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27
1
作者 乔晓斐 江启成 +2 位作者 宋瑰琦 王真 黄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临床使用与管理情况,为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提供建议与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2012年间经安徽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专科护士进行自评与他评调查。结果:初级职称人... 目的:了解安徽省专科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临床使用与管理情况,为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提供建议与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6-2012年间经安徽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专科护士进行自评与他评调查。结果:初级职称人员占49.27%;专科护士主要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占92.58%;机构间培养专科护士数量差距大;18.0%专科护士脱离原临床直接护理岗位;82%的专科护士主要从事临床一般护理,在高级临床护理实践、护理业务管理、科研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结论 :专科护士是一支年轻的护理队伍,选拔标准低;专科护士数量配置不合理,机构培养专科人才缺乏长期规划,专科护士流失严重;医院对专科护士缺乏专职化管理,重培养、轻使用,使其高级临床实践职能发挥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人力资源 现状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宁玲 刘红军 +2 位作者 李春 徐应永 杨林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5,35,共4页
目的研究某院儿科血液病患儿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儿病历36份,对其所获取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 目的研究某院儿科血液病患儿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并发医院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儿病历36份,对其所获取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儿诊断为急性白血病者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恶性淋巴瘤2例。临床特点:体温≥39℃伴畏寒寒战31例(86.11%),血压下降13例(36.11%),皮肤软组织炎性小肿块9例(25.00%),腹痛、腹泻6例(16.67%),肛周及会阴部红肿伴疼痛6例(16.67%);表现泌尿道感染1例(2.78%),肺炎8例(22.22%)。发生血流感染时多数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感染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而对甲氧西林部分敏感。36例医院血流感染好转率为86.11%,病情加重和病死率为13.89%。结论儿科血液肿瘤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多,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进展快、病势凶险,故对其应重点监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儿童 医院感染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秦玉霞 李惠萍 +4 位作者 韦学萍 姚勋霞 邓敏 叶祺 白璐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6期1979-1982,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 [目的]观察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医疗体制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院区10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进行研究;两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另外给予延续护理服务,延续到病人出院后6周;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周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MLHFQ得分)。[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出院后6周,干预组MLHFQ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1.118分±2.179分、5.490分±2.434分,P=0.000)。MLHFQ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对照组仅症状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企业内控基本规范 完善医院内部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戴智敏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1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解读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内控基本... 1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解读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内控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均需施行该规范,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丁以锟 吕维富 +2 位作者 周春泽 鲁东 唐文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确诊肝癌行根治性肝切除且术后行TACE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2个月内影像学检... 目的探讨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确诊肝癌行根治性肝切除且术后行TACE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2个月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行预防性TACE者为预防组;按期随访直至复发再行TACE者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术后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预防组为38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56.8%、56.8%,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5.2%、43.4%、30.4%,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预防组和对照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在单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是否行预防性TACE是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肿瘤直径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肿瘤直径也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术后 生存 预防 肝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对全麻食管癌手术苏醒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6
作者 章敏 谢言虎 +2 位作者 周玲 李传耀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技术对食管癌手术苏醒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温毯+输液输血加温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2h(T2)、手术结束时(T3...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技术对食管癌手术苏醒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温毯+输液输血加温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2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h(T4)的鼻咽温,及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寒战、术后感染及住院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1、T3、术后2d(T5)及5d(T6)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C组在T2~T4时的鼻咽温较T1时明显降低(P〈0.05);W组在T2~T4时的鼻咽温明显高于C组(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W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3时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均明显下降,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在T3时,W组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明显高于C组,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技术具有保护患者体温、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体温保护 食管肿瘤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麻醉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谢言虎 凡小庆 +4 位作者 高燕春 潘建辉 王瑞婷 柴小青 陈昆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6-1028,共3页
