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罗丹 温跃春 季青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of Controlled Trials、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时... 目的对比分析小梁切除术分别联合Ologen植入与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of Controlled Trials、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将获得的临床对照研究,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临床对照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组114例,小梁切除术联合MMC组123例),质量评分均大于16分,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Ologen植入组术后患者眼压减低,但眼压降低百分率与MMC治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在青光眼药物种数治疗减少、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治疗青光眼在长期眼压控制成功率方面与小梁切除术联合MMC治疗效果相当,在避免MMC治疗引发的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Ologen植入 丝裂霉素C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双眼遮盖及体位控制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魏莹莹 王志玲 +3 位作者 邹皋城 周恩亮 柯根杰 顾永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双眼遮盖对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手术患者197例197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100眼、对照组97例97眼,试验组...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双眼遮盖对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手术患者197例197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100眼、对照组97例97眼,试验组术前给予患者约12 h双眼遮盖并使裂孔保持最低位,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裂孔情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分级、视网膜脱离等。综合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以及B超定量方法综合判断视网膜下积液情况。根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记录每例患者手术方式、时间和术中情况,并随访术后视网膜复位时间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4例4眼视网膜下积液减少,试验组有38例38眼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行巩膜扣带术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27例27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31例31眼)者在术中操作、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试验组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视网膜下积液减少者(11例11眼)与视网膜下积液未减少者(31例31眼)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试验组视网膜下积液减少与未减少者之间在PVR分级和年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和PVC分级较轻是促进视网膜下积液吸收的独立因素(均为P <0. 05)。结论术前双眼遮盖及保持体位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对于PVR较轻的年轻患者更为有效。对于行巩膜扣带术患者能够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术中操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也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遮盖 体位控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液中MMP-9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永昊 石磊 +1 位作者 柯根杰 孙思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玻璃体中MMP-9的质量浓度,探讨该分子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例PDR患者,15例PVR患者和5例ARN患者玻璃体中MMP-... 目的通过检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患者玻璃体中MMP-9的质量浓度,探讨该分子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例PDR患者,15例PVR患者和5例ARN患者玻璃体中MMP-9的质量浓度,以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玻璃体中MMP-9的质量浓度PDR组为(2.10±0.51)ng/mL,PVR组为(1.61±0.22)ng/mL,ARN组为(4.00±0.49)ng/mL,与RD组(1.37±0.11)ng/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玻璃体中MMP-9的质量浓度都显著升高,提示MMP-9可能在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急性视网膜坏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组织透明质酸合成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凯 何为民 罗清礼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mRNA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球后脂肪组织及眼外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2000—2005年确诊并行眼眶减压术或斜视矫正术的TAO患者21例为TAO组,获得眼外肌标本18个,脂肪标本17个;Ⅱ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mRNA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球后脂肪组织及眼外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2000—2005年确诊并行眼眶减压术或斜视矫正术的TAO患者21例为TAO组,获得眼外肌标本18个,脂肪标本17个;Ⅱ期义眼台植入患者、眼袋整形者及共同性斜视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共获得眼外肌组织标本17个,脂肪组织标本11个。所有标本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测量吸光度(A)值,计算HAS2mRNA的表达。依据活动期的临床表现对TAO患者进行临床活动性评分(CA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HAS2mRNA在待测眼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与TAO患者CAS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 TAO组患者眼外肌和脂肪间质组织HAS2明显黄染,对照组均呈轻度黄染。TAO组和对照组的眼外肌组织中HAS2mRNAA值分别为191.133±48.898和133.200±4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CI:24.275~91.590);TAO组和对照组眶脂肪组织中HAS2mRNAA值分别为50.430±26.812和33.048±11.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P=0.028)(95%CI:2.099~32.664);CAS与TAO脂肪组织中HAS2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44,P=0.868),与肌肉组织中HAS2mRNA的表达呈弱正相关性(r=0.496,P=0.036)。结论 TAO患者HAS2mRNA的高表达是造成眶后透明质酸堆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透明质酸合成酶 透明质酸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蛋白1(AP-1)在豚鼠进展性近视巩膜重塑中与Ⅰ型胶原的表达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展欣 朱子诚 +1 位作者 孙思勤 张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中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的动态表达变化以及与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1周左右的三色豚鼠75只,随机抽取50只遮盖左眼建立形觉剥夺近视组(FDM组,50眼),其右眼作为自身对照组(50眼),... 目的研究近视眼巩膜重塑中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的动态表达变化以及与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1周左右的三色豚鼠75只,随机抽取50只遮盖左眼建立形觉剥夺近视组(FDM组,50眼),其右眼作为自身对照组(50眼),其余25只豚鼠双眼均未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50眼),分别测量并记录空白对照组和FDM组豚鼠在遮盖前(0周)及遮盖后2周、4周、6周及遮盖4周去遮盖1周(4/-1周)时的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于上述5时间点分别处死豚鼠并制备巩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各组豚鼠巩膜中遮盖不同时间点AP-1和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FDM组的豚鼠屈光度均为远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FDM组由遮盖前(0周)时的远视眼(2. 09±0. 31) D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变成近视眼[(-1. 23±0. 68) D、(-4. 17±0. 58) D、(-7. 07±0. 55) D、(-2. 67±0. 59) D],眼轴长度由遮盖0周(5. 93±0. 38) mm到遮盖2周、4周、6周及4/-1周后逐渐增加[(6. 62±0. 37) mm、(7. 30±0. 35) mm、(7. 99±0. 31) mm、(6. 97±0. 32) mm],与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比较,遮盖后各个时间点FDM组豚鼠近视屈光度明显升高,眼轴测量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各组巩膜组织均有AP-1和Ⅰ型胶原蛋白与mRNA表达,遮盖前空白对照组、自身对照组与FDM组豚鼠巩膜组织中AP-1和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FDM组中AP-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逐渐减弱(均为P <0. 05),AP-1和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也相应逐渐下调(均为P <0. 05),两者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在近视巩膜重塑过程中,AP-1可能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信号转录因子参与调控Ⅰ型胶原的合成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巩膜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激活蛋白-1 Ⅰ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p1信号通路靶向调控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分泌与合成胶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应充慧 朱子诚 +1 位作者 孙思勤 张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特异性蛋白1(Sp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Ⅰ型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外检测Sp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用不同处理的4组细胞做qRT-PCR及We...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特异性蛋白1(Sp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Ⅰ型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外检测Sp1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分别用不同处理的4组细胞做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p1与Ⅰ型胶原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p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和mRNA量在TGFβ1组中均表达增强(P<0.05)、TGFβ1+TGFβ1抑制剂组表达均减弱(P<0.05)、TGFβ1+Sp1抑制剂组中的表达弱但比TGFβ1+TGFβ1抑制剂组强(P<0.05)。结论TGFβ1可以促进Sp1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从而认为TGFβ1可以通过Sp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Ⅰ型胶原合成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特异性蛋白-1 Ⅰ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VEGF基因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丹 方玉华 彭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研究以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RB的新方法。方法将一定量的反义VEGF基因转染到RB细胞系H... 目的研究以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RB的新方法。方法将一定量的反义VEGF基因转染到RB细胞系HXORb44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HXORb44细胞中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VEGF蛋白在反义VEGF基因转染后的HXORb44细胞胞浆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转染前的VEGF蛋白的灰度值为172.86±15.56,转染后的灰度值为243.41±18.62(灰度值与免疫染色强度成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半定量RTPCR表明VEGFmRNA在转染后的HXORb44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8±0.05,和转染前的表达量0.952±0.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反义VEGF基因能显著抑制HXORb44细胞中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反义基因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