伤预处理组(RPCT)、TRPA1抑制剂+远端创伤预处理组(TCS+RPCT)和TRPA1抑制剂组(TCS)。实验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全程监测血流动力学。再灌注完成后留取大鼠心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检测线粒体醛脱氢酶2(ALDH2)活性和蛋白表达以及4-羟基壬烯醛(4-HN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凋亡细胞增加,ALDH2活性和表达降低,4-HNE含量升高;与IR组相比,RPCT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凋亡细胞减少,ALDH2活性和表达升高,4-HNE含量降低;TCS+RPCT组相比于RPCT组,RPCT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TRPA1受体介导了远端创伤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LDH2活性和蛋白表达,影响4-HNE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创伤预处理 TRPA1受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ALDH2 4-H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