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度测量及其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娟 许为青 赵海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测量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度,探讨其对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及重建听力的影响。方法49例(50耳)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病情行伴或不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均以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术中测量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 目的测量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度,探讨其对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及重建听力的影响。方法49例(50耳)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病情行伴或不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均以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术中测量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度,术后每周随访一次至干耳,术后半年复查纯音听阈,分析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厚度、干耳与否、干耳时间、鼓膜生长情况、术前和术后半年0.5、1.0、2.0、3.0kHz频率的纯音听阈。结果50耳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的平均厚度为0.87±0.08mm(0.72~1.07mm),干耳时间3~12w,中位数3w;42耳术后随访半年,鼓膜形态、色泽良好;其中31耳患耳气骨导差缩小,听力提高,另11耳听力结果未纳入分析。结论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的厚度较恒定,作为修复中耳材料具有干耳时间较短、利于听力改善、并发症较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 鼓室成形术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在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蒋劲松 李大鹏 +3 位作者 黄辉 何苗 柴伟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在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采用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充填乳突术腔实施乳突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 目的探讨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在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中采用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充填乳突术腔实施乳突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干耳时间、听力变化、外耳道形态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86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干耳时间5~12周,平均6.4周;患耳0.5~4 kHz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55.10±5.70 dB HL降低至32.82±2.48 dB HL,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1.21±5.16 dB缩小至术后15.68±3.44 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耳后双蒂肌骨膜瓣联合骨粉、外耳道皮瓣行乳突腔缩窄术,有效弥补了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的不足,可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膜瓣 乳突腔填塞 中耳胆脂瘤 开放式乳突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乳突切开最小面积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盼盼 孙敬武 +2 位作者 陈建文 侯晓燕 孙家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索顺利经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所需最小乳突切开面积,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帮助。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在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操作的情况下,逐渐切开乳突,能完成46例人工耳蜗植入,并按年龄进行分两组(3岁以下组... 目的探索顺利经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所需最小乳突切开面积,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帮助。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11月期间,在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操作的情况下,逐渐切开乳突,能完成46例人工耳蜗植入,并按年龄进行分两组(3岁以下组和大于等于3岁组),测量乳突骨皮质切开范围大小,包括乳突切开的前后径、上下径及其面积,并计算出平均值。结果乳突骨皮质切开形状为类三角形,上缘前后径的距离,左耳为(25.86士13.63)mm,右耳为(23.52士5.72)mm。上下径的距离左耳为(10.61士5.15)mm,右耳为(17.87士4.52)mm。切开的面积左耳(352.4士17.16)mm2,右耳为(414.2士12.01)m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乳突切开面积和年龄较大者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面隐窝入路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在不影响砧骨短脚暴露、面神经隐窝开放、圆窗膜暴露或鼓岬开窗、电极插入增加手术操作难度的情况下,最小程度的切开乳突,减少创伤和术后耳后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人工耳蜗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乳突腔骨质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丛利 孙家强 +2 位作者 侯晓燕 陈建文 孙敬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应用自体乳突区皮质骨回放覆盖乳突切开后骨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成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组),术中均采用切除的自体乳突区皮质骨片回放重建乳突切开后骨缺... 目的探讨在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应用自体乳突区皮质骨回放覆盖乳突切开后骨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成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组),术中均采用切除的自体乳突区皮质骨片回放重建乳突切开后骨缺损的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患者耳后伤口痊愈情况、有无并发症;于术后1月开机时及术后3、6月检测助听听阈,并与同期未行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乳突腔骨质缺损的同类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修复组术后无一例出现耳后皮肤凹陷,均没有发生创面感染、急慢性中耳炎及颅内并发症,回放的皮质骨片愈合良好;术后复查所有患者耳蜗植入体无移位,术后1月开机时患者的平均助听听阈较术前提高约70dB(P<0.05),术后1、3、6月平均助听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效果良好。