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129通过抑制hace1促进口腔肿瘤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利兵 王银龙 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3129与hace1是否可作为口腔肿瘤标志物,在口腔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方法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ace1 mRNA的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ace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影... 目的探讨miRNA-3129与hace1是否可作为口腔肿瘤标志物,在口腔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方法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ace1 mRNA的表达,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ace1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hace1的miRNA,通过luciferase和QRT-PCR验证miRNA-3129与hace1的关系,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NA-3129的表达。结果 hace1在口腔肿瘤中低表达,并抑制口腔肿瘤的迁移与增殖;且miRNA-3129可靶向hace1 3’UTR,并调节hace1表达水平。结论 miRNA-3129在口腔肿瘤中高表达,与hace1表达呈负相关性,可能通过靶向hace1促进口腔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HECT家族E3泛素连接酶1 miRNA-3129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腾飞 王霁蕾 +6 位作者 黄姗姗 秦健 韩良 赵利 肖芳莉 汪聪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经SD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TNF-α组、IL-1β组、TNF-α+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 目的经SD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TNF-α组、IL-1β组、TNF-α+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TNF-α或IL-1β。观察并比较注射后不同时段各组大鼠注射侧触须垫机械痛阈、自发行为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组织改变。结果从注射后3 d至注射后8周,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均出现注射侧触须垫痛觉过敏及搔抓面部次数增多,同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炎症因子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而NS组大鼠则无脱髓鞘现象。结论利用炎症因子TNF-α、IL-1β经大鼠眶下孔注射,可使大鼠产生类似TGN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TGN模型更接近于临床且造模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动物模型 炎症因子 脱髓鞘 眶下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矿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钱海燕 陈慧敏 +2 位作者 杜明亮 吴明月 李全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颅骨成骨细胞(HCO)增殖和矿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颅骨成骨细胞,分为5个实验组(10^(-4)、10^(-5)、10^(-6)、10^(-7)、10^(-8)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紫外分光光度法...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颅骨成骨细胞(HCO)增殖和矿化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颅骨成骨细胞,分为5个实验组(10^(-4)、10^(-5)、10^(-6)、10^(-7)、10^(-8)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检测细胞矿化程度,RT-QPCR法检测细胞骨钙素(OCN)mRNA的表达。结果此浓度范围内的特异性多肽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最大效应浓度是10^(-5)mol/L;能增加ALP活性(P<0.05),最大效应浓度是10^(-4)mol/L。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和半定量分析,14、21 d实验组钙盐沉积量高于对照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浓度10^(-5)mol/L时,吸光度(OD)值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QPCR法显示14、21 d实验组OCN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8)~10^(-4)mol/L浓度范围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能够促进人颅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矿化,且在10^(-5)mol/L浓度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相关蛋白表达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人颅骨成骨细胞 增殖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诱导犬BMSCs骨向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颖 张雷 +4 位作者 周咏 张凯 王元银 何家才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8-1323,共6页
目的体外研究检测miR-21诱导拉布拉多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LentimiR-21-Luciferase与Lenti-Lac Z-Luciferase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犬BMSCs,将研究分为miR-21组与Lac Z组。利用体外细胞划痕实验来比较转染后... 目的体外研究检测miR-21诱导拉布拉多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LentimiR-21-Luciferase与Lenti-Lac Z-Luciferase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犬BMSCs,将研究分为miR-21组与Lac Z组。利用体外细胞划痕实验来比较转染后BMSCs的爬行迁移能力。在转染后的第0、1、4、7、14天分别提取miR-21组与Lac Z组BMSCs的mRNAs和蛋白。通过Real time-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关键因子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Lenti-miR-21-Luciferase与LentiLac Z-Luciferase慢病毒载体成功转入BMSCs后,miR-21组的BMSCs细胞爬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1可以显著上调BMSCs成骨分化关键因子OCN和OPN的表达(P<0.05)。结论miR-21可以显著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转染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汪聪 朱友明 +3 位作者 许旭东 刘雨 张越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SALL2 m 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试验与MTT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ALL2基因可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敲低SALL2基因可增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0.05)。