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重整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华倩 张梦 +3 位作者 马晓雯 李敏 陈芹 朱宁宁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药物重整干预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以2023年7月入院的45例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11月入院的45例病人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药物重整干预方案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以2023年7月入院的45例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11月入院的45例病人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药物重整方案,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偏差、服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和非计划再入院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2周、31 d、8周时,观察组病人用药偏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31 d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重整方案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重整 缺血性脑卒中 医院-家庭过渡期 用药偏差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华倩 张梦 +2 位作者 马晓雯 李敏 朱宁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规范用药偏差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连续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中出院2周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建模组,...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简易风险评分量表,为规范用药偏差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连续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中出院2周的脑卒中患者400例为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同法抽取基本资料匹配的210例患者进行模型外部验证,并编制用药偏差简易风险评分量表。结果建模组有245例(61.25%)发生用药偏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照护者、用药史是否完整、半年内门急诊或住院经历、长期使用药物数量、服用高风险药品、服药依从性是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H-L检验拟合效果P=0.81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灵敏度为0.873,特异度为0.826;验证组的AUC为0.925,预测正确率为88.57%;最终编制了总分值为10分、截断值为4分、AUC为0.913的简易风险评分量表,评分量表的预测正确率为85.24%。结论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预测用药偏差的发生;简易评分量表可供临床医护人员测评用药偏差高风险患者,以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发生用药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家庭过渡期 用药偏差 用药安全 服药依从性 高风险药品 风险预测模型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以上人群连续代谢综合征评分及其他肥胖指标与心脏代谢性共病关系:基于安徽省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正 王为强 +2 位作者 潘姚佳 傅方琳 孙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44-3350,3358,共8页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及慢性病共病人群的增多,心脏代谢性共病(CMM)已成为危害程度较高的共病。目前对于CMM的预测和干预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心血管疾病和生活方式,而缺乏针对CMM整体的研究。目的探讨代连续代谢综合征评分(cMe...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及慢性病共病人群的增多,心脏代谢性共病(CMM)已成为危害程度较高的共病。目前对于CMM的预测和干预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心血管疾病和生活方式,而缺乏针对CMM整体的研究。目的探讨代连续代谢综合征评分(cMetS)及其他肥胖指标与CMM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确认是否可作为筛查CMM的简易指标,以及估计安徽省中老年人群中预测CMM的临界点。方法纳入2017—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人群1313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CMM组(男779例,女866例)和非CMM组(男53020例,女7672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计算腰高比(WHtR)、腰高比0.5(WHT.5R)、身体圆度指数(BRI)、cMetS。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CMM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CMM的影响因素。绘制cMetS和肥胖指标预测CM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成对样本检验评估不同指标在预测CMM状态中的价值差异性。结果男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腰围(WC)、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WHtR、WHT.5R、BRI、cMetS高于非CMM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WC、MAP、FP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WHtR、WHT.5R、BRI、cMetS高于非CMM组,TC、HDL-C低于非CMM组(P<0.05)。男性、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CMM患病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etS、WHtR、WHT.5R、BRI、BMI升高是男性人群及女性人群CMM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cMetS、WHtR、WHT.5R、BRI、BMI诊断CMM患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男性群体中cMetS的AUC高于WHtR(Z=6.16,P<0.001)、BRI(Z=6.16,P<0.001)、WHT.5R(Z=7.21,P<0.001)、BMI(Z=9.36,P<0.001);女性群体中cMetS的AUC高于WHtR(Z=5.71,P<0.001)、BRI(Z=5.71,P<0.001)、WHT.5R(Z=6.92,P<0.001)、BMI(Z=9.98,P<0.001)。结论在不同性别中,cMetS和其他肥胖指标均与CMM密切相关,且在识别CMM方面cMetS优于其余指标。cMetS可作为诊断CMM的一项新型指标,在预防CMM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心脏代谢性共病 连续代谢综合征评分 安徽省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人群中心脏代谢指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基于2007—2018年NHANES数据的横断面研究
4
