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成成 金永红 +2 位作者 左冬梅 陈光玉 江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剖宫产组(n=23)和经阴道顺产组(n=44)。利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宫颈外口位置进行观察,计算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宫颈移动度,比较尿道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形成率以及类型、子宫脱垂形成率,对比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及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侧肛提肌的厚度,在缩肛情况下,对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是否存在撕裂进行观察。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水平远低于剖宫产分娩组(t=-3.43,P<0.05),Valsalva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3.53、3.82,P<0.05),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t=11.075,P<0.05),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4.17、2.95、2.80,P<0.05)。两组间在膀胱膨出类型上,Ⅱ型膀胱膨出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个类型,且经阴道顺产组膀胱膨出三种类型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χ^(2)=13.39,P<0.05)。而静息状态下的宫颈外口位置、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宫颈移动度、尿道漏斗形成、子宫脱垂、直肠膨出以及会阴体过度运动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均未发现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及肛提肌撕裂。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能很好的动态观察到前、中、后盆腔脏器的各项指标,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可对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对于经阴道分娩,早期剖宫产分娩组在前盆腔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面较经阴道顺产组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产后早期盆底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