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芳香烃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程琳 钱龙 +2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汪国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检测吸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芳香烃受体(AHR)、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HRR)、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表达水平,探讨吸烟影响RA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RA患者和30... 目的检测吸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芳香烃受体(AHR)、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HRR)、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的表达水平,探讨吸烟影响RA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者PBMCs中AHR、AHRR、CYP1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吸烟对3者表达的影响。结果 RA吸烟组AHR、AHRR、CYP1A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而健康者吸烟组与非吸烟组AHR、AHRR、CYP1A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吸烟者AHR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吸烟者(P<0.05),而RA非吸烟者与健康非吸烟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中可能存在某种途径使AHR易被烟草化合物活化,进而致AHR、AHRR、CYP1A1 mRNA高表达,使香烟成为R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吸烟 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厉小梅 李向培 +2 位作者 钱龙 汪国生 单曙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比较醋氯芬酸缓释片和阳性对照药醋氯芬酸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5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试验药醋氯芬酸缓释片200 mg,每天一次;对照药... 目的:比较醋氯芬酸缓释片和阳性对照药醋氯芬酸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5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3例);试验药醋氯芬酸缓释片200 mg,每天一次;对照药醋氯芬酸片100 mg,每天2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总有效率69.6%(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3.0%,对照组为12.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氯芬酸缓释片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醋氯芬酸片类似,但用药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醋氯芬酸缓释片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作用新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孔菲菲 厉小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维生素D3(VitD3)不是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但在体内经修饰活化后可成为一种重要的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它与靶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后,能够影响基因转录,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1,25(OH)2D3以及维生素D受体在淋巴细胞的分... 维生素D3(VitD3)不是内分泌细胞合成的激素,但在体内经修饰活化后可成为一种重要的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它与靶细胞内的核受体结合后,能够影响基因转录,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1,25(OH)2D3以及维生素D受体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方面存在广泛的影响。本文综述了1,25(OH)2D3的主要作用机制,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折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金莉 孟洁 +3 位作者 厉小梅 钱龙 李向培 汪国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特征,进一步评估RA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A患者161例,收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应用和骨折的发生情况等,分析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①RA患者中骨折...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折的临床特征,进一步评估RA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A患者161例,收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应用和骨折的发生情况等,分析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①RA患者中骨折组较非骨折组年龄更高(P<0.05),病程更长(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P<0.05);②RA患者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率高于绝经前期女性(χ2=21.00,P<0.05);③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绝经后女性RA患者骨折的发生率与未使用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危险因素显示:高龄和病程长增加了RA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结论高龄和病程长为RA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炎症水平在RA患者骨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折 疾病活动度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ICOS/ICOSL途径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青松 厉小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5-988,共4页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及其配体ICOSL是CD28/B7家族的成员,它所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可以为T细胞提供活化所需要的第2信号。ICOS与ICOSL通路的主要功能为增强记忆反应、增殖反应、调控效应T细胞的活化和改变Th1/Th2细胞亚群分化及细胞因子...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及其配体ICOSL是CD28/B7家族的成员,它所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可以为T细胞提供活化所需要的第2信号。ICOS与ICOSL通路的主要功能为增强记忆反应、增殖反应、调控效应T细胞的活化和改变Th1/Th2细胞亚群分化及细胞因子分泌;影响B细胞抗体的分泌。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ICOS/ICOSL途径相关,包括该途径直接参与Behcet病、多发性肌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作为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度的血清学指标或治疗疗效的生物学标志。提示干扰该途径可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S/ICOSL途径 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着丝点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美云 张宏 +6 位作者 陶金辉 厉小梅 汪国生 钱龙 单曙光 马艳 李向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及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抗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5350例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中AC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它实验室指标,分析ACA与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及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抗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5350例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中AC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它实验室指标,分析ACA与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ACA阳性的患者仅占ANA阳性患者的2.04%(109/5350);(2)AC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出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25例(22.94%)、干燥综合征16例(14.68%)、系统性硬化症13例(11.93%)、雷诺氏症13例(11.9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2例(11.01%)、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7.3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7例(6.42%)、局限性硬化症4例(3.67%)、皮肌炎1例(0.92%),;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包括3例习惯性流产、3例药物性/酒精性肝炎、2例白细胞减少、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和1例肺部疾病。