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涛 吴成如 +5 位作者 王海峰 朱捷 李葛威 洪鹤 杨强 方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体重2.6~2.9kg,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褪黑激素组(100mg/kg)、甲泼尼龙组(30mg/kg),每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以兔第10胸椎(T10)为中心制作...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0只,体重2.6~2.9kg,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褪黑激素组(100mg/kg)、甲泼尼龙组(30mg/kg),每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以兔第10胸椎(T10)为中心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min,然后按分组给予相应处理。各组于处理后1、6、12、24、48h 5个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兔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法),并取T9-T11脊髓节段,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神经丝蛋白200(NF200)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时间点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而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Bcl-2、NF200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乙醇组,而Bax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3种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褪黑激素组和甲泼尼龙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乙醇组(P<0.05),而褪黑激素组与甲泼尼龙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激素对海水浸泡兔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与甲泼尼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褪黑激素 甲泼尼龙 海水浸泡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永靖 于奇 +5 位作者 疏元善 韩继彪 缪军 陶宇 刘宏 张俊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47例≥65岁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97例,肺叶切除术219例,楔型切除术24例,开胸探查术7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13例,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47例≥65岁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97例,肺叶切除术219例,楔型切除术24例,开胸探查术7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13例,分析影响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32.6%,吸烟史、心律失常史、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方式、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是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老年人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对手术损伤及缺氧的耐受力降低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其发生率。对于高危患者,术前应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中应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心律失常 手术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光杰 刘家传 +5 位作者 王金标 杨艳艳 张星 王春琳 汤宏 徐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Con,n=8)组、缺氧预处理(HPC,n=8)组、颅脑外伤(TBI,n=96)组、缺氧预处理颅脑外伤(HPCT...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Con,n=8)组、缺氧预处理(HPC,n=8)组、颅脑外伤(TBI,n=96)组、缺氧预处理颅脑外伤(HPCT,n=96)组;TBI和HPCT组再根据不同处死时间分为1 h、3 h、6 h、12 h、24 h、3d、7 d、14 d八个亚组。大鼠颅脑外伤模型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预先将大鼠在低压氧仓(-50.47 k Pa)内处理3 h/d,连续3 d制作缺氧预处理模型。采用改良Sugrwara法对大鼠伤后行为学评估;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GADD34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神经元细胞。结果海马中GADD34 mRNA和蛋白伤后1 h即有表达,3~12 h呈上升趋势,伤后24 h达高峰,3~14 d呈下降趋势,TBI与Con组,HPCT与H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各指标进行比较,Con和H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PCT组中伤后行为学评估得分及GADD34的表达较TBI组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降低颅脑外伤大鼠海马行为学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GADD34的表达,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缺氧预处理 GADD34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活性及分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健 周敏 +3 位作者 罗晓明 许伦兵 孙昀 刘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观察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肺泡巨噬细胞(AM)的活性、分泌功能,探讨其在ALI免疫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复制重度烟雾吸入致大鼠早期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健康Wiste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创伤后2、4、6... 目的观察重度烟雾吸入后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肺泡巨噬细胞(AM)的活性、分泌功能,探讨其在ALI免疫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复制重度烟雾吸入致大鼠早期重度吸入性损伤模型。健康Wister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创伤后2、4、6、12和24h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鉴定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特异性表型CD68的表达,收集AM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TNF-α、IL-6、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在肺损伤的早期(2h)即出现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且程度与时间呈正相关;AM分泌TNF-α的能力在早期(2h)即出现迅速上升,2h达高峰,6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4hIL-6、IFN-γ开始出现持续高表达,6h时AM分泌IL-10的能力开始增强且后期(24h)出现异常增高。结论AM的激活是发生急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的起动信号,且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肺损伤程度明显呈正相关;AM通过对其分泌的一些关键性的细胞因子的调节参与了对肺损伤中的免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巨噬细胞 肺泡 细胞因子类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对高侵袭性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耿海云 陈映霞 +4 位作者 秦叔逵 杨爱珍 徐海军 成远 薛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目的抗血管形成治疗已被证实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文中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rh-Endostatin,rh-ES)联合紫杉醇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MGC803细胞株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 目的抗血管形成治疗已被证实可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文中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rh-Endostatin,rh-ES)联合紫杉醇对胃癌MGC803细胞株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MGC803细胞株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与实验组等体积的RPMI 1640培养液设为对照组;加入浓度为0.0001μg/mL紫杉醇溶液设为紫杉醇组;分别加入50、100、200μg/mL的rh-ES注射液为rh-ES50组、rh-ES100组、rh-ES200组;加入0.0001μg/mL紫杉醇和50μg/mL rh-ES设为联合50组,0.0001μg/mL紫杉醇+100μg/mL rh-ES为联合100组,0.0001μg/mL紫杉醇+200μg/mL rh-ES设为联合200组。