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何孔亮 梁丹丹 +4 位作者 李智勇 袁会 汪凯 王璐 孙金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真刺激组采用1.5 mA的电流刺激20 min,假刺激组仅在刺激开始与结束的30 s内有电流通过,每天1次,持续进行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中文版MATRICS认知成套测验(MCCB)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在HD-tDC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SSPI及MCCB总分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真刺激组的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MCCB总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假刺激组仅MCCB总分与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的MCCB总分及4个因子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高于假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均对电刺激或者假刺激耐受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且两组疼痛感、痒感、皮肤发红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HD-tDCS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并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且安全性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