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军 袁毅 +12 位作者 刘永 宁波 吴梦琦 方继红 姚杰 杨芳 张亚鹏 周志林 白传卿 陈文建 张思成 袁亮 武凤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479,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并制定适合安徽省省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标准化的诊断模式。方法由安徽省部分地区包括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亳州市、六安市、铜陵市和安庆市等13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并制定适合安徽省省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标准化的诊断模式。方法由安徽省部分地区包括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亳州市、六安市、铜陵市和安庆市等13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利用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各地市分别对辖区内所有出生后6~24周婴儿采用体格检查进行初筛,可疑或异常者体征者转诊至市妇幼保健中心及安徽省儿童医院,由小儿骨科医师对转诊患儿进行复筛,复筛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外展试验、Allis征、Ortolani和Barlow试验)和影像学评估(B超检查,并对B超可疑者行骨盆正位X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2015年1月~2016年6月,共对73 274(共146 548髋)例婴儿实施初期筛查,共对10.3%(7 545例)的婴儿进行了复筛并行髋关节B超检查,其中136例(152髋)可疑患儿(GrafⅡa型)和142例(176髋)检查异常[Graf(Ⅱb~Ⅳ)型]患儿转诊至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最终有218例(256髋)确诊为DDH,男/女为1/3.74;DDH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性别、头胎、臀位产、分娩方式、襁褓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部分地区DDH发病率为2.98‰(218/73 274)。结论安徽省部分地区利用国家已经建立的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对出生后6~24周的婴儿按照初筛-复筛-确诊模式,可以初步实现对DDH的早发现、早诊断。通过早期筛查,特别是高危患儿,使得DDH患儿得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新生儿筛查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杰 申向阳 贾国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2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冠状面肱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2018年12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冠状面肱骨小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左侧10例、右侧4例;年龄(13.47±1.31)岁;受伤距手术时间(2.61±1.32)d,术前均根据CT及三维重建结果判断骨折分型。根据Bry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8例,Ⅳ型6例;根据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分型均为冠状面剪切型Ⅰb骨折。均采取Kocher入路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采用Mayo和Quick-DASH标准。末次随访时根据X线片评估肱骨小头骨折愈合情况、外形、有无坏死、关节面是否平整以及有无骨性关节炎等。结果14例患儿术中出血量(36.67±15.60)mL、透视次数(9.32±5.37)次、切口长度(5.54±1.93)cm、住院天数(7.06±2.45)d、手术时间(64.38±12.84)min。随访时间(31.04±4.05)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石膏压疮等近期并发症。肘关节Mayo评分(94.62±3.31)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关节面平整,肱骨小头外形正常,无一例发生骨不连、肱骨小头坏死、骨关节炎、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等并发症。结论冠状面剪切型肱骨小头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后方加压埋头钉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小头 骨折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塑板治疗儿童弹响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毅 金瑞 +2 位作者 姚杰 李阳 孙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1-1823,共3页
回顾性分析采用低温热塑板治疗107例(共115拇)儿童弹响拇的治疗效果。根据两种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15拇指中,80拇(69.6%)治愈,20拇(17.4%)好转,15拇(13.0%)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87.0%。根据Jung et al分级标准,治疗后0级的拇... 回顾性分析采用低温热塑板治疗107例(共115拇)儿童弹响拇的治疗效果。根据两种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15拇指中,80拇(69.6%)治愈,20拇(17.4%)好转,15拇(13.0%)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87.0%。根据Jung et al分级标准,治疗后0级的拇指数增多;而1级+2级的拇指数减少(P<0.05)。治疗后所有拇指的分级,相比治疗前没有变得更差。低温热塑板治疗3级以下儿童弹响拇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易行的保守治疗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而对于分级为3级的儿童弹响拇(即交锁状态),建议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弹响拇 腱鞘炎 低温热塑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弹响拇分型诊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管之也 林昱东 +3 位作者 张思成 白传卿 陈文建 孙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9-973,共5页
