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莲英 刘蕾 +1 位作者 陈翠萍 陈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范围,维护社区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方法 依托安徽省创新城市医联体平台,结合临床经验和社区调研结果,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选派具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质的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 目的 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范围,维护社区居民精神心理健康.方法 依托安徽省创新城市医联体平台,结合临床经验和社区调研结果,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选派具有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质的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开设“阳光心理工作室”;横断面调查社区人群焦虑、抑郁、睡眠现状及需求,确立服务项目;对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管,实施心理状况动态评估和干预;设计特色“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包”进行个性化签约服务;采用“标准化病人”联合微课形式,对试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心理专业培训.结果 运行1年半,“阳光心理工作室”接诊人数逐步增加,累计达703人次,112名社区居民签约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包;社区医护人员精神心理疾病知识、心理健康评估技能、精神症状风险评估技能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医院—社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能够填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院—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护理 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多参数评估重度酒精使用障碍患者心室功能改变的价值
2
作者 程君 安书田 +4 位作者 庞良俊 王震 李裕国 余永强 李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5-750,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mapping及应变技术评估重度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心室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32例重度AUD男性患者,同时纳入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mapping及应变技术评估重度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心室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4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32例重度AUD男性患者,同时纳入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集临床资料及CMR数据,包括常规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容积指数及质量指数)、组织特征参数(NativeT1、T2mapping、细胞外容积分数)、应变参数(左心室整体径向、右心室整体径向、周向及纵向应变),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AUD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3.799,P<0.001),左心室应变参数(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周向应变、整体径向应变)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59、4.435、-4.759,P均<0.001)。AUD组较对照组NativeT1值、T2值及细胞外容积分数均显著升高(t=6.301、5.650、7.069,P均<0.001)。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及整体径向应变的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8.703、-2.814,P<0.01)。结论CMR特征追踪技术可早期识别重度AUD患者的心室功能异常。T1、T2mapping及细胞外容积分数升高提示AUD患者存在心肌水肿和纤维化改变,这些改变与左心室功能损害密切相关。CMR多参数评估可为早期诊断重度AUD患者心脏受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 T2mapping 心室功能 细胞外容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的抑郁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异常及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张爱国 胡晓娟 +2 位作者 汪超 张扬 张许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552,共6页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伴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抑郁症状、病程、自伤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95例对象,其中抑郁障碍患者65例(患者组),根据是否伴NSSI分为NSSI亚组31例,非NSSI亚组34例;健康对...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伴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抑郁症状、病程、自伤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共纳入95例对象,其中抑郁障碍患者65例(患者组),根据是否伴NSSI分为NSSI亚组31例,非NSSI亚组34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被试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渥太华自伤量表(OSI)对NSSI组患者的自伤频率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患者组SOD、CAT、MDA、GPX和Ox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I亚组SOD、CAT、MDA、GPX和OxLDL水平较非NSSI亚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I亚组病程与SOD、CAT、MDA水平呈正相关(r=0.504,P=0.004;r=0.568,P<0.001;r=0.404,P=0.024),HAMD-17得分与SOD、CAT、MDA水平呈正相关(r=0.573,P<0.001;r=0.577,P<0.001;r=0.477,P=0.007),自伤频率和SOD、CAT、MDA水平呈正相关(r=0.558,P<0.001;r=0.567,P<0.001;r=0.494,P=0.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比健康人群明显升高,其中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更加明显。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可能影响了伴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持续时间和自伤行为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氧化应激 渥太华自伤量表 抑郁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安徽省中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晓霜 李欣 +4 位作者 闫军伟 刘帅 胡淑文 郭鹏飞 钟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安徽省居家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状况。方法:2020年2月13-14日,以网络问卷形式,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安徽省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的检出率(S...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安徽省居家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状况。方法:2020年2月13-14日,以网络问卷形式,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安徽省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的检出率(SCARED总分≥23分)19.4%。男性7~12岁组、13~16岁组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7~12岁组、女性13~16岁组、男性7~12岁组的社交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P<0.05)。不同年龄段女生的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同年龄段男生(P<0.05)。结论:新型冠状肺炎流行期安徽省居家隔离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总体不高,从不同渠道获知疫情的中小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焦虑情绪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影响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姣 徐康健 +4 位作者 高月 杜洋 徐小童 黄悦勤 季益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药物和单用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MECT组(n=117)和未联合MECT组(n=207)。在基线和...