(3)雷诺现象、皮肤或指端关节硬化及关节痛为ACA抗体阳性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4)ACA阳性患者除有ANA抗体的阳性外,可同时伴有类风湿因子、抗SS-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多种类型的ENA抗体阳性。结论:ACA抗体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特定的临床表现相关,而并非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 抗体 抗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小娟 汪国生 +3 位作者 俞大亮 厉小梅 钱龙 李向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MDC)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SLE患者(SLE组)、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的(MDC)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SLE患者(SLE组)、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MDC占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FN-α、IL-6、TNF-α水平。结果①SLE组外周血PDC、MDC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SLE蛋白尿组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非蛋白尿组患者;抗ds-DNA阳性组SLE患者外周血PDC比例显著低于抗ds-DNA阴性组。③PDC比例与血沉、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与C3呈正相关。④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N-α、TNF-α、IL-6水平均增高。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PDC、MDC比例显著降低,且PDC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及狼疮肾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Α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冬梅 厉小梅 +4 位作者 李向培 赵书山 马艳 陈竹 郑颂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并对Treg细胞的新旧标记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未经治疗pSS患者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及CD4+CD25+CD127...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并对Treg细胞的新旧标记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未经治疗pSS患者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百分率,同时检测患者临床活动指标(如抗SSA和抗SSB抗体、免疫球蛋白、唾液和泪液流率、唇腺病理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治疗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CD4+CD25highT细胞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pSS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这三群细胞均与患者的抗SSA和抗SSB抗体、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与唾液和泪液流率也无相关性(均P>0.05),仅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患者的ESR水平呈正相关(r=0.594,P=0.025)。应用泼尼松(20mg/d)治疗3个月后这三群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增加。结论pS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表达降低,并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CD127可能是pSS患者中Treg细胞研究中较好的表面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T淋巴细胞 CD127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晶晶 汪国生 +2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钱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浓度,探讨ASO在AS诊断及疾病进展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AS患者及疾病对照者血清中的ASO水平。记录AS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级,并分析与ASO...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浓度,探讨ASO在AS诊断及疾病进展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AS患者及疾病对照者血清中的ASO水平。记录AS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分级,并分析与ASO的关系。结果①121例AS患者中有40例ASO阳性(>200 IU/ml),阳性率为33.1%,在124例对照者中仅有6.5%阳性,AS患者中ASO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S患者血清AS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05±303.04)和(69.40±56.72)IU/ml,P<0.01]。②在AS患者中,ASO阳性组IgG水平显著高于ASO阴性组(P<0.01)、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SO阴性组(P<0.05);影像学检查中骶髂关节炎Ⅱ级以上改变比例明显高于ASO阴性组(P<0.05);"4"字试验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SO阴性组(P<0.05);ASO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ASO阴性组患者(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SO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IgG呈正相关(rs=0.229,P<0.05;rs=0.262,P<0.01)。结论 AS患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其它风湿性疾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参与AS的发病,血清ASO检测有助于AS的诊断及疾病进展情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O 胶乳凝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Dickkopf-1和硬骨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枝琼 李向培 +4 位作者 厉小梅 汪国生 张宏 方璇 何孝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与硬骨素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AS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KK1和硬骨素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A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AS组血清...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与硬骨素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AS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中DKK1和硬骨素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A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AS组血清中DKK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使用生物制剂组的AS患者血清中DKK1表达低于未用药组(P<0.05);③DKK1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呈正相关(P<0.05,r=0.337);④AS患者血清中硬骨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⑤早期AS患者硬骨素水平高于晚期AS患者(P<0.05);⑥DKK1和硬骨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DKK1可能参与AS炎症过程;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可影响DKK1的表达;硬骨素在AS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DKK1和硬骨素可能作用于Wnt信号通路的两个独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DKK1 硬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贵红 李向培 +2 位作者 汪国生 厉小梅 张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1例SLE患者(其中82例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分析三种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 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1例SLE患者(其中82例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分析三种自身抗体与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 LN组的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65.9%、62.2%、62.4%,明显高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与AnuA对L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0%、86.4%。