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卢中 申运华 +6 位作者 严中亚 李春生 李华宝 李建安 王晖 程光存 宋晓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4-867,共4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下段小切口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10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严宇 严中亚 朱正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0-572,共3页
1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均为男性,其中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为限制型心肌病,1例为心脏恶性肿瘤。手术方法全部采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骁悉+泼尼松口服联合抗免疫治疗。结果显示术后... 1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均为男性,其中8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为限制型心肌病,1例为心脏恶性肿瘤。手术方法全部采用双腔静脉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骁悉+泼尼松口服联合抗免疫治疗。结果显示术后9例存活,手术成功率为90%(9/10)。随访2~94个月,其中有1例失随访,4例患者死亡。余5例生活全部自理,恢复正常的生活,最长存活患者术后存活期已超过7年,存活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治疗结果 排斥反应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春生 严中亚 +5 位作者 卢中 雷虹 吴一军 朱正艳 孙云 郑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膜复合材料与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2 位作者 罗乐 方晓东 沙自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上沉积纳米相羟基磷灰石(HA)薄膜,探讨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人血管内皮细胞与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同时分别测定在HA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上沉积纳米相羟基磷灰石(HA)薄膜,探讨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人血管内皮细胞与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同时分别测定在HA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水平。结果人血管内皮细胞能在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生长。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PGI2在HA材料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相HA薄膜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机械瓣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组织工程 内皮 血管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韦小勇 严中亚 +4 位作者 朱正艳 雷虹 吴一军 卢中 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8-1221,共4页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1 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组(537例)与非TVD组(726例),比较两组术后残余分流、传导阻滞、三尖瓣返流等的发生率。两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1 2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组(537例)与非TVD组(726例),比较两组术后残余分流、传导阻滞、三尖瓣返流等的发生率。两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D组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0例,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非TVD组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3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术后随访TVD组发生VSD小量残余漏2例,非TVD组11例;TVD组发生轻度以上三尖瓣返流(TR)7例,非TVD组9例。两组患者VSD修补术后一过性传导阻滞、残余漏及总计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D是一安全有效的技术,能显著改善VSD暴露,减少并发症,且不影响三尖瓣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 三尖瓣返流 残余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9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雷虹 严中亚 +2 位作者 朱正艳 程光存 卢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8-719,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婴幼儿先心手术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在CPB下行根治性手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2.12%;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提...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婴幼儿先心手术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在CPB下行根治性手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2.12%;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诊断、早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的关健是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科学 先天性/心脏病学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矫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华宝 严中亚 卢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自体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进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的患者125例,术中均采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的重建。其中,3... 目的探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自体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进行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手术的患者125例,术中均采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的重建。其中,39例采用单纯自体心包补片,86例采用带瓣自体心包补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肺动脉瓣的返流程度及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单纯补片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带瓣补片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55±7)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表面积、心率、肺动脉直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引液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单纯补片组术后肺动脉瓣返流加重程度、瓣膜活动度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带瓣补片组。