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GT/Alb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峰 郜玉峰 +1 位作者 王翔 张照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评价GGT/Alb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将322例患者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1(183例)... 目的评价GGT/Alb比值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资料。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将322例患者按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1(183例)、S2(68例)、S3(35例)、S4(36例)。收集患者的血常规、病毒学、血生化等临床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估3种无创模型GGT/Alb比值、APRI评分和FIB-4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GGT/Alb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患者的Alb(F=7.351)、HBV DNA(χ2=2.820)和PLT(F=6.182)逐渐降低,而年龄(χ2=3.145)、GGT(χ2=6.149)、GGT/Alb比值(χ2=7.064)、APRI评分(χ2=9.022)和FIB-4指数(χ2=8.254)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得出,GGT/Alb比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396,P<0.01),其相关系数高于APRI评分(r=0.327,P<0.01)和FIB-4指数(r=0.370,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在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中,GGT/Alb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76、0.695)与APRI评分(AUC分别为0.692、0.698、0.728)和FIB-4指数(AUC分别为0.659、0.661、0.684)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GT/Alb比值分别以0.435、0.465和0.465为截断值,其用于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9.1%、66.2%和69.0%,特异度分别为65.4%、65.9%和67.0%。结论与APRI评分和FIB-4指数一样,GGT/Alb比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可以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程度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Γ-谷氨酰转肽酶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凯莉 刘周 +1 位作者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分析比较2017年9月及2018年9月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荚膜基因和ST型分布,为制定菌株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黏液丝实验筛选菌株137株;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毒力基... 分析比较2017年9月及2018年9月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荚膜基因和ST型分布,为制定菌株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黏液丝实验筛选菌株137株;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毒力基因及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别比较菌株毒力基因rmpA或者rmpA2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毒力基因携带率。137株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在70~79岁分离率最高;菌株对于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升高;两个年度中均以aerobactin携带率最高;2017年以K2、ST65型为主,2018年以K1、ST23型为主;rmpA阳性组rmpA2携带率和70~79岁感染率高于阴性组,rmpA2阳性组kfu携带率和70~79岁感染率高于阴性组。应综合菌株表型及基因来鉴定菌株类型以便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 高黏液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情及预后
3
作者 石光顺 夏冬梅 朱立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胱抑素C(Cys-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 目的探讨早期胱抑素C(Cys-C)联合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101例SFTS患者资料,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组临床表现及早期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早期Cys-C水平及P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预测生存及死亡结局的效能。结果早期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重症组及死亡组高于普通组及生存组,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OR=1.146,95%CI:1.036~1.267)、PT(OR=2.643,95%CI:1.323~5.281)、Cys-C(OR=5.039,95%CI:1.548~16.395)是SFT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作为预测生存者与死亡者的指标具有较高评估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而联合Cys-C、PT和患者年龄,曲线下面积高达0.930。结论SFTS多发生于农民及老年人群,患者入院早期血清PT和Cys-C水平可有效预估患者预后,两者有望成为预测生存和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胱抑素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4
作者 张春 苏丛 +1 位作者 伍婷 朱立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 目的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真核表达慢病毒载体;PCR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293(HEK 293T);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氨苄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高表达p62基因的THP-1细胞株(过表达组)和转染不含p62基因空质粒(对照组)的THP-1细胞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后,RT-qPCR检测THP-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1(Cxcl1)表达水平。结果通过PCR成功获得p62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cDNA3.1-Flag-PCDH10病毒载体上,并且PCR检测显示p62-pcDNA3.1-Flag-PCDH1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挑选慢病毒感染THP-1细胞后抗氨苄青霉素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药筛存活的THP-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P62蛋白表达增多(P<0.001),且RT-qPCR检测显示p62 mRNA表达增高(P<0.001),说明成功构建高表达P62蛋白的THP-1细胞株;感染K.p.