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平 傅先明 +2 位作者 钱若兵 牛朝诗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给大鼠每日2次腹腔注射吗啡,逐日递增吗啡用量,制作急性吗啡成瘾模型。用立体定向技术电极毁损伏核,对比毁损前后吗啡成瘾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高... 目的探讨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给大鼠每日2次腹腔注射吗啡,逐日递增吗啡用量,制作急性吗啡成瘾模型。用立体定向技术电极毁损伏核,对比毁损前后吗啡成瘾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脑内不同结构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比较毁损前后递质含量的变化。综合分析吗啡成瘾大鼠伏核毁损术后行为学改变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吗啡成瘾模型制模成功率较高,大鼠成瘾前后以及毁损术后行为学变化明显,毁损伏核后可缓解成瘾大鼠的戒断症状。毁损伏核后大鼠相关脑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5-羟色胺含量升高,真毁损组较假毁损组的变化明显(P<0.01)。结论吗啡成瘾大鼠立体定向毁损伏核后相关脑区单胺递质含量的变化与毁损术前后行为学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立体定位技术 伏核/损伤 行为 生物胺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及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鲁明 牛朝诗 +8 位作者 傅先明 汪业汉 钱若兵 汤深凤 王林 李光武 贾雪梅 沈韶辉 黄大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鉴定。方法 取出生1—3dSD大鼠全脑,分离、培养NSC并诱导分化了GABA能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由单细胞发展成2~4细胞神经...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的原代培养及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鉴定。方法 取出生1—3dSD大鼠全脑,分离、培养NSC并诱导分化了GABA能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结果培养24h后,由单细胞发展成2~4细胞神经球,随时间延长球体增大,神经球均有Nestin阳性细胞;用含10%血清分化液分化1d后,神经球开始贴壁,伸出细长突起,部分可和周边神经球伸出的突起连接。神经球周边见大量散在贴壁的双极或多极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SE、GABA阳性细胞。加了分化液的实验组GABA阳性细胞分化率为(30.25±2.12)%,而对照组分化率为(1.14±.39)%。结论 成功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了NSC,并能较大比率分化GAB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细胞学 神经形细胞学 细胞 培养 γ-氨 基丁酸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个体化外科干预及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军 魏祥品 +3 位作者 钱若兵 牛朝诗 傅先明 范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个体化外科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17例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及头皮...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个体化外科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17例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及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必要时行侵入性脑电图(iEEG)(皮层电极或脑深部电极置入)检查,以明确致痫灶及功能区,设计个体化外科手术干预方式。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4岁,8例患儿行癫痫灶切除,2例患儿行癫痫灶切除和皮层热灼术,4例行海马切除术,2例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1例行前颞叶皮层切除和海马切除术。术后运用Engle分级对患儿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患儿手术前后的智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68个月,随访期末疗效(Engle分级):Ⅰ级11例(64.7%)、Ⅱ级4例(23.5%)、Ⅲ级1例(5.9%)、Ⅳ级1例(5.9%),无长期并发症和死亡病例,通过韦氏量表和盖塞尔发展量表对手术前后进行评估,显示患儿在智商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 对先天性脑结构异常癫痫患儿,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评估,根据影像学及脑电图监测结果,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脑结构异常 难治性癫痫 儿童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听神经瘤手术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会林 胡向阳 +1 位作者 郑红 牛朝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肌电图 面神经功能评价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危险因素及手术干预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汪惊涛 傅先明 +5 位作者 钱若兵 齐印宝 曾明慧 彭楠 牛朝诗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临床及影像学危险因素并分析手术干预后患者疗效,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恶化并行手术干预分为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将单因素...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恶化临床及影像学危险因素并分析手术干预后患者疗效,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恶化并行手术干预分为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通过逐步法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最后对患者伤后GOSE评分进行随访。结果 87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病情恶化组21例,病情稳定组66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查头颅CT中双侧侧脑室前夹角>120°(P=0.020)、脑干中脑水平前后径/左右径>1.1(P=0.003)、环池侧翼宽度<0.5 mm(P<0.001)是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恶化组(≤48 h)与迟发恶化组(>48 h)在年龄、入院GCS评分、并发硬膜下血肿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恶化组与病情稳定组伤后GO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复查头颅CT显示双侧侧脑室前夹角>120°、中脑水平脑干前后径/左右径>1.1、环池侧翼宽度<0.5 mm是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筛选出有恶化倾向的病例并早期手术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额叶 脑挫裂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9
6
作者 高歌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陈昱 顾大群 余舰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共夹闭动脉瘤72个。预后良好59例、中残1例、轻残2例、无死亡病例。眶上外侧入路较传统翼点入路操作简捷高效,尤其适合应用于Hunt-HessⅢ级以内的动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12
7
作者 晁迎九 傅先明 +1 位作者 张扬 魏建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患者,按Drake标准分为小型10例、中型6例、大型2例,应用Onyx胶共行24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完全栓塞12例(66.7%),致残(症状较术前加重)2例(1...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患者,按Drake标准分为小型10例、中型6例、大型2例,应用Onyx胶共行24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完全栓塞12例(66.7%),致残(症状较术前加重)2例(11.1%),其中中型组完全栓塞3例(50%),与小型组完全栓塞9例(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供血动脉长度大于2cm与小于2cm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nyx胶栓塞治疗脑中央区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畸形团大小和供血动脉长度对完全栓塞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脑中央区 栓塞治疗 ONYX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季学兵 肖芳 +4 位作者 罗艺 魏建林 钱若兵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0-803,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中的功能连接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19例,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中颅内均未发现明显致痫病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双侧大脑半球棘波...