结论在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用自体乳突区皮质骨重建乳突腔皮质骨缺损能够避免耳后的凹陷,保证乳突的通气,有利于植入体的稳定性,且术后助听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乳突区皮质骨 乳突区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佩戴助听器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NRT阈值及T值、C值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 孙家强 +1 位作者 孙敬武 张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佩戴助听器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神经反应遥测值(NRT)以及T值(the subjective threshold,T-level)、C值(maximal comfort level,C-level)的影响。方法 45例单耳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按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及开始佩戴助听器的年龄分... 目的研究术前佩戴助听器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神经反应遥测值(NRT)以及T值(the subjective threshold,T-level)、C值(maximal comfort level,C-level)的影响。方法 45例单耳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按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及开始佩戴助听器的年龄分为3组,HA1组(n=17)为术前佩戴助听器大于6个月且佩戴年龄小于3.5岁,HA2组(n=8)为术前佩戴助听器大于6个月且佩戴年龄大于3.5岁,NHA组(n=20)为未佩戴助听器组,比较各组术后电极阻抗值和3、6、12个月的NRT值及T值、C值的差异。结果 NHA、HA1和HA2三组术后电极阻抗值均值分别为10.9±2.1、10.5±2.3、10.7±2.7kΩ,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术后12个月时的C值外,HA1组术后3、6、12个月时的NRT阈值及T值、C值均较NHA组低(P<0.05或0.01),术后3、6、12个月时,HA1组三项均值均较HA2组低(P<0.05),而HA2组与NHA组三项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早期(小于3.5岁)佩戴助听器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NRT、T值及C值均较术前未佩戴助听器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 神经反应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任冬冬 孙敬武 +1 位作者 万光伦 沈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9-180,188,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CO2 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其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只红目豚鼠分3组,每组8只,分别以功率为1、2、3W ,功率密度分别为796、15 92、2 388W /cm2 的CO2 激光照射左耳耳蜗底周,以右耳为对照,术前及处死前分别行...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CO2 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其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只红目豚鼠分3组,每组8只,分别以功率为1、2、3W ,功率密度分别为796、15 92、2 388W /cm2 的CO2 激光照射左耳耳蜗底周,以右耳为对照,术前及处死前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分术后即刻和术后3周两批断头处死,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 激光照射术后即刻3组豚鼠听阈较术前明显升高( 1W组P <0 .0 5 ;2W组P <0 .0 5 ;3W组P <0 .0 1) ,照射后3周1W组听阈基本恢复(P >0 .0 5 ) ,2W、3W组听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 .0 5 )。照射后即刻,光镜下见3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肿胀,硝酸银浓染,血管纹血管扩张;照射后3周,扫描电镜观察1W组内耳结构轻微改变,2W组出现散在的外毛细胞静纤毛的倒伏,排列紊乱,3W组出现外毛细胞静纤毛严重缺失、破坏和融合呈球状。结论 应用CO2 激光行耳科手术时,应注意功率及功率密度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手术 听性脑干反应 显微镜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对大鼠ABR反应阈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芳利 罗彬 +1 位作者 孙敬武 陈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0、7、14天组,每组7只,每组再...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听皮层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噪声暴露后0、7、14天组,每组7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和暴露组(4只);将暴露组大鼠暴露于频率4kHz以上、100dBSPL白噪声2小时建立噪声性听觉损伤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0天(O.5~2小时)、第7天、第14天时检测各组大鼠的ABR反应阈;取噪声暴露后0天(2~4小时)、第7天、第14天各组大鼠的听皮层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标记各组听皮层中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①在噪声暴露后0.5~2小时暴露组大鼠的ABR反应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4天时基本恢复正常;②在噪声暴露后2~4小时暴露组大鼠听皮层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78.76±16.11个/mm^2)明显多于对照组(38.43±9.27个/mm^2)(P〈0.05),第7天和第14天时暴露组GAIN7阳性神经元数量(32.22±8.61个/mm^2和29.55±11.61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43.58±12.87个/mm^2和43.14±12.44个/mm^2)(均P〈0.05)。结论噪声暴露使大鼠ABR反应阈发生了暂时性阈移,听皮层GAD67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噪声暴露后先增多后减少,可能与噪声性聋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听皮层 谷氨酸脱羧酶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硅胶膜置入治疗喉蹼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浩 孙敬武 万光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喉硅胶膜置入治疗喉蹼的效果。方法 16例喉蹼患者,1例儿童13岁,15例成人,年龄20~77岁,平均46.9±14.4岁。既往有双侧声带手术史(声带息肉、声带角化)7例,喉乳头状瘤手术史1例,喉癌手术史4例,喉部外伤史4例。表...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喉硅胶膜置入治疗喉蹼的效果。方法 16例喉蹼患者,1例儿童13岁,15例成人,年龄20~77岁,平均46.9±14.4岁。既往有双侧声带手术史(声带息肉、声带角化)7例,喉乳头状瘤手术史1例,喉癌手术史4例,喉部外伤史4例。表现为声嘶11例,呼吸困难5例,其中气管切开1例;16例患者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切开喉蹼后置入喉硅胶膜,2~4周后取出,随访3~24个月,平均13.1±6.7月。取出硅胶膜后1、2、3个月时行频闪喉镜检查,观察患者的发声及呼吸情况。结果 11例术前表现为声音嘶哑的患者,术后无再发粘连,发声明显改善;5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中,1例儿童患者术后一月再发粘连,再次手术后,随访3月无粘连,音质改善满意,其余4例术后无呼吸困难,音质改善,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声嘶。