结论三种抗体均与肾脏损伤有关,三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肾脏损害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玲 汪国生 +1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2、CD86、CXCR4和Bly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pSS患者唇腺pDC浸润。结果 1 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DC表达CXCR4比例较对照组增加,血浆IL-6、TNF-α、IFN-α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5例pSS患者唇腺中19例有pDC浸润;2 TGP治疗后,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治疗前上升;pDC表达CXCR4、Blys比例较治疗前下降;TGP治疗后血沉下降;血浆IL-6、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结论新发pSS患者较正常者外周血pDC比例降低,表达CXCR4增加,唇腺组织中有pDC浸润;TGP可能抑制pSS患者pDC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芍总苷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TNF-Α IFN-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Treg细胞中Ets-1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项楠 李向培 +5 位作者 厉小梅 汪国生 陶金辉 马倩 任启洁 方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Treg细胞中E26转录因子-1(Ets-1)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变化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及健康者的抗凝静脉血20 ml,采用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出CD4+CD25+Tre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25+Treg细胞中E26转录因子-1(Ets-1)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变化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SLE患者及健康者的抗凝静脉血20 ml,采用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出CD4+CD25+Tre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reg细胞中Ets-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以及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SLE组CD4+CD25+Treg细胞中Ets-1 mRNA表达水平[0.225(0.111,0.416)]低于健康对照组[0.503(0.248,0.785)](P=0.011);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组和稳定组,疾病活动组Ets-1 mRNA表达水平[0.190(0.121,0.617)]低于稳定组[0.243(0.094,0.3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活动组和疾病稳定组Ets-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SLE患者Et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SLEDAI、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CD4+CD25+Treg中Ets-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CD4+CD25+Treg中Ets-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淋巴细胞 ETS-1 ET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6调控Ets-1表达及Th17细胞分化参与SLE发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超 陶金辉 +6 位作者 孙晓歌 方璇 金莉 项楠 张敏 厉小梅 李向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miR326、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量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狼疮活动度、系统受累情况的关联,探讨SLE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LE患...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中miR326、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量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狼疮活动度、系统受累情况的关联,探讨SLE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LE患者40例,记录临床资料,选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4例。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CD4+IL-17A+)/CD4+T细胞比例,磁珠分选CD4+T细胞、RT-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Ets-1 mRNA及miR32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SLE组CD4+T细胞中miR32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3),活动组高于稳定组(P=0.000);SLE组Ets-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2),活动组低于稳定组(P=0.001);SLE组Th17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高(P=0.004),活动组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miR326表达量与Ets-1表达量呈负相关性(P<0.001),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P=0.001);Ets-1与Th17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03);SLE患者miR326的表达量及Th17细胞比例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01),Ets-1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性(P<0.001);SLE患者miR326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在皮疹、发热、血液系统及肾脏受累的患者中增高,Ets-1的表达量则降低;miR326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与抗ds DNA、抗核小体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Ets-1与抗ds DNA、抗核小体呈负相关性,与C3、C4呈正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CD4+T细胞中miR326表达明显增高并与Th17细胞比例、疾病活动指标呈正相关性,与Ets-1呈负相关性,提示miR326可能通过抑制Ets-1基因表达,促进Th17细胞分化参与SLE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微小RNA ETS-1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9/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云敏 汪国生 +3 位作者 张敏 陈学琴 李向培 厉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以寡脱氧核苷酸(CpGODN)2216刺激,RT-PCR检测TLR9、MyD88 mRNA表达...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以寡脱氧核苷酸(CpGODN)2216刺激,RT-PCR检测TLR9、MyD88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 SLE患者PBMC中TLR9、MyD88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活动患者TLR9、MyD88 mRN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患者(P<0.01),TLR9 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正相关(rs=0.471,P<0.05),与C3、C4负相关(rs=-0.479,rs=-0.493,P<0.05)。