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朱正艳 严中亚 +2 位作者 翟志敏 汪健 胡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选实验用小型猪12头,结扎左前降支远端,制造心梗模型。同时取左心耳少量组织,酶解后体外培养扩增心房细胞。28d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心房... 目的探讨自体心房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方法选实验用小型猪12头,结扎左前降支远端,制造心梗模型。同时取左心耳少量组织,酶解后体外培养扩增心房细胞。28d后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对照组移植不含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两组的左室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检查心梗区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得到的是包含心房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的混合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后可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值。心梗区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可见移植的心房细胞。结论自体心房细胞移植至心梗区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是较理想的心肌细胞移植备选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自体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艾氏腹水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登付 胡冰 +4 位作者 何义富 陈健 袁幸 王伟 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0、5、10、20、40μg/ml)对体外培养的EAC细胞的抑制率;利用EAC细胞建...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艾氏腹水瘤(EA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终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0、5、10、20、40μg/ml)对体外培养的EAC细胞的抑制率;利用EAC细胞建立腹水瘤小鼠模型,将54只腹水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8 mg/kg,每12 h腹腔注射1次)、B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8 mg/kg,每24 h腹腔注射1次)、C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只,每12 h腹腔注射1次)。详细记录小鼠腹水量、体重及生存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并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染液间接反映微血管通透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EAC未见抑制作用;体内试验显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组(A组和B组)小鼠的体重、腹水量及腹水中VEGF和MMP-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3组小鼠血管通透性、A组与B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内给药治疗小鼠EAC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及MMP-2的生成有关,提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腹水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艾氏腹水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IL-9^+T细胞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明婷婷 丁绍威 +3 位作者 胡超杰 张翠萍 伍权 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CD^4+IL-9^+T细胞(Th9)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同周龄C57BL/6对照小鼠普通饮食饲养,至32周龄后,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小鼠心脏主动脉根... 目的探讨CD^4+IL-9^+T细胞(Th9)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同周龄C57BL/6对照小鼠普通饮食饲养,至32周龄后,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小鼠心脏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点;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9细胞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L)-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浓度。结果 32周龄时,ApoE^(-/-)小鼠血脂水平升高,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脂质斑块,其脾脏Th9细胞表达率、血清IL-9和ox-LDL浓度均明显高于同周龄C57BL/6小鼠(P<0.01)。Th9表达率、IL-9浓度与ox-LDL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Th9细胞及其分泌的IL-9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白细胞介素-9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识别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优势 被引量:36
4
作者 王会平 翟志敏 +6 位作者 张爱梅 徐修才 李庆 张翠萍 卢娟 沈元元 洪海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最佳标记物。方法:以52名健康人和47名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免疫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的最佳标记物。方法:以52名健康人和47名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免疫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并以经典指标CD4+CD25high和CD4+CD25+FoxP3+为标准,分析和比较CD4+CD25+CD127low作为识别CD4+CD25+Treg细胞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结果: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69±0.682)和(2.958±1.392);(2.905±1.772)和(5.128±2.227)以及(5.396±1.306)和(7.175±2.565)。三者呈相同的趋势,即肿瘤患者组>健康人组,且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用两种不同标记法高纯度分选CD4+CD25high和CD4+CD25+CD127lowT细胞群后,FoxP3阳性率分别为90.9和92.7。结论:CD4+CD25+CD127low三标记法可以帮助识别CD4+CD25+Treg和部分激活的CD4+T细胞,提高CD4+CD25+Treg细胞的可检出数量,并且不影响细胞活性度,是反映CD4+CD25+Treg细胞更理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 CD127 FOXP3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鹏 张翠萍 +2 位作者 任伟 兰雷 倪力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39例MHD患者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为高CRP组(≥12 mg/L,19例)和低CRP组(<12 mg/L,20例)。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①高CRP组血白蛋白水平较低CRP...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39例MHD患者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为高CRP组(≥12 mg/L,19例)和低CRP组(<12 mg/L,20例)。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①高CRP组血白蛋白水平较低CRP组低[(42.14±2.59)g/L vs(44.20±3.32)g/L,P<0.05];②高CRP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CRP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CRP组低(P<0.05);③hs-CRP与TC(rs=0.615 7,P<0.01)、TG(rs=0.595 6,P<0.01)、LDL-C(rs=0.433 1,P<0.01)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微炎症与白蛋白水平、致动脉硬化脂代谢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微炎症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霍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孙自敏 朱薇波 郑昌成 汪健 邬志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 FAB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丹阳 邵璐 +6 位作者 徐傲 冷再君 伍权 李传应 陈柯 徐修才 操乐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准确性,并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NSCLC...