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骨造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翁海燕 王志华 +1 位作者 王晓秋 陈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长骨造釉细胞瘤(adamantinoma of long bone,AL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 对5例ALB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例发病年龄为12-48岁,平均33岁,女性3例,男性2例。上皮性和骨纤维成分... 目的 探讨长骨造釉细胞瘤(adamantinoma of long bone,ALB)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组织发生。方法 对5例ALB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5例发病年龄为12-48岁,平均33岁,女性3例,男性2例。上皮性和骨纤维成分为ALB的特征性改变,两者以不同的比例和形态相互交织排列。3例上皮细胞巢较明显,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例在骨纤维结构不良样病变背景中散在少量成簇的上皮细胞巢。免疫组化:上皮细胞表达CK和34βE12,部分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34;纤维间质表达vimentin。结论 ALB是以形态多样为特征的低级别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需结合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造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安全切缘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娅 王明刚 周杭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面部不同分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特征、切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B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手术切缘下的术中冷冻切缘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探讨面部不同分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特征、切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B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手术切缘下的术中冷冻切缘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BCC病理分型、手术切缘、肿瘤直径及发生位置等对首次术中冷冻切缘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是首次术中冷冻切缘阳性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浸润型(OR=4.463,95%CI=1.919~10.380,P<0.05)和硬斑病样型(OR=5.018,95%CI=2.025~16.623,P<0.05)与结节型BCC相比,发生切缘阳性的风险较高;在不同切缘下,结节型、浅表型BCC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分型是影响BCC手术切缘安全的独立因素;面部结节型、浅表型BCC,采用3 mm手术切缘可达理想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肿瘤 病理分型 切缘 术中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MRI与病理分期对照及其与MVD值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茜 刘影 +4 位作者 王昌新 黄寒梅 陈柯 彭艳 朱志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5-1688,共4页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系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序列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正确率为85.7%(24/28),Kappa=0.805;N分期正确率为82.14%(23/28),Kappa=0.632。MRI T3-4期的MVD值(27.00±4.34)较T1-2期(20.47±3.60)高,N1-2期(26.35±4.06)较N0期(19.09±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TN分期 表观弥散系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芳 张瑰红 +2 位作者 丁凯阳 刘宁 翁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PTEN和VEGF三者表达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1例AITL组织中...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PTEN和VEGF三者表达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21例AITL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21例AIT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2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EBER表达阳性率为61.9%;PTEN和VEGF在AITL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BER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患者和进展期组EB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78.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和非进展期组患者(P<0.05);在伴随B症状和进展期组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21.4%,明显低于无B症状和非进展期组患者(P<0.05)。生存分析显示,PTEN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BV感染和PTEN低表达可能预示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恶化进展。EBV是否通过下调PTEN表达参与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尚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免疫母细胞 EBV PTEN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海波 陈柯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 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S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9例患者中7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80... 目的探讨成人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 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SRM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9例患者中7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45岁。发生于头颈部4例,包括右下颌、咽部、鼻咽部和左上颌,占总数的44%。前臂、腰部、大腿、小腿、睾丸分别1例。均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肿块。肿块直径2~14cm,平均5.9cm。组织学上主要由具有轻度非典型性的梭形细胞组成,呈交叉的束状排列,散在于梭形细胞之间有少量的梭形或多角形的横纹肌母细胞。在2例局灶区域可见明显的间质硬化,2例局灶区域可见假血管瘤样结构,1例散在少量疏松黏液样区域,在1例可见局灶区域瘤细胞呈轻度的多形性,但不见奇异核的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desmin、CD99和MyoD1,多数表达myogenin和MSA(分别为6例和7例),均不表达S-100、CD34、CK和HMB-45。术后随访6个月~4年,发生于睾丸患者有腹腔静脉旁转移,发生于小腿者有肝转移。4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成人SRMS少见,好发于男性,头颈部是最好发部位,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行为。形态学上应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病理学 梭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刚 王成 周杭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淋巴瘤(primary duodenal lymphoma,PDL)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D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DL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53岁。4例PDL均为弥漫大B...