CpG刺激后SLE患者PBMC中TLR9、MyD88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SLE患者培养上清IFN-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LE患者TLR9/MyD88信号通路明显活化,参与了SLE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免疫学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敏 汪国生 +4 位作者 陈伟 汪云敏 李向培 阚明 何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891,共3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及SLE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而SLE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高效毛细管电泳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体内及体外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维亚 李向培 +4 位作者 厉小梅 马艳 王俐 俞宁 曾小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及体外途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前后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探讨影响SLE患者经激素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上调的机制。方法应用AnnexinV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 目的通过体内及体外途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应用地塞米松前后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探讨影响SLE患者经激素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率上调的机制。方法应用AnnexinV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激素治疗的10例SLE患者经地塞米松治疗0、1、3、7d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结合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未经激素治疗时SLE患者PBMC在体外经地塞米松刺激培养1、3、7d后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结果地塞米松治疗后与未治疗之前相比,SLE患者PBMC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P<0.05),治疗0、1、3、7d的凋亡率分别是0.21±0.03、1.39±0.22、1.57±0.11、1.83±0.31;而CD4+ CD25+ Treg细胞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0、1、3、7d的凋亡率分别是0.44±0.06、0.47±0.04、0.43±0.07和0.35±0.07;未治疗的SLE患者PBMC经过体外地塞米松刺激培养后CD4+ CD25- 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P<0.05)。体外培养1、3、7d的凋亡率分别是2.02±0.29、2.50±0.59和3.72±0.36;未治疗的SLE患者PBMC经过体外地塞米松刺激培养后,CD4+ CD25- 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随激素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体外培养7d后,DMX剂量为0、5、10、25μg时凋亡率分别为0.60±0.26、1.51±0.69、2.20±0.80和3.65±0.72;SLE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IgG、IgA、IgM、抗SSA抗体、抗SSB抗体、C3、C4等均无相关性(P>0.05),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后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凋亡增加并与剂量相关,引起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相对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T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红斑狼疮 系统性/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美云 李向培 +5 位作者 陶金辉 厉小梅 汪国生 钱龙 张宏 马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其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PBC患者,其中50例单纯的PBC患者(单纯的PBC组)及13例PBC合并SS的患者(PBC/SS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其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PBC患者,其中50例单纯的PBC患者(单纯的PBC组)及13例PBC合并SS的患者(PBC/SS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①PBC/SS组口干、眼干的临床表现明显高于单纯的PBC组;PBC/SS患者Shirmer试验及唾液流率的阳性率达100%和69.2%。②PBC/SS组的抗SSA、抗SSB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的PBC组(P<0.05)。③单纯PBC抗SSA抗体阳性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高于抗SSA阴性组(P<0.05)。④PBC/SS组患者IgG、血沉(ESR)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的PBC组;而PBC/SS组的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低于单纯P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BC患者合并SS发生率较高,抗SSA抗体和高IgG水平可能是PBC合并SS患者的血清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干燥综合征 Schirmer's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ACTH的变化及不同剂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斌 李向培 +6 位作者 郭兆军 陶金辉 厉小梅 汪国生 张宏 陈燕 陆方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以及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GC)对SLE患者ACTH的抑制情况。方法初发SLE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另收集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治疗前... 目的初步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关系,以及不同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GC)对SLE患者ACTH的抑制情况。方法初发SLE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另收集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比较治疗前后ACTH水平,并分析ACTH与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SLE组AC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轻中度活动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TH与白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G呈正相关(P<0.05),与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呈负相关(P<0.05)。地塞米松组与甲泼尼龙组治疗前后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存在ACTH的应答异常,并与病情活动相关,ACTH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甲泼尼龙治疗相比,短期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发SLE对ACTH水平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15-脂氧合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震 厉小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12/15-脂氧合酶是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表明,12/1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多种途径阻碍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生成与骨吸收,但可防止炎性反应相关的骨丢失。12/15-脂氧合酶对绝经前后女性的骨密度(BMD)产... 12/15-脂氧合酶是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关键酶之一。研究表明,12/1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多种途径阻碍干细胞成骨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生成与骨吸收,但可防止炎性反应相关的骨丢失。12/15-脂氧合酶对绝经前后女性的骨密度(BMD)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12/15-脂氧合酶对骨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15-脂氧合酶 ALOX15 骨质疏松 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