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应激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分析271例TBI患者伤后3 d 8∶00的基础皮质醇(COR)水平,并于伤后3 d 24∶00时予地塞米松0.75 mg口服,并测定伤后4 d 8∶00的COR水平,若COR下降未达到其正常值的50%,即确定发生应激不良...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应激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分析271例TBI患者伤后3 d 8∶00的基础皮质醇(COR)水平,并于伤后3 d 24∶00时予地塞米松0.75 mg口服,并测定伤后4 d 8∶00的COR水平,若COR下降未达到其正常值的50%,即确定发生应激不良反应。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TBI应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0/31)、12.28%(7/57)、32.48%(38/117)、40.91%(27/6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良好组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别为6%、(8.91±1.46)d和(4.3±0.3)分(中型),11.39%、(14.71±2.23)d和(3.5±0.3)分(重型),48.72%、(29.64±4.86)d和(3.1±0.3)分(特重型);应激不良组分别为28.57%、(12.75±2.19)d和(3.9±0.2)分(中型),34.31%、(19.94±3.96)d和(3.1±0.3)分(重型),74.07%、(39.27±7.14)d和(2.5±0.2)分(特重型),应激良好组和不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BI严重程度,应激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激良好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明显优于应激不良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
文摘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应激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分析271例TBI患者伤后3 d 8∶00的基础皮质醇(COR)水平,并于伤后3 d 24∶00时予地塞米松0.75 mg口服,并测定伤后4 d 8∶00的COR水平,若COR下降未达到其正常值的50%,即确定发生应激不良反应。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TBI应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0/31)、12.28%(7/57)、32.48%(38/117)、40.91%(27/6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良好组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别为6%、(8.91±1.46)d和(4.3±0.3)分(中型),11.39%、(14.71±2.23)d和(3.5±0.3)分(重型),48.72%、(29.64±4.86)d和(3.1±0.3)分(特重型);应激不良组分别为28.57%、(12.75±2.19)d和(3.9±0.2)分(中型),34.31%、(19.94±3.96)d和(3.1±0.3)分(重型),74.07%、(39.27±7.14)d和(2.5±0.2)分(特重型),应激良好组和不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BI严重程度,应激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激良好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明显优于应激不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