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医院获得性急性肝脏损伤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
1
作者 何琨 王锦权 +4 位作者 陶晓根 刘宝 赵劲松 张琳琳 吕世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6-99,102,共5页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急性肝脏损伤(HA-ALI)在ICU中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并分析影响HA-ALI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综合性ICU收治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正常,在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肝损伤(ALI)的127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急性肝脏损伤(HA-ALI)在ICU中的发病情况和易患因素,并分析影响HA-ALI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综合性ICU收治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正常,在住院期间出现急性肝损伤(ALI)的127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中HA-ALI发病率为7.83%,药物、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等是常见的易患因素;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血清白蛋白较低(P<0.01);心肺复苏、休克和镇静与麻醉药物的使用,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患者HA-ALI发生率较高,一些治疗措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ALI,患者的年龄、肝功能状况和休克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医源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文 王锦权 +2 位作者 陶晓根 范骁钦 王秋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2例CVC-RI确诊患者的菌群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以及引起CVC-RI的相关因素。结果32例CVC-RI患者中,共分离出菌株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1...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2例CVC-RI确诊患者的菌群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以及引起CVC-RI的相关因素。结果32例CVC-RI患者中,共分离出菌株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11株;置管7天后CVC-RI发生率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CVC-RI组患者年龄较大(P<0·05),住院时间、导管留置入时间较长(P<0·05),入科时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血清白蛋白和Glasgow评分较低(P<0·05),给予胃肠内营养者较少(P<0·05),气管切开数较多(P<0·05)。结论对于住院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低、APACHEⅡ评分较高、Glasgow评分较低、行胃肠外营养及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尤其应注意CVC-RI的发生;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应根据已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感染/病因学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科室分离菌与ICU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春艳 周树生 +3 位作者 曹晓光 鲁怀伟 戴媛媛 刘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了解2013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科室分离菌和ICU分离菌之间细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普通科室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对ICU临... 目的了解2013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科室分离菌和ICU分离菌之间细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研究。方法收集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病原体,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普通科室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对ICU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和普通科室分离菌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2013年全院共分离4 052株,其中普通科室3 068株,ICU 984株,均以杆菌为主,其中普通科室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共占48.5%,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共占13.3%。ICU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共占64.0%,球菌为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占11.2%。普通科室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敏感性较高,分别在90.0%、80.0%、60.0%以上,而鲍曼不动杆菌只有29.7%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敏感率54.7%。而ICU分离的除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为98.5%,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敏感率仅达到50.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敏感率只有6.0%。球菌属对苯唑西林敏感率只有33.3%,统计后较普通科室无明显差异。结论 ICU分离菌和普通科室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较普通科室比例明显增加。故定期进行全院及ICU细菌耐药性监测,将有助了解ICU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跃东 王锦权 邵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1-253,257,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CBP组),入重症医学科(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CBP组),入重症医学科(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24、48、72 h时间点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 h血乳酸清除率;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间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BP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降低明显,6 h乳酸清除率明显增加,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CB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乳酸水平,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血乳酸 6h乳酸清除率 连续性血液净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脓毒症致兔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海华 王锦权 +4 位作者 刘宝 陶晓根 鹿中华 查逾 杜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探讨川芎嗪(TMP)对脓毒症致AKI实验动物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组)、脓毒症模型组(M组)和TMP干预组(P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mg/kg)制备脓毒... 目的研究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探讨川芎嗪(TMP)对脓毒症致AKI实验动物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组)、脓毒症模型组(M组)和TMP干预组(P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mg/kg)制备脓毒症兔实验动物模型,P组在静脉注射LPS后相继静注TMP(60mg/kg),实验过程中测定实验动物尿量,实验结束时测定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浓度;处死实验动物后提取肾脏组织,测定肾脏含水率,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vWF(vWF)。结果与M组比较,C组和P组肾脏组织含水率较低(P<0.05)、4h尿量明显增多(P<0.01)、血Cys-C浓度也较低(P<0.05),免疫组化法测定的vWF、HE染色和电镜观察,P组实验动物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较M组轻。结论脓毒症可导致AKI,在早期以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主,TMP对脓毒症实验动物AKI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药理学 脓毒症/并发症 肾功能衰竭 急性/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α3(Ⅳ)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明 罗以勤 +5 位作者 姚丽娟 赵亮 董行 聂江玲 吴双正 胡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利用Taqman技术,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肺癌组织中Ⅳ型胶原α3链[α3(Ⅳ]]mRNA表达进行定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α3(Ⅳ)基因NC1结构域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 目的利用Taqman技术,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肺癌组织中Ⅳ型胶原α3链[α3(Ⅳ]]mRNA表达进行定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α3(Ⅳ)基因NC1结构域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的条件,以不同质粒DNA含量为标准品和其循环阈值(Ct值)制作标准曲线,检测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Western blot法检测tumsta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α3(Ⅳ)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800拷贝/μl;在103~108拷贝/μl之间与Ct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PCR扩增效率为99.4%;肺癌组织中α3(Ⅳ)mRNA表达定量检测发现,4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α3(Ⅳ)mRNA组含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tum-statin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临床监测发现肺癌患者癌组织α3(Ⅳ)mRNA含量检测和TNM分期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α3(Ⅳ)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FQ-RT-PCR检测α3(Ⅳ)mRNA的表达为肺癌转移、预后判断、临床治疗等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基因表达 Ⅳ型胶原α3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严光 周树生 孙梦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研究禁食过程中患者的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探讨不同体脂含量的患者在禁食过程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分泌情况及能量调节中作用。