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比较 被引量:80
1
作者 于华杰 滕安宝 +5 位作者 查晓光 夏群 李煜 吴家照 胡晔 余建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7-270,共4页
收集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腹股沟疝患者786例,其中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378例,疝环充填式(Rutkow)322例,开放TEP 86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记录相关数据... 收集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腹股沟疝患者786例,其中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378例,疝环充填式(Rutkow)322例,开放TEP 86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并发症腹股沟区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TEP组明显少于另外两组,Lichtenstein组最高。开放TEP组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阴囊水肿情况明显少于另外两组(P<0.05),而Lichtenstein组与Rutko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7例血清肿发生于开放TEP术后,较另外两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Rutkow、开放TEP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择优取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李金斯坦 疝环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志强 姚寒晖 +4 位作者 吴杨 邵峰 柏亚平 宁忠良 梁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0-1412,共3页
回顾性分析10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切除(D2)、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73±32)min;三角吻合操作时间(25±11)min;术中出血(95&#... 回顾性分析10例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切除(D2)、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73±32)min;三角吻合操作时间(25±11)min;术中出血(95±36)ml;淋巴结清扫数目(25±13)枚/例;肿瘤距上切缘(6.5±1.8)cm、距下切缘(4.5±1.6)cm,术后病理结果未见切缘癌残留。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7±0.6)d,肛门排气时间(3.4±1.6)d,进流质饮食时间(4.0±1.5)d,术后住院时间(7.0±1.0)d。全组未出现呼吸道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操作安全简便,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能提供良好的腹腔内胃十二指肠吻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远端胃切除 三角吻合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志强 吴杨 +3 位作者 姚寒晖 胡斌 邵峰 柏亚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2,共3页
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TLDG组与LADG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LDG组32例中行BⅠ式吻合(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21例,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11例;LADG组胃癌根治29例中行BⅠ式吻合20例,残胃空肠Roux-en-Y... 将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TLDG组与LADG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LDG组32例中行BⅠ式吻合(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21例,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11例;LADG组胃癌根治29例中行BⅠ式吻合20例,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9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肿瘤下切缘、平均肿瘤上切缘、切除淋巴结枚数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DG组术后未使用镇痛药,LADG组平均使用镇痛药(2.5±0.4)d(P<0.05);TLDG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方面明显短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远端胃切除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正刚 朱志强 +4 位作者 张善家 戴恒兵 胡斌 姚寒晖 梁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8-590,共3页
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5~215 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65~105 ml,平均75 ml,术中无肠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距齿状线1.0~3.0 cm,术后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等... 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5~215 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65~105 ml,平均75 ml,术中无肠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距齿状线1.0~3.0 cm,术后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3月排便次数4~6次/d,随访3~19个月,未发现吻合口复发及穿刺孔种植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直肠拖出技术 保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志强 宁忠良 +5 位作者 梁伟 黄强 何新阳 戴恒兵 李正刚 姚寒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5-79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腹腔镜手术与76例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腹腔镜手术与76例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生存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病理分期、淋巴结清扫数、切除肠管近远端长度、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直肠癌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生存率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病例对照研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同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姚寒晖 黄强 +2 位作者 宁忠良 朱志强 邵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6-678,共3页
对46例腹腔镜辅助和33例经肛拖出式全腹腔直肠前切除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P=0.579 5)、清扫淋巴结数目(P=0.186 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肛拖出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要明显短(P=0.00... 对46例腹腔镜辅助和33例经肛拖出式全腹腔直肠前切除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P=0.579 5)、清扫淋巴结数目(P=0.186 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肛拖出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要明显短(P=0.002 7),且经肛拖出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腹腔镜辅助组短(P=0.010 8)、平均费用低(P=0.003 7)及住院时间较短(P=0.001 9)。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作为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拖出 全腹腔镜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IL及受体TRAIL-R1在DNT细胞抑制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跃 陈炯 +4 位作者 杨仁保 陈龙江 胡立威 马小磊 徐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3-161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与其受体TRAIL-R1在DN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培养外周血中分离的DNT细胞,ELISA法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TRAIL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RA...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与其受体TRAIL-R1在DN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培养外周血中分离的DNT细胞,ELISA法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sTRAIL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RAIL-R1在5株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TRAIL-R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DNT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其培养液中sTRAIL与对照组相比浓度明显升高(t=17.24,P<0.05)。qPCR检测受体TRAIL-R1在5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RAIL-R1受体表达发现在胰腺癌细胞系CFPAC-1中表达高,在MIA PaCa-2和panc-1中表达较高,BXPC-3中表达较低,在Capan-1细胞系中不表达。TRAIL-R1在胰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χ2=7.43、12.48,P<0.05);TRAIL-R1的表达与染色强度有关(χ2=12.48,P<0.05)。