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A组较OA组短(18.2±2.4 h vs 25.5±4.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术后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32.6±8.4 h vs 53.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7.0±1.4 d vs 9.3±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2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1);残余感染发生率:LA组0例,OA组7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01);肠梗阻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8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18)。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理想术式。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L 组、M 组和 H 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检测气...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L 组、M 组和 H 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检测气腹前(T1)、气腹后1 h (T2)、2 h(T3)、停止气腹后1 h(T4)、24 h(T5)静脉血 N-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量;记录 T1~T4时动脉血 pH、PaCO2和 PaO2。结果 T1~T5时三组患者 ALT、AST、Cr、BUN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 H 组和 M 组患者 NAG 和 Cys-C 明显高于 L 组(P 〈0.05),尿量明显少于 L 组(P 〈0.05)。与 L 组比较,T2~T4时 H 组和 M 组 PaCO2明显增高(P 〈0.05)。结论气腹压力6~8 mm Hg 可减轻 CO2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48例,其中68例采用腹腔镜(LA组)手术治疗,80例采用开腹(OA组)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A组较OA组短(18.2±2.4 h vs 25.5±4.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P<0.001);术后排气时间:LA组较OA组短(32.6±8.4 h vs 53.0±6.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1);住院时间:LA组较OA组短(7.0±1.4 d vs 9.3±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2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15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P<0.001);残余感染发生率:LA组0例,OA组7例(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01);肠梗阻发生率:LA组1例(1.5%),OA组8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18)。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小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理想术式。
文摘目的:研究不同压力 CO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L 组、M 组和 H 组的气腹压力分别为6~8、9~11和12~14 mm Hg。检测气腹前(T1)、气腹后1 h (T2)、2 h(T3)、停止气腹后1 h(T4)、24 h(T5)静脉血 N-乙酰-β-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量;记录 T1~T4时动脉血 pH、PaCO2和 PaO2。结果 T1~T5时三组患者 ALT、AST、Cr、BUN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 H 组和 M 组患者 NAG 和 Cys-C 明显高于 L 组(P 〈0.05),尿量明显少于 L 组(P 〈0.05)。与 L 组比较,T2~T4时 H 组和 M 组 PaCO2明显增高(P 〈0.05)。结论气腹压力6~8 mm Hg 可减轻 CO2气腹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