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药物和单用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MECT组(n=117)和未联合MECT组(n=207)。在基线和随访5年,两组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认知功能与多种变量间的联系。结果:基线时,两组一般资料、MoCA以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5年后,联合MECT组复发率低于未联合MECT组[(37.6%)vs(72.0%),P<0.001],MECT是抑郁症复发的保护因素;[RR(95%CI)=0.52(0.40~0.66)],联合MECT组的MoCA得分低于未联合MECT组[(20.9±3.5)VS.(23.6±4.2),P<0.001]。结论:联合MECT是抑郁症复发的保护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有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改良电休克疗法 认知功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血清IL-1β、IL-16水平与阴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安珍 张许来 +2 位作者 严凡凡 裴文志 程夏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首发组)、复发精神分裂...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首发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复发组)和健康对照人群82例(对照组),分析三组间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及患者组(首发组、复发组)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IL-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首发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复发组和对照组(P<0.05),首发组和复发组血清IL-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发组血清IL-1β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复发组血清IL-16与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量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IL-16水平可能是影响首发组和复发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IL-1β、IL-16水平存在差异。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6水平与阴性症状存在相关性。IL-16水平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Β 白介素-16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郜见亮 张爱国 +4 位作者 姚理慧 陈苑苑 程鹏 苏虹 张许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2-1146,共5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对分裂症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住院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各40例,收集病程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对分裂症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住院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各40例,收集病程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资料,收集血清,用超敏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患者细胞因子的水平,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MetaGeneMark进行患者肠道菌群的宏基因测序。结果患者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缓解期,两者结果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因子分与TNF-α和IL-17呈负相关(r=-0.323,P<0.05;r=-0.356,P<0.05);IL-23与量表阴性因子得分显示正相关(r=-0.349,P<0.05);IL-6与量表认知因子得分显示正相关(r=-0.388,P<0.05);IL-23与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368,P<0.05)。急性期分裂症患者粪便样本内检测出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缓解期分裂症微生物的多样性,急性期与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缓解期,部分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患者的不同时期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均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肠道菌群 宏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改善双相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反刍思维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田仰华 汪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双相抑郁患者反刍思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57例双相抑郁患者,真刺激组29例,假刺激组28例。患者在14 d内每天... 目的探讨高精度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双相抑郁患者反刍思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57例双相抑郁患者,真刺激组29例,假刺激组28例。患者在14 d内每天接受一次HD-tDCS刺激或假刺激,于基线和治疗第15天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以及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评估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及反刍思维情况,以其减分值评价改善情况。结果真刺激组治疗前后HAMD-24减分值(23.31±1.24 vs.13.89±1.33)和BDI减分值(25.00±1.40 vs.15.00±1.27)较假刺激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刺激组治疗前后反刍思维量表中抑郁因子减分值(9.90±1.35 vs.4.70±1.05)和强迫冥想因子减分值(4.24±0.55 vs.2.03±0.57)大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tDCS刺激对于双相抑郁的抑郁症状和反刍思维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治疗 抑郁情绪 反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绘画治疗对心境障碍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娟 徐莲英 +4 位作者 黄闻 刘蕾 严亚杰 杨德英 王世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索家庭参与式绘画治疗对心境障碍青少年情绪调节及亲子关系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心境障碍青少年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另予家庭参与式绘画治疗干预,共8次。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 目的探索家庭参与式绘画治疗对心境障碍青少年情绪调节及亲子关系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0例心境障碍青少年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另予家庭参与式绘画治疗干预,共8次。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情绪调节与亲子关系。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情绪调节量表重新评价维度得分,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维度得分,父母依恋量表信任、沟通维度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绪调节量表表达抑制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的绘画治疗可改善心境障碍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增进亲子依恋度,改善家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境障碍 绘画治疗 家庭参与 情绪调节 亲子关系 心理韧性 父母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干预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欣 钟慧 +4 位作者 莫大明 刘帅 胡淑文 郭鹏飞 王智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矫正训练(ABMT)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注意偏向矫正训练组(AB组,n=30)和无注意偏向矫正训练组(NAB组,n=30)。AB组予以连续10 d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矫正训练(ABMT)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注意偏向矫正训练组(AB组,n=30)和无注意偏向矫正训练组(NAB组,n=30)。AB组予以连续10 d的注意偏向矫正训练,NAB组予以连续10d无注意偏向矫正训练。两组矫正前后,均采用注意偏向测定任务测评对负性刺激及中性刺激的注意偏向正确率及反应时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焦虑情绪的改变。结果:训练后,AB组注意偏向值的改变幅度大于NAB组[(16.3±8.2)ms vs.(-6.6±5.9)ms,P<0.05],AB组STAI中状态焦虑分降低幅度大于NAB组[(7.5±5.0)vs.