结论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可分泌sTRAIL,sTRAIL与胰腺癌细胞和组织所表达的受体TRAIL-R1结合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DNT细胞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DNT细胞 TRAIL-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MRI与病理分期对照及其与MVD值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茜 刘影 +4 位作者 王昌新 黄寒梅 陈柯 彭艳 朱志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5-1688,共4页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系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序列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正确率为85.7%(24/28),Kappa=0.805;N分期正确率为82.14%(23/28),Kappa=0.632。MRI T3-4期的MVD值(27.00±4.34)较T1-2期(20.47±3.60)高,N1-2期(26.35±4.06)较N0期(19.09±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TN分期 表观弥散系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志强 宁忠良 +2 位作者 邵峰 胡斌 梁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41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自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外科手术患者标本,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41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自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间外科手术患者标本,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3年随访,分析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XCR4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60.3%(85/141),在癌旁组织的表达为26.2%(37/1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胰腺包膜累及与否有关(P<0.05)。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复发与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有关(P<0.05)。胃癌CXCR4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43.1%vs 56.6%,P<0.05)。结论 CXCR4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术后转移复发呈正相关性,胃癌组织CXCR4阳性表达组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组,CXCR4有望作为预测胃癌淋巴转移、术后复发以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XCR4受体 复发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振明 胡何节 +3 位作者 方征东 王晓天 孙小杰 葛新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7-1180,共4页
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源性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在镜下可观察到培养出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s)比成熟树突状细胞(m DCs)细胞突起少。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MHC-Ⅱ分子在im DCs的表达显著低于在m DCs上的表达。同种异... 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源性的树突状细胞(DCs)方法,在镜下可观察到培养出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 DCs)比成熟树突状细胞(m DCs)细胞突起少。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CD86、MHC-Ⅱ分子在im DCs的表达显著低于在m DCs上的表达。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随着DCs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强,在相同比例条件下对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im DCs显著低于成熟m DCs。该诱导方法可获得大量符合科研要求的小鼠骨髓源性D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胆管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振 黄强 +4 位作者 刘臣海 林先盛 谢放 朱成林 任维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 目的探讨microRNA-21对胆管癌QBC939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构建合成无关序列、microRNA-21 mimics和microRNA-21 inhibitor并转染至胆管癌QBC939细胞中。实验设自然生长组(Cell)、转染无关序列组(Cell-NC)、转染microRNA-21 mimics组(Cell-21M)及转染microRNA-21 inhibitor组(Cell-21I)。运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croRNA-21的表达;通过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Cell组相比,microRNA-21在Cell-NC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在Cell-21M组表达增加,在Cell-21I组表达降低。黏附实验显示:与Cell组相比,Cel-NC组细胞聚集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聚集能力增强,Cell-21I组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示Cell-NC组细胞迁移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聚集能力减弱(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示Cell-NC组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Cell-21M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Cell-21I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5)。结论 microRNA-21可增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提示microRNA-21可能在胆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侵袭 转移 MICRORNA-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T细胞的扩增及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仁保 陈炯 +4 位作者 卢寅 武文 周杭城 陈龙江 胡立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TCR+CD3+CD4-CD8-(DNT)双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影响。方法应用抗体吸附法扩增人外周血DN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细胞表型,选择多组对照观察DNT细胞对裸鼠荷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TCR+CD3+CD4-CD8-(DNT)双阴T细胞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的影响。方法应用抗体吸附法扩增人外周血DN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细胞表型,选择多组对照观察DNT细胞对裸鼠荷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DNT细胞与Panc-1细胞体外培养后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12 d左右的培养,每孔细胞数量可达1.0×106个以上。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为CD3+CD4-CD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对裸鼠荷瘤的肿瘤生长曲线及抑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抑瘤率达44.75%。DNT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后,胰腺癌细胞在mRNA水平的Fas表达量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sL表达略有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NT细胞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株增殖,Fas/FasL途径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DN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酪酸受体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成林 黄强 +2 位作者 刘臣海 谢放 刘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氨酪酸(GABA)A型受体GABAAR(β3)、B型受体GABABR(R1)、C型受体GABACR(ρ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肝外胆管癌以及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GABAAR...