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金启安
邓克学
邓福生
曹东兴
胡何节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
文摘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层厚1.25mm×16,床速27.5mm/圈,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至足趾,增强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8-42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33例下肢血管在VR及MIP成像中,正常7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胫后动静脉瘘伴多发静脉瘤1例,多发性动脉瘤2例,外伤后下肢胭动脉离断1例,胫后动脉痉挛1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1例,滑膜肉瘤术后伴股深静脉瘤栓1例,胭动脉远端血栓形成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3例,右股骨下段软组织内血管瘤1例(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外侧动脉),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前侧血肿机化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并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可作为临床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肢/放射摄影术
血管疾病/放射摄影术
-
Keywords
angiography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lower extremity/radiography
vascular dieases/radiography
-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816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吴维
胡何节
余继海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
基金
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应用技术项目(编号:050430711)
-
文摘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干细胞(PB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的PBSC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经VEGF和bF-GF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透射电镜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结论外周血干细胞在VEGF和bFGF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
-
关键词
内皮
血管/细胞学
干细胞
细胞分化
-
Keywords
endothelium, vascular/cytology
stem cells
cell differentiation
-
分类号
R329.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329.2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腔内隔绝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王晓天
胡何节
邓福生
方征东
孙小杰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
文摘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结扎术,术后1周再行腔内隔绝术。3例失败。结果显示本组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中发现有2例主动脉夹层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于术后1、3个月分别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导致肠坏死和A型夹层而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1年因腹主动脉的夹层逆撕导致截瘫。1例胸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瘤腔的感染。
-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漏
-
Keywords
aortic dissection
thoracic arterial aneurysm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inner leakage
-
分类号
R654.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