结论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作为口腔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婆罗双树样基因2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振刚 王银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手术切口较隐蔽,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手术路径首选采用美容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能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和良好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美容切口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成骨细胞黏附和迁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婷婷 王泽华 +3 位作者 高启坤 庄艳琴 吴齐越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颅骨成骨细胞黏附和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颅骨成骨细胞,分为10^(-4)、10^(-5)、10^(-6)、10^(-7)、10^(-8)mol/L 5个实验组及对照组,应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小室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颅骨成骨细胞黏附和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颅骨成骨细胞,分为10^(-4)、10^(-5)、10^(-6)、10^(-7)、10^(-8)mol/L 5个实验组及对照组,应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对人成骨细胞黏附、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在10^(-8)~10^(-4)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人颅骨成骨细胞迁移与黏附,其中10^(-5)mol/L浓度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能够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人颅骨成骨细胞 迁移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2-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及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溢馨 李香玉 +3 位作者 邵梦慈 王菁 徐文华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713-1719,1728,共8页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 目的探究miR-142-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口腔鳞状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16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miR-142-5p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同时通过管腔形成实验检测miR-142-5p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42-5p后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miR-142-5p在口腔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为低表达。CCK-8和克隆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增殖呈负相关,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迁移呈负相关,细胞侵袭实验显示miR-142-5p的表达水平与OSCC细胞的侵袭呈负相关。管腔形成实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142-5p后,HUVECs的管长度和节点减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42-5p的上调抑制了VEGFA、VE-cadherin、MMP2、MMP9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42-5p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以及血管生成,表明miR-142-5p可能是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抗OSCC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142-5p 血管生成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诱导犬BMSCs成血管及成骨向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默涵 邹多宏 +3 位作者 周咏 吴轶群 朱艳秋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体外检测miR-210基因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和成血管方向分化的作用,探讨目的基因双重调控作用。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Lenti-miR-210和Lenti-Lac Z,并分别用Lenti-Lac Z和Lenti-miR-210转染BMSCs。分别在目的基因转染BMSC... 目的体外检测miR-210基因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和成血管方向分化的作用,探讨目的基因双重调控作用。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Lenti-miR-210和Lenti-Lac Z,并分别用Lenti-Lac Z和Lenti-miR-210转染BMSCs。分别在目的基因转染BMSCs的第0、1、4、7、14、21天提取mRNA和蛋白,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关键性成血管和成骨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心结合因子2(Runx2)]的表达。同时在目的基因转染的第21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观察体外骨形成的情况。结果慢病毒载体Lenti-miR-210和Lenti-Lac Z能够成功转入BMSCs中,并在目的基因转染后,miR-210能够显著上调BMSCs关键性成骨和成血管因子VEGF和Runx2的表达(P<0.05);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显示,相对于BMSCs组和Lenti-LacZ组,Lenti-miR-210组能够明显促进BMSCs的成骨向分化。结论 miR-210可以显著促进BMSCs向成骨和成血管方向分化,这为将来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生成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泽华 程佳蕙 +2 位作者 高啟坤 宋婷婷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二氧化钛(TiO_2)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AMP)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为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改性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物理吸附、共价结合及层层自组装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表面,构... 目的探讨在二氧化钛(TiO_2)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AMP)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为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改性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物理吸附、共价结合及层层自组装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表面,构建生物活性抗菌涂层,并比较其固定效果。结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正置荧光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证实3种方法均可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表面。结论层层自组装法的缓释效应最佳,有望提高钛种植体表面的持续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GL13K抗菌肽 缓释 种植体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纳米管表面固定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啟坤 宋婷婷 +3 位作者 吴齐越 庄艳琴 陈慧敏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0-1794,共5页