(4.1±5.9),P<0.05]。结论:注意偏向矫正训练有效改善住院青少年焦虑障碍状态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焦虑障碍 注意偏向矫正训练 状态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何孔亮 梁丹丹 +4 位作者 李智勇 袁会 汪凯 王璐 孙金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 目的探讨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在精神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HD-tDCS刺激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真刺激组采用1.5 mA的电流刺激20 min,假刺激组仅在刺激开始与结束的30 s内有电流通过,每天1次,持续进行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中文版MATRICS认知成套测验(MCCB)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在HD-tDCS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SSPI及MCCB总分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真刺激组的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MCCB总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假刺激组仅MCCB总分与推理和问题解决单项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的MCCB总分及4个因子分(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高于假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均对电刺激或者假刺激耐受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且两组疼痛感、痒感、皮肤发红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HD-tDCS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并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且安全性高,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晓敏 赵荣江 +5 位作者 谢雯 林潇 丁增波 孙洪强 陆林 李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100例和70例健康成人,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完成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100例和70例健康成人,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完成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比较两组听觉网络、执行网络和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及网络内功能连接,并对两组间存在差异的脑功能连接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听觉网络与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增加[(0.49±0.27)vs.(0.38±0.23)],同时听觉网络与执行网络[左侧:(-0.10±0.22vs.(0.002±0.21);右侧:(-0.05±0.24)vs.(0.05±0.21)]及凸显网络与执行网络间功能连接[(0.001±0.28)vs.(0.11±0.24)]降低。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显示,患者组听觉网络的左侧颞上回功能连接降低,以及执行网络的脑岛和顶下小叶脑区功能连接降低。相关分析发现,前凸显网络和右执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与冲动性行为呈负相关(r=-0.24,P<0.05),听觉网络和右执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和概念紊乱症状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型患者可能存在听觉网络、执行网络及凸显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听觉网络 执行网络 凸显网络 阳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与血脂水平改变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理慧 孟小靖 +6 位作者 王中娴 陈苑苑 程鹏 石丽 李经纬 苏虹 张许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295-3301,共7页
背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和饮食来源的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异常均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针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清脂质代谢特征的研究仍较少。目... 背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和饮食来源的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异常均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针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清脂质代谢特征的研究仍较少。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相应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并探讨两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7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42例(急性期组),缓解期患者41例(缓解期组),志愿招募匹配的健康人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患者病程等一般资料,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并收集血液和粪便标本,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菌群代谢特征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性,探讨肠道菌群代谢及血脂水平改变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结果急性期组的认知因子、兴奋因子、抑郁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评分及PANSS总分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急性期组的HDL、APOA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TG水平高于急性期组、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TC水平与抑郁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HDL水平与阴性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APOA1水平与阳性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阴性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肠道菌群代谢组成发生改变,在相关脂质代谢通路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鞘脂代谢、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卵巢类固醇生成及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代谢等通路存在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存在异常。结论不同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部分血脂和肠道菌群代谢的改变,其中血脂异常与疾病症状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的脂质代谢异常则可能进一步影响宿主脂质代谢过程,两者均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危险因素,应在今后的研究和诊疗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胃肠道微生物组 脂质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代谢组学 急性期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静娴 刘森 +3 位作者 高欣冉 高叶俊 夏清荣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7)mol·L^(-1))组。MTT及LDH法观察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时效和量效变化及白藜芦醇对BV2细胞LDH分泌的影响,qRT-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CREB、p-CREB、Akt、p-Akt、Synaptotagmin I、TREM1及TREM2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LPS刺激浓度及时间延长,LDH释放量增加,综合选择LPS(1 mg·L^(-1))刺激24 h用于后续实验。白藜芦醇(10^(-6)-10^(-10)mol·L^(-1))减少LPS诱导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并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逆转BDNF/Akt/CREB及TREM1/2的蛋白表达失衡。此外,白藜芦醇(10^(-7)mol·L^(-1))还可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激活。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抽搐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的影响以及相关脑网络的改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晓明 孙艳 朱德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77,687,共7页