结论用经蒸馏水处理的活性带瓣自体心包补片进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有助于降低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瓣的返流及减缓瓣膜增厚硬化程度,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右心室流出道 心包补片 肺动脉瓣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8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5 位作者 吴一军 雷虹 孙云 卢中 郑理 朱正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法乐四联症/外科学 血细胞比容 血液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朱正艳 严中亚 +2 位作者 翟志敏 汪健 胡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选实验用小型猪12头,结扎左前降支远端,制造心梗模型。同时取左心耳少量组织,酶解后体外培养扩增心房细胞。28d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心房... 目的探讨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选实验用小型猪12头,结扎左前降支远端,制造心梗模型。同时取左心耳少量组织,酶解后体外培养扩增心房细胞。28d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对照组移植不含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两组的左室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查心梗区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得到的是包含心房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的混合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后可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值。心梗区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可见移植的心房细胞。结论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是较理想的心肌细胞移植备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自体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索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PHB)做成多孔状PHB+胶原包埋管形支架。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索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PHB)做成多孔状PHB+胶原包埋管形支架。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细胞悬液接种于胶原包埋的PHB内腔面,采用动态旋转系统下培养3周,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在细胞结构上形成均匀血管组织。结论在动态旋转系统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是可行的,为下一步行混合种植后行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试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聚羟基丁酸酯 血管 内皮 血管平 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处理猪主动脉瓣钙化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王成 严中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研究新鲜猪主动脉瓣在体外钙沉积和幼兔的皮下种植实验中钙化的情况,初步探讨这几种瓣膜鞣制剂防钙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鲜的猪主动脉瓣经戊二醛(GA)、环氧氯丙烷(EC)直接处理,GA和乙醇联合处理,采用体外钙沉积和幼兔皮下种植两... 目的研究新鲜猪主动脉瓣在体外钙沉积和幼兔的皮下种植实验中钙化的情况,初步探讨这几种瓣膜鞣制剂防钙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鲜的猪主动脉瓣经戊二醛(GA)、环氧氯丙烷(EC)直接处理,GA和乙醇联合处理,采用体外钙沉积和幼兔皮下种植两种钙化模型对新鲜猪主动脉瓣膜GA处理、EC处理、GA和乙醇联合处理进行体外钙沉积和体内钙化实验,通过光镜和等离子吸收光谱进行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瓣膜钙的含量较处理前增高,GA组钙的含量最高,EC组次之,其次是GA+乙醇处理组,新鲜瓣膜组钙含量最低,GA+乙醇处理组较单纯GA组钙的含量明显低(P<0·05)。在幼兔的皮下种植模型中,新鲜瓣膜组的钙含量最高,其次是GA组。结论用环氧氯丙烷直接处理生物瓣或GA处理后的生物瓣再用乙醇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其抗钙化的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沉着症 戊二醛 心脏瓣膜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迅 严中亚 申运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751,共4页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对5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CTA扫描,通过MIMICS 16.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主动脉夹层模型,根据模型充分了解患者主动脉病变情...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对5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CTA扫描,通过MIMICS 16.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主动脉夹层模型,根据模型充分了解患者主动脉病变情况,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模拟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快速成型模型使Standford A型患者的术前准备更充分,能够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效率与精准度,并能在腔内治疗中指导支架近端的精准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峦 严中亚 +1 位作者 章庆春 宋晓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30例同期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M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30例同期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MMP-8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及升主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MMP-8的表达[(106.51±28.2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65±12.9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升主动脉中层病变显著,炎性细胞浸润夹层边缘。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层变性、排列紊乱、破碎、崩解。其主动脉壁中层MMP-8大量表达。而对照组主动脉壁结构完整,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有序,无中层退行性变。MMP-8在其主动脉中层仅少量表达或不表达。结论 MMP-8在病变的升主动脉中层内高表达,在正常的弹性纤维层低表达,提示其在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覆膜支架在胸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大刚 严中亚 +5 位作者 卢中 朱正艳 吴一军 孙云 雷虹 郑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0,F0003,共2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在主动脉中层发生撕裂后,使血液在撕裂假腔层中流动,真假腔之间由内膜和部分中层分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主动脉夹层在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3/10万~4/10万,而在院外和院内死亡率分别可达到20%和30%,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外科学 主动脉瘤/外科学 组织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前进 严中亚 李建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以及mPTP作为靶目标肺保护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家兔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Cs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LMD)组和I/R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以及mPTP作为靶目标肺保护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家兔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Cs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LMD)组和I/R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色素C(CytC)的含量,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的破坏情况。