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炎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资料,26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消融组),24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切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资料,26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消融组),24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切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以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术后7 d恢复正常水平,但消融组术后1、3 d ALT、AST明显低于切除组,ALB明显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手术时间(53.5±8.5)min,明显短于切除组(92.9±19.8)min(t=-9.019,P=0.000);消融组术中出血(41.9±17.2)ml,明显少于切除组(131.3±66.0)ml(t=-6.663,P=0.000);消融组住院时间(7.8±1.0)d,明显短于切除组(10.4±1.3)d(t=-7.742,P=0.000);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5/26),明显少于切除组45.8%(11/24)(χ~2=4.059,P=0.044)。消融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5%、80.8%,切除组分别为100%、91.7%、83.3%,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 χ~2=0.077,P=0.782)。结论位于特殊部位的、腔镜不容易切除的小肝癌合并肝硬化,可实施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肝硬化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t、VEGF在AFP阳性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瑜 王琳 +3 位作者 李桂梅 张瑜 杨宁蓉 秦叔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Met、VEGF与AFP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AFP阳性胃癌组织标本共21例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与该21例AFP阳性胃...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c-M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Met、VEGF与AFP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AFP阳性胃癌组织标本共21例作为试验组,同时收集与该21例AFP阳性胃癌临床分期基本一致的普通胃癌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c-Met、VEGF的表达,分析比较两组肿瘤c-Met、VEGF表达的差别。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8/21)、71.4%(15/21);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16/21)、47.6%(10/2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VEGF、c-Met蛋白的表达上明显高于后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c-Met与VEGF在试验组中表达呈正相关(rs=0.621,P<0.05)。根据Lauren分型,发现在AFP阳性胃癌中肠型胃癌较其他类型易表达c-Met。未发现试验组中c-Met、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生存时间、AFP水平等临床病理特征有相关性。结论试验组中cMet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共同参与了AFP阳性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具有协同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胎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干预舒尼替尼引起的小鼠肾足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江超 陈映霞 +5 位作者 秦叔逵 杨爱珍 马兴群 成远 曹梦苒 闻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0-804,共5页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对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的影响,并探讨雷公藤多苷(TWP)对舒尼替尼所致小鼠肾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不同分组给药处理后,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足细胞的...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对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的影响,并探讨雷公藤多苷(TWP)对舒尼替尼所致小鼠肾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不同分组给药处理后,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足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相关蛋白(Nephrin、CD2AP)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肾足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舒尼替尼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1);48 h凋亡率随舒尼替尼浓度增加而增加(P<0.01)。TWP可降低48 h舒尼替尼引起的小鼠肾足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同时可抑制舒尼替尼引起的Nephrin、CD2AP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舒尼替尼可损伤小鼠肾足细胞;而TWP通过上调Nephrin、CD2AP蛋白表达减轻舒尼替尼导致的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抗血管生成 雷公藤多苷 小鼠肾足细胞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尹伟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程义成 张磊 王晨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目前无公认的方法可快速建立种植体周围炎(种周炎)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为种周炎骨缺损后骨再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快速建模途径。方法选择6只比格犬,每只比格犬即刻植入6枚种植体。待种植体-骨结合3个月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只... 目的目前无公认的方法可快速建立种植体周围炎(种周炎)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为种周炎骨缺损后骨再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快速建模途径。方法选择6只比格犬,每只比格犬即刻植入6枚种植体。待种植体-骨结合3个月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只比格犬作为实验组,翻瓣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综合作用;其他3只作为对照组,行常规Ⅱ期手术。1个月后分别通过种植体牙周指标检查、种植体周围龈沟液(periimplantsulcularfluid,PISF)测定、X线片、直观测量和组织切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程度[缺损深度(DD值)、缺损宽度(DW值)、牙槽骨水平(BL值)]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PIS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95±0.28)μL vs(1.02±0.14)μL,P<0.01]。实验组可见植体颈部牙槽嵴高度下降且植体间牙槽间隔消失,对照组则未见明显骨吸收,2组垂直骨丧失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0.84)mm vs(0.32±0.08)mm,P<0.05]。实验组口内植体表面均被大量菌斑和软垢覆盖,牙龈不同程度充血红肿,局部翻瓣暴露植体后均可见螺纹暴露,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DD值、DW值、BL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8±1.36)mm vs(0.26±0.08)mm,(2.38±0.73)mm vs(0.21±0.04)mm,(1.70±0.79)mm vs(0.15±0.05)mm,P<0.05]。组织切片显示实验组种植体颈部破骨细胞增生活跃。结论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联合法可快速建立种周炎骨缺损模型,适合在动物科研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种周炎 骨缺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应用于即刻种植骨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晨辰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尹伟 程义成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 即刻种植 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进行种周炎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尹伟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程义成 张磊 王晨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将6只比格犬即刻植入36枚种植体后建立种周炎骨缺损模型,后将患有种周炎的种植体随机分组(对照组、传统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后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和Micro-CT扫描比较各自成骨的差异... 