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肝脏外科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1888年德国外科医生Langenbuch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的诞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肝脏外科历经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局部切除、解剖性肝段切除等发展阶段[1].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转移性肝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天拓 马金良 +5 位作者 荚卫东 许戈良 李建生 余继海 葛勇胜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5-838,共4页
回顾性分析4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肝切除组27例和精细肝切除组19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显示精细肝切... 回顾性分析4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肝切除组27例和精细肝切除组19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显示精细肝切除组与传统肝切除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P<0.05);表明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转移性肝癌安全、有效、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精细肝脏外科 精细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逊 许戈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700,共3页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 在肝切除术中,术前重建肝脏与肝内血管、胆管解剖关系及详细评估有功能的残肝体积对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现代影像技术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三维(3D)成像开始在术前规划中广泛应用。3D虚拟肝切除系统可以在3D的空间里直观地提供传统二维(2D)成像难以显示的信息以及进行模拟肝切除操作。术中导航系统的应用将术前计算机规划的数据用于术中实时操作,从而让精准肝切除手术的开展更加安全和标准。该文综述3D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并讨论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肝切除 计算机辅助手术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国岩 荚卫东 +5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1,共3页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部分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肝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伟娜 荚卫东 +3 位作者 宋瑰琦 黄家丽 乔晓斐 肖锦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256-3260,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疼痛控制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科住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痛病...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疼痛控制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科住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夜间睡眠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满意度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2±0.41)、(1.83±0.52)、(9.74±1.42)d,均低于对照组的(3.01±0.62)、(2.72±0.81)、(12.83±2.92)d(P<0.05),而夜间睡眠时长则较对照组延长〔(7.4±0.8)h与(5.7±0.7)h,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4%(12/97),与对照组的17.6%(15/85)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对疼痛控制不满意6例(6.2%),满意61例(62.9%),非常满意30例(30.9%);对照组对疼痛控制不满意42例(49.4%),满意38例(44.7%),非常满意5例(5.9%),观察组疼痛控制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肝癌围术期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了术后夜间睡眠时长,还提高了患者对住院期间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有效改善了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无痛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盛茂林 许戈良 +4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刘文斌 张传海 周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不同浓度的EB1089分别培养不同的时间段。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用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的表达。结果 EB1089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同时,EB1089增加MHCC97H细胞中ERαmRNA表达,下调NF-κB p65和MMP-9 mRNA表达。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ERα途径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肝癌 雌激素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腾 许戈良 +3 位作者 刘文斌 张传海 荚卫东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肝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与肝癌干细胞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分别建立肝癌细胞株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观察它们各自形成VM的能力。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VM的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内皮相关分子VE-cadherin、CD31及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①HCC97H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②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成功捕获目的细胞;③各组中V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在肝癌细胞中不表达。CD133 mRNA和CD34 mRNA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和CD34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干细胞表达与肝癌细胞VM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内皮相关分子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中HIF-1α、VEGF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金良 许戈良 +4 位作者 荚卫东 王志华 李建生 葛勇胜 余继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6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6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4、8、12、16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第8、12、20周,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变化;肝脏HIF-1α及VEGF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HIF-1α与VEGF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953,P<0.01)。结论 HIF-1α及VEGF参与大鼠肝癌的发生与发展,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的表达意义及与p-STAT3、STAT3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晶晶 葛勇胜 +7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荚卫东 马金良 余继海 刘文斌 张传海 任维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 目的研究M2型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及与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79例肝癌组织标本中M2型巨噬细胞(CD68、CD163)及单染检测p-STAT3、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用白介素4(IL-4)和IL-13极化刺激成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在Transwell小室中进行共培养48 h,未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肝癌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株中p-STAT3、STAT3蛋白与空白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TNM分期相关(P<0.05)。在共培养实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SMMC7721,HepG2与实验对照组比较,细胞中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M2型巨噬细胞与肝癌恶性行为相关,可能通过上调p-STAT3的表达进而推动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M2型巨噬细胞 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磷酸化信号转录活化因子3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上皮型钙黏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传海 许戈良 +5 位作者 荚卫东 李建生 马金良 任维华 葛勇胜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HIF-1α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HIF-1α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IF-1α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发现HIF-1α在肝癌中存在高表达(80/100,80%),与肿瘤分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0.002,P=0.018);52例肝癌组织中存在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肿瘤侵袭转移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在肝癌组织中HIF-1α与E-cadher-in表达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00)。Western blot检测提示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HIF-1α表达较低转移肝癌细胞明显升高而E-cadherin表达却明显降低。结论 HIF-1α、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肝癌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HIF-1α及E-cadherin有望作为肝癌恶性潜能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晔 许戈良 +3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胡闻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诱发性肝癌中有无血管生成拟态(VM)现象,并研究其与肝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联合诱导的具有转移潜能的♂SD大鼠肝癌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子显微镜... 