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胡煜 孙敬武 +3 位作者 孙家强 侯晓燕 罗静 罗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 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 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 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非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建文 孙敬武 汪银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回顾性分析21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并将SPT阳性出现的比例分别与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进行比较。变应原阳性患者中变应原在各组分布规律相同;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 回顾性分析21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并将SPT阳性出现的比例分别与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进行比较。变应原阳性患者中变应原在各组分布规律相同;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鼻中隔弯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组复发率高于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组,变应原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阴性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息肉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8
3
作者 薛超 孙家强 +3 位作者 侯晓燕 鲍永清 丁颖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听话识图项目,对75例7~18岁(男44例,女31例)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 目的:研究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康复效果。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听话识图项目,对75例7~18岁(男44例,女31例)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6、12个月进行语言理解能力评估,其中,A组:36例,7岁≤年龄<12岁,术前27例曾佩戴助听器;B组:39例,12~18岁,术前21例曾佩戴助听器。结果75例患者术前语言理解能力为0.75±0.55岁,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1.45±0.54、2.23±0.45、3.08±0.41岁,且A组语言理解能力均优于B组。患者性别、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术后语言理解能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语言理解能力改善,且植入时年龄越小、植入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对于超过最佳植入年龄的语前聋青少年,仍建议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聋 青少年 语言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薇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后其耳蜗电生理与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哺乳动物在毛细胞受损后能否自我修复。方法将30只豚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5只,噪声暴露后0.5h组5只,7天组10只,3周组10只,后三组豚鼠暴露于120dBSPL白噪声中2h,分别于... 目的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后其耳蜗电生理与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哺乳动物在毛细胞受损后能否自我修复。方法将30只豚鼠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5只,噪声暴露后0.5h组5只,7天组10只,3周组10只,后三组豚鼠暴露于120dBSPL白噪声中2h,分别于结束暴露后0.5h及7天、3周后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扫描电镜观察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豚鼠噪声暴露后7天组、3周组ABR及40Hz-AERP较0.5h组有所恢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外毛细胞倒伏现象有改善。结论噪声暴露后外毛细胞可能有自我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豚鼠 毛细胞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鼓室内给药对其内耳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卫平存 汪银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TH)经鼓室内给药后对豚鼠内耳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类固醇激素鼓室内给药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鼓室注射32、40、62.5g/L3种不同浓度的MTH溶液,分别于注射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TH)经鼓室内给药后对豚鼠内耳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类固醇激素鼓室内给药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鼓室注射32、40、62.5g/L3种不同浓度的MTH溶液,分别于注射后1、1.5、2h断头取耳蜗,用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MTH鼓室内给药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豚鼠耳蜗各回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主要阳性部位是螺旋韧带、血管纹、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与正常组相比不同浓度的MTH鼓室内给药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耳蜗各阳性部位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且同一时间点浓度越高其受体表达越强,而同一浓度又以1.5h时间点表达最强,即在1.5h取材点、62.5g/LMTH鼓室内给药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豚鼠内耳中表达强度最大,其中在螺旋韧带和血管纹的表达增强最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的MTH鼓室内给药后2h取材时间点的ABR波形Ⅲ波阈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鼓室内给药可使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增强。且其表达强度和时间及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受体 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夹层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6