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中的功能连接方法,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丘脑的功能连接改变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19例,多模态神经影像学检查中颅内均未发现明显致痫病灶,发作间期及发作期长程视频脑电图提示双侧大脑半球棘波及棘慢波;同期招募19例健康对照者。采集静息态f 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丘脑为感兴趣区(ROI)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了解难治性癫痫患者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功能连接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以左侧丘脑为ROI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梭状回、右侧舌叶、双侧楔叶及双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及左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以右侧丘脑为ROI做功能连接分析,难治性癫痫组与双侧距状回、双侧楔前叶及左侧直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而与双侧壳核、双侧尾状核、双侧杏仁核及右侧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减弱。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丘脑功能连接异常,丘脑可能参与了"癫痫网络"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丘脑 癫痫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被引量:7
9
作者 钱若兵 傅先明 +4 位作者 牛朝诗 李光武 杨艳艳 鲁明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的程度。结果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障碍...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的程度。结果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障碍程度有随着颞叶癫痫发作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的趋势。结论大鼠颞叶CA3区注射红藻氨酸后诱发颞叶癫痫长期发作会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化学诱导 迷宫学习 记忆障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胜利 魏建军 +3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傅先明 丁宛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62-465,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动脉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水解弹簧圈 介入治疗技术 电解脱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相关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玉婷 韩卉 +2 位作者 庞刚 孟庆玲 牛朝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为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对翼腭窝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并模拟鼻内镜手术入路,观测翼腭窝区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以及翼腭神... 目的:为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对翼腭窝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并模拟鼻内镜手术入路,观测翼腭窝区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以及翼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②由蝶腭孔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2.99±4.95)mm;③上颌神经出圆孔处至前鼻棘的距离为(62.90±3.81)mm;④翼管神经至前鼻棘的距离为(58.83±3.91)mm。结论:熟悉翼腭窝区穿行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对经鼻内镜翼腭窝区手术的开展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区 鼻内镜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应激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宛海 牛朝诗 +1 位作者 傅先明 张建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应激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分析271例TBI患者伤后3 d 8∶00的基础皮质醇(COR)水平,并于伤后3 d 24∶00时予地塞米松0.75 mg口服,并测定伤后4 d 8∶00的COR水平,若COR下降未达到其正常值的50%,即确定发生应激不良...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应激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分析271例TBI患者伤后3 d 8∶00的基础皮质醇(COR)水平,并于伤后3 d 24∶00时予地塞米松0.75 mg口服,并测定伤后4 d 8∶00的COR水平,若COR下降未达到其正常值的50%,即确定发生应激不良反应。结果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TBI应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0/31)、12.28%(7/57)、32.48%(38/117)、40.91%(27/6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良好组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别为6%、(8.91±1.46)d和(4.3±0.3)分(中型),11.39%、(14.71±2.23)d和(3.5±0.3)分(重型),48.72%、(29.64±4.86)d和(3.1±0.3)分(特重型);应激不良组分别为28.57%、(12.75±2.19)d和(3.9±0.2)分(中型),34.31%、(19.94±3.96)d和(3.1±0.3)分(重型),74.07%、(39.27±7.14)d和(2.5±0.2)分(特重型),应激良好组和不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BI严重程度,应激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激良好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明显优于应激不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应激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技术发展史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汪业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696-702,共7页
自1947年以来,适用于人类的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初期(1947-1972年)、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计算机时代(1973年至20世纪末)、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神经外科导航时代(1987年至今)、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 自1947年以来,适用于人类的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初期(1947-1972年)、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计算机时代(1973年至20世纪末)、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神经外科导航时代(1987年至今)、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之功能神经外科导航时代(20世纪末期至今),以及立体定向技术与机器人时代(2000年至今)。近70年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立体定向技术已覆盖神经外科乃至所有临床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医学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 Nanog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炎 牛朝诗 +4 位作者 李仲颖 杨洋 贺虎 程传东 李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Nanog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正常脑组织、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癌旁组织、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中Nanog基因启...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Nanog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别检测正常脑组织、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癌旁组织、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相应组织和细胞系中Nanog表达情况。