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化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于庭 施险峰 +3 位作者 汪超 张旭 彭万仁 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5,共6页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不同放化疗模式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放化疗前行CTCs检测的食管癌患者124例,根据同步放化疗前是否接受诱导化疗,分为诱导组和同步组,比较CTCs对两组疗效的影响。结果CTCs指标与T、N、分...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不同放化疗模式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放化疗前行CTCs检测的食管癌患者124例,根据同步放化疗前是否接受诱导化疗,分为诱导组和同步组,比较CTCs对两组疗效的影响。结果CTCs指标与T、N、分期、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有关。诱导组与同步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2.6%、58.1%(P=0.089);分层后,CTCs(+)亚组中,诱导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同步组(P=0.046),CTCs(-)亚组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15个月(P=0.021);分层后,CTCs(+)亚组中,诱导组中位生存期高于同步组(P=0.008),CTCs(-)亚组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Cox回归显示肿瘤分期和CTCs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而放化疗模式是OS的保护因素。结论CTCs指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不同治疗模式生存差异存在影响,可能对放化疗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循环肿瘤细胞 同步放化疗 诱导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分型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雪艳 孟凡亮 董娟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16-2325,共10页
目的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患者经过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预后,以便对临床预测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 目的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患者经过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的预后,以便对临床预测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入初治伴有骨转移的403名NSCLC患者,运用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组织病理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HR=1.952),之后去除该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将全部人数按照病理组织分型分为腺癌组(316例)、鳞癌组(87例)两组后再次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在此次数据分析中,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月(95%CI:12.85~17.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9月(95%CI:7.34~10.67),而腺癌组患者的mOS为25月(95%CI:23.26~26.74),mPFS为16月(95%CI:14.43~1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组的OS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初诊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状态(1分/>1分)、骨转移至躯干+四肢骨+颅骨、骨转移灶数量≥4个、ALK靶点基因突变、以及一线治疗使用化疗+靶向治疗等因素影响;同样地,PFS也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另外在以病理组织分型为依据的腺癌组模型以及鳞癌组模型中得出化疗+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分别为两组的保护因素,ALK靶点基因突变仅为腺癌组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进一步确认了初治NSCLC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组织病理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丽霞 汪超 +4 位作者 盛晓安 肖大树 施险峰 彭万仁 孙国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qPCR分别检测癌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用Spearman分析Vimen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对预后的诊断。结果:56例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9%和19.64%;其中47例(47/56,83.93%)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6例(46/56,82.14%)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imenti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表达均是促进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Vimen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Vimentin蛋白高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67.44%,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68.89%。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预后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波形蛋白 E-钙黏蛋白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人肺癌细胞PC9发生凋亡 被引量:9
4
作者 汪超 彭万仁 +3 位作者 童斯浩 王华 施险峰 孙国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橙皮素对人肺腺癌PC9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诱导效应及相关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橙皮素处理PC9细胞,使用LDH释放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通路中Caspas...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橙皮素对人肺腺癌PC9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的诱导效应及相关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橙皮素处理PC9细胞,使用LDH释放试剂盒检测其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通路中Caspase-3、Caspase-9、Apaf-1、Bcl-2和细胞色素C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内质网应激中相关蛋白CHOP、Caspase-4、Bip、p-JNK以及三大感受器蛋白p-Perk、IRE1和ATF6的水平变化。