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友文 朱明 +2 位作者 吴逵 周林玉 诸禹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泌尿系疾病/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峻 吴斌 +4 位作者 诸禹平 亓林 苏红 曹正国 陈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2007年1~12月,将PCNL与钬激光碎石技术结合,治疗3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先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再俯卧位,C形臂X线机定位下进行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微穿刺通道...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2007年1~12月,将PCNL与钬激光碎石技术结合,治疗3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先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再俯卧位,C形臂X线机定位下进行穿刺、扩张建立经皮肾微穿刺通道,置入输尿管镜,20~40W功率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后冲洗取出。合并输尿管炎性息肉、肉芽组织者钬激光切除,合并输尿管狭窄者予狭窄段切开。结果35例一期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平均80ml。2例术后1周内KUB显示结石残留,术后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26例术后随访2~4个月,行B超或KUB检查,无结石残留,患侧肾积水明显减轻,输尿管无狭窄。结论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泽泻在上尿路结石中的辅助排石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曹正国 苏红 +3 位作者 诸禹平 孙友文 董晓程 吴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泽泻水煎剂对上尿路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包括肾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大小5~10mm,年龄16~62岁,随机分为2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泽泻治疗组,服用泽泻水煎剂(10g,2次/d),共服药4周。... 目的探讨中药泽泻水煎剂对上尿路结石的辅助排石作用。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包括肾结石21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大小5~10mm,年龄16~62岁,随机分为2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泽泻治疗组,服用泽泻水煎剂(10g,2次/d),共服药4周。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最大直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1周,观察结石完全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位置移动、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和24h尿量。结果泽泻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和下移率分别为52.94%和3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93%和14.81%;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12.94±3.65)d、17.65%和5.89%,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5.70)d、44.44%、29.63%;24h尿量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结论中药泽泻水煎剂可明显促进上尿路结石的排出,可推荐作为上尿路结石的一种辅助药物排石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中药疗法 泽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IF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珺 吴奎 +2 位作者 肖峻 陈远哲 熊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IF及VEGF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MIF及...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IF及VEGF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MIF及VEGF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MIF mRNA及VEGF 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两者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亦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膀胱癌组织中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53/75)和61.3%(46/75),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提示MIF和VEGF的表达水平同膀胱癌的淋巴结转移、初复发性、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癌灶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BTCC组织中,MIF与VEGF的过度表达对肿瘤的血管形成和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且MIF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膀胱尿路上皮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苏红 吴兵 +3 位作者 亓林 诸禹平 肖峻 黄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比较腔内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72例(84侧)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9例(47侧),开放手术治疗33例(37侧)。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腔内钬激光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72例(84侧)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腔内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9例(47侧),开放手术治疗33例(37侧)。比较两组结石排净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的差异。结果钬激光碎石组的手术时间(56·72±15·67)min和术后住院日(4·87±3·05)d均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81·49±20·95)min、(8·12±2·14)d,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结石的排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腔内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外科学 碎石术 激光 钬/治疗应用 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ectin-3与MMP-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谢金波 周林玉 +4 位作者 古爱军 谈宜傲 王凤龙 王子夜 王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Galectin-3和MMP-2在6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血... 目的探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Galectin-3和MMP-2在6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血管数量。结合临床病理数据,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alectin-3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Galectin-3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P<0.05);Galectin-3和MMP-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Galectin-3和MMP-2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半乳糖凝集素-3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或少尿的诊治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正国 诸禹平 +5 位作者 曾凡军 周四维 刘继红 林正斌 亓林 吴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F0003-F0003,478,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无尿症/治疗 少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kett术在治疗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8
