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原因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志 肖玉周 +2 位作者 周新社 周建生 尚希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97-3202,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影响髋关节疼痛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初次行THA并具有完整资料的229例(238髋)患者进行随访,实际随访到155例(共164髋),随访率为67.7%;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7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影响髋关节疼痛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初次行THA并具有完整资料的229例(238髋)患者进行随访,实际随访到155例(共164髋),随访率为67.7%;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7年。初次筛选采用Charnley髋关节评分标准,髋关节出现疼痛患者进一步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出现疼痛的17例(18髋)患者进一步分析疼痛的原因,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17例(18髋)患者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疼痛原因为:关节内因素8例(47.1%),包括假体脱位3例(3髋)(17.6%)、假体感染2例(2髋)(11.8%)、无菌性炎症2例(3髋)(11.8%)、假体松动1例(1髋)(5.9%);关节外因素4例(23.5%),包括腰椎源性疾病3例(3髋)(17.6%),异位骨化1例(1髋)(5.9%);其他原因5例(29.4%),包括心理及精神因素2例(2髋)(11.8%),不明原因3例(3髋)(17.6%)。结论引起THA后疼痛的关节内外源性因素很多,包括假体脱位、松动、不稳及感染等;心理及精神因素引起的疼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不明原因疼痛是目前临床诊断和预防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手术后 疼痛原因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动物存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超 尚希福 +1 位作者 李旭 付代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应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提高兔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模型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6只。A组、B组和... 目的应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提高兔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模型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6只。A组、B组和C组兔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单次经耳缘静脉注射LPS(10μg/kg);24 h后于臀肌注射MPS(20 mg/kg),共3次,注射间隔24 h。D组臀肌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和C组于最后1次注射MPS后连续7 d以4×104U/d臀肌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C组同时连续7 d以40 mg/d臀肌注射泮托拉唑注射液。结果造模期间A组、B组和C组分别有8只、5只和2只动物死亡,A、B组动物死亡原因主要为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C组动物死亡原因不明。4组动物的死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注射MPS 6周后,3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50.0%、68.6%、87.5%。实验期间D组未出现动物死亡。A组、B组和C组存活下来的动物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造模成功。结论在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期间的同时,应用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和泮托拉唑护胃,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内毒素脂多糖 甲基强的松龙 庆大霉素 泮托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失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赵磊 尚希福 +3 位作者 赵其纯 胡飞 贺瑞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2-684,共3页
选取12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将隐性失血量高于平均隐性失血量的患者列为高隐组,其余为低隐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置换侧别、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各时点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膝关节... 选取12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将隐性失血量高于平均隐性失血量的患者列为高隐组,其余为低隐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置换侧别、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各时点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功能评分,分析隐性失血与TKA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年龄、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7 d、3个月的ROM和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隐性失血对TKA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大,年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联合应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星 赵其纯 +3 位作者 尚希福 邓小文 李久源 李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3-1856,共4页
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和自体半腱肌腱混编后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折叠双股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组。术后3、6、10周观察两组兔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组织学改变(... 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和自体半腱肌腱混编后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折叠双股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组。术后3、6、10周观察两组兔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组织学改变(n=3),并行生物力学检测(n=5)。结果显示,与兔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联合应用可加快移植物成熟速度,增加移植物强度,缩短腱骨成骨时间,提高愈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自体肌腱 异体肌腱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联合rhVEGF165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平 赵其纯 +5 位作者 尚希福 王姚斐 李旭 纪小枫 凌晓冬 朱亚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rhVEGF165)对兔前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78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VB、B、V、F及正常组,前4组建立双膝自体半腱肌前交... 目的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rhVEGF165)对兔前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 78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VB、B、V、F及正常组,前4组建立双膝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正常组未行手术。VB组腱-骨界面注入以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rhBMP-2/rhVEGF165混合物;B组注入rhBMP-2和FG混合物;V组注入rhVEGF165和FG混合物;F组单纯注入FG。术后第2、4、8周,每组随机抽取6只兔子,右膝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左膝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第2周:VB组腱-骨连接紧密,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B组连接紧密,可见少量软骨细胞;V、F组连接疏松,主要为纤维血管组织构成。术后第4周:VB组腱-骨界面初步形成四层结构;V、B、F组则主要由成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腱-骨连接紧密,骨隧道壁出现一定量成骨反应;术后第8周:VB组四层结构更明显,可见潮线;B组骨隧道壁侧成骨反应进步加强;V、F组腱-骨界面宽度进步变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直至术后第4、8周,VB组平均最大载负荷及刚度才较V、B、F组大(P<0.05),均低于正常组;同时V、B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F组(P<0.05)。结论 rhBMP-2联合rhVEGF165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早期愈合具有促进作用,且联合效应强于各自单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骨形态发生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腱-骨愈合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下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贺瑞 童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为直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4具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及L1-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 目的为直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4具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及L1-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结果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内侧支,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静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分布于腰部深层肌肉。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结论在观察椎弓根进针点解剖基础上,采用C臂X线机定位下,直视下小切口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和脊柱后方的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解剖学和组织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脊柱/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端牵张并增强缝合修复兔急性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小文 赵其纯 +4 位作者 尚希福 李久源 吴星 李丹 王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3-1686,共4页