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氨酪酸(GABA)A型受体GABAAR(β3)、B型受体GABABR(R1)、C型受体GABACR(ρ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肝外胆管癌以及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GABAAR(β3)、GABABR(R1)及GABACR(ρ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胆管癌组织、12例非肿瘤胆管黏膜上皮组织中GABAAR(β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83.3%,GABABR(R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16.7%(P<0.05),GABACR(ρ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4%、58.3%,仅GABABR(R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BR(R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神经浸润和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GABABR(R1)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R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氨酪酸受体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和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弘 陈炯 +3 位作者 赵跃 朱兴兴 方恒忠 赵金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基因A(M1CA)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KG2D及分泌型MICA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 目的研究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基因A(M1CA)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KG2D及分泌型MICA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NKG2D和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9%(23/70)和67.1%(47/7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42/70)和31.4%(2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KG2D、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病变部位及大小均无关。NKG2D的表达与分泌型MIC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NKG2D的表达与分泌型MIC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胰腺癌侵袭转移能力有关,分泌型MICA可能通过下调NKG2D在肿瘤中的表达,从而逃避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NKG2D M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传海 许戈良 +2 位作者 邵峰 姚寒晖 王宇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4-1676,共3页
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清扫淋巴结(18.0±6.7)枚,平均手术时间(162.7±25.3)min,平均失血量... 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清扫淋巴结(18.0±6.7)枚,平均手术时间(162.7±25.3)min,平均失血量(95.2±32.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2±1.9)d,肿瘤平均大小(4.9±3.2)cm;全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由此认为解剖性右半结肠切除在右半结肠癌治疗上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切除 右半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杨 黄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检测并对比热休克蛋白A2(HSPA2)在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SPA2蛋白在胰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对比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HSPA2蛋白和mRN... 目的检测并对比热休克蛋白A2(HSPA2)在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SPA2蛋白在胰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对比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HSPA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胰腺癌患者组织中HSPA2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HSPA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SPA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8%(55/80)。HSPA2蛋白表达量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血管侵犯、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5、0.012),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及位置、血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与之相应的癌旁胰腺组织,且HSPA2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恶性进展、侵袭和转移等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热休克蛋白A2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MMP-2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年付 汤志刚 +5 位作者 陈炯 黄强 李建生 许戈良 蔡重阳 陈江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MP-26基因和蛋白在胰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MP-26基因和蛋白在胰腺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MP-2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2%)比癌旁正常组织中(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TPCR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10例,有7例(70%)胰腺癌组织MMP-26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7例,发现有5例(71.4%)胰腺癌组织MMP-26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MMP-26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及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MMP-26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16结合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兴兴 陈炯 +2 位作者 徐弘 胡丕波 赵金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 目的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ULBP和CA19-9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χ~2=7.352,P=0.007;χ~2=11.648,P=0.001)。s-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者;s-ULBP2与CA19-9联合后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A19-9。结论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ULBP1的表达阳性率和胰腺癌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有关。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者且ULBP2和CA19-9联合后能够提高CA19-9单独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NKG2D UL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懿 邓福生 +4 位作者 刘政溶 韦后清 王锡宏 马小鹏 陈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与甲状腺恶性肿瘤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7例进行手术的甲状腺患者,研究CLT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关系,分析44例合并有CLT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LT患者中甲状腺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与甲状腺恶性肿瘤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7例进行手术的甲状腺患者,研究CLT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关系,分析44例合并有CLT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LT患者中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0.7%,非CLT患者中发病率为1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LT和非CLT患者TNM分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CLT合并甲状腺癌的比例较高,当B超提示甲状腺肿块有微小钙化、边界不清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应积极诊治并谨慎评估恶性的可能性。CL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分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甲状腺恶性肿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EMT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晋志远 黄强 +3 位作者 刘臣海 刘振 林先盛 谢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microRNA-21(miR-21)对裸鼠人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在两组裸鼠侧腹部皮下注射对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和稳定表达miR-21的QBC939-miR-21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EMT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QBC939-miR-21组移植瘤体积大于QBC939组(P<0.05),且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降低,Vimentin、N-cadherin相对表达量增加。结论 miR-21促进了裸鼠胆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和EMT进程,为进一步研究miR-21在胆管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MICRORNA-21 上皮间质转化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