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水 王瑞 +1 位作者 张丹丹 路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9-2236,共8页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 目的探讨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手术的1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血清CST4及HP抗体分型检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比较不同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的胃癌患者手术后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比较血清CST4、HP抗体分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CST4、HPI型及HER2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更深,更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更高(P<0.05),同时CST4阳性表达患者肿瘤更易发生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HPI型阳性表达患者肿瘤多发生于贲门、胃底部,且肿瘤直径较大、更易侵犯脉管(P<0.05),而HER2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多发生高中分化肿瘤(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0、0.676、0.611和0.872(P<0.05),诊断胃癌TNM分期的AUC分别为0.762、0.635、0.613和0.801(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各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ST4、HPI型及HER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血清CST4、HPI型和HER2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 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病理分期 胃癌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金水 王亚雷 路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8-951,共4页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3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危腺瘤192例,低危腺瘤和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对照组)158例,并采用自设问卷...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接受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共3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危腺瘤192例,低危腺瘤和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对照组)158例,并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获取受试者完整临床资料。结果Hp阳性组腺瘤性息肉直径大小、息肉生长不同部位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高危腺瘤与Hp感染、年龄、体质指数(BMI)、果蔬、肉类、吸烟和肿瘤一级亲属等因素有关联(P<0.05),但与运动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及饮酒量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结肠息肉术后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直径大小、息肉生长不同部位与Hp感染相关,结肠高危腺瘤发生与Hp感染、年龄、BMI、果蔬、肉类、吸烟和肿瘤一级亲属具有相关性,而与运动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及饮酒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高危腺瘤 体质指数 息肉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潜血试验及粪便DNA检测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金水 王亚雷 +4 位作者 衡苗 李仁君 路亮 朱道明 方海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85-1489,共5页
选取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胶体金法、噗噗管法、数值化免疫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FIT-DNA)法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差异。结果显示,FIT-DNA法在鉴别结直肠癌(CRC)、癌前病变和高危腺瘤方面的敏感度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选取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胶体金法、噗噗管法、数值化免疫法和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FIT-DNA)法在结直肠疾病筛选中的差异。结果显示,FIT-DNA法在鉴别结直肠癌(CRC)、癌前病变和高危腺瘤方面的敏感度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其对正常大肠和其他性质病变的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方法。表明FIT-DNA法可以作为筛查结直肠病变的首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化免疫法联合粪便DNA 结直肠癌 高危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肝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豆正莉 陈熙 +2 位作者 任晓非 马维娟 李自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探讨25(O...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在肝硬化组、CHB组、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肝硬化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缺乏或不足者共占73%;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缺乏的比例(38%)多于肝炎组(1%)及健康对照组(15%)(P均<0.05)。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s2=-0.559,P<0.001);25(OH)D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2=-0.551,P<0.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普遍较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尤甚;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25(OH)D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肝硬化(失代偿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及其联合PD98059对HT-29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昌兰 路亮 +1 位作者 姚矾 金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2-697,共6页
目的研究雷替曲塞及其联合PD98059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①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②使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数;③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细... 目的研究雷替曲塞及其联合PD98059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①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②使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数;③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④使用RT-PCR法检测各组K-RAS、ERK1、ERK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与对照组相比,除PD98059组外,其他各组细胞数量均减少,形态均发生凋亡变化,且随雷替曲塞浓度增高,变化程度增加;联合组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较对应雷替曲塞组程度更深。②细胞计数法显示各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胞数,且随着雷替曲塞浓度的增加,细胞数呈递减趋势;联合组与其他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各组凋亡率均明显上升,在雷替曲塞组中存在浓度依赖性;联合组与其他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存在差异;④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98059组、雷替曲塞组及联合组在K-RAS、ERK1、ERK2 mRNA的表达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结论①雷替曲塞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②雷替曲塞联合ERK抑制剂对HT-29细胞具有协同作用;③ ERK抑制剂不是在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雷替曲塞 PD98059 RAS-MEK-ERK1/2通路 HT-2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预后营养指数及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陈玉婷 路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8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预后营养指数(PNI)及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结直肠癌组,该院... 目的探讨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预后营养指数(PNI)及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结直肠癌组,该院同期收治的207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EA水平,并计算HRR、PNI。分析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将方差膨胀因子(VIF)<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将HRR、PNI及CEA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R、PNI、CEA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采用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评价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态(根据PNI值进行评估)与不同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红细胞计数、HRR、PNI及ALB、Hb水平明显降低,RDW、C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CEA、HRR及PNI为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RR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21),PNI的敏感度最高(64.2%);HRR、PNI与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84.1%,内部验证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DCA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效能较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LB水平及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PNI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且结直肠癌营养状态越差(PNI值越低),营养指标数值越低。结论HRR及PNI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与CEA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且PNI能够较好地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结直肠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