后,高表达P62的THP-1细胞中TNF-α、IL-1β和Cxcl1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可以成功构建p62-pcDNA3.1-Flag-PCDH10慢病毒载体及高表达P62蛋白THP-1细胞株,为后续p62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 慢病毒载体构建 三质粒包装系统 THP-1细胞 肺炎克雷伯菌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骥 卞茂红 曹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03-27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感染科治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62例,分为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32),比较两组间PLT和TEG等...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对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SFTS)危重症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在感染科治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症患者62例,分为出血组(n=30)和非出血组(n=32),比较两组间PLT和TEG等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危重症患者出血影响因素,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出血的效能并计算最佳界值,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以MA界值分组后的PLT和死亡率。结果出血患者MA值和PLT低于非出血患者(P<0.05),而K值、PT高于未出血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A值和PLT是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PLT、MA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90,P值均<0.05,其中特异度最高的是PLT、灵敏度最高的是MA值,得出MA的最佳界值为48.85 mm,联合指标(K值、MA、PLT)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约登指数0.77,均高于单独指标。秩和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显示,MA值<48.85 mm组的PLT更低且死亡率更高(P<0.05)。结论联合TEG和PLT,能有效预测SFTS危重症患者出血情况,对于指导SFTS危重症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危重症 血小板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亚虹 岳程程 +4 位作者 张慧 贺玲玲 戴媛媛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构建稳定且可靠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小鼠模型,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菌株181608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利用改良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以1/2的LD50浓... 目的构建稳定且可靠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小鼠模型,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菌株181608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利用改良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以1/2的LD50浓度注射C57BL/6J小鼠。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白细胞计数、HE染色以及肝脏菌落计数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模型。结果根据改良寇式法计算出KP在C57BL/6J小鼠中的LD50约为104 CFU/ml。小鼠感染细菌24 h取肝脏脓肿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通过菌落形态、拉丝试验阳性和质谱结果鉴定致病菌为KP。HE染色结果提示小鼠感染后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鼠精神状况变差,加之进食量的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检测造模小鼠的白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脓肿组明显升高,且RT-qPCR结果也显示炎性和趋化因子[IL-1β、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成功建立KPLA小鼠感染模型,为肝脓肿的研究提供稳定和易复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肝脓肿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镓在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毅华 李昕 +4 位作者 刘周 李家斌 王岱 薛云新 赵西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94-400,共7页
抗生素发现"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日趋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给我们留下一个戏剧性的、缺乏新型药物来防治耐药病原体感染的难题。这使得从现有非抗生素药物中筛查抗菌活性药物成为一种新尝试。近期研究表明:美国食品药品监... 抗生素发现"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日趋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给我们留下一个戏剧性的、缺乏新型药物来防治耐药病原体感染的难题。这使得从现有非抗生素药物中筛查抗菌活性药物成为一种新尝试。近期研究表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本来用于治疗高血钙的药物硝酸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同于其他抗生素,镓的药理性质依靠化学拟态,它可以在目标酶分子中取代铁,从而干扰、扰乱细菌含铁蛋白的功能及细菌代谢,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中,镓对多种病原体,包括多重耐药病原体都表现出杀菌活性。因此一些含镓制剂有望被开发成有潜力的非传统抗菌药物,帮助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多重耐药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相关性脑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孔钦翔 张照如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1-625,共5页
抗菌药物相关性脑病(AAE)是一种临床极易忽视的医源性疾病,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然而,特别是非感染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的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该病的研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 抗菌药物相关性脑病(AAE)是一种临床极易忽视的医源性疾病,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然而,特别是非感染科和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的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该病的研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AAE的诊治提供参考,降低该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副作用 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Lamtor2基因敲除小鼠对肺炎克雷伯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苏丛 伍婷 +5 位作者 徐方明 陈昊然 刘艳艳 律娜 兰燕虎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Lamtor2巨噬细胞条件敲除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模型,初步研究Lamtor2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在Kp感染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引进的Lamtor2^(flox/+)小鼠自交,Lyz2-Cre小鼠与Lamtor2^(flox/+)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Lamtor... 