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面积头皮缺损的整形修复方法探讨(附5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廉洁 王明刚 +2 位作者 汪洪源 褚燕军 水庆付 《安徽医学》 2011年第6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寻求大中面积头皮缺损最佳治疗修复方法。方法回顾9年来58例大中面积头皮病变的修复方法,包括:游离皮片移植;局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头皮常规、超量扩张术;超长蒂斜方肌肌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结果 18例应... 目的探讨寻求大中面积头皮缺损最佳治疗修复方法。方法回顾9年来58例大中面积头皮病变的修复方法,包括:游离皮片移植;局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头皮常规、超量扩张术;超长蒂斜方肌肌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结果 18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15例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2例术后随诊5个月后复发,再次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6例采用头皮超量扩张术;9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化疗。随访1~5年8例恶性肿瘤无复发,1例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根据头皮病理性质确定切除的范围及深度,良性病变尽可能选择头皮扩张修复可达到毛发的美容重建,恶性肿瘤病变范围大、深度深者选择肌皮瓣,以利于术后耐受放疗。选择正确的修复方法是治疗头皮肿瘤和病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肿瘤与病变 缺损 肌皮瓣 头皮扩张术 重建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轮匝肌-睑板固定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莉云 赵李平 +1 位作者 王明刚 杜晓扬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术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0例单睑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行双侧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术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40例单睑患者,均采用眼轮匝肌-睑板固定法行双侧重睑术,术后2个月开始随访,测量并比较术前及随访时双侧睑裂宽度、高度、内眦间距、睫毛暴露长度及上翘度。结果术后重睑形态自然,切口疤痕不明显。双侧睑裂高度由术前(9.07±1.17)mm增至(10.56±1.21)mm、睫毛暴露长度由术前(4.24±1.31)mm增至术后(5.81±0.81)mm、睫毛上翘度由术前(57.85±9.40)mm增至术后(76.10±6.4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轮匝肌-睑板固定重睑术模拟先天性重睑形成的机制,手术效果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睑板 重睑成形术 眼外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洪源 王明刚 +2 位作者 杜晓扬 汪凯 魏祥品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2期1432-1434,F0003,共4页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 目的为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探索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美观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应用在游离背阔肌皮瓣的基础上,根据缺损部位的大小、形状和组织量设计和切取以胸背血管主干、外侧分支及其穿支供血的,保留胸背神经的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缺损的创面共9例,头皮瘢痕癌6例,基底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8 cm~20 cm×11 cm,病程3~18个月。切取皮瓣范围15 cm×9 cm~23 cm×12 cm。结果 9例移植肌皮瓣全部成活,8例创面I期愈合,1例II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术后3个月颅内复发,再次切除,其余8例均无复发。修复后不臃肿、平整美观,放疗后均无溃疡。供区愈合后瘢痕隐蔽,供区上肢功能良好。结论改进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损伤小、组织量切取灵活、血供丰富、修复后形态美观,是理想的手术方法。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皮瓣 移植 头皮恶性肿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明刚 赵李平 +2 位作者 水庆付 禇燕军 汪凯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27-529,共3页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减少其复发率。方法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外用硅凝胶瘢痕贴、激素局部注射、加压综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自1996年以来十年内共治疗796例,随访2~10年。结果362例(506个部... 目的寻找有效的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减少其复发率。方法采用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外用硅凝胶瘢痕贴、激素局部注射、加压综合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自1996年以来十年内共治疗796例,随访2~10年。结果362例(506个部位)瘢痕疙瘩有效率达74.1%,复发率15.4%,434例增生性瘢痕有效率达84.8%,复发率8%。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副作用、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冲洗技术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晓红 王明刚 +2 位作者 余刚 赵李平 褚燕军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0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冲洗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严重感染创面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在创缘正常皮肤置入冲洗管持续冲洗和创面覆盖VSD持续吸引的方法,创...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持续冲洗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控制创面感染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例严重感染创面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在创缘正常皮肤置入冲洗管持续冲洗和创面覆盖VSD持续吸引的方法,创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果 19例严重感染创面均得到有效控制,新生肉芽组织新鲜,及时地为二期修复创面提供基础。