我国剖宫产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随着国家二胎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scar uterus)妊娠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1]。瘢痕子宫是指因前次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穿孔修补术等手术而子宫留存瘢痕者。瘢痕子宫可导致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及... 我国剖宫产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随着国家二胎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scar uterus)妊娠的发生率也会越来越高[1]。瘢痕子宫是指因前次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穿孔修补术等手术而子宫留存瘢痕者。瘢痕子宫可导致盆腹腔粘连、子宫破裂及胎盘植入,而前置胎盘可导致孕妇早产、大出血甚至需要施行子宫切除。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时,其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前置胎盘 剖宫产麻醉 盆腹腔粘连 前次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胎盘粘连 穿孔修补术 计生政策 胎盘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介入碎栓及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学彬 吕维富 +4 位作者 孙一兵 汪世存 张正峰 英伟萍 厉月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 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 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 ,总量 2 0万~...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碎栓联合局部灌注尿激酶加全身溶栓治疗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经DSA确诊并行介入治疗肺栓塞患者 5例。采用普通造影导管及导丝行介入碎栓。 4例联合局部灌注加全身应用尿激酶 ,总量 2 0万~ 14 0万U ,低分子肝素应用 10~ 15d ,口服华法林 3~ 6个月。 1例因有咯血未用溶栓剂及抗凝。疗效评价包括临床症状、肺动脉压测定、Miller指数、血氧分压、D 二聚体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技术成功率 10 0 %。肺动脉平均压从(2 9± 3)mmHg下降至 (16± 8)mmHg ,治疗后平均Miller指数为 0 .33。动脉血氧分压从 (34.6 0± 8.76 )mmHg升至 (6 4 .6 0± 2 .97)mmHg。所有病例未见肺栓塞复发。结论 经皮机械性碎栓及溶栓治疗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经皮 溶栓治疗 介入 局部灌注 患者 全身 尿激酶 联合 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昕 吕维富 +4 位作者 鲁东 张正峰 肖景坤 侯昌龙 王伟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经动脉介入栓塞(TAE或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的11例采用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得以成功止血,术后30 d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经动脉介入栓塞(TAE或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1月的11例采用急症介入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得以成功止血,术后30 d生存10例(90.9%),术后3个月生存6例(54.5%),术后1年生存3例(27.2%)。结论 TAE(TAC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不仅能达到立即止血,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还能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自发性破裂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50
10
作者 朱楠 鲁东 +1 位作者 肖景坤 吕维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7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并发症以及远期... 目的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3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组),37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并发症以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术后总有效率(29/35,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20/37,54.05%;P=0.009)。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降至(102.19±32.13)μg/L、(218.46±49.87)μg/L(P<0.001)。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82.86%、54.29%、34.29%,中位生存期2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54.05%、32.43%、13.51%,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有一过性改变,术后2周基本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是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对重症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汤志刚 王晓亮 +3 位作者 黄强 陈炯 邵成颂 王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传统肠内营养组(EN组)和生态免疫型组(EIN组),每组2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传统肠内营养组(EN组)和生态免疫型组(EIN组),每组2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于第12、24、48、72小时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MIF的表达、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1)建模12h,EN组和EIN组MIF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1);建模72h,3组的指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EIN组明显低于EN组(P<0.05)。(2)C组大鼠小肠组织MIF表达弱,EIN组和EN组阳性细胞数增加,EIN组较EN组阳性表达率低(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72hEIN组病变程度较EN组轻。(3)大鼠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后72h,EIN组TLR4mRNA的相对含量较EN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态免疫型肠内营养能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肠道屏障损害,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道营养 生态免疫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吴佳佳 王炜 +3 位作者 祝捷 吴玉洁 陈超 邢学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性别、年龄、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2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正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性别、年龄、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及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2例,以同期体检的60例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人体组织成分进行测定,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内25OHD水平。