作者 范登信 张祖明 +1 位作者 苏红 周林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观察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并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2年来采用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40例,平均5.3岁。冠状沟型14例,阴茎体型16例,阴茎阴囊型6例,阴囊型4例。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75%。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以... 目的观察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并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2年来采用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40例,平均5.3岁。冠状沟型14例,阴茎体型16例,阴茎阴囊型6例,阴囊型4例。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75%。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以及较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条件下,Duckett术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钬激光汽化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临床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健 亓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对54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移形细胞癌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2例,所有肿瘤均为T1~T2期,GⅠ~GⅡ级。另60... 目的探讨钬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方法对54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移形细胞癌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2例,所有肿瘤均为T1~T2期,GⅠ~GⅡ级。另60例行经尿道电切,总结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例数,术后TURS发生例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术后短期肿瘤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短期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P>0.05),而闭孔神经反射、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电切组(P<0.05)。结论在减少膀胱穿孔及出血方面钬激光比电切更优越;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临床治疗膀胱肿瘤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外科学 激光手术 钬/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郝天春 周林玉 +2 位作者 汪小勇 宣强 曹正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了48例CCRCC和20例远离肾癌的正常组织HIF-1α和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级、分...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了48例CCRCC和20例远离肾癌的正常组织HIF-1α和CXCR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HIF-1α和CXCR4在CCR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7.0%,正常肾组织中HIF-1α及CXCR4蛋白表达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和CXCR4与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HIF-1α与CXCR4在CCR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CXCR4在CCRCC中的高表达可能对CCRC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癌 透明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 受体 趋化因子(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肾盂成形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涛 周林玉 +3 位作者 吴奎 朱明 亓林 诸禹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肾盂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后腹腔镜手术于全麻下取健侧卧位,腋中线髂棘上、腋前线、腋后线与肋缘交界线分别置入trocar,必要时髂嵴水平腋前线加置trocar。腰大肌内侧剪开肾脂肪囊并找到输尿管,锐性分离输尿管旁组...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肾盂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后腹腔镜手术于全麻下取健侧卧位,腋中线髂棘上、腋前线、腋后线与肋缘交界线分别置入trocar,必要时髂嵴水平腋前线加置trocar。腰大肌内侧剪开肾脂肪囊并找到输尿管,锐性分离输尿管旁组织显露肾盂,弧形裁剪多余肾盂,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可吸收线吻合肾盂输尿管并放置双J输尿管导管。开放性肾盂成形术于硬膜外或全麻下取健侧卧位,第12肋下腰部切口,腰大肌前方推开腹膜找到肾脏及输尿管。充分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离肾实质约2cm处环形切断肾盂,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可吸收线吻合肾盂输尿管并放置双J输尿管导管。结果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6·9±69·2)min明显长于开放组(111·9±78·1)min(t=2·514,P=0·014),术中出血量35(20~70)ml、术后止痛药用量(0·7±0·3)d、术后住院时间(8·5±6·1)d优于开放组110(60~175)ml、(1·3±0·5)d、(15·5±10·8)d(t=7·502,P=0·000;t=-5·842,P=0·000;t=-3·193,P=0·002)。后腹腔镜组术后尿漏(3例vs3例)、切口感染(0例vs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再狭窄(1例vs0例)及肾积水改善与开放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5·192,P=0·182)。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开放肾盂成形术相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近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礼友 诸禹平 +1 位作者 宣强 项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EPO对急性肾脏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I/R组和EPO干预组(I/R+T),每组10只。I/R...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EPO对急性肾脏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I/R组和EPO干预组(I/R+T),每组10只。I/R、I/R+T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min后,再灌注12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假手术组未行以上处理,I/R+T组术前予EPO干预。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EPO干预后对肾脏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电镜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凋亡,I/R+T组较I/R组凋亡指数减少(13.4±1.5vs28.0±2.3P<0.05),bcl-2/bax增多(0.93±0.12vs0.83±0.09P<0.05)。结论 EPO对大鼠急性肾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率,抑制细胞凋亡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细胞凋亡 再灌注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平 诸禹平 +2 位作者 陈昊 肖峻 黄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D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左侧肾脏于灌注修整后,原位的移植至受体左侧肾窝,肾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法,静脉则采用简化的端端吻合方式,输尿管则采...