作者 冀庆军 柴伟 +3 位作者 黄辉 何苗 李大鹏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并陈旧性鼓膜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耳内镜下手术组(耳内镜组)40例,接受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显微镜...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并陈旧性鼓膜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耳内镜下手术组(耳内镜组)40例,接受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显微镜下手术组(显微镜组)40例,于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鼓膜移植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中无一例行耳道切开扩大外耳道,显微镜组患者均采取耳道切口,其中6例实施外耳道成形术;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93.3±17.6 min)长于耳内镜组(76.6±13.1 min)(P<0.05)。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的鼓膜移植成功率分别为92.5%和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术耳气骨导差由术前19.1±7.6 dB降低为9.8±1.6 dB(P<0.05);显微镜组术耳气骨导差由18.1±7.8 dB降低为12.8±1.6 dB(P<0.05);两组听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与传统显微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修补鼓膜大穿孔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病例选择合适,耳内镜下手术时间短、不需行外耳道切口或行外耳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耳内镜 鼓膜穿孔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席晨琛 汪银凤 许为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8-1661,共4页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经PSG诊断为OSAHS且合并慢性鼻塞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鼻阻力(RM)计和鼻声反射(AR)仪检查,获得150pa双侧鼻...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经PSG诊断为OSAHS且合并慢性鼻塞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鼻阻力(RM)计和鼻声反射(AR)仪检查,获得150pa双侧鼻腔吸气总阻力(ITR)、双侧鼻腔呼气总阻力(ETR)、0~5cm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参数数据,用Spearman法分析RM、AR各参数与PS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TR与觉醒总次数(rs=0.353,P=0.006)、觉醒指数(AI)(rs=0.374,P=0.003)呈正相关性,与非动眼睡眠Ⅲ期和Ⅳ期时间百分比(N3+N4,%)(rs=-0.316,P=0.014)呈负相关性。ETR值越大,觉醒总次数越多,AI值越高,N3+N4(%)值越低。纳入的RM、AR各参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ASaO2)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合并慢性鼻塞的OSAHS患者中,呼气鼻阻力增加可能是睡眠觉醒增加和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鼻阻塞对呼吸暂停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 鼻阻力 鼻声反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分类伴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的临界值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玥 汪银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索以组织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程度来分类伴鼻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CRSw NP)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方法收集140例CRSw NP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评估组织Eos,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结果将组织Eos以≤50个Eos/高倍镜视... 目的探索以组织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程度来分类伴鼻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CRSw NP)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方法收集140例CRSw NP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评估组织Eos,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结果将组织Eos以≤50个Eos/高倍镜视野(HPF)为临界点分组时,术前视觉模拟、鼻窦CT、鼻内镜评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鼻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组织Eo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Eos与外周血Eos百分比及绝对值在置信度为0.01时呈显著相关性(ρ=0.459、0.473,P<0.01)。结论对区分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与非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最有意义的临界点可能在50个Eos/HPF附近(取息肉组织,随机HPF);变应性因素可能对CRSw NP患者鼻息肉组织的Eos增多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外周血Eos可能能够成为代表组织Eos高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 鼻窦炎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乔宇光 许为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3-1075,共3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中耳及乳突的慢性炎症。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细菌感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的直接因素,因此在药物治疗方面也不容忽视。现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中耳及乳突的慢性炎症。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细菌感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的直接因素,因此在药物治疗方面也不容忽视。现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抗菌药物治疗领域的部分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化脓性/微生物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EYA1基因新致病性变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贺贺 孙敬武 +4 位作者 万光伦 陈浩 李万举 赵婉 潘春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BOR)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耳聋... 目的研究一个鳃-耳-肾综合征(branchio-oto-renal,BOR)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家系调查、临床检查和遗传学特征分析,对一个鳃-耳-肾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最常见的GJB2(135 del G、176 del 16、299 del AT、235 del C)、GJB3(538 c>T)、SLC26A4(2168A>G、IVS7-2A>G)、mtDNA12SrRNA(1494C>T、1555C>T)4个基因9个耳聋位点检测,利用Sanger法进行基因测序,采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2和REVEL进行变异致病性的预测。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9人,4人患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先证者(III-3)、其姐姐(III-1)和其母亲(II-2)均有右侧的肾异常;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未发现最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法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III-3)、患者II-2、III-1及III-2的EYA1基因c.889C>T(p.R297X)突变,为无义突变,均为杂合变异,变异来源于II-2,II-1(先证者父亲)未发现该位点的变异。利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SIFT、PolyPhen2和REVEL进行EYA1基因变异致病性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为未知。