作者 孙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评估心脏代谢指数(CMI)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联。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07—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2642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2898名(48.8%),CVD患者1845例(7.0%)。CMI的定义基于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乘以腰围身高比(WHtR)。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评估CMI与CVD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CMI与CVD的关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CMI及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诊断CVD中的有效性。并进行亚组分析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与非CVD组比较,CVD组平均年龄较大,男性比例和非西班牙裔白人比例较高,教育程度和收入较低,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腰围、空腹血糖和TG较高,HDL-C和总胆固醇较低,收缩压、WHtR、脂质积累产物(LAP)、TG/HDL-C和CMI较高,吸烟比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根据RCS分析,CMI与CVD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非线性=0.005)。在一般人群中,无论变量是连续的还是分类的,较高的CMI水平均与CVD独立相关。在多变量模型中,CMI每增加1个单位,CVD的比值比(OR)为1.10(95%CI:1.05~1.15,P<0.001),表明较高的CMI与CVD风险增加有关,导致OR为1.41(95%CI:1.21~1.65,P<0.001)。此外,CMI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HDL-C(0.598比0.585,P=0.006)、TG/HDL-C(0.598比0.582,P<0.001)和TG(0.598比0.567,P<0.001),但低于WC(0.598比0.637,P<0.001)、WHtR(0.598比0.632,P<0.001)和LAP(0.598比0.606,P=0.004)。亚组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CMI升高与CVD呈正相关且为独立关联,CMI有望作为在普通人群中早期筛查和预防CVD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代谢指数 肥胖 内脏脂肪组织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庄冬梅 胡少华 +2 位作者 汪艳 周鹏 朱芙蓉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汉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scale, CAFCPCS),并检验其信效度,形成符合我国老年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翻译、回... 目的 汉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scale, CAFCPCS),并检验其信效度,形成符合我国老年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评估工具。方法 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翻译、回译,通过专家咨询、预调查调适、修订量表。2023年3-6月对安徽省2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4个院区的393名老年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CAFCPCS包括有效的角色扮演、疲劳和屈服、生活失衡、不确定感、照顾知识缺乏等5个维度24个条目。总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3和0.602~0.905;量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7~1.000、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5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9.79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提示模型拟合较理想。结论 中文版CAFCPCS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估我国老年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家庭照顾者 照顾能力 老年人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跑 朱峰 +2 位作者 葛争 周碧 张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9,共8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患儿早期预警的价值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从而为SMPP的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其中普通MPP(54例)和SMPP患儿(4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并进一步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痰组和非黏液栓痰组,比较其淋巴细胞亚群特征。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9^(+)、CD56^(+)绝对计数与铁蛋白、LDH、CRP、D-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绝对计数是S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鉴别诊断SMPP和普通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887、0.856、0.860,其敏感度分别为47.4%、80.8%、82.1%、92.3%,特异度分别为89.7%、87.2%、75%、70.5%。4种淋巴细胞亚群的组合ROC曲线面积为0.983,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92.3%。SMPP组行支气管镜比例、镜下黏液栓痰高于普通MPP组(P<0.05)。黏液栓痰组CD3⁺CD19⁻T细胞及CD4⁺T细胞绝对数显著低于非黏液栓痰组,且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CD3^(+)CD19^(-)T、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数预测SMP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可作为SMPP的潜在预测指标。SMPP镜下发生黏液栓比例高,需积极行支气管镜治疗;T细胞亚群失衡与支气管镜下黏液栓形成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表型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类型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基于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姚佳 傅方琳 +3 位作者 韩正 孙梦 顾怀聪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85-2293,共9页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是否具有差异,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安徽省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探讨其肥胖类型与CM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在安徽省开展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10个项目点,对12个县市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最终纳入70 812名中年(45岁≤年龄<65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专项培训的调查员对受试者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疾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分别分为非肥胖、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不同肥胖亚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男女两组CMM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肥胖亚组与CMM的关系,采用R软件中的Z检验比较男女两组不同肥胖亚组间的效应值差异。