根据Baumgartner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肌少症发生率,再分别比较两组男女性别发病情况。根据年龄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年龄段肌少症发生率;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10 ng/m L)、缺乏组(≥10且<20 ng/m L)、不足组(≥20且<30 ng/m L)、充足组(≥30 ng/m L),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生率。根据糖尿病病程将T2DM组研究对象分为5组,比较各组肌少症发病情况。结果(1)T2DM组肌少症发生率(24.2%)高于对照组(11.7%);(2)两组男性肌少症发生率均大于女性(T2DM组:32.8%vs.15.4%;对照组:23.1%vs.2.9%,P均<0.05);(3)80岁以上年龄段组肌少症发生率最高(T2DM组:50.0%,对照组:42.9%),且肌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均大于肌量正常者(P<0.05);(4)25OHD严重缺乏组肌少症患病人数多(T2DM组:41.7%,对照组:30.0%),且肌少症患者的25OHD水平较肌量正常者低(P<0.05);(5)糖尿病患者中,病程20年以上患肌少症(61.1%)最多,肌少症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肌量正常者长(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老龄化是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低25OHD水平可能与肌少症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基维生素D 性别 年龄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D值在INTERTAN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家赵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104,1090,共5页
目的探讨TAD值(Tip Apex Distance,尖顶距值)在第四代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INTERTAN钉并遵循"尖顶距"原理放置拉力钉... 目的探讨TAD值(Tip Apex Distance,尖顶距值)在第四代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INTERTAN钉并遵循"尖顶距"原理放置拉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骨折按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31-A1型1例,31-A2型12例,31-A3型3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5~18月的随访,平均8.5月,按JOA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4,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按TAD原理放置拉力螺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减少拉力螺钉切出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D值 髓内钉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章敏 崔中璐 +1 位作者 疏树华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比较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侧卧位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静脉全麻下侧卧位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I-gel喉罩(I组)和Supreme喉罩(S组)通气。记录首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时间、平卧位和侧卧位纤... 目的比较I-gel喉罩与Supreme喉罩在侧卧位腹腔镜肾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静脉全麻下侧卧位腹腔镜肾脏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I-gel喉罩(I组)和Supreme喉罩(S组)通气。记录首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时间、平卧位和侧卧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级情况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记录麻醉前(T1)、喉罩插入成功后5min(T2)、侧卧位后5min(T3)、气腹建立后20min(T4)、术毕时(T5)的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密封压(Pleak);记录患者咽喉部损伤情况。结果 I组中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为92.5%,明显高于S组的72.5%(P<0.05);I组插入时间为(0.8±0.4)min,明显短于S组的(1.4±0.6)min(P<0.05);I组纤维支气管镜评级优于S组(P<0.05),S组平卧位时纤维支气管镜评级优于侧卧位(P<0.05),I组Pleak明显高于S组(P<0.05)。术毕时I组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I-gel喉罩和Supreme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肾脏手术麻醉中均可有效通气,前者具有插入更方便快捷、插入成功率高、不需气囊充气、气道密封好及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全麻 腹腔镜手术 肾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鸿武 马礼坤 +1 位作者 余华 冯克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纳米硒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抽取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小鼠禁食24h后,左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mg/kgBW连续5d,7d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随... 目的:观察纳米硒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抽取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小鼠禁食24h后,左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mg/kgBW连续5d,7d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随机选择血糖值>16.65mmol/L的40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是阳性对照组、低剂量(25μg/kg)纳米硒组、中剂量(50μg/kg)纳米硒组、高剂量(100μg/kg)纳米硒组。各组小鼠分别每天以0.2mL溶液灌胃补充生理盐水及相应剂量的纳米硒。每周称体重1次,各组剂量根据体重做相应调整。8周后摘除眼球放血处死小鼠,迅速取出心脏,取左心室部分心肌,制成10%心肌匀浆,测定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剩下心肌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心肌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纳米硒组心肌SOD、GSH-Px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下降,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下降;而高剂量纳米硒组心肌SOD、GSH-Px活性较中剂量钠米硒组有明显的下降,相应地MDA明显上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SOD、GSH-Px活性、MDA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给糖尿病小鼠补充一定剂量的纳米硒可以保护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调节血糖及增强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糖尿病小鼠 心肌 细胞凋亡 蛋白质BCL-2 蛋白质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微弹簧圈定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鲁东 吕维富 +2 位作者 徐世斌 柯立 徐美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共63个肺内小结节VATS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分析该定位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共63个肺内小结节VATS术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分析该定位方法的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成功率100%,VATS术中2例脱落。