目的通过建立Lamtor2巨噬细胞条件敲除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模型,初步研究Lamtor2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在Kp感染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引进的Lamtor2^(flox/+)小鼠自交,Lyz2-Cre小鼠与Lamtor2^(flox/+)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Lamtor2^(flox/flox)Lyz2-Cre^(-/-)和Lamtor2^(flox/+)Lyz2-Cre^(+/-)的子代小鼠;将上述两种基因型子代小鼠进行杂交,得到对照组小鼠(Lamtor2^(flox/flox)Lyz2-Cre^(-/-))和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Lamtor2^(flox/floxLyz)2-Cre^(+/-))。提取小鼠脚趾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并提取肺泡巨噬细胞,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Lamtor2基因敲除效果。小鼠感染Kp,观察生存状况;体外采用RT-qPCR检测Kp感染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Cxcl1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estern blot验证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子代存活且可育;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在感染Kp后生存率降低;Lamtor2^(flox/flox)Lyz2-Cre^(+/-)小鼠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中的TNF-α(t=17.54,P=0.0032)、IL-1β(t=15.37,P=0.0042)和Cxcl1(t=37.82,P=0.0007)表达水平降低,且iNOS表达下降。结论构建了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小鼠的生存率下降;肺泡巨噬细胞iNOS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tor2 条件性基因敲除 繁育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IFNα-2b单药或联合阿德福韦对前C区/BCP区突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波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单药或联合阿德福韦(ADV)对前C区(P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突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89例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初治CHB患者,随机接受48周Peg-IFNα-2b+ADV联合治疗或...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单药或联合阿德福韦(ADV)对前C区(P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突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89例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初治CHB患者,随机接受48周Peg-IFNα-2b+ADV联合治疗或Peg-IFNα-2b单药治疗,并随访24周。每位患者在治疗0、4、8、12、24、36、48、60、72周监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HBe Ag、乙肝病毒(HBV)DNA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89例患者中,73例(82%)为非野生型(Non-WT)患者,16例(18%)为野生型(WT)患者,基线时WT和Non-WT患者中的单药组和联合组分别在年龄、性别、ALT、HBV DNA、HBe Ag、HBs Ag、基因型构成比、PC/BCP区突变构成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第48周),Non-WT患者中联合组和单药组HBe Ag血清转换率和联合应答(HBe Ag血清转换+HBV DNA<2 000 IU/ml,并且ALT小于正常值上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第72周),73例Non-WT患者中,联合组(n=40)和单药组(n=33)HBe Ag血清转换率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但联合应答率差异之比有统计学意义(35%vs 12%,P=0.028)。结论 PegIFNα-2b联合ADV较Peg-IFNα-2b单药可明显提高PC/BCP区突变HBe Ag阳性CHB患者治疗随访后的联合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阿德福韦 前C区 基本核心启动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gpr41基因敲除的RAW264.7细胞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丛 徐方明 +6 位作者 伍婷 张鹏飞 陈昊然 刘艳艳 兰燕虎 李家斌 律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0-803,共4页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基因敲除的RAW264.7细胞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巨噬细胞株。针对gpr41基因作用的功能区域,设计靶向gpr41基因的向导RNA(gRNA),构建pLenticrisprV2重组质...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基因敲除的RAW264.7细胞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巨噬细胞株。针对gpr41基因作用的功能区域,设计靶向gpr41基因的向导RNA(gRNA),构建pLenticrisprV2重组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出重组子测序验证gRNA的有效性。鉴定成功的pLenticrisprV2-gpr41-gRNA重组质粒采用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系RAW264.7。筛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gpr41基因的表达。测序结果证实pLenticrisprV2-gpr41-g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筛选出重组质粒pLenticrisprV2-gpr41-gRNA3转染RAW264.7细胞13号单克隆株的GPR41蛋白不表达。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gpr41基因敲除的巨噬细胞株,为研究gpr41基因在RAW264.7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gpr41 巨噬细胞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C区和BCP区变异与Peg-IFNα-2b疗效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波 刘艳艳 李家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4-1689,1695,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PC区)G1896A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应答的关系及相关变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48周Pe...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PC区)G1896A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应答的关系及相关变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48周Peg-IFNα-2b治疗并随访24周。PCR扩增每位患者第0周和第72周HBV PC和BCP区并测序分析突变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第0、4、8、12、24、36、48、60和72周HBsAg、HBeAg、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V的DNA水平。结果:共14例患者检测为野生型(20.29%),55例患者检测为突变型(79.71%)。野生型较突变型HBeAg基线水平更高(P=0.024)。患者基线和72周时野生型、PC突变型、BCP突变型和PC+BCP突变型所占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P=0.004)。