结果 共纳入男26 726例,女44 086例。总人群CMM的患病率为14.6%(10 361/70 812),男、女性人群CMM患病率分别为16.6%(4 445/26 726)、13.4%(5 916/44 086)。安徽省中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0%、7.8%、0.5%、2.5%、29.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后,相较非肥胖亚组,外周型肥胖亚组、中心型肥胖亚组、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D的高危风险依次增加(OR=1.665,95%CI=1.599~1.734;OR=1.788,95%CI=1.656~1.930;OR=3.020,95%CI=2.913~3.131;P<0.05)。在男性人群中,与非肥胖亚组相比,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2.008(1.822~2.213)、2.281(1.875~2.774)、4.137(3.799~4.504)],而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574(1.443~1.717)、1.727(1.509~1.976)、2.916(2.721~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男女两组在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3个亚组之间O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了血脂等相关指标后,男性与女性人群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人群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5)。结论 安徽省中年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的风险不同,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最高,其次为中心型肥胖。男性人群中年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较女性更高,应该重点关注此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肥胖症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肥胖类型 性别因素 安徽省 复合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及以上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正 孙梦 +2 位作者 傅方琳 潘姚佳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78-2284,共7页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yG在CMM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人群,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4 455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TyG。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别探究TyG连续变量和不同四分位数对CMM的影响因素,采用Z检验比较组间的OR值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评估潜在的非线性联系,绘制RCS曲线并计算OR=1的分界点。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中CMM组共1 456例(男664例,女792例),非CMM组共92 999例(男38 313例,女54 686例)。男性群体中CMM患者年龄、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中及以上学历、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TyG高于非CMM组,吸烟、饮酒、农民比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MAP、FPG、T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高于非CMM组,在婚、农民比例、TC、LDL-C、HDL-C低于非CMM组(P<0.05)。分别将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按照TyG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男性T1组(TyG 6.90~8.33,n=9 745)、T2组(TyG 8.34~8.67,n=9 744),T3组(TyG 8.68~9.08,n=9 744),T4组(TyG 9.09~11.6,n=9 744);女性F1组(TyG 7.07~8.49,n=13 870),F2组(TyG 8.50~8.82,n=13 870),F3组(TyG 8.83~9.21,n=13 869),F4组(TyG 9.22~11.6,n=13 86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T4组患者CMM患病为T1组的9.045倍(OR=9.045,95%CI=6.372~13.169,P<0.001),F4组患者CMM患病为F1组的7.442倍(OR=7.442,95%CI=5.576~10.080,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4,P=0.410)。男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3.960倍(OR=3.960,95%CI=3.388~4.620,P<0.001),女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4.447倍(OR=4.447,95%CI=3.845~5.137,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6,P=0.224)。RCS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不同性别中TyG指数与CMM风险的非线性关系仍然显著(P_(非线性)<0.05),在不同性别中,TyG>8.82时,CMM风险增加,且曲线斜率显著上升。结论 TyG指数与CMM发生风险在不同性别中均密切相关,并具有相似的预测效力。应特别关注TyG>8.82的个体,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CMM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慢性病共病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安徽省 横截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分析及预后研究
9
作者 亚·娜仁 刘闫 +5 位作者 周霞 朱德坤 陈枫 马争飞 李传辉 孙中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CRA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个月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眼动脉与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81.3%的患者眼部供血来自于同侧颈内动脉,12.1%来自于同侧颈外动脉,6.6%来自于同侧大脑中动脉。80例患者(44.0%)存在患侧眼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69例患者(86.3%)的眼动脉狭窄位于眼动脉起始部。135例患者(74.2%)存在同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10例患者(60.4%)的颈动脉狭窄位于颈动脉球部,88例患者(48.3%)的颈动脉病变为单发,41例患者(22.5%)的颈动脉病变为多发。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76,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R=0.93,95%CI:0.85~0.98,P=0.018)、氧合的灌注不足性黄斑病变(oxygenation-based hypoperfusion maculopathy,OHM)分级(OR=3.12,95%CI:1.09~6.34,P=0.005)、静脉溶栓治疗(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OR=2.75,95%CI:1.08~5.35,P=0.031)、眼动脉无狭窄(OR=1.33,95%CI:1.02~3.41,P=0.026)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RAO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HM分级、IVT、眼动脉无狭窄是CR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脑血管造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与综合干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玉岭 史广鸿 田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3-385,398,共4页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MDRO感染。