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S联合AAI指导妇科腔镜手术麻醉深度调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康芳 李娟 +1 位作者 柴小青 王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妇科腔镜手术全麻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BIS组(B组)、AAI组(A组)、BIS-5-AAI组(BA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妇科腔镜手术全麻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2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BIS组(B组)、AAI组(A组)、BIS-5-AAI组(BA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深度:B组BIS为40~55;A组AAI为15-25;BA组BIS为40-55、AAI为15-25;C组为有创血压和心率波动范围不超过基础值±20%。记录丙泊酚用量及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喉罩拔出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并于入室后5min(T0)、气腹后1min(T1)、3min(T2)、分离病变组织(T3)时,缝皮结束时(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Glu)、β内啡肽(β-EP)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四组患者Glu、β-EP及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T1、T2和T4时A组、BA组和C组Glu、β-EP及E浓度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BA组比较,T1、T2和T4时A组和C组Glu β-EP及E浓度明显升高(P〈0.05),B组和A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A组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明显增加(P〈0.05)。与A组比较,B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用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BIS联合AAI监测更有利于及时合理调控麻醉深度,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妇科腔镜手术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妇科经腹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秦红 柴小青 潘建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7-688,共2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经腹手术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妇科经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当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平稳后及BIS值在40~60,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P组)和生理盐水5ml(C组),记录给药...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妇科经腹手术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妇科经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当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平稳后及BIS值在40~60,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5ml)(P组)和生理盐水5ml(C组),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30、40min的HR、MAP、BIS。并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拔管后45minVAS疼痛评分。结果 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给药前后BIS、HR、MAP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妇科经腹手术行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BIS值、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全凭静脉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涛 李娟 +4 位作者 王松 唐朝亮 耿擎天 殷国兵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 目的探讨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I组)和气管导管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T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MAP、HR;记录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肺萎陷评分,记录两组单肺通气前、中及后的气道峰压(P1、P2和P3);记录术后肺不张以及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T2、T4时I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I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肺萎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肺不张;与T组比较,I组P1、P2和P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呛咳、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 I-gel喉罩联合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时,气道密封性可靠,通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l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中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树东 李娟 +1 位作者 康芳 黄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1.5ng/ml,B组:瑞芬太尼2.0ng/ml,C组:瑞芬太尼2.5ng/ml。三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_1)、插管前(T_2)、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_3)、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T_4)、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_5)、导管进入气管后1min(T_6)的MAP、HR、SpO_2、RR;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3~T_5时A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4~T_6时C组SpO_2明显下降(P〈0.05),T_3~T_6时C组RR明显减慢(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呛咳、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2.0ng/ml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呼吸抑制发生,适合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电子插管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定 清醒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麻醉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利国 柴小青 +9 位作者 梅斌 顾尓伟 蒋玲玲 张野 姚卫东 金孝岠 张颖 李晓红 孙盈盈 汪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2]。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围麻醉期 多中心 合成药物 全身反应 手术过程 药物诱发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魏昕 周素素 +3 位作者 高玮 毛佳丽 疏树华 柴小青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应用于亲属活体肾移植终末期肾病(ESRD)受体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ESRD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及对照组各20例。Dex组于麻醉诱...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应用于亲属活体肾移植终末期肾病(ESRD)受体手术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ESRD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及对照组各20例。Dex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Dex0.6μg/kg的负荷剂量,于20 min内泵注完毕,继以0.2μg/(kg·h)泵注1 h结束后随即行全身麻醉诱导;对照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相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20 min(T1)以及置入喉罩前(T2)、置入喉罩后(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有否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术中、术后(4、8、12、24 h)尿量以及术前、术后(12、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BIS值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两组间比较,Dex组心率、BIS下降更为明显(均为P<0.05),但平均动脉压无明显下降(P>0.05)。Dex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5%(3/20),均为轻度躁动,与对照组(30%,6/20)比较明显下降(P<0.05)。Dex组术中、术后4 h及8 h尿量均较相应时间的对照组明显增多(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2 h及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均为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增加术后尿量,无发生苏醒延迟,可安全用于ESR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肾衰竭 右美托咪定 肾移植 尿量 内生肌酐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影响及其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汪雪锋 方才 +1 位作者 魏昕 柴小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39-1541,共3页