结果 MSP法检测胶质瘤组织Nanog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且非甲基化检出率(58.82%)高于癌旁组织(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2,P<0.01)。对MSP法检测结果行灰度值分析,高级别胶质瘤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非甲基化程度高于低级别组。U87和U251细胞系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RT-PCR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中Nanog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低级别组,U87和U251细胞系中Nanog mRNA的转录明显增多。结论胶质瘤中Nanog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且可能促进Nanog基因的转录,影响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DNA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IGF-1和IGFB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昀 牛朝诗 +3 位作者 杨洋 李冬雪 鲍得俊 范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血清中的含量及变化和胶质瘤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探讨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辅助诊断、危险性预测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血清中的含量及变化和胶质瘤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探讨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辅助诊断、危险性预测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胶质瘤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正常脑组织(颅脑损伤手术时的脑组织)和肿瘤组织行IGF-1、IGFBP-3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对照组血清中IGF-1及IGFBP-3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患者血清中IGF-1及IGFBP-3表达水平在术后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无论术前术后,IGF-1和IGFBP-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血清学表达与级别无显著相关性。胶质瘤组织中,IGF-1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IGFBP-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亦高于对照组(P<0.05)。胶质瘤级别越高,胶质瘤组织中IGF-1和IGFBP-3的表达越高,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 IGF-1和IGFBP-3可能在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检测其水平变化对胶质瘤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的fMRI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荣胜 钱若兵 +3 位作者 傅先明 张栋 夏春生 汪业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方法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方法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S患者内侧前额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豆状核、左侧脑岛、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距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综合征 内侧前额叶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成瘾与精神障碍的共病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齐印宝 钱若兵 傅先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共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短中期复发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玉东 魏建军 +1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短中期复发情况,并对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DSA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20例(368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81例(8... 目的观察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短中期复发情况,并对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DSA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20例(368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81例(89个动脉瘤)获得≤6个月随访;81例中的63例(65个动脉瘤)获得>6~12个月随访;63例中的48例(48个动脉瘤)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动脉瘤的复发情况,以及动脉瘤的栓塞程度、大小、瘤颈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结果①随访时间≤6个月的89个动脉瘤中,复发13个(14.6%);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的65个动脉瘤中,复发7个(10.8%);随访时间>12个月的48个动脉瘤中,复发4个(8.3%)。②被随访到的患者,均无再出血及其他新增的神经系统症状。4例患者遗留轻度偏瘫,1例遗留重度偏瘫。③3次随访结果均显示,被完全栓塞患者的复发率低于次全及部分栓塞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高于小型和中型动脉瘤的复发率,随访时间≤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间≤6个月的动脉瘤中,宽颈与非宽颈动脉瘤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6个月,宽颈动脉瘤复发率明显高于非宽颈动脉瘤的复发率(P<0.05)。结论致密填塞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动脉瘤栓塞治疗后需要进行密切的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复发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温玉东 魏建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1-924,共4页
血管内栓塞治疗无论是作为显微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都向我们展现出其独特优势。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快速发展对栓塞材料的要求促使血管内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Onyx作为一种非黏附性材料,使得血... 血管内栓塞治疗无论是作为显微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都向我们展现出其独特优势。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快速发展对栓塞材料的要求促使血管内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Onyx作为一种非黏附性材料,使得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这一重要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可。本文叙述了Onyx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液体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祖细胞在烟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少杰 张楠 +2 位作者 李昌文 徐永 夏成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进展性、闭塞性并伴有异常侧支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目前认为与多种血管祖细胞有关。平滑肌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相关的血管新生也是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热...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进展性、闭塞性并伴有异常侧支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目前认为与多种血管祖细胞有关。平滑肌祖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相关的血管新生也是目前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同样参与构成血管的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对维持血管结构完整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拟综述以上几种血管祖细胞的来源和特征,以及在烟雾病血管重构中的重要作用,为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祖细胞 血管重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