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开展MDRO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MDRO感染。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开展MDRO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2 384例,病原学送检率为17.91%(11 176例),606例次患者检出MDRO,其中MDRO医院感染292例次(0.47%),社区感染/定植314例次。MDRO医院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的0.65%(75/11 603),降至干预后的0.26%(36/13 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MDRO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群不同肥胖代谢表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尿酸作为其潜在因素
11
作者 顾可羿 潘姚佳 +4 位作者 韩正 付晓雅 顾瀚东 杨菲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37,共7页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人群,并进一步探讨SUA是否作为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2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BMI和代谢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MHO组、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组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UA与baPWV及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UA对baPWV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对高baPWV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根据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分组后,MHNO、MHO、MUNO和MUO组高baPWV水平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分别为3.9%、9.8%、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60.722,P<0.001);MHNO组、MHO组、MUNO组和MUO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8.9%、10.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56.444,P<0.001)。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和文化程度后,MHNO、MHO、MUNO、MUO四组高baPWV的患病风险依次增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也依次增高(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和A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UA可能是潜在影响因素。此外,应当关注青年MHO人群,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代谢综合征 代谢健康型肥胖 血清尿酸 尿酸肌酐比值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正常人群中身体圆度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性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杨菲 韩正 +3 位作者 付晓雅 顾瀚东 顾可羿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98-2805,共8页
背景由于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衡量内脏脂肪组织的新型肥胖指标,目前少有学者研究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的患病风险。目的探讨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高危风险的关系... 背景由于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衡量内脏脂肪组织的新型肥胖指标,目前少有学者研究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的患病风险。目的探讨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高危风险的关系,探究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在这种关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2021年参与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BMI处于18.5~23.9 kg/m2的42437名研究对象,经统一培训人员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疾病史和相关生化指标。根据性别和是否患有CMM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非CMM组(n=14546)、男性CMM组(n=2741)、女性非CMM组(n=20901)和女性CMM组(n=4249),分别根据不同性别BRI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个水平(男,M1、M2、M3、M4;女,F1、F2、F3、F4)。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CMM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RI四分位水平与CMM患病风险的关系。采用R 4.4.2软件的mediate函数探究在调整协变量后的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收缩压在BRI与CMM之间关联的中介效应,并通过medsens函数对TyG指数的中介效应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男性群体中CMM组年龄、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比例、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空腹血糖(FPG)、TyG指数、BRI、收缩压、舒张压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比例高于非CMM组(P<0.05),吸烟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TC、TG、LDL-C、RC、FPG、TyG指数、BRI、收缩压、舒张压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比例高于非CMM组(P<0.05),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比例、HDL-C低于非CMM组(P<0.05)。不同性别的BRI四分位水平中CMM患病率、饮酒比例、TC、TG、LDL-C、RC、FPG、TyG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MM的患病率随BRI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男P_(趋势)<0.001,女P_(趋势)<0.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CMM患病率不同(P<0.001),且CMM人群中≥50岁占比(男89.4%,女91.2%)远高于<50岁(男10.6%,女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与BRI M1/F1水平相比,M2/F2、M3/F3、M4/F4水平的CMM患病风险均增加(P<0.001)。在BRI与CMM患病之间关联的中介分析中,调整性别、年龄、学历、吸烟及饮酒等协变量后,TyG指数介导占比(54.62%,95%CI=50.19%~60.00%)高于RC(22.98%,95%CI=20.70%~26.00%)和收缩压(24.05%,95%CI=22.05%~27.00%),明显介导了BRI与CMM患病之间的关联。结论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BRI水平与CMM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而TyG指数对这种关联起明显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身体圆度指数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索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负荷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因果关系