取27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于近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处完全离断建立双侧急性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模型,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增强缝合残端并牵张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L组),对侧行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R组)。结果显示:术后... 取27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于近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处完全离断建立双侧急性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模型,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增强缝合残端并牵张技术修复前交叉韧带(L组),对侧行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R组)。结果显示:术后第3、6、10周,L组移植物在组织学表现如腱骨界面愈合、细胞增殖、血管再生等方面上均优于R组;R组骨-移植物-骨复合体(骨-移植物-残端复合体)的最大载负荷要稍强于L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完全损伤 残端牵张并增强缝合 移植物-残端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抑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何齐芳 尚希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茶黄素防治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将成年中国本兔36只,分为模型组(A组)、茶黄素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贺氏造模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0、1、3、6周后测量血脂,6周后放射学、光镜、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结构变... 目的探讨茶黄素防治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将成年中国本兔36只,分为模型组(A组)、茶黄素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组应用贺氏造模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0、1、3、6周后测量血脂,6周后放射学、光镜、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结构变化。结果A组的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B、C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A、C组(P<0.01)。镜下见A组骨小梁变细断裂,面积分数显著低于B、C组,空骨陷窝百分比高于B、C组(P<0.01)。影象学显示A组股骨头坏死率高于B、C组,扫描电镜下A组股骨头表面破坏严重;B、C组间上述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茶黄素可减轻激素所致的脂肪代谢紊乱,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预防和控制 降血脂药(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彬 林月秋 +1 位作者 孔荣 曾养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异种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与异种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异种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与异种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的组织学观察、X线片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密度接近正常;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结论异种骨复合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强,在成骨速度和量上明显优于单纯异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干细胞移植 移植 异种 桡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BMSCs对腱骨界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伟 赵其纯 +2 位作者 尚希福 贺瑞 陈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实验组术后在腱骨界面注入经慢病毒转染稳定表达bmp-2和vegf165的BMSCs和纤维蛋白胶(FG),对照组腱骨界面注入BMSCs和FG,分别在术后第3、8和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病理显示,实验组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浸润高于对照组,并在术后第12周形成典型的4层直接止点结构,其组织愈合情况优于同期对照组。生物力学显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最大载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和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BMSCs对腱骨界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腱骨愈合 前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骨缺损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勇 孔荣 朱六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兔体内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骨髓基质细胞(MSCs)、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与纤维蛋白胶(FG)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5只... 目的通过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兔体内修复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骨髓基质细胞(MSCs)、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与纤维蛋白胶(FG)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5只异体兔的桡骨1.5cm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另5只兔用单纯FG植入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3、6、8周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阳性率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1、2、3、6、8周各时间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比值分别与术前的T淋巴细胞亚群两两相比,两者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FG、rh-BMP2和兔MSC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异体兔体内其术后8周内免疫反应水平低,可用以修复兔节段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移植 移植 同种 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邓晨 倪朝民 +4 位作者 罗正亮 李旭 凌晓冬 吴科荣 尚希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5-1799,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215例(215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分组: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组(研究组)116例,年龄(55.28±5....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全髋置换手术治疗的215例(215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分组: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L-DAA)组(研究组)116例,年龄(55.28±5.66)岁;后外侧入路(PLA)组(对照组)99例,年龄(56.65±5.82)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关节位置感觉(JP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年,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会影响患者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而L-DAA入路与PLA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更有利于患者短期平衡及本体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平衡 本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军 尚希福 +3 位作者 陈敏 吴科荣 胡飞 罗正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78,共6页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 目的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367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相关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以及髋关节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 281例(33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为(58.0±8.2)min;失血量为(320±82)mL。手术发生股骨骨折4例(5髋),血肿1例(1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6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2髋)。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6.6°±4.8°,外展角43.5°±3.2°。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显著。结论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直接前方入路(DAA)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铁剂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正亮 尚希福 +1 位作者 李旭 胡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38-2740,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补充铁剂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收集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是否补充铁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补充铁剂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收集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是否补充铁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血红蛋白术后升高水平、术后患者输血率、铁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在院病死率指标。结果:Meta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升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输血率(P=0.49)、铁剂不良反应(P=0.99)、在院病死率(P=0.9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可予以补充铁剂,可促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恢复水平,而且安全有效,但在减低术后输血率、在院病死率无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剂 全髋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快速诊治通道”建立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磊 王叙进 +2 位作者 徐磊 杨家赵 方诗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回顾性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快速诊治通道前后手术治疗的≥65岁髋部骨折患者277例,分甲、乙两组,两组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 回顾性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快速诊治通道前后手术治疗的≥65岁髋部骨折患者277例,分甲、乙两组,两组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行设计的术前评估系统得分与术后末次随访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得分(P=0.01)。此通道的建立有利于缩短受伤至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临床证实快速评估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快速通道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