目的探讨在TiO_2纳米管表面固定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修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应用多巴胺共价键合将多肽固定在TiO_2纳米管基材表面,构建生物活性涂层。结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 目的探讨在TiO_2纳米管表面固定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修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应用多巴胺共价键合将多肽固定在TiO_2纳米管基材表面,构建生物活性涂层。结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荧光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证实钛纳米管表面能够成功固定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结论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可将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固定在钛纳米管基材表面,成功构建生物活性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多巴胺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化学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活性、炎性因子与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洋 徐燕 +5 位作者 孟明理 汪晨 王敬 王晓静 周永敏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活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对细胞活性、炎性因子和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P.gingivalis活菌分别以10^9、10^8、10^7、10^6、10^5CFU/ml浓度感染PDLF 6 h,检测细胞活性和白细...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活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后对细胞活性、炎性因子和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P.gingivalis活菌分别以10^9、10^8、10^7、10^6、10^5CFU/ml浓度感染PDLF 6 h,检测细胞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ANKL、骨保护素(OPG)的基因表达。结果 P.gingivalis攻击PDLF 6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gingivalis浓度分别达到108CFU/ml和107CFU/ml时,IL-6和IL-8基因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ingivalis浓度达到109CFU/ml时,IL-1β、TNF-α基因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OPG基因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KL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ingivalis活菌感染PDLF后,可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参与牙周组织的破坏与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间普氏菌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对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晓静 徐燕 +7 位作者 孟明理 程婷 叶兴如 庞罡 周永敏 周乐春 沈继龙 王荣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抗中间普氏菌卵黄抗体(抗P.intermedia-IgY),观察其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厌氧培养P.intermedia菌,2%甲醛灭活,以终浓度为1×109CFU/ml的P.intermedia菌,1 ml(0.5 ml菌液+0.5 ml佐剂)/次,免疫蛋鸡4... 目的制备并纯化抗中间普氏菌卵黄抗体(抗P.intermedia-IgY),观察其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厌氧培养P.intermedia菌,2%甲醛灭活,以终浓度为1×109CFU/ml的P.intermedia菌,1 ml(0.5 ml菌液+0.5 ml佐剂)/次,免疫蛋鸡4次。用卵黄分离器去除蛋清,无菌注射器刺破卵黄膜,收集卵黄液,两步硫铵沉淀法纯化抗P.intermedia-IgY。SDS-PAGE凝胶电泳、Western blot、ELISA对其分子量及特异性鉴定,并检测免疫后效价变化。将30只雌性SD大鼠,15只雄性SD大鼠,雌∶雄=2∶1,合笼获得24只孕鼠,随机分为4组:0.12%氯己定孵育组,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生理盐水孵育组,空白对照组,观察抗P.intermedia-IgY对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抑制作用。结果经4次免疫后抗体最高效价为1∶512 000,维持45 d。1 g卵黄经两步硫铵沉淀后得IgY约18 mg。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纯化后IgY纯度达64.5%。Western blot显示抗P.intermedia-IgY识别并特异性结合P.intermedia菌裂解片段。动物实验观察见0.12%氯己定孵育组及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孵育组(P<0.01),而两者之间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牙龈的炎症状态轻于生理盐水孵育组。结论经4次免疫后可得到持续高效价的抗P.intermedia-IgY,且抗P.intermedia-IgY能够减轻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炎症状态,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普氏菌 卵黄抗体 妊娠期龈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建光 沈军 +2 位作者 杨梓 谢晋 祝小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3-1335,共3页
选取48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er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红花组和对照组,红花组每日灌服6 g/kg红花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 ml生理盐水,每周加力一次,4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 选取48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er大鼠,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红花组和对照组,红花组每日灌服6 g/kg红花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 ml生理盐水,每周加力一次,4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分离大鼠上、下颌骨,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制作第一磨牙及相关牙周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VEGF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测量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区的骨密度,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红花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以及破骨细胞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红花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颌第一磨牙区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牙移动 WISTE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囊干细胞诱导成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晨 徐燕 +4 位作者 杨洋 孟明理 王敬 周永敏 王晓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牙囊干细胞(DFSC)的成骨能力,为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FSC,用有限稀释法纯化细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DFSC后,然后进行成骨诱导,并通过碱性磷... 目的:体外研究牙囊干细胞(DFSC)的成骨能力,为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FSC,用有限稀释法纯化细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DFSC后,然后进行成骨诱导,并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成骨/牙骨质细胞表面标记物ALP、OCN、BMP2、RUNX2的表达。