13
作者 褚学红 申英杰 +7 位作者 王耀楼 董晓 刘圆圆 冯艳 姜缪文 李明 吉训明 吴川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共12页
目的探究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extensive perivascular space,EPVS)负荷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包括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 目的探究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extensive perivascular space,EPVS)负荷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包括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研究不同部位的EPVS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关联。采用多种MR方法评估EPVS负荷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多变量MR以减轻潜在的混杂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结果的稳健性。随后,利用Meta分析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不同部位EPVS负荷与IS之间因果关系的数据。此外,采用反向MR观察各种IS类型对EPVS的影响。最后,进行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以评估暴露和结果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脑白质(OR=1.12,95%CI:1.01~1.25;P=0.04)和基底节(OR=1.57,95%CI:1.30~1.89;P<0.01)中的EPVS负荷均是IS的显著危险因素。基底节中的EPVS负荷也是小动脉闭塞型IS的危险因素(OR=4.56;95%CI:2.57~8.27;P=5.95×10^(-7))。此外,IS和TIA后,基底节EPVS负荷似乎也存在潜在的增加。结论广泛的白质和基底节血管周围间隙负荷可能是预测IS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负荷 缺血性卒中 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
14
作者 朱晓闪 宋鸿 朱桂平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颈椎操和中药封包辅助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效果、颈椎活动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各方向的颈椎活动度明显高于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 d和15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01±0.64)分、(2.49±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2±0.90)分、(4.3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为6.45%。结论中药封包联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感,且安全可靠,具有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颈椎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疼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诺模图模型的构建
15
作者 罗盼权 肖楠平 +2 位作者 郭涛 张鹤瑞 彭世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诺模图来预测AEG患者3年和5年DFS,C指数和校准曲线图评估诺模图的性能。结果326例AEG患者中,年轻组(<70岁)281例,老年组(≥70岁)45例。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龄、TNMⅠ~Ⅱ期和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DFS较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3年和5年校正曲线表明诺模图预测效能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AEG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构建并验证的诺模图可用于预测AEG患者的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无病生存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TNM分期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所致脑小血管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
16
作者 程先茹 栾兴华 +1 位作者 曹立 田沃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28,I0001,共4页
报道1例由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se,MTHFR)基因突变所致脑小血管病、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例。患者为61岁男性,表现为舌根发硬伴言语不清、同时有双手麻木及双下肢乏力。既往反复发生脑梗死、脑出... 报道1例由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se,MTHFR)基因突变所致脑小血管病、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例。患者为61岁男性,表现为舌根发硬伴言语不清、同时有双手麻木及双下肢乏力。既往反复发生脑梗死、脑出血,伴脑白质病、脑微出血等。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66.2μmol/L。头颅磁共振提示右侧顶枕叶、胼胝体左侧压部亚急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皮肤病理提示小纤维密度正常,表皮和真皮内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超微电镜提示真皮层内广泛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肿胀。全外显子测序提示MTHFR基因c.665C>T(p.A222V)纯合致病性突变。经治疗1个月后,血Hcy降至20.5μmol/L。本报道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不仅与脑白质病变有关,也可导致皮肤小血管病变,应重视该类人群外周血管筛查,以早期干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皮肤活检 表皮神经纤维密度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莲苷A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17
