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7例门诊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纪冰 马筱玲 +2 位作者 胡白 李华 陈多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4-604,F0003,共2页
关键词 感染皮肤 细菌培养 敏感试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丽 胡白 +2 位作者 赵政龙 吴爱丽 张思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发病年龄小于6岁的有36例;23例发病前有明显诱因;40例均有典型皮损;40...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发病年龄小于6岁的有36例;23例发病前有明显诱因;40例均有典型皮损;40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38例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2±1.2)d。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婴幼儿,发病诱因多为皮肤和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烧灼性皮肤综合征/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和药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徐慧超 唐隽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观察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和药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ETR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A予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日2次)和羟氯喹(0.1 g,每日2次)的基础上,每周接受1次短波... 目的:观察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和药物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ETR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A予口服米诺环素(50 mg,每日2次)和羟氯喹(0.1 g,每日2次)的基础上,每周接受1次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B仅接受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治疗;对照组C仅口服药物,疗程均为6周。初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面部红斑分值(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6周,试验组A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B(53.33%)和对照组C(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阵发性潮红、红斑、灼热、干燥和瘙痒症状评分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示试验组A阵发性潮红和瘙痒症状评分分布与对照组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燥症状评分的分布在试验组A与对照组B、试验组A和对照组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6周,试验组A患者面部红斑VISI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和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波射频联合低剂量光疗法和药物治疗ETR较单一疗法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阵发性潮红、瘙痒和干燥等症状,且治疗舒适,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射频 低剂量光疗法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E3C在皮肤癌组织中分布和细胞定位及其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琼琼 涂珍珍 +5 位作者 王瑞 张思平 赵盼 成芳 查晓军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研究LCE3C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以及基底细胞癌(BCC)中的分布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E3C在SCC和BCC组织中的表达。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LCE3C重组表达载体pLCE3C-GFP,转染人SCC细胞系A431,采用激... 目的研究LCE3C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以及基底细胞癌(BCC)中的分布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E3C在SCC和BCC组织中的表达。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LCE3C重组表达载体pLCE3C-GFP,转染人SCC细胞系A431,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LCE3C在A431细胞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GRHL3对LCE3C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LCE3C在SCC和BC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在皮肤癌组织中LCE3C主要分布在表皮的角质层。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LCE3C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基质(ECM)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比较,A431细胞中GRHL3表达量显著降低,而LCE3C表达量明显增高;过量表达GRHL3的细胞(A431/GRHL3)LCE3C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LCE3C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增加,主要分布在皮肤角质层的ECM;转录因子GRHL3与皮肤癌组织LCE3C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皮肤垢着病合并焦虑症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 徐婷婷 +2 位作者 孙振燕 王娟 刘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44,共1页
患者男,16岁。因面部红斑伴油腻性结痂2周于2016年8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双侧面颊、鼻部、眉间出现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污垢样附着物,附着物逐渐增大、增厚,面部无外伤史、无特殊物质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追溯病史,患... 患者男,16岁。因面部红斑伴油腻性结痂2周于2016年8月15日至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双侧面颊、鼻部、眉间出现境界清楚的淡黄色污垢样附着物,附着物逐渐增大、增厚,面部无外伤史、无特殊物质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追溯病史,患者家长代诉患者近1年因“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导致行为孤僻,精神状态欠佳.出现皮损前1个月未清洗面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焦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UVB照射联合小剂量阿维A及外用他扎罗汀治疗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伟 蒋法兴 +2 位作者 牛丽敏 李淑玲 马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1-823,共3页
入选的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方式,将病例分为治疗组(A组,n=49),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每周3次,并每晚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1次;单纯NB-UVB治疗组(B组,n=48),单纯给予NB-UVB照射;单纯他扎罗汀治疗组(C组,n=49)... 入选的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方式,将病例分为治疗组(A组,n=49),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每周3次,并每晚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1次;单纯NB-UVB治疗组(B组,n=48),单纯给予NB-UVB照射;单纯他扎罗汀治疗组(C组,n=49),单纯给予0.05%他扎罗汀凝胶外用。3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维A口服,4、8周后分别评价疗效,疗程结束12周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显示,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93.9%、72.9%、69.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较严重的毒副作用,A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B组和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型银屑病 窄谱中波紫外线 他扎罗汀 阿维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耐药淋球菌菌株的耐药机制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兰倩 蒋法兴 +1 位作者 王娜 裘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耐药淋球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耐阿奇霉素淋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36株耐阿奇霉素淋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1 mg/L]的核糖体23SrRNA、mtrR基因及核糖体蛋白L4/L22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寻找可能的突变位...