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淋巴瘤(primary duodenal lymphoma,PDL)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D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DL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53岁。4例PDL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经活检确诊后化疗。4例患者均完整随访,时间6~36个月,均存活,2例未行手术者随访出现其他部位累及。结论 PDL属于罕见的疾病,明确诊断需依赖病理检查。PDL治疗常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切除病灶是预防及解除十二指肠梗阻、出血、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淋巴瘤 诊断 外科治疗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D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实成 金启安 +1 位作者 翁海燕 程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动态CT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HAML的病理结果及动态CT表现。结果:7例HAML中3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AML),4例为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AML)。1例...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动态CT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HAML的病理结果及动态CT表现。结果:7例HAML中3例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AML),4例为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AML)。1例Epi-AML和3例CAML病灶中含低密度脂肪组织。3例Epi-AML和3例CAML病灶中见中心血管影。5例病灶周围见假包膜。动脉期7例HAML均呈富血供,呈持续性强化5例,呈"快进快出"2例。结论:HAML动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发现病灶内低密度脂肪组织、中心血管及持续性强化等征象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病理超分期检测肿瘤微转移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瀚元 朱晨辰 +4 位作者 申震 吴大保 朱靖 翁海燕 周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和病理超分期技术在子宫颈癌中检测微转移的应用。方法收集子宫颈癌淋巴结组织标本51例行病理超分期检测:组织标本连续切片20张,厚度4μm;第3、8、13、18切片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CK(...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和病理超分期技术在子宫颈癌中检测微转移的应用。方法收集子宫颈癌淋巴结组织标本51例行病理超分期检测:组织标本连续切片20张,厚度4μm;第3、8、13、18切片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CK(AE1/AE3),余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51例患者SLN经病理超分期检测,5例(9.8%)检出肿瘤转移,其中2例(3.9%)微转移,3例(5.9%)孤立的肿瘤细胞。随访至今尚无肿瘤复发。结论病理超分期技术可以检出常规HE染色可能漏检的肿瘤微转移灶;SLN活检旨在作为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可能代替治疗方案,以避免过度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超分期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的PET/CT诊断与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潘青 赵静 +1 位作者 操乐杰 李传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探讨肺结节的PET/CT与术后病理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为肺结节并行手术的103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P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CT形态学特征综合评估结节的性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肺结节的PET/CT与术后病理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为肺结节并行手术的103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析PE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CT形态学特征综合评估结节的性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患者行PET/CT检查中,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81例,良性结节22例。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8±4.98)vs(3.85±3.87),P<0.05]。病理提示恶性结节与SUVmax大小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PET/CT在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特别是假阴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PET/CT 术后病理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晶晶 陈柯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 目的探讨Id-1、VEGF-C和EGF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过长、30例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d-1、VEGF-C和EGFR蛋白表达。结果Id-1、VEGF-C和EGFR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1),Id-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1,P<0.05,P<0.05);VEGF-C和EGFR阳性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Id-1与VEGF-C和EGF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25,P<0.01;rs=0.313,P<0.008)。结论Id-1蛋白参与VEGF-C和EGFR调控,指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癌 ID-1 VEGF-C 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术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晓扬 水庆付 +1 位作者 褚燕军 陈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索根治腋臭的微创方法。方法通过腋部皮肤组织解剖学观察,设计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顶泌腺体剥脱的手术方法。结果随访186例手术患者,疗效:好,177例;一般,7例;差,2例。5例遗留轻度异味,177例皮瓣血运良好,19例皮瓣散在表皮部分坏死,... 目的探索根治腋臭的微创方法。方法通过腋部皮肤组织解剖学观察,设计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行顶泌腺体剥脱的手术方法。结果随访186例手术患者,疗效:好,177例;一般,7例;差,2例。5例遗留轻度异味,177例皮瓣血运良好,19例皮瓣散在表皮部分坏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腋臭微创腺体剥脱手术是个较好的腋臭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汗症/外科学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顶泌腺/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BX2、PAX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傲 陈柯 +1 位作者 郭真理 王晓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TBX2、PAX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30例复杂伴不典... 目的探讨TBX2、PAX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30例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内膜、82例EA组织中TBX2、PAX9蛋白的表达。