各组分别作用于胃癌MGC803细胞,MMT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MMP-2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h-ES注射液、紫杉醇及联合用药均降低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细胞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作用最强,呈相加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VEGF、MMP-2以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随着rh-ES用药浓度的增加,各蛋白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50组、联合100组、联合200组VEGF相对表达量(0.420±0.374、0.364±0.020、0.306±0.033)较紫杉醇组(0.528±0.018)明显降低(P<0.05),MMP-9相对表达量(0.368±0.023、0.297±0.015、0.241±0.032)较紫杉醇组(0.457±0.037)明显降低(P<0.05),MMP-2相对表达量(0.379±0.027、0.364±0.116、0.285±0.016)较紫杉醇组(0.543±0.021)明显降低(P<0.05)。结论rh-ES联合紫杉醇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2以及MMP-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紫杉醇 胃癌 增殖 侵袭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超 江志奎 +8 位作者 程筱雯 肖林林 朱华庆 左莉 张素梅 胡若磊 陈孝宇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4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阿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阿伐他汀组给予阿伐他汀5mg/(kg·d),12周后获取血和...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4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胆固醇组、高胆固醇+阿伐他汀组。高胆固醇+阿伐他汀组给予阿伐他汀5mg/(kg·d),12周后获取血和肝脏。分析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肝脏组织切片用于HE染色以观察肝脏组织学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肝脏组织中OPN的表达;从冰冻肝脏组织中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变化。结果阿伐他汀有显著降血清胆固醇和抑制肝脏的脂肪病变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胆固醇+阿伐他汀组OPN表达比高胆固醇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胆固醇浓度,抑制肝脂肪变性,下调OP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小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平颗粒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宗涛 魏倩 董六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癌平颗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检测抗癌平灌胃给药对S180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并观察其对小剂量环磷酰胺抗癌作用的影响;通过小鼠生命延长率观察抗癌平颗粒灌胃给药对艾氏腹水瘤(EAC)的作用;观察抗癌平颗粒对大剂量环磷酰... 目的探讨抗癌平颗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检测抗癌平灌胃给药对S180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并观察其对小剂量环磷酰胺抗癌作用的影响;通过小鼠生命延长率观察抗癌平颗粒灌胃给药对艾氏腹水瘤(EAC)的作用;观察抗癌平颗粒对大剂量环磷酰胺的影响;扶正试验观察抗癌平对荷瘤S180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观察抗癌平颗粒对BGC-82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抗癌平颗粒(0.5、1、2g/kg)能明显抑制S180和EAC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抗癌平颗粒(0.5 g/kg)与小剂量环磷酰胺(5、10mg/kg)合用能提高环磷酰胺对S180小鼠的抑瘤率,抗癌平颗粒(0.5、1、2 g/kg)与大剂量环磷酰胺(80 mg/kg)合用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降低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扶正试验显示抗癌平能明显提高荷瘤S180鼠的免疫反应;体外试验显示抗癌平颗粒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结论抗癌平颗粒有明确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剂(中药)药/理学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神经纤维瘤6次复发后恶变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峰 方健 +2 位作者 徐军 赵光勋 陈前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5-126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BI-RADS 4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干露 童清平 +1 位作者 杜欢 程金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0,614,共4页
对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级并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估的135例患者共147个乳腺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病理结果,构建应变比值(SR)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评价改良5分法对乳腺... 对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级并经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估的135例患者共147个乳腺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病理结果,构建应变比值(SR)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评价改良5分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改良5分法鉴别BI-RADS 4级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82.26%、特异度83.53%、阳性预测值78.46%、阴性预测值86.59%,良性与恶性乳腺病灶的S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P<0.001),SR值测量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当诊断界值为2.365时,诊断价值最高,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5.9%,表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BI-RADS 4级乳腺病灶时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乳腺病灶 改良5分法 应变比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球囊拉伤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书红 蓝文雅 +6 位作者 李壮丽 刘玲 郭志良 叶瑞东 陈昕 赵玲玲 张仁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组)、安慰剂对照组(P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黄芩苷预防组(BP组)和黄芩苷治疗组(BT组),每组...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组)、安慰剂对照组(P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黄芩苷预防组(BP组)和黄芩苷治疗组(BT组),每组6只。后4组均在高脂饮食后,进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拉伤,构建AS模型。在第2周末和第10周末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第10周末处死大白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5-脂氧合酶(5-LO)、5-脂氧合酶活化蛋白(FLAP)和白三烯B4受体(BLTR)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HE染色测量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PC组TC、TG、LDL-C、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AT组、BP组和BT组较PC组TC、TG、LDL-C水平、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1.76±0.97,1.04±0.11,1.83±0.17 vs 2.54±0.18)及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调脂、抑制5-LO炎症途径,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颈动脉疾病 花生四烯酸盐5-脂氧合酶 受体 白三烯B4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下血流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意如 刘琴 +2 位作者 陈惠芳 王玲玲 邱慧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因中重度宫腔粘连实施粘连分离术的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术前当天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状态,按血流情况分为三组:A组...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因中重度宫腔粘连实施粘连分离术的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术前当天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状态,按血流情况分为三组:A组: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均有血流通过:B组:内膜下有血流但内膜没有血流通过;C组:内膜和内膜下均无血流通过。在分离术后1个月再次做宫腔镜进行复查,以AFS评分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AFS评分均有显著性下降,两组AFS评分下降的中位数分别为:A组7分,B组5分,C组患者术后AFS评分下降不大,下降的中位数为2分。A、B、C三组AFS评分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治疗效果有影响,血流情况越好,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 宫腔粘连 粘连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