目的观察在大鼠诱发性肝癌中有无血管生成拟态(VM)现象,并研究其与肝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和N-亚硝基吗啉(NMOR)联合诱导的具有转移潜能的♂SD大鼠肝癌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描述VM现象。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肝内转移播散的♂SD大鼠诱发性肝癌动物模型,在肝癌模型标本中观察到VM现象。分化级别低的肝癌组织比分化级别高的肝癌组织中VM现象多见,两组阳性率分别为6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2,P<0.05);在有肝内播散转移的肝癌组织标本中VM现象较无转移的肝癌组织标本多见,VM阳性率分别为6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8,P<0.05)。结论在DEN联合NMOR诱导的♂SD大鼠肝癌模型中存在VM现象,该现象与诱发性肝癌分化程度、肝内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肝肿瘤 实验性/化学诱导 肝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磷酸化STAT3与上皮型钙粘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传海 许戈良 +5 位作者 荚卫东 李建生 马金良 任维华 葛勇胜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形式——磷酸化STAT3(p-STAT3)和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p-STAT3和E-cadhe...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形式——磷酸化STAT3(p-STAT3)和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p-STAT3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结果 p-STAT3在肝癌中呈高表达(58%),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0.038);52%肝癌组织中存在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肿瘤侵袭转移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1);在肝癌组织中p-STAT3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6)。生存分析提示p-STAT3阳性表达、E-cadherin降低表达预示肝癌患者不良预后(P=0.005,P=0.001)。结论 STAT3信号通路活化、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p-STAT3及E-cadherin有望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STAT3转录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子3与肿瘤侵袭转移
13
作者 张传海 许戈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3-576,共4页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子3(STAT3)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异常活化的STAT3通过调控其下游基因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STAT3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STAT3 侵袭 转移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正磊 任维华 +3 位作者 荚卫东 许戈良 马金良 盛茂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 Eg5 肝细胞肝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凡龙 荚卫东 +3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王伟 孙其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肝癌患者、31例正常人、22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其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并比较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b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病组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miR-106b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6b区分肝癌与正常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2%、74.2%,区别肝癌与肝硬化患者时AUC为0.79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3%、77.3%。结论 miR-106b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上调,是潜在的肝癌诊断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华星 葛勇胜 +6 位作者 侯昌龙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荚卫东 余继海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2-1765,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 目的检测黏着斑蛋白(Kindlin-1)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Kindlin-1的表达,分析Kindlin-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Kindlin-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Kindlin-1阳性表达率为5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和正常肝组织的0%(χ2=26.456、5.560,P<0.05)。Kindlin-1表达水平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χ2=7.857、4.076,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有无包膜、Edmondson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Kindlin-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 Kindlin-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与肝癌大小和有无转移相关,提示Kindlin-1可能参与了肝癌的转移,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dlin-1 肝肿瘤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pto-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17
作者 戴帅 李建生 +3 位作者 许戈良 荚卫东 马金良 刘文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检测Cripto-1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ripto-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ripto-... 目的检测Cripto-1蛋白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ripto-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Cript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ripto-1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株的侵袭潜能呈正比。与正常肝组织(0%)比较,Cripto-1在肝癌组织(64.6%)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血管侵犯和转移状态有相关性(P<0.05)。结论 Cripto-1蛋白在肝癌中高表达,并且其表达量与肝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秦骥伟 许戈良 +2 位作者 荚卫东 任维华 夏洪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生长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以1、10、100、1 000nmol/L的EB1089分别作用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EB1089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 目的探讨维生素D类似物EB1089对肝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生长环境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以1、10、100、1 000nmol/L的EB1089分别作用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EB1089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RT-PCR法检测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3(FACL3)、长链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5(FACL5)的mRNA表达。②将肝癌SMMC-7721细胞悬液皮下注射于BALB/c Nu/Nu裸鼠,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分别给予0.5和1.0μ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乙醇溶液,不处死裸鼠情况下每5 d计量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图。结果在体外与体内环境下,EB1089均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同时,EB1089下调SMMC-7721细胞中FACL5 mRNA的表达,但是对FACL3 mRNA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EB1089可能通过FACL5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1089 肝癌 脂肪酸辅酶A连接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先芬 荚卫东 +4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1~7 d行常规肠外营养(PN),研究组在常规PN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 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1~7 d行常规肠外营养(PN),研究组在常规PN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营养状况、肝功能、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重、上臂围、蛋白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和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行添加Ala-Gln的PN较常规PN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丙氨酰-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tal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静 李建生 +5 位作者 刘文斌 荚卫东 许戈良 马金良 余继海 葛勇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Mortalin的表达...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5(Mortal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Mortalin的表达,分析Mortalin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100例HCC患者癌组织中Mortal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判断Mortalin的表达与EMT、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ortalin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肝癌组织中高表达Mortalin的比率是7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9%和正常组织的10%(χ2=67.388,16.669;P<0.01)。Mortalin的高表达与肝癌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肝癌组织中Mortalin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35,P<0.05),而高表达Mortalin的肝癌组织比低表达的有更高的MVD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P>0.05)。结论 Mortalin不能促进肝癌血管形成,但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组织的EMT而参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ortalin 血管生成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