野生型、PC突变型、BCP突变型和PC+BCP突变型患者在72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联合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区和BCP区突变对HBeAg阳性B/C基因型CHB患者Peg-IFNα-2b治疗应答无明显影响,但治疗前后各突变所占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核心区 基本核心启动子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慢性乙型肝炎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敲除RAW264.7细胞的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方明 苏丛 +5 位作者 伍婷 陈昊然 张鹏飞 刘艳艳 兰燕虎 李家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探究GPR43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GPR43基因的小导向RNA(sgRNA),将sgRNA插入pLenticrisprV2质粒中,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含有sgRNA的重组质粒pLenticrisprV2;将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细胞;将扩增的单克隆细胞提取基因组DNA,测序GPR43基因相关序列并与野生型GPR43基因进行比对,确认敲除成功的细胞株(GPR43^-/-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GPR43蛋白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感染GPR43^-/-RAW264.7细胞,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敲除GPR43后,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挑选的单克隆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GPR43蛋白不表达,并且DNA测序结果显示在sgRNA插入位置缺失34个碱基,证明成功敲除GPR43基因。GPR43^-/-RAW264.7细胞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细胞中的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GPR43^-/-RAW264.7细胞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能力降低。结论CRISPR/Cas9技术敲除GPR43基因,抑制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吞噬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 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 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内体/溶酶体适配蛋白2(LAMTOR2)基因缺失加重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小鼠脓毒症
14
作者 朱立雨 张春 +3 位作者 葛小花 孟宝 伍婷 李家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肝组织晚期内体/溶酶体适配蛋白2(LAMTOR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LAMTOR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毒症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繁育获得肝脏LAMTOR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LAMTOR2^...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肝组织晚期内体/溶酶体适配蛋白2(LAMTOR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LAMTOR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毒症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繁育获得肝脏LAMTOR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LAMTOR2^(flox/flox);Alb⁃Cre^(+))和同窝阴性对照组小鼠(LAMTOR2^(flox/flox))。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AMTO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确定LAMTOR2在肝组织的敲除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感染K.pneumoniae,观察24、36、48、72 h的小鼠生存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感染K.pneumoniae 24 h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获得肝组织LAMTOR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在感染K.pneumoniae后生存率降低,肝组织出现更严重损伤;实验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小鼠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结论LAMTOR2在K.pneumoniae感染诱导脓毒症的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 肝脓毒症 晚期内体/溶酶体适配蛋白2(LAMTOR2)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2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孟宝 伍婷 +5 位作者 苏丛 孙雅婷 唐明洋 郭明娟 兰燕虎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Nod2基因肝组织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Nod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引进的Nod2^(flox/+)小鼠自交获得Nod2^(flox/flox)小鼠,同时将Alb-Cre^(+)小鼠与Nod... 目的建立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感染Nod2基因肝组织条件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究Nod2基因在K.pneumoniae感染引起肝脓肿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引进的Nod2^(flox/+)小鼠自交获得Nod2^(flox/flox)小鼠,同时将Alb-Cre^(+)小鼠与Nod2^(flox/+)进行杂交获得Nod2^(flox/+);Alb-Cre^(+)的子代小鼠;将上述两种基因型的子代小鼠进行杂交,获得Nod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Nod2^(flox/flox);Alb-Cre^(+))和同窝阴性对照组小鼠(Nod2^(flox/flox))。提取小鼠脚趾基因组DNA,经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并提取小鼠肝脏,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Nod2基因在肝脏中的敲除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感染K.pneumoniae,观察不同时间点小鼠生存率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利用RT-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感染K.pneumoniae 48 h后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d2^(flox/flox);Alb-Cre^(+)小鼠肝脏NOD2 mRNA表达量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D2蛋白表达量降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在感染K.pneumoniae后生存率降低(中位生存时间60.5 h,P=0.0469),肝组织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病理损伤;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2在K.pneumoniae感染诱导肝脓肿的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 NOD2基因 炎症反应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