比较气管内全麻(T组)或硬膜外复合全麻(ET组)这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苏醒躁动的相关性分析。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T1)2个时点的血浆褪黑素浓度,并对患者苏醒期情况按躁动评分标准进行评... 比较气管内全麻(T组)或硬膜外复合全麻(ET组)这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苏醒躁动的相关性分析。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T1)2个时点的血浆褪黑素浓度,并对患者苏醒期情况按躁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与T组比较,ET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1),术后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明显增高(P<0.01);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与术毕褪黑素浓度呈负相关(r=-0.42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苏醒期躁动 老年 胃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唐朝亮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气管导管和尿管的刺激、疼痛、低温寒战、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大脑低灌注区域神经元的损伤,并使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增加术后颅内出血量... 神经外科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气管导管和尿管的刺激、疼痛、低温寒战、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大脑低灌注区域神经元的损伤,并使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增加术后颅内出血量,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而需再次手术。因此在神经外科围麻醉期,维持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 苏醒期 麻醉管理 气管导管 麻醉恢复期 围麻醉期 拔管期 脑低灌注 血流动力学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致全脊髓麻醉一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松 汪树东 +1 位作者 侯涛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0-620,共1页
患者,女,35岁,55kg,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术前ECG、血常规、生化检查及凝血功能均为正常。拟在B超引导下右侧腰丛+右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经鼻导管吸氧,监测ECG、无创BP、S... 患者,女,35岁,55kg,因“右胫腓骨骨折”入院。术前ECG、血常规、生化检查及凝血功能均为正常。拟在B超引导下右侧腰丛+右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右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经鼻导管吸氧,监测ECG、无创BP、SpO2,BP100/65mmHg,HR82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全脊髓麻醉 超声引导 腰丛 胫腓骨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 经鼻导管吸氧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作为七氟烷麻醉麻醉深度监测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冰 方才 胡利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围术期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来调整麻醉深度对七氟烷应用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麻醉深度组做比较。方法择期七氟烷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 目的观察并分析围术期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来调整麻醉深度对七氟烷应用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麻醉深度组做比较。方法择期七氟烷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血压来调节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o),保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AAI组:保持术中AAI值维持在15~20;BIS组:保持术中BIS值维持在45~55。于麻醉诱导前、气腹即刻、游离胆囊三角、游离胆囊、腹腔冲洗、缝皮和拔管前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AAI、BIS和ETsevo,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毕1h内取3个时点行镇静/清醒(OAA/S)评分。结果麻醉维持期ETsevo对照组大于AAI组和BIS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AAI组与BIS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h内各时点的OAA/S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I和BI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BIS、AAI监测运用于吸入麻醉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中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从而减少麻醉药需要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有预见性的使用吸入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麻醉 全身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氟比洛芬酯对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芳 王瑞婷 方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氟比洛芬 芬太尼 二异丙酚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电视胸腔镜下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麻醉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言虎 方才 +2 位作者 马冬春 崔中璐 康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下单孔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探讨麻醉管理经验及围术期手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全部采取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下单孔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探讨麻醉管理经验及围术期手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全部采取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别在神经节切断前,切断后5、10、20、30、60min监测手温。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关胸膨肺时MAP、PETCO2显著下降(P<0.01)。单肺通气过程中,SpO2有所下降,多能维持良好氧合。16例(89%)患者在切断T3交感神经节后,另2例在追加切断T4交感神经节后5min,术侧手温都升高1℃以上(P<0.05),30min后手温升至最高点。结论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下单肺通气,能为VATS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应加强呼吸和循环管理,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交感神经切除术 通气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围麻醉期视力下降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骏 谢言虎 +1 位作者 陈昆洲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8-888,共1页
患者,男,55岁,75 kg,因“头昏、乏力加重半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正规服药,血压控制约120/70 mm Hg,近半月因头昏症状停用降压药。半月前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1)左额叶多灶性腔隙性急性期脑梗死;(2)左颈动脉上段近分叉处至颈... 患者,男,55岁,75 kg,因“头昏、乏力加重半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正规服药,血压控制约120/70 mm Hg,近半月因头昏症状停用降压药。半月前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1)左额叶多灶性腔隙性急性期脑梗死;(2)左颈动脉上段近分叉处至颈内动脉起始端软斑块可能;入院后颈动脉彩超提示:(1)左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约70%;(2)右侧颈动脉及球部闭塞,血流消失。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入室后 BP 180/100 mm Hg,SpO 2100%,HR 67次/分,T 36.6℃,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8 mg/kg,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顺利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呼吸机,呼吸模式: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VT 8 ml/kg,RR 12~18次/分,FiO 2100%,维持PET CO 235~45 mm Hg。麻醉维持:丙泊酚(Ce 2.0~3.0μg/ml)及瑞芬太尼(Ce 2~6 ng/ml)靶控输注,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 BP 150/90 mm Hg,HR 60~100次/分,必要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术中冰袋降温。手术步骤:游离左颈动脉及颈内动脉,建立旁路,阻断左颈动脉并切开,剥离颈动脉内膜,冲洗缝合。手术进展顺利,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时,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后患者主诉左眼视物模糊,右眼正常,无眼肌麻痹、眼周水肿、青肿或眼球突出症状。即刻通知术者并请眼科及神经内科会诊,会诊考虑颈动脉斑块脱落栓塞左视网膜动脉,立即进行扩血管、降眼压及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术后回访患者左眼外侧视野恢复,内侧视野缺失,无其他不适症状。眼底镜检查发现左侧眼底见樱桃红及白色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患者 视力下降 围麻醉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 磁共振血管成像 眼底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手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音樱 柴小青 陈昆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4-724,共1页
