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胡梦莹 王胜斌 +3 位作者 居霞 胡胜红 徐四七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L组、M组和H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mm H...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L组、M组和H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mm Hg。所有患者术前24h、术后24h和72h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问卷调查,根据评分测验结果判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是否降低。于麻醉诱导前10min(T_1)、术毕(T_2)、术后6h(T_3)、24h(T_4)和72h(T_5)检测静脉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含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_a)、气腹前(T_b)、气腹后1h(T_c)、2h(T_d)及停止气腹后1h(Te)的动脉血pH、PaCO_2和PaO_2。结果三组不同时点神经心理学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测试结果中未能得出各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T_2、T_3时L组和M组NSE含量明显低于H组(P<0.05);T_2时L组和M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H组(P<0.05)。T_c、T_d时M组和H组pH明显低于L组(P<0.05),T_c^T_e时M组和H组PaCO_2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但低压力(6~8mm Hg)二氧化碳气腹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血液中NSE及S100β蛋白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腹 腹腔镜手术 妇科手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麻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胜红 王胜斌 +2 位作者 居霞 徐四七 陈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860,共2页
腹股沟疝好发于小儿,目前主要是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1],麻醉方法多采用喉罩通气的全身麻醉[2],有研究[3]证实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的手术,但此类麻醉方法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 腹股沟疝好发于小儿,目前主要是以腹腔镜手术治疗为主[1],麻醉方法多采用喉罩通气的全身麻醉[2],有研究[3]证实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的手术,但此类麻醉方法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麻醉效应的影响如何,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i-gel喉罩通气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麻醉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 麻醉效应 疝修补术 神经阻滞 髂腹股沟 超声引导 腹腔镜 髂腹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采用0.25%罗哌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对接受颅骨修补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唐东彪 王胜斌 +2 位作者 徐四七 董金春 胡胜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评估术前采用0.25%罗哌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对接受颅骨修补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和B组,A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术后镇痛,B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两组患者... 目的评估术前采用0.25%罗哌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对接受颅骨修补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和B组,A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术后镇痛,B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两组患者术毕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静脉推注后接静脉镇痛泵,镇痛的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两组患者不同T0(术毕)、T1(术后4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和T4(术后48 h)时间点的HR、MAP和SpO2;记录两组患者T0、T1、T2、T3和T4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PCIA泵的按压次数与镇痛满意度;观察两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T1、T2、T3时B组的疼痛VSA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PCIA按压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A、B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采用0.25%罗哌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可以减轻颅骨修补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酰胺类 局部麻醉 镇痛 自控 颅骨修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李雨霏 王胜斌 +3 位作者 居霞 胡胜红 徐四七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例。L组、M组和H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0~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0例。L组、M组和H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所有患者检测术前6 h、术后6 h检测患者空腹血清D-乳酸含量,记录麻醉诱导前(T_1)、气腹前(T_2)、气腹后1 h(T_3)、2 h(T_4)及停止气腹后1 h(T_5)的动脉血pH、PaCO_2和PaO_2。记录术中气腹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后6 h的血清D-乳酸含量较术前6h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术后6 h的血清D-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组比较,T_3、T_4时M组和H组pH明显降低(P<0.05);T_3~T_5时M组和H组PaCO_2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低CO_2压力气腹可减轻CO_2气腹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腹腔镜 妇科手术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对肝胃不和证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翟建宁 金小晶 胡胜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6-3539,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对肝胃不和证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78例,西药组给予常规干预及西药,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对肝胃不和证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78例,西药组给予常规干预及西药,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MTL、GAS、Ghrelin、VIP)、食管动力学指标(LESP、UESP、立位反流时间比、卧位反流时间比)、疾病症状(GERDQ评分)、生活质量(GERD-HRQL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VIP、立位反流时间比、卧位反流时间比、GERDQ评分、GERD-HRQL评分、PSQI评分降低(P<0.05),MTL、GAS、Ghrelin、LESP、UESP升高(P<0.05),以中药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肝胃不和证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食管动力学,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左金丸 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不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四七 刘宁 +3 位作者 胡胜红 居霞 余析桐 王胜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年龄36~64岁,BMI 20.0~26.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年龄36~64岁,BMI 20.0~26.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LD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30例。L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2%利多卡因1.5 mg/kg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分别泵注2%利多卡因1.5 mg·kg-1·h-1和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围麻醉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手术结束前30 min内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前1 d与术后1 d QoR-40量表总分。记录术后24 h恶心、呕吐、口干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D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手术结束前30 min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 QoR-40量表总分和口干、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术后VAS疼痛评分与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口干和嗜睡发生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胜红 王胜斌 +2 位作者 居霞 徐四七 肖敬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负荷量1.5 mg,继以1.5 m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D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时间为10 min,继以0.4μ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而C组则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拔管期和咳嗽的发生率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_0)、拔管后即刻(T_1)和拔管后5 min(T_2)的MAP和HR;记录术后24 h的引流量。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D组拔管期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_1和T_2时L组和D组的MAP和HR上升不明显(P<0.05);术后24 h引流量,L组和D组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均可以有效抑制腔镜甲状腺手术后拔管期的呛咳反应,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右美托咪定 腔镜甲状腺手术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慧 王胜斌 +3 位作者 居霞 胡胜红 徐四七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L 组、M 组和 H 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检测气...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L 组、M 组和 H 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检测气腹前(T1)、气腹后1 h (T2)、2 h(T3)、停止气腹后1 h(T4)、24 h(T5)静脉血 N-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量;记录 T1~T4时动脉血 pH、PaCO2和 PaO2。结果 T1~T5时三组患者 ALT、AST、Cr、BUN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 H 组和 M 组患者 NAG 和 Cys-C 明显高于 L 组(P 〈0.05),尿量明显少于 L 组(P 〈0.05)。与 L 组比较,T2~T4时 H 组和 M 组 PaCO2明显增高(P 〈0.05)。