穿刺定位操作时间为(16.81±2.96)min,并发症发生率25.93%(14/54)。定位后至VATS手术间隔12~60h,指导VATS楔形切除成功率96.3%(52/54)。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43个,良性结节20个。结论: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给予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准确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定位方法,可有效指导VATS手术,进而提高SPNs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微弹簧圈 术前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骥 黄强 +4 位作者 林先盛 刘臣海 谢放 李瑞阳 胡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43-29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把握,为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1 457例在我院行LC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2例,随机选择同期成功行LC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把握,为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1 457例在我院行LC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32例,随机选择同期成功行L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开腹的危险因素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本研究中转开腹率为2.19%,年龄≥65岁(OR=2.667,95%CI:1.041-6.802)、上腹部手术史(OR=3.051,95%CI:2.031-26.435)、胆囊壁厚度(OR=4.972,95%CI:1.208-6.265)、病程〉72 h(OR=5.551,95%CI:2.347-13.124)、结石嵌顿(OR=4.973,95%CI:1.674-14.780)是影响腹腔镜中转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进而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U937细胞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芳 王兴兵 +5 位作者 张佳华 刘伟 孙思 刘黎琼 王萍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49-453,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中以Toll样受体(TLRs)为靶点的可能性,研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TLR的表达及TLR8受体激动剂ssRNA40/LyoVec对其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937细胞TLR1-9...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治疗中以Toll样受体(TLRs)为靶点的可能性,研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TLR的表达及TLR8受体激动剂ssRNA40/LyoVec对其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937细胞TLR1-9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8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TLR8激动剂ssRNA40/LyoVe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U937细胞表达TLR1-9,TLR8激动剂ssRNA40/LyoVec作用于U937细胞明显地抑制了U937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70%,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作用后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由(44.67±1.05)%增高到(54.08±1.19)%,但凋亡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TLR1-9可在U937细胞中表达,TLR8激动剂ssRNA40/LyoVec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但无明显的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TLR8激动剂 U937细胞 ssRNA40/Lyo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坷 马礼坤 +3 位作者 李庆 翟志敏 张世阳 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66-41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的情况,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的情况,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CHD患者9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 Treg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受检者的hsCRP和PWBC计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体内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SAP组和对照组极其显著减少(P<0.01)。各组的CD4+CD25^(high)Tre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hsCRP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P<0.05)。PWBC计数以AMI组为最高,与另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UAP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患者PWBC计数和hsCRP呈正相关(r=0.307,P<0.01),CD4^+CD25^+Treg和PWBC计数呈负相关(r=-0.181,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ACS患者外周血液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的CD4^+CD25^+Treg的水平显著减低,打破了自身免疫平衡,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调节性T细胞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细胞壁变化与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筱玲 张涛 +3 位作者 戴媛媛 李华 鲁怀伟 陈多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6-539,共4页
目的了解金葡菌细胞壁变化与万古霉素耐药的关系,探讨耐药机制。方法将1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h-VRSA)在含有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培养基上连续诱导转种,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谱分析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目的了解金葡菌细胞壁变化与万古霉素耐药的关系,探讨耐药机制。方法将1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h-VRSA)在含有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培养基上连续诱导转种,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谱分析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细胞壁的表面结构和厚度进行摄片观察;用PCR方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和vanC)。结果随万古霉素诱导浓度的增加,金葡菌对万古霉素的MIC逐渐增加;菌谱分析显示耐药亚群逐渐增加;电镜摄片可见细胞壁增厚,细胞壁粗糙,有结节状凸起;van基因检测为阴性。结论在万古霉素的选择性压力下金葡菌的耐药性可逐渐增加,细胞壁增厚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万古霉素 耐药 菌谱分析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