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冲洗技术是一种有效控制严重感染创面的方法,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持续冲洗 感染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治疗复发性腋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谢远亮 杜晓扬 +2 位作者 王明刚 赵李平 张秋生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腋臭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间144例198侧腋臭复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复发原因和病理性组织改变采用相应的保留皮肤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98侧中,腋下皮瓣存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 目的探讨复发性腋臭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间144例198侧腋臭复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复发原因和病理性组织改变采用相应的保留皮肤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98侧中,腋下皮瓣存活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腋下散在表皮坏死5例;血清肿1例;无异味残留、局部感染及上肢功能障碍。结论对于复发性腋臭行保留皮肤微创大汗腺剥脱术仍是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顶宓腺 真皮下血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筋膜瓣在耳再造颅耳角成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褚燕军 王明刚 杜晓杨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筋膜瓣在耳再造二期颅耳角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支架后6~12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术中耳后支撑支架9例应用硅橡胶,30例应用自体肋软骨。术中1例采用同侧颞浅筋膜瓣... 目的探讨耳后筋膜瓣在耳再造二期颅耳角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一期埋植自体肋软骨支架后6~12个月行二期颅耳角成形术。术中耳后支撑支架9例应用硅橡胶,30例应用自体肋软骨。术中1例采用同侧颞浅筋膜瓣,38例使用同侧耳后筋膜瓣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39例植皮全部成活,术后患者颅耳角角度与健侧接近。结论在耳再造二期手术中,由于耳后筋膜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效果好,是包被耳后支撑支架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再造 颅耳角成形 耳后筋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胀麻醉技术在治疗体表神经纤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凯 王明刚 钟晓红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899-900,854,共3页
目的总结在肿胀麻醉下手术治疗体表神经纤维瘤的初步体会。方法对16例体表神经纤维瘤,应用肿胀麻醉技术,完整或大部分切除神经纤维瘤瘤体后,选择直接分层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出血少,术后14天拆线,切口... 目的总结在肿胀麻醉下手术治疗体表神经纤维瘤的初步体会。方法对16例体表神经纤维瘤,应用肿胀麻醉技术,完整或大部分切除神经纤维瘤瘤体后,选择直接分层缝合、植皮或转移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出血少,术后14天拆线,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手术切除体表神经纤维瘤的过程中,应用肿胀麻醉技术,术中出血少,无需输血,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最大限度切除瘤体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肿胀麻醉技术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耳甲软骨移植矫正唇裂继发鼻畸形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涛 王明刚 钟晓红 《安徽医学》 2015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寻求一种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切取2.5cm×1.2cm大小的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支架移植于鼻小柱,加鼻尖软骨支撑,同时广泛游离双侧鼻翼软骨后与Y型软骨支架上部缝合固定。结果11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 目的寻求一种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切取2.5cm×1.2cm大小的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支架移植于鼻小柱,加鼻尖软骨支撑,同时广泛游离双侧鼻翼软骨后与Y型软骨支架上部缝合固定。结果11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鼻尖低平得以抬高;患侧鼻翼圆钝矫正,与健侧高度基本相同;鼻小柱旁曲侧偏纠正,鼻端外形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鼻端形态稳定,无再发畸形,耳廓供区无变形。结论Y形耳甲软骨移植矫正唇裂鼻畸形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耳甲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糖尿病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研究
10
作者 徐飞 王明刚 +1 位作者 钟晓红 汪凯 《安徽医学》 2013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脱细胞真皮为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实验组;B组:脱细胞真皮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 目的研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脱细胞真皮为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实验组;B组:脱细胞真皮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BrdU阳性细胞表达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第3、5、7及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9.10%±3.52%)、(29.80%±4.10%)、(56.71%±8.07%)与(88.12%±5.31%),明显快于B、C两组(P<0.05)。A组新生皮肤的细胞结合有序,排列紧密,真皮层较厚,有大量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形成,明显多于B、C两组。免疫组化检测BrdU阳性细胞表达角蛋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ADM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4
11