结论气腹压力6~8 mm Hg 可减轻 CO2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压力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肝功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四七 王胜斌 +3 位作者 檀彧庆 居霞 胡胜红 徐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快速顺序诱导(RSI)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全麻诱导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改良RSI组和常规RSI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2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 目的探讨改良快速顺序诱导(RSI)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全麻诱导方法不同随机均分为两组:改良RSI组和常规RSI组。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2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脉搏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于T1、T3、T4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的浓度。结果与T1时点比较,常规RSI组在T2时点MAP、HR明显下降(P<0.05),而改良RSI组在T2时点MAP、HR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2时点比较,常规RSI组在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而改良RSI组在T3时点MAP、HR无明显升高;两组患者PaCO2和SPO2无明显改变;与改良RSI组比较,常规RSI组PaO2在T2时点明显升高(P<0.05),但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浓度各时点比较无明显升高。结论改良的RSI与常规的RSI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快速顺序诱导 插管法 血流动力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0
作者 储浩 张野 王胜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73-167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四组。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起效和消退时间,阻滞后4、8、12、24、48 hVA...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四组。记录髂筋膜间隙阻滞起效和消退时间,阻滞后4、8、12、24、48 h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24h和48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度并观察有无心动过缓、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与A、B组相比,C组起效时间缩短(P<0.05),VAS评分减少(P<0.05),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24h和48h舒芬太尼总使用量减少(P<0.05),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高(P<0.05),与A、B、C组相比,D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1.0μg/kg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能达到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快速康复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置入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居霞 李元海 王胜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1-553,共3页
30例无法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纤支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置入支气管阻塞器行单肺通气。记录患者入室时(T0)、环甲膜穿刺时(T1)、FOB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T2)、支气管阻塞器充气即刻(T3)、支... 30例无法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纤支镜(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置入支气管阻塞器行单肺通气。记录患者入室时(T0)、环甲膜穿刺时(T1)、FOB引导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时(T2)、支气管阻塞器充气即刻(T3)、支气管阻塞器置入成功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一次成功率;置入阻塞器时间以及一次成功率;术中肺隔离效果;术后随访有无插管时记忆;术后带管时间;比较单肺通气前后的气道压的变化;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及严重情况。30例患者29例一次气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6.7%(29/30),操作时间55s^4 min。阻塞器置入一次成功率为100%(30/30),操作时间20~30 s。与T0比较,各时间点的MAP、HR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术侧肺隔离完好,术中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力有一定变化(P<0.05),但气道压力基本维持在2.4~3.3 kPa,PetCO24.7~5.3 kPa。术后随访30例患者对插管过程均无记忆,带管时间平均超过10 h且耐受良好,患者无1例出现声嘶、咽痛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支镜 经鼻气管插管 健忘镇痛 支气管阻塞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檀彧庆 李元海 王胜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1-882,F0003,共3页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全麻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3
作者 董金春 王胜斌 +2 位作者 居霞 徐四七 胡胜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396,共2页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供镇痛效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将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三种不同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观察和比较三种阿片类药物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阿片类药物 复合局麻 临床观察 药用 术后镇痛效果 上肢手术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期气管导管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郝玉娟 胡胜红 +2 位作者 王胜斌 居霞 张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91-2794,共4页
目的评估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期气管导管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n=33)和对照组(n=33)。艾司氯胺酮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0... 目的评估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甲状腺切除术后苏醒期气管导管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n=33)和对照组(n=33)。艾司氯胺酮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0.25 mg/kg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 min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全麻苏醒期呛咳发生率和呛咳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苏醒情况和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第1、2天引流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呛咳发生率、呛咳程度明显降低(P <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第1天、第2天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艾司氯胺酮组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低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显著降低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呛咳反应,降低术后渗血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甲状腺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麻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煌 顾尔伟 王胜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01-3105,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麻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肠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84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0)。A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为硬膜...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麻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肠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84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0)。A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为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组;C组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麻醉时间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2、3 d谵妄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 <0.05),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与B组比较,C组术中全麻药物使用量显著减少(P <0.01),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均可降低老年全麻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胃肠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董金春 王胜斌 +1 位作者 徐四七 张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0-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8岁,体重50~68 k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25):CON组(对照组)、LIDO组(利多卡因组),DEX...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全麻下子宫切除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8岁,体重50~68 kg,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25):CON组(对照组)、LIDO组(利多卡因组),DEX组(右美托咪定组)和DEX+LIDO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随后持续输注至关腹结束。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采集给药前(T_1)、手术结束时(T_2)、手术后2 h(T_3)和术后24 h(T_4)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收集成功后经离心取血清放置-70℃冰箱待测。结果四组在T_2、T_3和T_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升高。与CON组比较,DEX组和DEX+LIDO组在T_2、T_3、T_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降低(P<0.05),尽管LIDO组在T_2、T_3、T_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IDO组比较,DEX组在T_3和T_4时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在T_2、T_3、T_4时血清中IL-6明显降低(P<0.05);DEX+LIDO组在T_2、T_3、T_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DEX+LIDO组在T_2、T_3、T_4时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而DEX组和DEX+LIDO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炎症因子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