结果随着橙皮素浓度的增加,其对PC9细胞的杀伤效应逐渐增加;在橙皮素浓度不变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杀伤效应也逐渐增加,橙皮素对PC9细胞的杀伤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随着橙皮素浓度的增高,PC9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不同剂量的橙皮素处理PC9细胞后,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Apaf-1和细胞色素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Bcl-2水平则有所下降。橙皮素处理PC9细胞还可以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Caspase-4、Bip、p-JNK及感受器蛋白p-Perk、IRE1和c-ATF6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橙皮素对PC9细胞具有杀伤效应,同时可以诱导PC9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凋亡,而这种凋亡诱导效应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非小细胞肺癌 PC9细胞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恶性积液患者穿刺置管护理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家乐 严为芳 李裴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胸腹腔恶性积液患者穿刺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肿瘤内科胸腹腔穿刺置管患者51例作为试验前组,进行常...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胸腹腔恶性积液患者穿刺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肿瘤内科胸腹腔穿刺置管患者51例作为试验前组,进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的4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用FMEA对置管术后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找出导致并发症的最高危因素,制定防范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应用FMEA后,10个高危因素的危机值较试验前组显著降低,胸腹腔穿刺置管患者术后导管滑脱、堵塞或引流不畅、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患者对导管护理的满意度有所提升(P<0.01)。结论应用FMEA能够准确把握胸腹腔穿刺置管术后护理的重点环节,如导管固定、风险评估等,有效减少置管术后并发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胸腹腔恶性积液 胸腹腔穿刺置管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清与胰岛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家乐 李云 严为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蛋清、普通胰岛素与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放化疗致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4例放化疗致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西吡氯铵组各37例,联合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蛋清、普通胰岛素4U与盐酸利多卡因5mL混合液含漱,...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蛋清、普通胰岛素与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放化疗致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4例放化疗致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和西吡氯铵组各37例,联合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蛋清、普通胰岛素4U与盐酸利多卡因5mL混合液含漱,15~20min后吐出弃去;西吡氯铵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西吡氯铵漱口液含漱。观察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程度、治愈情况及患者焦虑水平。结果联合组口腔溃疡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显著优于西吡氯铵组,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西吡氯铵组(P〈0.05,P〈0.01)。结论联合应用蛋清、普通胰岛素与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化疗 口腔溃疡 疼痛 西吡氯铵 蛋清 普通胰岛素 盐酸利多卡因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绒毛膜癌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汪超 汤晓伟 +1 位作者 吴燕明 刘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011-1011,共1页
患者男,67岁,2013年2月初因“解黑便伴乏力2周”入院。胸腹部增强CT示:1)胃窦部增厚;2)肝脏多发转移瘤;3)腹腔淋巴结肿大;4)双肺内多发转移瘤。胃镜:胃窦部见一巨大溃疡,边缘隆起。病理:送检胃黏膜组织,其内见散在及巢片... 患者男,67岁,2013年2月初因“解黑便伴乏力2周”入院。胸腹部增强CT示:1)胃窦部增厚;2)肝脏多发转移瘤;3)腹腔淋巴结肿大;4)双肺内多发转移瘤。胃镜:胃窦部见一巨大溃疡,边缘隆起。病理:送检胃黏膜组织,其内见散在及巢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为两种:一种为细胞滋养细胞,细胞偏大,胞质中等透明或轻度嗜酸,细胞核大而圆,可见一个或多个核仁,染色质呈结块状;另一种为合体滋养细胞,具有多个不规则而深染的核,胞质致密,呈嗜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绒毛膜癌 病理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K27me3聚集MEG3 lncRNA启动子通过MDM2/p53途径诱导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逃逸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娟娟 彭万仁 +4 位作者 颜兵雪 钱婷婷 蔡谜谜 王华 孙国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4-999,共6页
目的从组蛋白甲基化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相互作用角度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逃逸的具体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的表达是否可以... 目的从组蛋白甲基化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相互作用角度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逃逸的具体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的表达是否可以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RPMI8226细胞中人母系表达基因(MEG3)lncRNA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PMI8226细胞中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H3K27me3、MDM2及p53蛋白表达;Ch IP Real-time PCR检测RPMI8226细胞中H3K27me3的结合位点。结果在RPMI8226细胞中,下调H3K27me3可诱导细胞凋亡;H3K27me3可直接结合于MEG3lncRNA启动子;RPMI8226细胞中抑制了H3K27me3可上调MEG3lncRNA表达;RPMI8226经MEG3lncRNA小干扰RNA(MEG3lncRNA-siRNA)干预下调MEG3lncRNA时,细胞内MDM2 mRNA水平明显升高,并诱导MDM2蛋白表达。给予MDM2拮抗剂后,Ub-p53表达降低,p53降解被抑制。结论MM中H3K27me3结合MEG3 lncRNA启动子,MEG3lncRNA启动子H3K27me3高表达导致MEG3 lncRNA表达缺失。MEG3 lncRNA表达缺失解除MDM2的抑制,MDM2与p53直接结合介导p53泛素化,促使p53降解,细胞凋亡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me3 MEG3 lncRNA MDM2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