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APACHEⅡ、SOF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奎 潘旭冉 邵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得到每组71例患者。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情改善情况、血气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及预后。结果 激素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非激素组(P <0.05);治疗7 d后,激素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氧合指数(P/F)、血氧饱和度(SaO_(2))、淋巴细胞计数(TLC)高于非激素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低于非激素组(P <0.05);生存曲线显示,激素组28 d生存率高于非激素组(P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老年SP合并RF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SP合并RF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病情,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改善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糖皮质激素 老年 呼吸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在急性肺损伤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徐雯 李家飞 +2 位作者 王芳 吴南林 秦立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4-713,共10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ALI中Cdc42和含IQ基序GTP酶激活蛋白1(...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所致肺血管屏障受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ALI中Cdc42和含IQ基序GTP酶激活蛋白1(IQ motif-containing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的表达。(2)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重症医学科确诊为ALI的30例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样本,同时收集ALI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动物实验选取18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LPS+ML141(Cdc42抑制剂)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在72 h后处死,收集BALF,计数BALF细胞数目,BCA法测定BALF中蛋白浓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人血浆及小鼠BALF中Cdc42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小鼠肺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肺损伤程度。(3)内皮磁珠分选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细胞实验分为CON组、LPS组和LPS+ML141组。采用血管成环实验检测各组PMVECs的血管成环能力,细胞Ca^(2+)成像技术测定PMVECs的Ca^(2+)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检测PMVECs的ROS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各组PMVECs中Cdc4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磷酸化MLC(phosphorylated MLC,p-MLC)和IQGAP1的蛋白水平。结果:(1)GEO数据库分析显示,ALI模型中Cdc4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2)ALI患者血浆中Cdc42及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BALF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5)。ALI动物模型显示,BALF细胞计数、蛋白浓度、炎症因子及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ML141处理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3)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LPS组PMVECs中Cdc42、ICAM-1、p-MLC、IQGAP1、ROS及Ca^(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VE-cadherin和血管成环能力则显著下降(P<0.01);ML141处理后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Cdc42可能通过调节PMVEC中Ca^(2+)通量影响IQGAP1,从而参与ALI所致肺血管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钙黏蛋白 含IQ基元GTP酶激活蛋白1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勇 陈仁军 +1 位作者 葛建岭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63-2068,共6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建立七氟烷认知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大鼠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联合组另腹腔注射舒林酸5 mg/kg,空白组、模型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少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Hcy、MCP-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GABA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Lu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GABA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Lu含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GABA含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空白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海马组织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七氟烷诱发认知功能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强神经递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认知功能损伤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蛋白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振 黄晓斌 +4 位作者 彭明洋 王同兴 谢光辉 任军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列线图模型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浆中高表达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沈童童 周利民 +6 位作者 董双双 王欣欣 徐小红 刘玉 郑凡 马劭博 沈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 目的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大鼠血浆蛋白表达谱改变及高表达的血管生成素1(Ang 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采用Label-free蛋白质谱分析血浆蛋白含量差异,细胞划痕和CCK-8实验检测Hcy及Ang 1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蛋白质谱结果显示高Hcy血症大鼠血浆中有5个蛋白上调、17个蛋白下调,其中Ang 1上调。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皮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采用30、50μmol/L Hcy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都被抑制,而Ang 1(600 ng/ml)阻断了30μmol/L Hcy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但对50μmol/L Hcy引起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抑制作用无阻断效应。结论高Hcy血症可影响血浆蛋白表达谱,血浆中升高的Ang 1可代偿一定浓度范围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 Label-free蛋白质谱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小鼠抗原诱导型干燥综合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静 田倩雯 +6 位作者 侯仕强 周彤彤 黄磊 顾芳 林宁 魏伟 吴华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5-1440,共6页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性别差异对抗原诱导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C57BL/6J雌、雄小鼠颌下腺蛋白,前3次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FCA)混合调整抗原浓度为2.5 g·L^(-... 目的探讨C57BL/6J小鼠性别差异对抗原诱导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C57BL/6J雌、雄小鼠颌下腺蛋白,前3次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FCA)混合调整抗原浓度为2.5 g·L^(-1),第4次与弗氏不完全佐剂(Freund′s incomplete adjuvant,FIA)混合,小鼠背部多点皮内注射同性别小鼠抗原,共计4次,诱导小鼠SS模型,每周检测雌、雄小鼠体质量、观察全身情况、造模第6周检测小鼠唾液量、处死后检测小鼠颌下腺病理、脾脏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等,综合各项指标对比雌、雄小鼠在SS模型表现上的差异。结果成功建立雌、雄小鼠SS模型,雌、雄SS小鼠模型在全身情况、唾液量、颌下腺病理、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雌性小鼠SS造模成功率为75%,雄性小鼠SS模成功率为60%;与同性别正常小鼠相比雌性SS小鼠体质量下降比雄性SS小鼠体质量下降更早更明显;雄性小鼠颌下腺指数明显高于雌性小鼠;与同性别正常小鼠相比,雌性SS小鼠脾脏Th17和Treg细胞比例变化比雄性SS小鼠更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雌性小鼠SS造模成功率高于雄性小鼠;与雄性SS小鼠相比,雌性SS小鼠有更显著的SS样表现和病理表现,可为建立SS模型对性别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性别 动物模型 C57BL/6J小鼠 唾液量 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