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SD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左侧肾脏于灌注修整后,原位的移植至受体左侧肾窝,肾动脉采用端端吻合法,静脉则采用简化的端端吻合方式,输尿管则采用带部分膀胱瓣于受体膀胱吻合,受体右肾使用体外延迟结扎,从而复制出大鼠肾移植的动物模型。结果共行大鼠肾移植45对,模型成功率85%,整个手术时间平均(140±28)min,其中肾动脉吻合平均(10±3)min,供肾热缺血时间约3min。简化的肾静脉吻合平均(21±3)min,与传统吻合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吻合时间(t=4.43,P<0.05)。结论该法有效地建立起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且并发症发生少,动物成活率高,简单实用。简化的静脉吻合方法有效的减少了静脉吻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 同种 吻合术 外科 血管外科手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蒂阻断肾实质切开治疗鹿角形结石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林玉 谈宜傲 +3 位作者 曹正国 宣强 肖峻 孙友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肾实质切开取石 后腹腔镜 鹿角形结石 肾蒂阻断 治疗效果 泌尿系统结石 腹腔镜技术 肾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DMBT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治 吴奎 +3 位作者 孙涛 吴海波 陈新 张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DMB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DMB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DMBT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 DMBT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存在表达缺失和低表达,提示DMBT1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DMBTl基因 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红 朱明 +1 位作者 亓林 诸禹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评价与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33例,同期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31例,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两组... 目的评价与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33例,同期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31例,比较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两组切除肿瘤的平均重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后腹腔镜组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手术时间后腹腔镜组长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中ey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三强 徐从云 +5 位作者 潘大庆 林垚 沈洲 许言 刘治 肖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4-728,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系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YA转录共激活磷酸酶4(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ya4基因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1株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和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ya4基因启动子区在5株膀胱癌细胞系中,有4株出现甲基化,其甲基化率为80%;在人正常膀胱细胞系中甲基化阴性。eya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70.7%(53/7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4%,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60,P<0.01)。eya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临床病理特征中如单发膀胱肿瘤与多发膀胱肿瘤相比,直径≤3 cm的膀胱肿瘤与>3 cm的膀胱肿瘤相比,低级别膀胱肿瘤与高级别膀胱肿瘤相比,浅表性膀胱肿瘤与浸润性膀胱肿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基因eya4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eya4 启动子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君 吴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肾癌(透明细胞癌)组织中HDAC7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对60例肾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HDAC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 目的检测并分析肾癌(透明细胞癌)组织中HDAC7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对60例肾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HDAC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肾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DAC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高,且与肾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HDAC7低表达者的生存率低于HDAC7高表达者(P<0.05)。结论 HDAC7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HDAC7可作为评估肾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AC7 肾癌 生存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中p38MAPK、Bax的表达变化
19
作者 徐兴欣 马金龙 +2 位作者 高彦丽 安风仙 朱永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58-1961,共4页
目的探讨p38MAPK蛋白激酶及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雌性金黄地鼠72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实验组,每组36只。孕鼠于妊娠第8天进行高温水浴,并分别于高温后2、8、16、24、48、72h取... 目的探讨p38MAPK蛋白激酶及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雌性金黄地鼠72只按完全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实验组,每组36只。孕鼠于妊娠第8天进行高温水浴,并分别于高温后2、8、16、24、48、72h取出胚胎。Westernblot法对p38MAPK、P-p38MAPK及Bax活性进行分析。结果①Bax在正常对照组胚胎稳定表达,且无明显量的改变(P>0.05);Bax的表达在高温后8~48h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8、16h时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1)。②p38MAPK及P-p38MAPK在正常组中稳定低表达;而在高温致畸组中,p38MAP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p38MAPK的表达在高温后8~48h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正常组(P<0.05),于16h时表达增加最为显著(P<0.01)。结论高温能促进p38MAPK蛋白激酶及其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诱发胚胎的细胞凋亡,导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神经管缺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类 BCL-2相关X蛋白质 金仓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25例
20
作者 周林玉 谈宜傲 +3 位作者 曹正国 陈昊 孙友文 宣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2-442,F000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