背景老年抑郁症是老年常见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其临床表现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电抽搐疗法(ECT)对其疗效较为确切,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已有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 背景老年抑郁症是老年常见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其临床表现同成年人抑郁症不同,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电抽搐疗法(ECT)对其疗效较为确切,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已有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的研究,但涉及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极少,因此,相关的研究探索将对进一步明确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初步探讨ECT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及相关脑网络的改变。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例,其均完成ECT治疗(治疗次数≤12次)。患者于ECT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结果评定〔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24-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进行评定〕,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和结构像扫描,计算分析ECT治疗前后ALFF差异,并提取指标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来计算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随后比较治疗前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患者ECT治疗后的HAMD总分、HAMA总分低于ECT治疗前(P<0.05)。患者ECT治疗后ALFF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高于ECT治疗前,故提取出来2个ROI,其中ROI-1位于左侧眶部额下回(x=-36,y=51,z=-12,半径=6 mm),ROI-2位于右侧眶部额中回(x=9,y=66,z=-12,半径=6 mm)。在以ROI-1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存在一个大的团块(887个体素,峰值坐标为x=18,y=0,z=6,t=8.61,位于苍白球)在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有显著改变,在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显著增强;在以ROI-2为种子点的全脑功能连接分析中,相对于ECT治疗前,患者ECT治疗后的全脑功能连接在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显著提高。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ECT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下回和右侧眶部额中回的ALFF有显著提高,且这些ALFF显著增高的区域和后扣带回、丘脑、苍白球、左侧额中回和右侧岛盖部额下回等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同ECT抗抑郁治疗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电抽搐治疗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7
16
作者 查倩倩 徐莲英 +2 位作者 陈娟 黄闻 章新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32-2338,共7页
背景老年抑郁症复发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缺乏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前期探究了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可控性危险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活动少、进食少。目的 根据以上3个危险因素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老年抑... 背景老年抑郁症复发率高,但目前国内外较缺乏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前期探究了老年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可控性危险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活动少、进食少。目的 根据以上3个危险因素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相关证据。方法 2022年10月,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英国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NAO)、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预防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疾病伴发抑郁症复发方面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等,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0月。由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分别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AMSTAR、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中心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2014年澳大利亚版本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证据汇总、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1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纳入的3篇指南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及以上,11篇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均为中等质量及以上,1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等级评定为B级。分别从干预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社会心理干预、服药依从性、效果评价6个方面共汇总24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最佳证据,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并结合患者和其疾病的特点,围绕评估、饮食与营养、运动与康复训练、服药依从性指导、社会心理干预等内容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复发 老年人 老年人保健服务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致残等级与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云童 徐亚运 +2 位作者 陈龙 严凡凡 张许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4047-4052,共6页
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世界老年人口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老年抑郁症常伴发耳鸣等躯体不适,有研究认为耳鸣与情绪障碍如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严重的耳鸣,被认为与抑郁程度... 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世界老年人口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老年抑郁症常伴发耳鸣等躯体不适,有研究认为耳鸣与情绪障碍如抑郁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严重的耳鸣,被认为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但目前关于老年人群的二者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耳鸣发生状况以及抑郁程度与耳鸣致残等级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5—8月,收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心理科病房和门诊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126例,采用耳鸣的标准化问题筛选抑郁症伴耳鸣患者,根据耳鸣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抑郁症耳鸣组与抑郁症非耳鸣组,采用耳鸣残障量表(TH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的耳鸣致残等级和抑郁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抑郁程度与耳鸣致残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12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有34例(27.0%)发生耳鸣情况;与抑郁症非耳鸣组相比,抑郁症伴耳鸣组HAMD总分(t=3.727,P<0.001)、躯体化(t=3.330,P=0.001)、认知障碍(t=2.961,P=0.003)、睡眠障碍(t=4.040,P<0.001)和绝望感(t=4.604,P<0.001)因子得分升高;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耳鸣致残等级与抑郁程度之间呈正相关(r=0.377,P=0.0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HI得分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442,P=0.011),进一步分析THI得分与HAMD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HI得分与认知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434,P=0.010),而与躯体化、体质量、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抑郁症常与耳鸣共病,在老年抑郁症群体里,耳鸣发生率高,老年抑郁症患者耳鸣致残等级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耳鸣可能是判断老年期抑郁严重程度的一个潜在指标,即当患者出现耳鸣症状时,可能预示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抑郁症状。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耳鸣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耳鸣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耳鸣致残量表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导致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文正 夏磊 +2 位作者 郝蕊 任振华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3246-3250,共5页