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表达异常的准确性,并观察ALK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NSCLC患者石蜡标本234例,使用兔单克隆D5F3抗体行ALK蛋白IHC检测,对其中ALK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验证。结果 234例NSCLC中,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阳性率为8.97%(21/234),经RT-PCR检测验证有14例存在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98%(14/234);与组织学类型、年龄、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关。21例标本进行RT-PCR验证,IHC(+)时二者符合率为0,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尽管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假阳性,但当IHC()或组织化学评分>120时与其他辅助检查一致性高具有诊断价值,是较为可靠的ALK筛查方法。IHC筛查及随后RT-PCR检测验证是发现ALK阳性肺癌经济可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耐量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化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隋蕾 李素梅 +4 位作者 叶山东 任安 邢学农 翟志敏 孙致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组、A组(糖尿病病程<5年)和B组(糖...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组、A组(糖尿病病程<5年)和B组(糖尿病病程≥5年)。采用流式细胞仪、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水平,并与糖脂代谢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水平按分组顺序逐步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与空腹血糖、糖负荷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在前期糖调节受损阶段就存在炎症状态,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了炎症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NF-ΚB 葡糖耐受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石建邦 徐晓玲 +2 位作者 夏淮玲 刘辉 李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A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B组)、轻中度(C组)及重度(D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A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B组)、轻中度(C组)及重度(D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白介素(IL)-17的水平。结果 B、C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IL-17及均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均高于B组(P<0.01);D组外周血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高于C组(P<0.01);D组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B组(P<0.01)。C、D组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之间呈负相关;各研究组外周血和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与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所有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呈正相关,C、D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无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相关;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Th17细胞与FEV1/预计值及吸烟年数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Th17细胞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怡 李庆 +3 位作者 陈坷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胸痛综合征(CPS)、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胸痛综合征(CPS)、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其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结果 AMI组和UA组外周血CD4+IL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4.04±0.93)%、(3.07±0.50)%,明显高于SA组的(1.45±0.35)%和CPS组的(1.04±0.24)%(P<0.01),SA组的CD4+IL-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较CPS组也有明显增加。AMI组和UA组IL-17水平分别为(55.91±5.13)pg/ml、(46.65±8.72)pg/ml,较SA组(17.13±4.13)pg/ml和CPS组(12.28±2.03)pg/ml明显增加。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增加,IL-17水平相应增加,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ACS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胶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MS-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璐 侯丹阳 +3 位作者 冷再君 徐修才 伍权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样品DNA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DNA,使用sARMS-PCR同时进行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 KRAS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及G12V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及G12V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突变型;2 BRAF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3未见KRAS和BRAF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与BRAF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特异引物双扩增即时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NOD/SCID鼠造血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倪世良 孙自敏 +4 位作者 翟志敏 汪健 李庆 徐静玮 刘会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基(SCF、FL、TPO、IL-3)中体外扩增7d,MSC培养传至第3代,移植物注射给亚致死量照射NOD/SCICD鼠,FCM分析移植后2周小鼠骨髓人CD...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基(SCF、FL、TPO、IL-3)中体外扩增7d,MSC培养传至第3代,移植物注射给亚致死量照射NOD/SCICD鼠,FCM分析移植后2周小鼠骨髓人CD45+细胞表达率。结果体外扩增脐血、MSC与未扩增脐血共移植后,小鼠骨髓CD45+细胞比率提高3·55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小鼠血小板恢复照射前水平。结论此3种移植物共移植可能促进NOD/SCICD小鼠早期造血重建和血小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移植 脐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静 李旭 +4 位作者 高人焘 徐修才 翟志敏 马金良 叶书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中p16、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p16和p15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53.3%(16/30,P<0.05)和46.7%(14/30,P>0.05)甲基化,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基因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及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者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有协同性(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p16、p15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发生频率很高,可能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16 肝细胞/遗传学 DNA甲基化 启动区(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文华 翟志敏 +1 位作者 任明山 李淮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74-1275,共2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和IL-15诱导扩增的脐带血NK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健 孙自敏 +1 位作者 曹琳琳 李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1-735,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脐血CD3-CD56+NK细胞及其在IL-2、IL-15诱导扩增后的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IL-2或(和)IL-15,培养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细胞亚群水平以及NK表面C... 