患儿,男,16个月,体重9.5k,因“活动后气喘4个月”入院。胸部x线片及CT提示左肺体积增大伴多发囊状影,左下肺膨胀不全。初步诊断为先天.胜囊腺瘤样畸形。超声心动图显示右位心(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微量心包积液,左心射血分数(... 患儿,男,16个月,体重9.5k,因“活动后气喘4个月”入院。胸部x线片及CT提示左肺体积增大伴多发囊状影,左下肺膨胀不全。初步诊断为先天.胜囊腺瘤样畸形。超声心动图显示右位心(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微量心包积液,左心射血分数(LVEF)77%。拟行肺囊腺瘤切除及左全肺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 麻醉 手术 左心射血分数 左全肺切除术 胸部X线片 肺膨胀不全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麻醉诱导中出现过敏反应伴高血压危象一例
15
作者 宗雨 胡利国 +3 位作者 柴小青 潘建辉 侯冠峰 潘坤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8-1039,共2页
患者,男,49岁,172cm,77kg,ASAⅡ级,因"进食梗阻感1年,加重伴反流呕吐3个月"入院,诊断"贲门失迟缓症"。拟在全麻下行"胃镜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否认有高血压、... 患者,男,49岁,172cm,77kg,ASAⅡ级,因"进食梗阻感1年,加重伴反流呕吐3个月"入院,诊断"贲门失迟缓症"。拟在全麻下行"胃镜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患者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否认有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危象 麻醉诱导 肌切开术 进食梗阻感 磺胺类药物 慢性疾病史 右肺下叶 支气管哮喘 反流误吸 经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友洋 潘建辉 徐瑞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总结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2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术前依据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在心肺转流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或心... 目的总结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2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术前依据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在心肺转流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或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合适剂量的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结果1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术后17~25h拔除气管导管,无早期死亡。结论术前重视对心肺功能的调整,术中维护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正确处理右心功能不全和低心排是心脏移植手术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肺联合移植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汪树东 康芳 +3 位作者 王松 杨成伟 黄祥 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8-97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于入室时(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即刻(T_2)、插管成功后1min(T_3)、3min(T_4)、5min(T_5)、10min(T_6)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诱导插管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5时C组E和NE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时S组E和NE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诱导插管期间S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0% vs 37%,P<0.01),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阻滞 表面麻醉 老年 双腔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琳 柴小青 +2 位作者 谢言虎 章蔚 王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中围术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中围术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P组术前30min帕瑞昔布钠40mg+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缓慢静推,术后每间隔12h静推帕瑞昔布钠40mg,连续使用3d;S组术前30min生理盐水5ml缓慢静推,术后每间隔12h静推生理盐水5ml,连续使用3d。两组围术期均采用ERAS策略,术后均给予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12h(T1)、24h(T2)和48h(T3)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24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检测术后2、5d炎性因子和癌胚抗原(CEA)浓度;记录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炎性肠梗阻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1和T2时P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术后24h内P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S组(P<0.05)。术后2dP组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明显低于S组(P <0.05);术后5dP组IL-1β浓度、TNF-α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前列腺素E2(PGE2)和CEA浓度明显低于S组(P<0.05)。P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策略中使用帕瑞昔布钠能有效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 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效果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丹丹 李娟 韩明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2-466,共5页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男性患者80例,年龄20~65岁,BMI 18~25 kg/m^2, 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0):喷他佐辛组(P组)和对照组(C... 目的评价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男性患者80例,年龄20~65岁,BMI 18~25 kg/m^2, 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0):喷他佐辛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后行导尿术,选用16号导尿管,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充分涂抹润滑。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P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6 mg/k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 CRBD 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曲马多的追加次数;于气管拔管即刻(T1)、拔管后 10 min(T2)、30 min(T3)、1 h(T4)和4 h(T5)时记录患者的躁动评分、NRS评分和Ramsay 评分;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采用QoR-40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痛及视物模糊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患者CRBD发生率及CRBD程度明显降低(P<0.01),T1—T2时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5时NR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1 d的QoR-40总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曲马多追加率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及头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呼吸抑制及视物模糊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喷他佐辛可明显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麻醉恢复期 导尿管插入术 膀胱刺激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4
20
作者 谢言虎 陈旭 +4 位作者 吴运香 董喆 宗雨 陶磊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期低体温危害性重视程度仍相当低。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择期手术患者,观测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低体温 择期手术患者 抑制免疫功能 临床医师 常见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