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地区冠心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温祥 张静 +1 位作者 黄陆尧 李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冠心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在冠心病诊疗及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99例,根据研...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冠心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在冠心病诊疗及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99例,根据研究内容不同采用两种分组方式(分别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ε2、ε3和ε4组),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ε2、ε3和ε4等位基因以及rs7412和rs429358的基因型。通过比较等位基因ε2、ε3、ε4携带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ApoE基因型/亚型与冠心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ε2、ε3和ε4在样本中的频率分别为13.6%、69.3%和17.1%,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相关性(ε2:r=0.160,P<0.05;ε4:r=0.154,P<0.05);ε2、ε3和ε4组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3,0.001),犯罪血管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支数与ApoE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ε2=0.15,ε3=0.822,ε4=0.276;ε2=0.324,ε3=0.849,ε4=0.233);犯罪血管病变类型中ε4携带者以局限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安徽地区冠心病人群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犯罪血管病变类型与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病变特征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雪雅 温祥 +3 位作者 杨力 杨煜 经纬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因胸闷和胸痛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LDL-C/HDL-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因胸闷和胸痛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诊断为ACS的患者设为ACS组(n=204)、同期经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设为正常组(n=41),通过Gensini评分进一步将ACS组分为两个亚组,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5分)64例和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5分)140例。比较ACS组和正常组TyG指数、LDL-C/HDL-C比率等指标;比较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和冠状动脉轻中度病变亚组TyG指数、LDL-C/HDL-C比率等指标。分析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TyG指数和LDL-C/HDL-C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评估TyG指数联合LDL-C/HDL-C比率诊断ACS及ACS患者发生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LDL-C/HDL-C比率均为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yG指数、LDL-C/HDL-C比率与ACS患者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90,P<0.01;r=0.396,P<0.01)。ROC曲线分析,TvG指数、LDL-C/HDL-C比率以及二者联合诊断ACS的AUC为0.788、0.797、0.843(P<0.01),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AUC为0.753、0.765、0.817(P<0.01)。结论TyG指数及LDL-C/HDL-C比率的升高对ACS及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优于任一单项指标,对ACS的识别以及预测ACS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努热曼古丽·阿布都克热木 宋博凡 冯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54-58,共5页
心力衰竭(HF)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积极规范化治疗,HF患者的预后仍欠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治疗HF的药物,因其卓越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能有效降低多种原因引起的HF患者再住院率及... 心力衰竭(HF)是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积极规范化治疗,HF患者的预后仍欠佳。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治疗HF的药物,因其卓越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能有效降低多种原因引起的HF患者再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目前其已被国内外众多临床指南列为Ⅰ类推荐。自从沙库巴曲缬沙坦问世后,HF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金三角”(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发展为“金四角”(“金三角”+脑啡肽酶抑制剂)。本文的目的是描述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F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LCZ696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脑啡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