结论本研究首次检测出中国BOR综合征人群中EYA1基因c.889C>T(p.R297X)位点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肾综合征 EYA1基因 基因突变 肾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空间听力问卷调查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喆 管锐瑞 +1 位作者 李萍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分析耳鸣患者汉化版空间听力问卷(spatial hearing questionnaire,SHQ)调查结果,探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空间听觉能力。方法 30例听力正常无耳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4~45岁),30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作为耳鸣组(年龄17~55岁),耳鸣组根... 目的分析耳鸣患者汉化版空间听力问卷(spatial hearing questionnaire,SHQ)调查结果,探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空间听觉能力。方法 30例听力正常无耳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4~45岁),30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作为耳鸣组(年龄17~55岁),耳鸣组根据耳鸣侧别分为单侧耳鸣组(22例)与双侧耳鸣组(8例),各组分别进行SHQ调查;耳鸣组进行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并根据THI得分分为A组(1级,7例)、B组(2级,9例)、C组(3级,7例)和D组(4级,7例),对比分析各组SHQ结果。结果对照组SHQ总分为1 990±238.97分,单个问题得分74.29~98.29分,安静环境下得分94.10±9.79分,不同声源位置中得分81.54±13.08分,背景噪声中得分77.32±16.41分;耳鸣组SHQ总分为2 136±287.19分,单个问题得分83.32~96.14分,安静环境下得分95.35±10.41分、不同声源位置中得分87.87±15.91分、背景噪声中得分87.27±15.70分;两组间总分及同一环境下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声源位置及背景环境下,其得分均依次降低,以安静环境下得分最高(P<0.05)。单侧耳鸣组与双侧耳鸣组SHQ得分分别为2 090±337.38、2 177±164.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SHQ得分依次为2 298±121.59、2 209±213.69、2 181±65.99和1 841±427.59分,前三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D组(P<0.05)。结论 THI评分达4级以上的耳鸣患者空间听觉能力明显下降,但安静环境下的空间听觉能力均强于不同声源位置和背景噪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正常 耳鸣 空间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4个家系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亮 王保龙 +4 位作者 孙敬武 罗以勤 姚丽娟 罗彬 李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家系SLC26A4基因中IVS7-2A>G和2168 A>G的突变情况,探讨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对4个家系的4例患者及12例...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家系SLC26A4基因中IVS7-2A>G和2168 A>G的突变情况,探讨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对4个家系的4例患者及12例家系成员进行IVS7-2A>G和2168 A>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发生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型,2例患者发生发生SLC26A4 IVS7-2A>G和2168 A>G复合杂合突变型;4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 IVS7-2A>G基因突变型,3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型,包括1例合并GJB2235delC杂合性突变型。结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VAS患者的SLC26A4 IVS7-2A>G纯合性突变与复合杂合突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SLC26A4基因 突变类型 遗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双八 孙敬武 孙东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随病程的延长,患侧甲杓肌肌肉外形萎缩,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肌纤维变性、断裂、溶解;而健侧肌纤维变粗。结论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患侧甲杓肌功能下降,而健侧功能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琥珀酸脱氢酶 喉肌/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胡联国 孙敬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0-703,共4页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340例以眩晕为主诉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确定病因。结果眩晕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成人多见,亦可见于儿童,周围性眩晕占...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340例以眩晕为主诉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确定病因。结果眩晕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成人多见,亦可见于儿童,周围性眩晕占77.05%,其中BPPV占28.23%,中枢性眩晕占8.8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占10.30%,其中精神性眩晕占5.59%,原因不明者占3.82%。结论眩晕常见病因是周围性眩晕,BPPV最为常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性眩晕在病因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中青年患者精神性眩晕发病率亦较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PPV和精神性眩晕的认识,同时也不可忽视发生率低的一些疾病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病因 BP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激光手术切除范围和创面愈合过程的观察
15
作者 孙东东 孙敬武 +2 位作者 万光伦 何双八 方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切除术的可切除范围及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方法实验狗分2组,每组11只,分别完成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结果22只实验狗手术完成顺利,达到预期的切除范围。激光术后... 目的研究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切除术的可切除范围及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方法实验狗分2组,每组11只,分别完成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结果22只实验狗手术完成顺利,达到预期的切除范围。激光术后创面面积为8.5~12.1cm^2,无须修补能自行愈合,完全修复时间为术后30~40d。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可完成经典的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的软组织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手术 喉切除术 伤口愈合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_B受体在中枢听觉通路中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涛 罗彬 孙敬武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氨基酸递质,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形成,在体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在多种神经...