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童春 郭智 +6 位作者 楼金星 刘晓东 杨凯 何学鹏 陈鹏 张媛 陈惠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3、6和12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探讨其与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3、6和12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探讨其与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7(3-46)岁,4例为HLA配型全相合移植,16例为HLA配型不全相合移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患者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监测患者移植后1、3、6和12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4^+CD25^(high)FOXP3^+)表达水平。结果:随访至2015年3月,移植后患者CD3^+、CD4^+、CD8^+、CD4^+/CD8^+、C D4^+CD25^(high)FOXP3^+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移植后12个月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CD8^+T细胞恢复早于CD4^+T细胞,CD4^+T细胞减少持续1年以上;CD4^+/CD8^+比例倒置也持续1年以上;发生急性GVHD患者的CD4^+CD25^(high)FOXP3^+水平低于未发生急性GVHD的患者。结论:对移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特别是对CD4^+CD25^(high)FOX3^+水平的监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出现急性GVHD症状之前预测患者急性GVHD的发生情况,作为预测GVHD发生的参考指标,从而降低移植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植入失败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枫 陈惠仁 +6 位作者 郭智 刘晓东 何学鹏 楼金星 杨凯 张媛 陈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8-1353,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llo-HSCT后移植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回顾分析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失败而进行第二次allo-HSCT的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临床资料。第一次allo-HSCT后中... 本研究旨在评价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llo-HSCT后移植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回顾分析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失败而进行第二次allo-HSCT的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临床资料。第一次allo-HSCT后中位植入失败的时间为75 d(24-360 d)。第二次allo-HSCT时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TX)+氟达拉滨(FLU)方案+抗胸腺球蛋白(ATG)3例;CTX+FLU+白消安(Bu)+ATG 7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包括环孢素(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氨蝶呤(MTX)等。输注单个核细胞中位数12.17(5.99-18.12)×108/kg,CD34+细胞数为5.2(3.8-10.9)×106/kg。结果表明,可评价的10例患者均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5 d(8-20 d)和17 d(11-27 d)。发生I度急性GVHD 2例,Ⅱ度急性GVHD 1例,3例发生慢性GVHD。移植相关死亡4例,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移植后发生GVHD分别为60%、40%和50%。结论:第二次allo-HSCT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llo-HSCT后植入失败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植入失败 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