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耐药淋球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耐阿奇霉素淋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36株耐阿奇霉素淋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1 mg/L]的核糖体23SrRNA、mtrR基因及核糖体蛋白L4/L22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寻找可能的突变位点,比较耐药基因突变在中度耐药组(MIC 1~64 mg/L)和高度耐药组(MIC≥256 mg/L)间的差异。采用NG-MAST对基因序列进行分型,获得阿奇霉素耐药菌株的基因型别及分布特征。结果高度耐药淋球菌菌株核糖体23SrRNA的4个等位基因均有A2143G的突变,中度耐药菌株中有3株(8 mg/L≤MIC≤32mg/L)核糖体23SrRNA 4个等位基因为C2599T突变。36株阿奇霉素耐药菌株中鉴定出28个不同的序列型别(ST),其中16个为新发现的ST,2个未分型。结论淋球菌核糖体23SrRNA基因不同位点突变可能与阿奇霉素不同程度的耐药相关,A2143G突变可能导致高度耐药,C2599T可能与中度耐药有关,mtrR基因G45D的突变可能参与阿奇霉素耐药。通过NG-MAST分型显示阿奇耐药菌株的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且覆盖范围也较为广泛;经过系统进化树推断por581基因型有较大可能影响阿奇霉素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23SrRNA MTRR 点突变 阿奇霉素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开关532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海林 胡白 +1 位作者 姚秀华 张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5-1347,共3页
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nm激光组及铒激光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有效率和术后局部色素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Q开关532 nm激光 铒激光 强脉 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型Kaposi肉瘤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蔚 李广虎 +2 位作者 胡白 赵政龙 张思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7-528,共2页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紫红斑、结节10余年,加重伴溃疡2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双足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结节.易出血,疼痛不明显,在多家医院先后予激光、外用氟尿嘧啶治疗后好...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紫红斑、结节10余年,加重伴溃疡2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双足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结节.易出血,疼痛不明显,在多家医院先后予激光、外用氟尿嘧啶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症状。12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KAPOSI肉瘤 氟尿嘧啶治疗 反复发作 全身症状 双下肢 肺结核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转化和共培养研究淋球菌对大观霉素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法兴 朱文 +1 位作者 乐文静 苏晓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通过DNA转化和共培养研究淋球菌(NG)对大观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将3株大观霉素耐药环丙沙星敏感的供体NG[大观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512 mg/L]与大观霉素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的受体NG共培养,并将耐药菌株的DNA转化至大观霉素敏感的受... 目的通过DNA转化和共培养研究淋球菌(NG)对大观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将3株大观霉素耐药环丙沙星敏感的供体NG[大观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512 mg/L]与大观霉素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的受体NG共培养,并将耐药菌株的DNA转化至大观霉素敏感的受体菌中。分别将供体菌、受体菌及共培养和DNA转化得到的NG的16sRNA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可能导致大观霉素耐药的基因突变。结果共培养后和DNA转化得到耐大观霉素的NG株(大观霉素MIC 512 mg/L),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发现所有大观霉素耐药的NG均发现16sRNA基因胞嘧啶(C)1192胸腺嘧啶(T)突变,大观霉素敏感的受体菌未发现突变。结论共培养和DNA转化可以用于NG耐药机制研究,NG16SrRNA基因C1192T突变导致大观霉素对NG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转化 共培养 淋球菌 大观霉素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代谢性相关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弛 赵政龙 +2 位作者 刘金丽 刘蔚 胡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0-1522,共3页
收集4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及血常规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各项指标,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匹配的86例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比较。GPP组的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嗜酸细胞数与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收集4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及血常规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各项指标,并与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匹配的86例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比较。GPP组的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嗜酸细胞数与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高于CA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代谢性疾病 总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性脊髓炎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蔚 朱余友 +2 位作者 蒋法兴 何健 胡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2-413,共2页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性脊髓炎。患者女,42岁。右上肢、肩背疼痛无力及群集性水疱5 d,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及甲氨蝶呤。体格检查:右侧睑裂较左侧偏小,右眼瞳孔直径2.5 mm,左眼瞳孔直径3.5mm.右侧肩部...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性脊髓炎。患者女,42岁。右上肢、肩背疼痛无力及群集性水疱5 d,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及甲氨蝶呤。体格检查:右侧睑裂较左侧偏小,右眼瞳孔直径2.5 mm,左眼瞳孔直径3.5mm.右侧肩部、项部、上肢及右侧手掌大鱼际可见带状分布的红斑、群集性水疱。头颅及颈椎磁共振成像检查:颈3、4、5节段脊髓肿胀,长T1、长T2信号,累计右侧为主。给予阿昔洛韦、甲泼尼龙、甘露醇等治疗,4个月后基本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带状疱疹性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敏 顾朋颖 +5 位作者 陆闻生 潘爱军 冯克福 陈鸿武 吴学勤 郑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2DM)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老年EH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正常组(EH+NGT)28例、高血压合并糖耐... 目的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2DM)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老年EH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正常组(EH+NGT)28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18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18例,再进行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DC值变化、心率变异性的总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代谢指标。结果 EH+T2DM组DC、SDNN明显低于EH+IGT和EH+NGT组(P<0.05,P<0.01),EH+T2DM组LVEF明显低于EH+NGT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明显高于EH+IGT和EH+NGT组(P<0.01)。在EH+IGT和EH+T2DM组内,HOMA-IR与DC、LVEF、SDNN、FBG、2hPG呈负相关(r=-0.587,P<0.01;r=-0.266,P<0.05;r=-0.808,P<0.05;r=-0.306,P<0.05;r=-0.451,P<0.01),与胆固醇呈正相关(r=0.503,P<0.05)。结论在老年EH人群中,糖代谢紊乱影响DC,可能为IR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心率减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