1例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结论支撑喉镜下喉硅胶膜置入术治疗喉蹼可改善患者的发声及呼吸功能,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蹼 喉镜 硅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梅尼埃病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及冷热试验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文君 罗彬 +1 位作者 管锐瑞 许为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听力分期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MD患者55例(52.8±15.8岁),按MD听力... 目的探讨不同听力分期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MD)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冷热试验(caloric tes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MD患者55例(52.8±15.8岁),按MD听力分期标准分为1期9例(48.8±13.8岁),2期9例(46.0±16.3岁),3期23例(50.3±13.5岁),4期14例(53.5±16.2岁),分别行oVEMP检测及冷热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1、2、3、4期MD患者oVEMP异常率分别为55.6%(5/9)、66.7%(6/9)、78.3%(18/23)、78.6%(11/14),冷热试验异常率分别为22.2%(2/9)、33.3%(3/9)、78.3%(18/23)、85.7%(12/14);可引出oVEMP的1、2、3、4期MD患者其振幅分别为4.3±4.0、3.5±2.3、2.5±2.4、1.3±0.5μV。结论 MD患者oVEMP及冷热试验异常率随其听力受损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oVEMP振幅呈下降趋势,提示椭圆囊与水平半规管的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冷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喉镜下CO_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召灵 吕秋萍 +2 位作者 孙敬武 万光伦 汪银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例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和3例双侧声带完全麻痹(有不同程度声嘶及呼吸不畅)患者实施了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其中,8例...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对6例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和3例双侧声带完全麻痹(有不同程度声嘶及呼吸不畅)患者实施了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其中,8例进行了手术创面黏膜吻合术。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频闪喉镜检查观察声门裂大小及通气情况,并由患者本人和医疗小组共同完成发声质量评估。结果术前行频闪喉镜检查示:6例声带不完全麻痹者声带内收正常,外展受限,仅达旁正中位,其中3例已行气管切开者吸气时声门裂后端宽约1~2mm,3例双声带完全麻痹者发声时声门不能闭合,吸气时声门裂后端宽约3~3.5mm。术后随访11~34个月,7例无呼吸困难,均能保持术前的嗓音质量,1例术后1个月局部肉芽增生,另1例术后6个月后瘢痕挛缩,不能堵管,该2例均再次手术后呼吸平稳,未再次出现呼吸困难,但1例发声质量较前次手术后差。术后频闪喉镜检查,所有患者喉内手术创面黏膜愈合良好,声门裂后1/3形成近三角形裂隙,声门裂后端深吸气时宽度均大于4mm。结论 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可有效改善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呼吸困难,发声功能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激光手术 杓状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鼓膜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栋 许为青 +1 位作者 汪银凤 万光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穿孔后其软骨厚度及软骨膜内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45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每只豚鼠分别于左侧耳制作鼓膜穿孔模型后立即采用同侧耳甲腔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植入修补鼓膜,植入前先测... 目的探讨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穿孔后其软骨厚度及软骨膜内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45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每只豚鼠分别于左侧耳制作鼓膜穿孔模型后立即采用同侧耳甲腔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植入修补鼓膜,植入前先测量并记录植入复合体的厚度,分别观察术后2周(A组)、6周(B组)及12周(C组)植入复合体的厚度、软骨膜内血管密度;另取B组5只豚鼠的右耳(对照组)行鼓膜穿孔造模,不行鼓膜修补术。结果 A、B、C三组豚鼠左耳鼓膜穿孔平均愈合时间为3.8±0.84天,对照组鼓膜穿孔自愈时间为7.2±0.84天;A、B、C三组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植入前厚度分别为0.199±0.023、0.198±0.017、0.193±0.021mm,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2周(A组)植入体厚度为0.227±0.024mm,较植入前增厚,植入后6周(B组)植入体厚度为0.191±0.016mm,较植入前无变化(P>0.05),但较植入后2周(A组)变薄(P=0.016),植入后12周的C组植入体厚度为0.169±0.017mm,较植入前明显变薄(P<0.05),且较植入后2周(A组)、6周(B组)厚度变薄(P=0.00);植入后第2、6周,软骨膜单位面积中血管数量分别为13.28±2.49、7.71±2.49个,第2、6周时重建鼓膜的组织学结构为鳞状上皮层、纤维-软骨膜层、软骨层、粘膜层,第12周时为鳞状上皮层、软骨层及粘膜层。结论耳廓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鼓膜的愈合时间短于鼓膜自行愈合的时间;植入后复合体的厚度较植入前先增厚再变薄,软骨膜层血管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重建鼓膜最终组织学分层与正常鼓膜组织学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软骨-软骨膜 组织学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玉洁 罗彬 +2 位作者 许为青 孙敬武 管锐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43例确诊为VM的患者(VM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VM组患者中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异常例数分别为10例(23.3%)、14例(32.6%)、18例(41.9%)、14例(32.6%)、13例(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例(0%)、3例(10.0%)、5例(16.7%)、1例(3.3%)、0例(0%)](P<0.05),而声导抗、cVEMP及vHIT中的水平不对称性比异常例数分别为3例(7.0%)、10例(23.3%)、3例(7.0%),与对照组[分别为0例(0%)、7例(23.3%)、2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VM患者中,oVEMP振幅比(amplitude ratio,AR)及耳间不对称比(interaural asymmetric ratio,IAR)的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1.9%及34.9%。结论 V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功能损害,纯音测听、冷热水试验、oVEMP及vHIT中的水平增益、代偿性扫视结果有助于VM患者的诊断及与其他前庭性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功能 冷热水试验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视频头脉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