将6只比格犬即刻植入36枚种植体后建立种周炎骨缺损模型,后将患有种周炎的种植体随机分组(对照组、传统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后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和Micro-CT扫描比较各自成骨的差异。结果显示骨重建后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重建效果Bio-Oss组>BIO-GENE组>β-TCP组(传统组)>对照组(不刮治组);其中β-TCP组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刮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翻瓣刮治+BioOss+胶原膜可有效进行种周炎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周炎 骨缺损 骨重建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良性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对机体创伤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7
7
作者 王龙琦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对机体的创伤,评价微波消融术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和传统组,其中45例选择甲状腺微波...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对机体的创伤,评价微波消融术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0例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和传统组,其中45例选择甲状腺微波消融术,45例选择甲状腺传统手术,对2组患者术后12 h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消融组术后12 h CRP(0.6±0.1)m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1.9±2.1)mg/L(t=-35.934,P=0.000);IL-6(3.5±1.2)n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14.3±4.4)ng/L(t=-15.885,P=0.000);TNF-α(43.1±6.1)ng/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50.1±2.7)ng/L(t=-7.039,P=0.000)。微波消融组术中出血量(12.3±2.1)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9.2±4.1)ml(t=-24.610,P=0.000);手术时间(29.4±5.4)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82.2±14.8)ml(P=-22.482,t=0.000);住院时间(1.6±0.7)d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4.2±0.4)d(t=-21.633,P=0.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微波消融组4例,传统手术组6例,χ2=0.450,P=0.502)。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较传统手术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术 甲状腺切除术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支临界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贤进 王砚青 +5 位作者 陈群 徐彧 杨洋 顾明 许海华 赵艳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0-1545,共6页
目的分析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192例经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8例),比较两组基线数据的差异;使用i MAP-IVUS测定病变最重... 目的分析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192例经冠脉造影显示单支冠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8例),比较两组基线数据的差异;使用i MAP-IVUS测定病变最重处不同斑块的构成比例及斑块负荷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的相关预测因子。结果 (1)与SAP组比较,UA组的病变血管有更高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斑块百分比和较低的纤维斑块百分比;(2)在调整其他危险因子后,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的共同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的保护因素;Lp-PLA2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而与其他斑块成分百分比均呈负相关性;高血压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与纤维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与坏死斑块百分比呈正相关性;LDL-C与钙化斑块百分比呈负相关性。结论糖尿病、高血压、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对冠脉斑块构成及斑块负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管内超声 斑块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治疗2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龙琦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3,共3页
本文报道2015年2~9月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局麻后在彩超引导下将微波针置入病变甲状旁腺内进行热消融治疗,功率调至30 W。术后2例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均恢复正常,症状完全缓解。我们认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 本文报道2015年2~9月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局麻后在彩超引导下将微波针置入病变甲状旁腺内进行热消融治疗,功率调至30 W。术后2例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均恢复正常,症状完全缓解。我们认为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微波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TLR4抗体IgG2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传霞 王怡雯 +5 位作者 龚丹丹 李丽莉 马艳 匡衡 周婷婷 汪茂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5-651,共7页
目的:研究人源抗TLR4抗体IgG2(human-TLR4 IgG2,h TLR4 IgG2)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其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源抗TLR4抗体Fab基因为模板,扩增其可变区基因,构建人源抗TLR4抗体I... 目的:研究人源抗TLR4抗体IgG2(human-TLR4 IgG2,h TLR4 IgG2)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其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源抗TLR4抗体Fab基因为模板,扩增其可变区基因,构建人源抗TLR4抗体IgG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S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收集细胞上清,Protein G柱纯化抗TLR4抗体IgG2。将1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APAP(600 mg/kg)组和APAP+hTLR4 IgG2(5 mg/kg)组,统计小鼠腹腔注射APAP后24 h的存活率;重复上述实验分组,检测小鼠腹腔注射APAP 8 h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肝脏做病理分析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人源抗TLR4抗体IgG2;ELISA结果显示,抗体效价为1∶204800。与APAP组相比,APAP+hTLR4 IgG2组小鼠的24 h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血清AST、ALT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源抗TLR4抗体IgG2治疗组的小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坏死等症状明显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人源抗TLR4抗体IgG2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抗TLR4抗体IgG2 对乙酰氨基酚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