结果 CsA组肺组织CytC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明显低于LMD组和I/R组,且LMD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CytC含量均低于I/R组。结论 CsA能够在再灌注早期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I/R损伤肺组织的细胞凋亡,起到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 细胞凋亡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远彪 张锐 +3 位作者 韦俊 彭素云 许盼盼 葛建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选取12头巴马小型猪,取下10~15 cm自体大隐静脉,远心端与主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与冠脉前降支中远段端侧吻合,存活4周,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性,观察术后4周的静脉桥内膜、中膜增生情况。12头小型猪经过试验后有11头存活,术... 选取12头巴马小型猪,取下10~15 cm自体大隐静脉,远心端与主动脉端侧吻合,近心端与冠脉前降支中远段端侧吻合,存活4周,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性,观察术后4周的静脉桥内膜、中膜增生情况。12头小型猪经过试验后有11头存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内环境稳定,术后4周静脉桥内膜及中膜增生明显。自体大隐静脉远心端吻合至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近心端吻合至冠脉前降支中远段的小型猪冠脉旁路移植模型方法确实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吗啡预处理对兔缺血后肢肌的远期保护作用
17
作者 褚瑞 严中亚 +1 位作者 方前进 王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对兔后肢肌缺血区具有类似缺血预处理(IPC)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兔24只,随机均分成3组:①IPC组:右后肢接受5min的缺血和5 min的再灌注,24 h后永久结扎股动脉。②吗啡预处理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吗...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的延迟性保护机制对兔后肢肌缺血区具有类似缺血预处理(IPC)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兔24只,随机均分成3组:①IPC组:右后肢接受5min的缺血和5 min的再灌注,24 h后永久结扎股动脉。②吗啡预处理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吗啡3 mg/kg,24 h后操作同IPC组。③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3 mg/kg预处理,其余操作同IPC组。所有兔3 d后,切取小腿腓肠肌光镜下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血管再生情况,并用Masson染色测定梗死面积。结果吗啡预处理后缺血区可观测到CD31染色阳性细胞,且数量明显低于IPC预处理组(P<0.05)。梗死面积亦明显小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P<0.05),大于IPC预处理组。结论吗啡预处理具有和IPC类似的促使缺血区微血管的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预处理 延迟性保护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朱文庆 严中亚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为梗死心肌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移植细胞的来源。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并鉴定。CD31+/vWF+细胞被认为是所需要的内皮祖细胞。MTT实验观察贴壁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培养的细胞... 目的为梗死心肌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移植细胞的来源。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并鉴定。CD31+/vWF+细胞被认为是所需要的内皮祖细胞。MTT实验观察贴壁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培养的细胞符合EPC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特征。培养3d和5d,CD133+细胞分别占贴壁细胞的2.6%和9.3%。培养7d每毫升外周血可获得(2.7±1.2)×105个贴壁细胞,其中CD31+/vWF+细胞占54.2%。培养第5天到第7天以及第9天传代后2d与第3天的贴壁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利用外周血能够培养出以内皮祖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 血管/细胞学 干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Ⅰ型StandfordA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8 位作者 李建华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汤丹丹 程明光 董桂福 蔡燕 姜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Ⅰ型 Standford A 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者按照开始停循环的最低温度分为5组:A 组(10例,鼻咽温16~18℃)、B 组(10例,18~20℃)、C 组(10例,20... 目的:评价急性Ⅰ型 Standford A 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者按照开始停循环的最低温度分为5组:A 组(10例,鼻咽温16~18℃)、B 组(10例,18~20℃)、C 组(10例,20~22℃)、D 组(10例,22~24℃)、E 组(10例,24~26℃)。观察5组患者手术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出现1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患者放弃治疗,5例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4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手术中无死亡,术后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出院。50例患者中,49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各组开始选择性脑灌注鼻咽温和直肠温度如下:A 组(17.1±1.8)℃、(20.5±1.2)℃;B 组(18.9±3.1)℃、(22.4±1.2)℃; C 组(21.2±1.1)℃、(24.4±1.9)℃;D 组(23±1.2)℃、(26.2±1.8)℃; E 组(25±1.1)℃、(27.2±1.7)℃。5组患者复温时间比较:体外循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572,P <0.05),5组患者术后1例 PND 发生率为2%,TND 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83,P >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935,P >0.05)。结论急性 Stand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用于手术,可以明确减少体外循环转机时间,并未增加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中低温下行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dfordA 心肺转流 脑保护 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8 位作者 申运华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朱正艳 汤丹丹 程明光 董贵福 姜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 :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