作者 郎中亮 王明刚 钟晓红 《安徽医学》 2018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VSD)局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58例慢性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VSD)局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58例慢性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经过持续灌洗VSD治疗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治疗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创面面积、并发症、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共培养出68株病原菌,其中4例患者细菌培养为阴性,创面感染率93.10%。革兰氏阳性菌28株(41.18%),革兰氏阴性菌40株(58.82%),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20.59%)、大肠埃希菌(13.24%)。55例患者接受持续灌洗VSD治疗后,创面感染得到控制,接受1、2、3、4次治疗的例数分别为36、13、4、2例;创面清洁时间6~43 d,平均(14.40±8.93)d;治疗后创面面积缩小平均值为(8.91±3.17)cm2;无明显堵管及严重并发症出现。持续灌洗VSD治疗后,17例患者一期愈合,38例患者经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仅1例游离皮瓣出现坏死,其余全部存活;无创面进一步恶化或者复发感染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8.18%。结论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创面局部持续灌洗VSD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缩小创面面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感染 病原菌 持续灌洗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放疗联合5-Fu和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伟 王明刚 +3 位作者 褚燕军 杜晓阳 余刚 钟晓红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寻求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后预防复发的理想措施。方法145例瘢痕疙瘩,均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减张缝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每周随访1次,随访半年。对其中37例有复发倾向者(切口潮红、隆起高出周边皮肤1 mm)采取干预措施,... 目的:寻求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后预防复发的理想措施。方法145例瘢痕疙瘩,均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减张缝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每周随访1次,随访半年。对其中37例有复发倾向者(切口潮红、隆起高出周边皮肤1 mm)采取干预措施,用低浓度5-Fu、糖皮质激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0.6 mL 5-Fu +去炎舒松+2%利多卡因1 mL),沿线状瘢痕内注射,每月1次,共4~6次。结果37例有复发倾向者,经局部注射低浓度5-Fu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4~6次后红色逐渐消退,瘢痕隆起得到控制。结论瘢痕疙瘩综合治疗后半年内需积极随访观察,对有复发倾向者早期注射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对预防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疗 5-氟尿嘧啶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郎中亮 王明刚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来源于皮肤和其他组织黑色素细胞高度恶化、发病隐匿的肿瘤.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中国人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光迪 赵李平 +4 位作者 汪凯 王明刚 杜晓扬 余刚 汪洪源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支撑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5例(29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采用真皮脂肪瓣交叉支撑乳头基底,同时瓣下以缝线做"┼"... 目的探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支撑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5例(29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采用真皮脂肪瓣交叉支撑乳头基底,同时瓣下以缝线做"┼"字交叉支撑外接牵引器悬吊4周,术后随访6个月~1年,计算乳头矫正高度(术前术后高度差),评估乳头形态。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均无乳头血运障碍或感觉障碍,1例患者左侧乳头感觉稍麻木,3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乳头形态良好者12例,形态一般者3例,形态差者0例。平均矫正高度为0.35 cm。结论采用真皮脂肪瓣联合"┼"字缝线矫正重度乳头内陷,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是较为理想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 真皮脂肪瓣 十字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外侧动脉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厚军 杜晓扬 +3 位作者 王明刚 赵李平 水庆付 汪凯 《安徽医学》 2016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外侧动脉的走向、分布,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定位鼻外侧动脉走向并作数据分析,其中5例术中解剖获得鼻外侧动脉。结果术中鼻外侧动脉解... 目的探讨鼻外侧动脉的走向、分布,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0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门诊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定位鼻外侧动脉走向并作数据分析,其中5例术中解剖获得鼻外侧动脉。结果术中鼻外侧动脉解剖5例,无一例缺如。随机抽取40例门诊患者,多普勒超声仪对鼻外侧动脉鼻翼沟上缘中点处定位测量,所测数值为5.00~8.00 mm,平均(6.50±0.65)mm,变化范围为2.00~3.00 mm。40对鼻外侧动脉对称性分布,80根鼻外侧动脉出现率为100.00%。12例患者鼻尖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岛状皮瓣予以一期修复,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成活率为100.00%,切口一期愈合。结论鼻外侧动脉解剖学基本恒定,以鼻外侧动脉为供血动脉鼻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鼻尖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个实用、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外侧动脉 鼻尖缺损 鼻背肌肉腱膜系统岛状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