结果:DF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免疫组化示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DFSC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90、CD105、CD146;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其ALP、OCN、BMP2、RUNX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DFSC是牙周组织再生良好的种子细胞,必将为牙周组织再生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干细胞 牙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介导BMSCs复合PLGA修复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艳秋 王默涵 +2 位作者 周咏 许敏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观察其在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目的基因HIF-1α转染至BMSCs后,与支架材料PLGA复合,修复SD大鼠...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观察其在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目的基因HIF-1α转染至BMSCs后,与支架材料PLGA复合,修复SD大鼠颅骨双侧直径5 mm的标准骨缺损(n=18),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HIF-1α-BMSCs/PLGA复合体(n=6),对照组植入BMSCs/PLGA复合体(n=6),材料组仅植入PLGA支架材料(n=6)。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观察缺损区骨形成情况。结果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缺损区新骨形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材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研究表明HIF-1α能够介导BMSCs促进骨组织形成,PLGA是理想的支架材料,用其构建的血管化工程骨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组织工程骨 标准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应用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弯曲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英泽 蒋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70-2173,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舌根弯曲度。方法:用CBCT观察513例患者选取所获的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共230例)进行三维重建,使用自导的NNT图像分析软件,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图像。用Schneider法进行弯曲度测量。结果: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30.38%。用Schneider法测得远中舌根颊舌向弯曲度为(13.27±8.57)°,近远中向弯曲度为(30.96±11.63)°。远中舌根在颊舌向观上大多为直根管或中度弯曲,邻面观基本为重度弯曲。远中舌根弯曲位置最常见于根中1/3,其次为根尖1/3,最不常见于冠1/3。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发生率高,形态弯曲,CBCT是有效观察下颌磨牙远中舌根形态的工具,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第一磨牙 远中舌根 弯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兴志 王楠 侯爱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 目的探讨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人群的差异。方法选择单侧磨牙正锁牙合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RCUSdigmaⅡ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下颌边缘运动的轨迹。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值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下颌边缘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出现曲折、台阶以及摆动幅度较大;实验组下颌前伸边缘运动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下颌向锁牙合侧边缘运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髁突运动最大差数(MRC)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在开口边缘运动(前后向)和前伸边缘运动(前后向及垂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切点边缘运动的轨迹特征、边缘运动的范围以及双侧髁突运动的对称性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轨迹 正锁[牙合] 切点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L的特异性miRNA阻断舌鳞癌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棪 徐艳雪 +2 位作者 韩曈曈 陈乔尔 朱友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微小RNA(miR)-590对舌鳞癌细胞SCC-3 Fas配体(FasL)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miR-590 mimics或miR-590抑制剂转染至SCC-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CC-3中Fas L信使RNA(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转染后的SCC-3... 目的研究特异性微小RNA(miR)-590对舌鳞癌细胞SCC-3 Fas配体(FasL)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miR-590 mimics或miR-590抑制剂转染至SCC-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CC-3中Fas L信使RNA(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转染后的SCC-3细胞在顺铂(DDP)5 mg/L处理下,在不同时间段通过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通过针对Fas L的miR-590的抑制剂从反面验证miR-590的作用。结果 miR-590可以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降低SCC-3细胞Fas L的表达;转染miR-590后SCC-3细胞对于DDP的耐药性降低。结论 miR-590可以有效抑制SCC-3细胞Fas L的表达,降低SCC-3的DDP的耐药性,从而可能降低和减少其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凋亡诱导和杀伤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为舌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L miR-590 舌鳞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雨晴 张菁 李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38-541,共4页
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是利用逐层交替沉积的方法,借助各层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使层与层自发地缔合形成结构完整、性能稳定、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的过程。组织工程学被称为“再生医学”,... 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是利用逐层交替沉积的方法,借助各层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使层与层自发地缔合形成结构完整、性能稳定、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的过程。组织工程学被称为“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外培养或构建的方法,再造或者修复器官及组织的技术,其主要包括新型生物材料、细胞来源、信号因子和生物制造方法等四个方面,目标是制造功能组织,用于再生医学和药物试验。本文就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LBL) 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