方法将54例需要禁食的患者按照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不同分为3组,分别测定3组... 目的研究禁食过程中患者的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探讨不同体脂含量的患者在禁食过程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分泌情况及能量调节中作用。方法将54例需要禁食的患者按照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不同分为3组,分别测定3组禁食后每天血浆Ghrelin浓度,禁食期间由静脉给以低热卡肠外营养(62.76kJ/kg·d)。结果在体脂/体重比值在10%~15%之间时,Ghrelin在禁食第2天就明显升高(P〈0.01),而当比值在16%~20%时,Ghrelin在禁食第4天才开始明显升高(P〈0.01),当比值在〉20%时,Ghrelin在禁食第6天才开始明显增加(P〈0.01)。血浆Ghrelin浓度变化与禁食前患者的脂肪含量有关,体脂含量越高,Ghrelin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晚。同时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Ghrelin的分泌会逐渐增加。结论禁食状态下,Ghrelin的分泌变化与禁食前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及禁食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icaA和icaD基因表达及其与黏质物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费明明 刘宝 +2 位作者 周树生 曹晓光 戴媛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所携带的icaA和icaD操纵子表达情况及其与黏质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CU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2株,采用刚果红法检测其黏质物形成,PCR法检测icaA、icaD基因表达,卡方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所携带的icaA和icaD操纵子表达情况及其与黏质物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CU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2株,采用刚果红法检测其黏质物形成,PCR法检测icaA、icaD基因表达,卡方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2株表皮葡萄球菌中产黏质物菌株有26株(41.9%);产黏质物菌株中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的菌株分别为22株(84.6%)和19株(73.1%),icaA、icaD基因表达均为阳性有17株(65.4%),明显高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icaA、icaD基因表达均阴性为2株(7.7%),明显低于非产黏质物菌株(P<0.01)。结论 icaA、icaD基因表达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质物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其唯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黏质物 icaA基因 ica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型表皮葡萄球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LuxS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贤聪 刘宝 +2 位作者 周树生 曹晓光 戴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表皮葡萄球菌(S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luxS基因在SE形成生物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TSB培养液、ATCC12228上清液以及ATCC35984上清液培养产生生物膜的SE标准菌株ATCC35984和不产生生物膜的ATCC12228菌株...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表皮葡萄球菌(S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luxS基因在SE形成生物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TSB培养液、ATCC12228上清液以及ATCC35984上清液培养产生生物膜的SE标准菌株ATCC35984和不产生生物膜的ATCC12228菌株,并采用半定量法检测细菌间多糖黏附素(PIA)以及半定量PCR法检测LuxS基因在该菌株中的表达。结果在TSB培养液中,ATCC35984菌株能形成致密完整的生物膜,而ATCC12228菌株不能产生生物膜。在ATCC35984上清液中,ATCC12228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增强,LuxS基因表达降低。在ATCC12228菌株上清液中,ATCC35984产生生物膜能力下降,LuxS基因表达增强,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uxS基因在SE形成生物膜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且不同表型的SE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系统 LUXS基因 半定量PCR 表皮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与icaD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晓光 周树生 +1 位作者 戴媛媛 刘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ICU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标本和健康人皮肤分离的共125株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mecA和icaD基因进行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ICU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标本和健康人皮肤分离的共125株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mecA和icaD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两组在icaD基因的表达与mecA基因表达均存在相关性(r=0.528,P=0.000;r=0.309,P=0.016);②mecA基因表达在临床患者体液组中较健康自愿者非体液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icaD基因表达的菌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④两组mecA基因表达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基因表达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氯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表皮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须加强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耐药性 PCR MECA I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个体化液体管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孟华东 周树生 +2 位作者 查渝 曹晓光 胡葭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7-1640,共4页
研究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个体化液体治疗策略与ICU常规液体治疗策略相比较,是否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收集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 研究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下腔静脉,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个体化液体治疗策略与ICU常规液体治疗策略相比较,是否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收集入住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处理,干预组以个体化液体管理策略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入量以及预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前3 d和前5 d的液体累计入量、液体净平衡量、ICU死亡率、相关并发症如急性心力衰竭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最适宜下腔静脉宽度概念指导的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患者入量,降低发生液体超负荷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重症超声 下腔静脉 个体化 液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雨晨 周树生 +4 位作者 王春艳 查渝 曹晓光 黄羽 王贤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0,共5页
探究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收集ICU患者标本分离的CRAB,VITEK-2 COMPACT、K-B法和E-test法检测药敏,碳青霉烯酶抑制实验(CIM)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及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同... 探究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机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收集ICU患者标本分离的CRAB,VITEK-2 COMPACT、K-B法和E-test法检测药敏,碳青霉烯酶抑制实验(CIM)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及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同源性。筛选出28株CRAB,对14种抗生素高度耐药。28株含blaOXA-51和blaampC,25株含blaOXA-23,14株含blaTEM基因。MLST得到9种ST型,e BURST得到一个同分型组。ICU病区CRAB耐药性严重,携带blaOXA-23和blaTEM为主,该研究认为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存在流行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机制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