探讨儿童弹响拇分型诊疗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对收集的128例(164拇)儿童弹响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在Jung分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亚分型,依据Lee标准对各种分型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总体效果可分为治愈、好转和无... 探讨儿童弹响拇分型诊疗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对收集的128例(164拇)儿童弹响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在Jung分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亚分型,依据Lee标准对各种分型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总体效果可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比较其临床疗效。Ⅰ型中18拇采用单纯手法按摩治疗方法,有13拇(72.22%)治愈,余24拇采用低温热塑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有18拇(75%)治愈,两种治疗方法在治愈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Ⅱa型中36拇采用低温热塑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有26拇(72.22%)治愈,余13拇行全麻下腱鞘松解术治疗,有12拇(92.31%)治愈,两种治疗方法在治愈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b型中21拇采用低温热塑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有10拇(47.62%)治愈,余20拇行全麻下腱鞘松解术治疗,有18拇(90%)治愈,低温热塑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治愈率明显低于腱鞘松解术治疗(P=0.004);Ⅲ型中32拇均行全麻下腱鞘松解术治疗,有28拇(87.5%)治愈。对于儿童弹响拇,应分型诊疗,针对性强,更有利于拇指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弹响拇 腱鞘炎 分型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关节造影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贾国强 孙军 +3 位作者 金斌 姚杰 孟连 管之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7-840,共4页
探讨关节造影亚型在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资料,共85例。术中根据造影软骨铰链情况将患儿分为JA、JB、JC、JD四个亚组。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性别、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学... 探讨关节造影亚型在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资料,共85例。术中根据造影软骨铰链情况将患儿分为JA、JB、JC、JD四个亚组。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性别、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性别、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显示JA组骨折移位程度(2.58±0.41)mm明显小于JB组(3.32±0.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关节造影亚型可为儿童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价值,且在X线上骨折移位程度<3.2 mm时,可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 造影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金瑞 孙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比较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00例,根据所采取的截骨术不同分为Salter组(n=63)与Pemberton... 目的:比较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00例,根据所采取的截骨术不同分为Salter组(n=63)与Pemberton组(n=37)。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Salter组与Pemberton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mberton组患儿的骨性髋臼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01),而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的改善情况,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lter组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明显低于Pemberton组(P=0.041)。结论: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均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但Salter截骨术可以明显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ER截骨术 Pemberton截骨术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岁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坐骨厚度演变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国强 申向阳 +3 位作者 袁悦 管之也 金斌 孙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0-1216,共7页
目的探讨1~15岁未经治疗的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坐骨骨性厚度的自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329例单侧脱位未经治疗的1~15岁DDH患儿,在CT冠状面和轴面对坐骨进行取点连线分区,两侧Y型软骨中心连线为H线,两... 目的探讨1~15岁未经治疗的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坐骨骨性厚度的自然演变过程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329例单侧脱位未经治疗的1~15岁DDH患儿,在CT冠状面和轴面对坐骨进行取点连线分区,两侧Y型软骨中心连线为H线,两侧坐骨最下缘连线为b线,两连线中间部分被a线平分,由患侧至健侧,坐骨厚度冠状位定义为CL1-CL4,轴位定义为AL1-AL4。测量双侧不同截面、不同分区坐骨厚度、骺板厚度、髂骨厚度、股骨头骺商等,并进行相互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位坐骨厚度CL1-CL4在1~10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在11~15岁时坐骨厚度逐渐降低,骨性坐骨厚度CL1-CL4的范围为2.1~16.7 mm、3.3~18.9 mm、2.4~13.6 mm和3.0~14.9 mm。轴位坐骨厚度AL1-AL4在1~13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13岁时达到顶峰。骨性坐骨厚度AL1-AL4的范围为4.6~20.4 mm、2.5~17.2 mm、3.4~16.3 mm和2.4~14.2 mm。1~15岁各年龄段不同截面和不同区域患侧坐骨厚度均大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冠状位骺板宽度、轴位骺板宽度、髂骨厚度等大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骺商小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和轴位髋关节中心区域的差异大于边缘区。冠状位和轴位坐骨厚度与年龄呈中度正相关(r=0.413~0.570,P<0.05),和脱位程度基本无相关性(r=0.024~0.073,P>0.05)。坐骨厚度和同侧相应的骺板厚度、冠状位髂骨厚度等呈正相关(r=0.427~0.681,P<0.05),坐骨厚度和骺商呈一般强度负相关(r=0.130~0.241,P<0.05)。结论1~10岁单侧DDH患儿坐骨厚度的发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11~15岁以后增速逐渐下降。相同年龄患侧坐骨厚度大于对侧,在冠状位和轴位,髋关节中心区域的差异大于边缘区。坐骨厚度和髋臼软骨指数、骺板厚度、冠状面髂骨厚度等指标同步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CT 坐骨 厚度 演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