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氨基酸递质,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形成,在体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在多种神经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GABAB受体 听觉通路 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动物体内 氨基酸递质 神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前庭功能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钟雅琴 罗斌 +2 位作者 管锐瑞 吴玉洁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 评估前庭神经炎患者(vestibular neuritis,VN)的前庭功能。方法 对30例确诊为急性前庭神经炎的患者(VN组)和2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前庭诱发... 目的 评估前庭神经炎患者(vestibular neuritis,VN)的前庭功能。方法 对30例确诊为急性前庭神经炎的患者(VN组)和20例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主观视觉垂直试验(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分析结果。结果 30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中vHIT试验均异常,其中水平半规管异常28例(93.33%,28/30),上半规管异常25例(83.33%,25/30),后半规管异常16例(53.33%,16/30);冷热试验异常29例(96.67%,29/30);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13例(43.33%,13/30),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异常18例(60%,18/30);SVV异常25例(83.33%,25/3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20)、20%(4/20)、20%(4/20)、15%(3/20)、5%(1/20)、20%(4/20)、5%(1/20)]。VN组前庭上神经合并前庭下神经异常18例(60%),其次为单独前庭上神经异常10例(33.3%),单独前庭下神经异常2例(0.7%)。结论 前庭神经炎患者急性期多为耳石器与半规管功能同时受损;联合vHIT、冷热试验、VEMP和SVV等检查评估患者前庭功能,对于急性前庭神经炎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视频头脉冲试验 冷热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主观视觉垂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功能对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竹 罗彬 +3 位作者 管瑞锐 刘晓薇 孙敬武 钟雅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4例突聋患者(57例伴眩晕)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其中86例(32例伴眩晕)进行了冷热水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以及视频...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54例突聋患者(57例伴眩晕)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其中86例(32例伴眩晕)进行了冷热水检查、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突聋患者伴或不伴眩晕、前庭功能检查是否异常等因素对听力预后的影响。结果伴眩晕的57例突聋患者听力恢复的几率是不伴眩晕者的0.426倍[OR值=0.426,95%置信区间(95%CI)为0.199~0.914,P=0.028],恢复的程度低11.008dB(偏回归系数为11.008,95%CI为-17.391^-4.625,P=0.001);86例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的患者中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患者的0.266倍(OR值=0.266,95%CI为0.093~0.763,P=0.014),恢复的程度低9.244dB(偏回归系数为9.244,95%置信区间为-16.609^-1.879,P=0.015);VHIT检查中水平半规管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者的0.262倍(OR值=0.262,95%CI为0.095~0.724,P=0.010),恢复的程度低10.283dB(偏回归系数为10.283,95%CI为-17.397^-3.169,P=0.005);VHIT检查中前半规管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17例)听力恢复的几率是正常者的0.349倍(OR值=0.349,95%CI为0.125~0.974,P=0.044);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30例)比结果正常患者恢复程度低8.408dB(偏回归系数为8.408,95%CI为-16.065^-0.750,P=0.032)。结论前庭系统损伤是听力预后差的高危因素,突聋伴发眩晕的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几率更高,且损伤的程度更重,前庭功能检查应作为突聋患者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前庭功能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冷热试验 视频头脉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龙龙 罗彬 +2 位作者 侯晓燕 孙家强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9~80岁)、36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15~69岁)和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76岁)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9~80岁)、36例突发性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15~69岁)和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76岁)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测试,比较三组结果。结果伴眩晕组、不伴眩晕组、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2.11%(35/38)、44.44%(16/36)、35%(7/20),伴眩晕组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眩晕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01)。伴眩晕组患者的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分别为34.21%(13/38)、23.68%(9/38)、55.26%(21/38)、65.79%(25/38)、60.53%(23/38);不伴眩晕组分别为19.44%(7/36)、13.89%(5/36)、25.00%(9/36)、27.78%(10/36)、22.22%(8/36),其中伴眩晕组的后半规管、球囊、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不伴眩晕组(P=0.008、P=0.001、P=0.001);伴眩晕组三个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功能异常率最高(55.26%),球囊和椭圆囊功能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较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损伤更严重,且以后半规管功能障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前庭功能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视频头脉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血管瘤诊治分析
20
作者 乔宇光 许为青 +1 位作者 孙敬武 汪银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2-723,共2页
上颌窦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一般认为是由于上颌窦内慢性炎症、外伤致黏膜内出血而发生。上颌窦为血管瘤的首发部位,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反复难治性的鼻出血。柳端今等[1]报道的鼻-鼻窦的良性病变中,上颌窦血管瘤发病率居首位。手术切除是... 上颌窦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一般认为是由于上颌窦内慢性炎症、外伤致黏膜内出血而发生。上颌窦为血管瘤的首发部位,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反复难治性的鼻出血。柳端今等[1]报道的鼻-鼻窦的良性病变中,上颌窦血管瘤发病率居首位。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手术创伤。现将我科收治的17例上颌窦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上凳窦肿瘤 鼻出血 鼻内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