本研究探讨脐血CD3-CD56+NK细胞及其在IL-2、IL-15诱导扩增后的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分别加入IL-2或(和)IL-15,培养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细胞亚群水平以及NK表面CD16、CD62L、NKG2D、NKG2A、NCR44、NCR46、颗粒酶B、穿孔蛋白的表达;用WST-1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扩增14 d后IL-2、IL-15、IL-2/IL-15 3组NK细胞分别扩增了10.78±2.51、10.42±3.72、10.54±6.24倍,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扩增后的NK细胞表达CD16的比例显著减低,IL-2和IL-15组之间差异显著;细胞因子扩增后CD62L表达无改变;IL-2有下调NKG2A、NCR46表达的作用,IL-15的作用则相反;两种细胞因子均有上调NKG2D、穿孔蛋白、NCR44表达的作用,且细胞因子之间也存在差异;IL-15有上调NK细胞颗粒酶B表达的作用;经细胞因子扩增的NK细胞毒活性显著增高,但细胞因子之间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IL-2和IL-15均能有效地扩增脐血中NK细胞。虽然2种细胞因子扩增后的CD3-CD56+NK细胞与功能相关的免疫表型呈现出不同的改变特征,但细胞毒活性均显著增加,且2种细胞因子之间作用无显著差别,协同作用不明显;NK细胞毒活性是各种活性分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NK细胞 IL-2 IL-15 免疫表型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永生 褚俊 +5 位作者 翟志敏 严激 周德存 胡闻 陈柯 严中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索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以5 杂氮胞苷( 5 Aza)对hMSC诱导,利用结蛋白抗体、房性利钠肽抗体以及闰盘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经反复多次传代后... 目的 探索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以5 杂氮胞苷( 5 Aza)对hMSC诱导,利用结蛋白抗体、房性利钠肽抗体以及闰盘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经反复多次传代后,细胞形态及抗原表达无改变,始终保持未分化状态和稳定扩增。利用5 Aza对其诱导后第2周始,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细胞结蛋白、闰盘蛋白以及房性利钠肽表达均为阳性,不同浓度5 Aza诱导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电镜观察发现这些细胞具有心肌细胞的特点。结论 在体外利用5 Aza可以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细胞学 骨髓细胞/药物作用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心肌/细胞学 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征东 李建生 徐修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物作用48h后SMMC7721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能降低肝癌细胞SMMC7721分泌的VEGF、PGE2水平。结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降低VEGF水平,并能降低COX2的下游产物PGE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环加氧酶抑制药/药理学 地诺前列酮/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和CD27标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的亚群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春淮 徐建华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CD27++细胞,并分析各亚群比例、CD19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和体液免疫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CD19+CD27+细胞明显降低。IgG与浆母细胞比率呈正相关。CD19+CD27++细胞比率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升高。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7+及CD19+CD27++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原 CD19 抗原 CD27 B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及凋亡/坏死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馨 马筱玲 +3 位作者 常文娇 张翠萍 卜素 谢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PVL)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及凋亡/坏死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重组PV-杀白细胞素(rPVL)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巨噬细胞凋亡/坏死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PV...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PV-杀白细胞素(PVL)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及凋亡/坏死的作用。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重组PV-杀白细胞素(rPVL)对THP-1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巨噬细胞凋亡/坏死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PVL刺激THP-1巨噬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rPVL对THP-1巨噬细胞作用的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进行性下降,在低浓度(5 nmol/L rPVL)以凋亡为主,在高浓度(40 nmol/L rPVL)以坏死为主,且具有时间依赖性。NF-κB的蛋白在高浓度(40 nmol/L rPVL)刺激下活化,2 h量表达最大,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rPVL对THP-1细胞有毒性作用,低浓度诱导其凋亡、高浓度促进坏死,并能活化NF-κB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杀白细胞素 THP-1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对人肝癌细胞凋亡及ERK-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勇胜 许戈良 +3 位作者 张传海 陈跃 余继海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及ER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EL-7402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HE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亚砷酸...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及ER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EL-7402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HE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亚砷酸(1.0~8.0 μmol/L)能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S、G2/M期,呈剂量依赖性;亚砷酸(8.0 μmol/L)作用BEL-7402细胞48 h后, HE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BEL-7402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48 h 后BEL-7402细胞的ERK-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 结论亚砷酸体外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降低ERK-1蛋白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盐类/药理学 肝细胞/代谢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