目前精神分裂症(SZ)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约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SZ。现有药物中氯氮平仍然是难治性SZ的首选。作为首选药物,氯氮平疗效确切的同时,复杂而棘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同样困扰着精神科医生,包括:粒细胞减少、吸入性肺炎... 目前精神分裂症(SZ)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约30%的患者属于难治性SZ。现有药物中氯氮平仍然是难治性SZ的首选。作为首选药物,氯氮平疗效确切的同时,复杂而棘手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同样困扰着精神科医生,包括:粒细胞减少、吸入性肺炎、肠梗阻、胰腺炎、心肌炎等。氯氮平导致胰腺炎的机制涉及氯氮平对胰腺的直接毒性作用及胰腺对氯氮平的过敏反应,同时复杂的炎性反应和大量的炎性递质以及复杂的细胞通路也参与其中,本综述搜集了有关药物导致胰腺炎的文献,包括动物模型、基础研究、人体试验、个案报道等,总结目前关于氯氮平导致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药物毒性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酰胺质子转移加权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经纬 李群 +7 位作者 杨硕 冉志蓉 郑明明 朱囡囡 程鹏 陈苑苑 石丽 张许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05-3012,共8页
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寻找新的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提高早期AD的临床诊断率已成为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挑战。目的探讨AD患者脑内酰胺质子含量变化... 背景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寻找新的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提高早期AD的临床诊断率已成为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挑战。目的探讨AD患者脑内酰胺质子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首次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55岁以上AD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AD组(n=41例)。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7)。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分别评定两组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情况,运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 w)磁共振成像对两组受试者行颅脑摄片成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脑内酰胺质子含量与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因子的关系。结果(1)A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MSE和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2 ut下右侧海马、2 ut下左侧海马、2 ut下海马(总)、4 ut下右侧海马、4 ut下左侧海马、4 ut下海马(总)酰胺质子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3 ut下左侧海马、3 ut下海马(总)区酰胺质子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 ut下右侧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与偏执和妄想因子(r_(s)=0.574,P=0.040)、幻觉因子(r_(s)=0.595,P=0.032)、日夜节律紊乱因子(r_(s)=0.591,P=0.033)呈正相关;3 ut下右侧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与偏执和妄想因子(r_(s)=0.588,P=0.034)、幻觉因子(r_(s)=0.572,P=0.041)、日夜节律紊乱因子(r_(s)=0.650,P=0.016)呈正相关;3 ut下左侧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与定向力呈负相关(r_(s)=-0.590,P=0.034);3 ut下海马(总)酰胺质子含量与偏执和妄想因子(r_(s)=0.625,P=0.022)、幻觉因子(r_(s)=0.606,P=0.028)、日夜节律紊乱因子(r_(s)=0.611,P=0.026)呈正相关;4 ut下右侧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与情感障碍因子(r_(s)=0.615,P=0.025)呈正相关;4 ut下左侧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与视空间(r_(s)=-0.570,P=0.042)、注意集中(r_(s)=-0.570,P=0.042)、记忆力(r_(s)=-0.732,P=0.004)呈负相关;4 ut下海马(总)酰胺质子含量与情感障碍因子(r_(s)=0.580,P=0.038)呈正相关。结论AD患者脑内海马区酰胺质子含量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和精神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老年人 认知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人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2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安珍 张许来 +2 位作者 严凡凡 孟小靖 程夏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人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2(Tie-2)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了168例参与者,包括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8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基...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人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2(Tie-2)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了168例参与者,包括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8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基线时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评估结果和血液样本,采用超敏感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SD)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Tie-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水平升高(P<0.05),Tie-2水平降低(P<0.05)。患者组IL-1β水平与BPRS总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PANSS阳性量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PANSS阳性分和BPRS总分对IL-1β水平均有正性影响(P<0.05),患者组PANSS阴性量表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因子分、PANSS总分对Tie-2水平也均有正性影响(P<0.05)。患者组IL-1β水平可以在1.181 pg/L的临界水平上有效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异性为0.850,敏感性为0.972。患者组Tie-2水平可以在2127.076 pg/L的临界水平上有效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异性为0.675,敏感性为0.639。IL-1β和Tie-2的AUC分别为0.8361和0.6462。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1β、IL-4和Tie-2水平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L-1β水平与部分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IL-1β和Tie-2水平可能是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症状严重程度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炎性因子 人血管生成素受体酪氨酸激酶2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