结果 TB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均<0.01),TBX2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P<0.01,P<0.05,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PAX9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P均<0.01),而和复杂伴不典型性增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杂伴不典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内膜(P均<0.01),PAX9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P<0.01,P<0.01,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TBX2与PAX9蛋白呈正相关(rs=0.427,P<0.01)。结论 TBX2和PAX9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其表达可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样腺癌 TBX2 PAX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caspase-3、survivin和k-ras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承慧 胡冰 +2 位作者 王晓秋 季楚舒 何义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与众多因素有关,凋亡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在NSCLC中作为生物预后因素的意义还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survi...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与众多因素有关,凋亡相关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在NSCLC中作为生物预后因素的意义还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survivin、k-ras在NSCLC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三者在NSCLC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91例石蜡标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aspase-3、survivin、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Caspase-3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k-ras在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aspase-3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状态、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有无吸烟史等无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有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有无吸烟史等无关(P>0.05);k-ras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吸烟有关(P<0.05),与年龄、TNM分期、淋巴结状态、分化程度、病灶大小等均无关(P>0.05)。Caspase-3与survivin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62,P<0.001)。Cox多因素分析survivin,caspase-3,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5个因素具有独立预后价值(P<0.05)。结论Survivin和k-ras在NSCLC中高表达,而caspase-3在NSCLC中低表达,可能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spase-3低表达、survivin高表达可作为术后NSCLC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因素;K-ras与NSCLC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凋亡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bB2高表达的人乳腺癌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国栋 赵婷 +4 位作者 张安莉 凌斌 刘兢 宋礼华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BT-474建立稳定高表达ErbB2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选择合适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实验前1d在36只裸鼠颈部皮下埋植0.5mg17β雌二醇缓释片,并随机分为3组:原位组将5×106个BT-474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第二乳... 目的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BT-474建立稳定高表达ErbB2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选择合适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实验前1d在36只裸鼠颈部皮下埋植0.5mg17β雌二醇缓释片,并随机分为3组:原位组将5×106个BT-474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第二乳房垫内,胁部皮下组将同样数量的BT-474细胞接种于裸鼠左侧胁部皮下,腋窝组则接种于裸鼠左侧腋窝内;观察3组裸鼠荷瘤情况及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监测移植瘤的ErbB2表达情况。结果 3组裸鼠的荷瘤率均为100%,都保持了原发肿瘤高表达ErbB2的特点;和两组对照相比,原位组肿瘤形状、生长速度及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等生物学特征一致性更强;此外,原位组的肿瘤对治疗药物处理也有良好反应。结论 BT-474细胞接种于乳房垫内比胁部皮下及腋窝建立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更适于进行抗ErbB2抗体等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BB2 BT-474 治疗性抗体 裸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丹阳 邵璐 +6 位作者 徐傲 冷再君 伍权 李传应 陈柯 徐修才 操乐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准确性,并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NSCLC...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准确性,并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NSCLC患者石蜡标本234例,使用兔单克隆D5F3抗体行ALK蛋白IHC检测,对其中ALK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验证。结果 234例NSCLC中,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阳性率为8.97%(21/234),经RT-PCR检测验证有14例存在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98%(14/234);与组织学类型、年龄、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关。21例标本进行RT-PCR验证,IHC(+)时二者符合率为0,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尽管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假阳性,但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与其他辅助检查一致性高具有诊断价值,是较为可靠的ALK筛查方法。IHC筛查及随后RT-PCR检测验证是发现ALK阳性肺癌经济可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燕 叶山东 +4 位作者 胡闻 陈珂 陈玉米 陈燕 范爱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肾小球Podocalyxin(PCX)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腹腔注射后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DM组,n=8)和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肾小球Podocalyxin(PCX)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腹腔注射后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DM组,n=8)和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组(DR1、DR2、DR3组,PIO分别:10、20和30 mg.kg-1.d-1,各组n=8),并设正常对照组(NC组,n=8)。于0周及8周末测尿白蛋白(U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沉渣PCX(UPCX)和尿肌酐(UCr)。