作者 牛民主 殷丽霞 +6 位作者 乔通 尹林 张可妮 胡建国 宋传旺 耿志军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50 mg/kg),8只/组。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通过DAI评分、结肠长度、脾指数、结肠组织HE染色及组织炎症评分、ELISA和RT-qPCR检测的肠黏膜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水平评估ESA对小鼠肠炎症状的影响;采用AB-PAS染色标记杯状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水平(ZO-1和Claudin-1),评估ESA对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分为Control组(M0组)、LPS(1μg/mL)+IFN-γ(20 ng/mL)诱导组(M1组)和ESA治疗组(ESA组,5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ESA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外模型M1型极化标志物(CD86)比例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并使用信号通路激活剂RO8191(20μmol/L)干预,分析ES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ESA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长度缩短及DAI评分、脾指数、组织炎症评分的升高(P<0.05);HE结果显示,ESA可保护肠道固有层,减轻肠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和RT-qPCR显示,ESA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黏膜组织相关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的高表达(P<0.05);AB-PAS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SA可保护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黏液屏障和机械屏障的损伤。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ESA可降低DSS诱导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的阳性比例(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体内外ESA治疗组p-JAK2和p-STAT3水平低于诱导组(P<0.05);体外经JAK2/STAT3激活剂RO8191干预后显示,ESA药物治疗未能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阳性比例增加(P<0.05)。结论 ESA可靶向拮抗JAK2/STAT3通路活化介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因子导致的肠道屏障的损伤,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莲苷A 炎症性肠病 肠屏障 巨噬细胞极化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慧秋 刘丽 +2 位作者 刘玲 沙梦龙 鲁海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疾病组,另于同时间段招募1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疾病组,另于同时间段招募1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疾病组在入院48 h后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按照有无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及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绘制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入院48 h后外周血各项Th1/Th2细胞因子及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价值。结果疾病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1%,不同感染类型患者革兰阴性菌占比均较高;感染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创伤部位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创伤部位医院感染患者IL-2、INF-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IL-2、IFN-γ、IL-4、IL-10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特异度高于各个指标单独预测(P<0.01),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灵敏度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IL-2、IFN-γ水平下降,IL-4、IL-10水平升高,Th1向Th2漂移,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上述趋势更明显,此类患者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且各细胞因子水平联合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路径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纪凯 桑凌志 +3 位作者 颜羽赫 王正盛 陈雪飞 陈任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6,共5页
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抓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对于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共生行为不仅在生物学中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能看到共生现象。共生理论与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本研究基于共生理... 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抓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对于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共生行为不仅在生物学中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能看到共生现象。共生理论与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本研究基于共生理论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共生系统,分析梳理建设路径,以期为国内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与对策建议。安徽省按照“五包十统一”路径,从营造正向积极的共生环境、构建一体化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建立协同联动高质的共生单元三个维度,以资源共享、医防融合、群众受益、协调发展为方向,全力打造具有安徽省特色的整合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 医联体 共生理论 安徽省 共生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华倩 陈芹 +7 位作者 薛梦婷 张梦 赵玉洁 夏玲玲 王先灿 梁婉滢 王楠 朱宁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出院2周、8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190例,通过电话回访,采用用药偏差评估工具评估其用药偏差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出院8周患者的用药偏差发生率(6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出院2周、8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190例,通过电话回访,采用用药偏差评估工具评估其用药偏差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出院8周患者的用药偏差发生率(65.26%)高于出院2周的患者(56.32%);出院2周和8周的患者,药物种类减少(42.94%,54.87%)为主要偏差类型;心脑血管药类是出院2周时偏差的主要药物种类,遗忘(22.70%)和药物吃完后未及时开药(16.56%)为主要偏差原因;心脑血管药类为出院8周患者偏差的主要药物种类,症状好转而加药或减药(22.12%)和遗忘(16.37%)为主要偏差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诊断数量多是出院2周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相对较轻和出院医嘱用药数量多是出院8周患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内的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出院时间患者用药偏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出院时间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积极探讨预防患者过渡期用药偏差的有效措施,确保其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用药偏差 医院-家庭过渡期 合理用药 慢性病 服药依从性 过渡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