每周监测血糖,8周末取血检测HbA1c,留取左肾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①各组糖尿病大鼠各时间点血糖及8周末HbA1c明显高于NC组(均P<0.01),各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8周末DR1、DR2和DR3组UACR、URCR、肾脏肥大指数(KI)、基底膜厚度(GBMT)、足突融合率(FPFR)均明显低于DM组(均P<0.05),且DR2组和DR3组低于DR1组(均P<0.05);DR2组及DR3组UPCR明显低于DM组(P<0.01),DR1组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PIO组肾组织PCX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1),且DR2组和DR3组PCX蛋白表达高于DR1组(P<0.05);③8周末,各糖尿病组大鼠Scr、BUN、TG、LDL-C均高于NC组,HDL-C低于NC组,各PIO组BUN、T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DR2及DR3组HDL-C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④UPCR与UACR和KI呈正相关(r=0.86,r=0.833,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该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增加肾小球足细胞PCX蛋白和mRNA表达,抑制PCX随尿排泄有关,这一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PODOCALYXIN 视黄醇结合蛋白 吡格列酮 足细胞 蛋白尿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ax8和Tubul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兵 孙多祥 +6 位作者 康永军 田园 周颖 冯定庆 王志华 陈珂 胡卫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Pax8和Tubulin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38例卵巢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正常卵巢上皮... 目的探讨Pax8和Tubulin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3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38例卵巢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正常卵巢上皮中Pax8、Tubulin均呈阴性,卵巢良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浆液性癌中Pax8、Tubulin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9%、100%和100%、94.7%和89.5%,Pax8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及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浆液性囊腺瘤组织(P<0.05),Tubulin在3种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存在表达部位的改变;Pax8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Tubulin表达与浆液性癌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Pax8、Tubulin的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Pax8可能作为卵巢浆液性癌的标志分子,并为其临床靶向分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综合分析Pax8、Tubulin及二者免疫组化评分比值,对评估卵巢浆液性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癌 分泌细胞 纤毛细胞 Pax8 TUBU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胃炎胃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春丽 丁西平 +2 位作者 胡闻 虞文永 王巧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胃黏膜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CD3+、CD4+、CD8+T细胞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14C-呼气...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胃黏膜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并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疣状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CD3+、CD4+、CD8+T细胞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疣状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14C-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疣状胃炎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T细胞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CD4+、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1,P<0.05);疣状胃炎胃黏膜腺上皮细胞结构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出现病毒颗粒。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T细胞亚群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粘膜耐受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胸腺Fas、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小平 任明山 +2 位作者 杨毅 许文华 王晓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经鼻粘膜耐受处理后胸腺淋巴细胞Fas及BCL-2的表达及其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MG组及耐受组。将EAMG组及耐受组大鼠采用Rα97-116肽段多点皮下注射法制备成EAMG大鼠模型后,... 目的探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经鼻粘膜耐受处理后胸腺淋巴细胞Fas及BCL-2的表达及其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MG组及耐受组。将EAMG组及耐受组大鼠采用Rα97-116肽段多点皮下注射法制备成EAMG大鼠模型后,再将耐受组大鼠经鼻腔滴注Rα97-116(V108A)行免疫耐受处理,10d后评估疗效,并采用TUNEL法计数对照组、EAMG组及耐受组大鼠胸腺淋巴细胞阳性凋亡细胞数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大鼠胸腺淋巴细胞FAS及BCL-2的表达。结果Rα97-116(V108A)鼻粘膜耐受处理能明显改善EAMG大鼠的肌无力症状,增加其体重及降低AChR抗体滴度。EAMG组大鼠胸腺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耐受组大鼠则较EAMG组明显增加,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114.15,P<0.01)。3组大鼠胸腺细胞FAS的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性(2=16.48,P<0.05),EAMG组大鼠胸腺细胞FAS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而耐受组表达增加。EAMG组胸腺细胞中BCL-2高表达,而耐受组表达量下降,3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15.82,P<0.05)。结论Rα97-116(V108A)鼻粘膜耐受能明显减轻EAMG大鼠肌无力症状,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与鼻粘膜耐受的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鼻粘膜耐受 细胞凋亡 FAS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软组织自我修复与拔牙创软组织愈合在前牙美学区软组织愈合中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伟 张志宏 +3 位作者 刘红红 鲍军燕 翁海燕 韩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残根保留情况下牙龈软组织的自我修复与拔牙后软组织愈合在犬前牙区软组织愈合中的不同。方法在A、B、C 3只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勿损伤牙龈(将此设为残根组);拔除3只犬的... 目的观察残根保留情况下牙龈软组织的自我修复与拔牙后软组织愈合在犬前牙区软组织愈合中的不同。方法在A、B、C 3只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勿损伤牙龈(将此设为残根组);拔除3只犬的左下颌侧切牙(将此设为拔牙组);术后第1、3、4、5周观察两种不同牙龈愈合生长的情况,并在术后第3、4、5周按照A、B、C顺序取左上颌中切牙牙龈增生组织、左下颌侧切牙拔牙创增生软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4周时肉眼观察到残根周围新生软组织基本长满断面,第5周时新生软组织的质地及颜色与正常牙龈基本一致;拔牙术后第3周时软组织已基本长满创面,但肉眼观察其颜色较浅,质地较硬;组织学观察残根周围新增生的软组织以增生的鳞状上皮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而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则表现为明显的炎细胞浸润,鳞状上皮轻度增生。结论采用保留残根后新增生的牙龈软组织较拔牙后软组织愈合慢,但是更接近于正常牙龈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软组织 自我修复 拔牙创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